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崇祯遗嘱:我祖宗朱元璋没死! > 第一百九十章

崇祯遗嘱:我祖宗朱元璋没死! 第一百九十章

作者:今日和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7:10:08 来源:平板电子书

“百业之中,这样的情况只怕不在少数,太祖当年的办法在当初作用确实不错,但是在现在,全都被一代一代的贪官污吏给败坏了!”

出了这工匠所之后,崇祯在路上愤愤地思索着。

身为大明的皇帝,而且还是被太祖朱元璋所帮助, 得以重新打下新大明的皇帝,看到今天之后一幕之后,崇祯的想法当然不会是太祖的制度太差,而想的是一代代执行的人太差了。

但是,不论他的想法方向是什么,至少当下各个行业, 各个户口的工作者普遍存在的无能之辈因为制度而身处其中,办不了事儿却被要求办事儿的情况已经印在了他的眼中。

之前大明刚刚新建, 当务之急是稳住局面以及定下农业的基本盘, 那个时候崇祯自然没有心思多去关注这些百行百业的事情。

毕竟,与局势的平稳以及农事的运转,工匠乃至于医疗等等的重要性,其实都没有那么紧急重要。

现在,新政体系已经建立,不管是官员还是村落之中的管理,都很到位了,这个时候,腾出手的崇祯才发现,原来那些他之前没太注意的地方,也已经全是泥泞和虫子了!

“看来,这个方面,也要清扫一遍。”

对于其他皇帝或者管理者来说,这样的事情肯定是繁琐复杂,难以处理的。

毕竟,在这么多年的积累之中,这些人员之间的关系其实是很复杂的。

就比如说,一个现在这一代确实没有行医能力的大夫, 可能他的父亲或祖父那一代就曾经治疗过很多的人,甚至救过大官,这样,尽管他只能混日子,但是其他人却会愿意帮助他掩盖。

工匠方面,可能他的能力很差,但是他父亲教出来的徒弟水平不差,也愿意帮助自己的师弟逃过检查。

而且,在这样一代一代错综复杂的关系之下,如果对那些没有能力的人员太过苛刻,那些有能力的热那也不一定都会高兴,甚至可能为此而难过伤心。

不过,崇祯不需要思考的这么细致,他的目的本来也不是将这些事情处理的那么到位,那么精确,他要的,只有结果。

在京城之中新军将士的忙碌之下,工匠的情况仅仅一天的时间就全部统计完成,而其他各行各业的统计,也在同步进行。

崇祯看到相应文书数据之后,直接将那些不会任何技艺的人全都直接开革出了原本的户籍,让其变成了普通的民户,然后,将剩下的匠人按照能力的高低,进行了排列。

等到其他各行各业的情况出来,他也一概采用这样的方式,将所有户籍人员,全都清理了一遍,把所有鱼目混珠之辈统统扫清。

然后,在得知自己没有技艺,得到的不是惩罚,而是从当前的制度户籍之中脱离之后,几乎所有的人员都感恩戴德高兴不已,甚至好些技艺合格的人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都各种懊悔。

站在崇祯的角度,当然是不合格的人就清理出去,但是毕竟没犯什么错误,所以能够允许他们离开。

站在这些户籍之内的人员的角度,他们当真是苦于这个体系太久太久了,困在其中,既赚不到钱,同时还不能去干别的事情,如果能够脱离,不知道多少人想要离开!

但是,仅仅三天时间,所有人的态度就立马全都变了。

原本脱离出去,相当开心的人,以及没有脱离出去,被限制在这体系内部相当难受的人,全都被最新的消息震撼。

崇祯在清除掉了那些原本没有能力的人员之后,根据过往的信息,直接制定了全新的酬劳体系,原本微薄的薪酬以及廉价的工钱,一下子丰厚了数倍!

如果说以前的酬劳体系,工匠们就算好好干,一般来说也赚不到多少钱,而且还不得不辛苦劳累。

那么,按照这样的体系来看,哪怕是手艺一般,至少相对饱足的生活是一点问题都没有,而且还是旱涝保收,四季不愁;

若是确实有能力,技艺可以,那赚的钱,至少是按照上面所讲述的赚的钱,至少都是可以让他们盖得起房子,吃得起肉的收入。

这样一来,当真就是有能力的人,能够如同以前官员们的座上宾一样好好生活!

而且还不止与此,崇祯皇帝除了这些基本的事情之外,还专门将另外他很重视的事情,以悬赏的形式将他想要工匠们做出来的东西以极高的价格展示出来。

这其中,那个所谓的超远距离传递信息的东西,大多数工匠看着都人如同在看神话故事,完全没有去尝试的意思,哪怕上面写着一旦做到,直接封官赏爵,另赐黄金万两。

但是这要求太过夸张,让绝大多数工匠一看就感觉不可能,聊天之中讲到的不在少数,但是真正花心思去思考去尝试的却没有多少。

可除了这一条之外,农具的优化,以及各种工具锻造技术的优化这一点上,很多人本身其实都已经有了自己的小窍门或者小想法,而且甚至可能根本就是已经得到实际检验过的技术。

于是,在有人试探性将自己的技术上达上去,然后真的得到了相应数百两银子的奖励之后,那些原本想着自己偷偷用这个技术赚钱,已经将技术作为不传之秘传下去的匠人们立马站不住了。

尽管还是有一些人想着将自己的技术继续不传外人,作为子孙养家的独门技术传承下去,但是也有更多的人选择了将技术换成实际的银两。

这当然不是因为他们短视,而是皇帝陛下给的实在太多了!

开玩笑,正常将一门手艺传承下去,子孙后代听话好好干的话,确实能够让他们全都衣食无忧,喝酒吃肉。

但是,本身就是工匠内的人,谁不知道一门手艺实际上能传多久?

那些被其他人也专研出来的技术其实都算是好的,更多的手艺,都是传个两三代,甚至传到下一代,就被自家不肖子孙给忘了或者干脆低价卖掉了。

真正能够一直传承下去的,基本上每代都能有些小进步,与那技艺的关系其实都不是那么大。

既然如此,外加皇帝陛下给出了这么多的银两,哪怕是卖掉,只要卖掉的技艺够好,都足够给后辈们留下相当丰盛的财产了。

届时买点土地,以及一些金银细软藏起来,这不比单纯传承一个技艺更能保证家业不衰?

一时之间,原本近乎停滞不动的工艺,立刻就有了好些进步。

虽然这些目前都不是什么阶段性或者突破性的进展,但是也已经确实相当不错了。

至少,在崇祯看来,有这样的效果,他花出去的那点银子,就没有白花。

于是,他根据现在已经得到的技艺,更加深入地引导工匠们加强专研。

同时,接见几个自称对超远距离的信息传输有了一些想法的工匠。

————————————

“就是你们说,自己有办法的?给朕说说,什么办法?”

崇祯站在几人面前,冲着他们饶有兴致地问道。

眼前的几个工匠,都很年轻,年纪最大的看着比崇祯更老,但是估计年岁其实也相差不大。

对于他们所讲,能够一定程度做到超远距离传递消息这件事情,崇祯尽管没有完全相信,但是到底是第一波自称能够做到的人,所以多少还是有兴趣听一听的。

眼前的工匠此刻的状态却和其他之前被崇祯接见的工匠一样,全都战战兢兢,一副根本不敢看皇上的样子。

他们尽管知道,这么重要,而且给出这么高封赏的悬赏,肯定不会是普通底层的官吏来接见他们。

但是在他们原本的预期之中,他们都还没有做出任何成果的情况下,能够派出一个七品的官员老爷前来问询,就已经表示着朝廷相当重视他们了。

至于皇帝陛下亲自接见,这是他们从来做梦都梦不到的情况!

正是因此,在皇帝陛下面前,他们一个个吓得动都不敢动,整个人都如同鹌鹑一样。

此刻,听见皇帝陛下问话,为首的那个工匠才颤颤巍巍地开口解释自己等人的想法。

“皇帝陛下,我们的想法是这样的,您肯定听过铃铛声吧,如果......”

这伙工匠的想法,是通过最少两个铃铛,来传递消息。

当然,这并不是所谓的制造两个很大的铃铛,让声音传递数里这类不靠谱的想法,认真听完之后,崇祯觉得,竟然还真挺有实现的可能。

按照他们的说法,拉动绳子能够让铃铛响起来,而绳子的长度其实是可以很长的,所以,如果绳子的长度足够长,那么就可以一方远远拉动绳子,而另一方通过绳子拉动铃铛,听铃铛的声音,来得知拉绳子一方想要传达的消息。

之所以说至少两个铃铛,便是可以通过两个铃铛的声音,一个表示页码,一个表示字数,根据书本来传递文字。

崇祯听了这话,尽管感觉这么长的距离,通过铃铛的方式来传递是否稳定,以及够不够靠谱还是个问题,但是,他们的说法却让崇祯相当有收获。

至少,通过两个或者几个响动,来简介传递消息的方式,一下子就将崇祯之前设想的超远距离传递消息的事情给简化了。

崇祯之前所设想的,是整篇整篇的文书,乃至于更多的内容,通过某种未知的办法,直接从周边的城池传递到京城,传递到崇祯的手上。

但是这样的方法,毫无疑问是一听就感觉很不现实很难做到,甚至能不能做到都是个问题的事情。

可是,经过这几个工匠的简化之后,难度似乎一下子减弱了很多。

确实,按照这几个工匠的想法,这个工具就算搭建起来了,一段时间之内能够传递的信息数量也是相当有限的。

崇祯估计,如果只搭建起来一条这样的铃铛线路,可能一刻钟的时间,也就能够传递那么几句话而已,了不起也就是一小篇的文书。

这还是建立在对方所说的这种方式靠谱,能够搭建成功的前提下。

但是,崇祯之所以想要搭建这样的体系,不也就是为了能够更加迅疾地解决一些很急切的事情?

一下子好多页甚至好几箱子的文书,必然都是没那么重要的,真正紧急重要的内容,往往也就那么几十个字,甚至几个字而已。

虽然和崇祯预期的不同, 但是若是真的能够按照这几个工匠想的那样,将这套体系搭建,那么崇祯对所有城池的了解以及下命令,就能够短上十倍百倍的时间!

这样一来,哪里还有什么山高皇帝远?!

想到这里,崇祯的眼睛光芒四射!

之前只是在希望能有这样的工具时,崇祯想的还是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更好地处理当地官员没有办法解决的事情,但是,眼看着似乎真的有办法搭建出这样的体系,崇祯立刻就想到了不知道多少相关的事宜。

而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对于这个事情的重视程度,也立刻再次加大。

原本,崇祯只是想着能够有办法,那就将这套工具给做出来,但是现在,他的想法是必须尽一切努力将这套工具建立起来!

只要这套工具建立,那么大明的国运绝对又能够大涨,甚至再次为大明立下百年甚至数百年的国运!

再次看向这几个工匠,崇祯的眼神已经明显变得更加火热。

此刻,在崇祯的眼里,这不是几个小小的工匠,而分明就是能够给大明带来前所未有变化的人才!

要是这套可以跨越那么大距离直接进行交流的工具,真的就被这么几个小工匠一次性做出来了,他该有多高兴!

但是眼下,崇祯要做的肯定还是先把权限和资源给足,于是他冲着几人说道:

“既然你们有想法,那便去尝试!先......先建立京城与最近的那个县城之间的线路吧!朕允许你们调动两千新军将士,并调用十万两白银的物资!若是中途不够,还能再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