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崇祯遗嘱:我祖宗朱元璋没死! > 第一百八十九章

崇祯遗嘱:我祖宗朱元璋没死! 第一百八十九章

作者:今日和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7:10:08 来源:平板电子书

“来人,带朕去工匠所看看。”

既然兴趣来了,崇祯当然也不会有丝毫的等待停留。有了这个想法便直接下令。

工匠所或者说匠户所是大明工匠体系的一个缩影。

大明的各种职业,其实不算是完全自由的。

整个天下的百姓被分为军户,匠户农户以及乐户等等户籍。

这和现在根据地地域划分的户籍是完全不同的,有些偏向于城市户籍和农村户籍的区别,但是比这要严重的多。

比如像匠户工匠家的孩子生出来以后就要继续做工匠,军户家的孩子生出来的就必须要继续做士兵。

整个体系算起来, 其实是相当封闭的。

太祖当年的规划自然也有其中的道理。

为了能够让他治理下的大明王朝,能够绵延万世,深感元末混乱无序的朱元璋,之所以会设置这样的制度,其实主要的因素还是为了稳定。

从维持稳定的角度来看,太祖把大明王朝的子民分成了不同的户籍,民户、军户、匠户、乐户等等,每一个人有着自己专属的工作户籍,这样就可以让每个人的分工都能确认,就像一个大的机器一样,每个人都在上面或者是一个齿轮,或者是一个铆钉。

每个人既然都有了自己的分工,那么就不会出现太多的流民,而造成的如同之前元末乱世那样的境况了。

尽管如今的大明仍然还是发生了这样的流民乱局,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满清的存在,那么李自成就如同一个重新崛起的低配版朱元璋,从流民中来,并且以流民来重新铸造王朝。

不过,这都是后话。

在朱元璋看来,首先要做的就是维持好当时的稳定,但是只是把现在的人都安排好了还不够, 也要把之后出现的人也安排好。

太祖于是规定每个户籍种类进行世袭,就是说民户的孩子也是民户、军户的孩子就要当兵、匠户的孩子只能去提供工匠服务。这样看来只要不出意外,大明王朝就会按照朱元璋时的样子持续下去,只是一直不断变大而已。

并且,如果一切符合预期,那么随着人口越来越多,赋税收入增多、兵士越来越强、工艺越来越发达......这样的情况下,其实每个人各司其职,这个王朝就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万世传承。

此外他还禁止农民进城打工,规定所有老百姓只能在自己的生活范围内活动,在所有的交通要道上设置了关卡,人们要走出规定地域,必须持有官府出具的路引。

其实也就是想尽一切办法,来将百姓们稳固在原本规定的那个范畴之内。

粗略看来,这样的办法似乎确实不错,但是在这个世界上,从来就不存在着完美的东西,任何制度都有缺陷, 任何体系都有漏洞,朱元璋的这个体制也不例外。

但是如今的事实证明,这样的体系,经不起时间的考验,也经不起官吏制度的考验,现实毕竟不是如同他想象的那样万世不变,很多朱元璋制定计划的时候想不到的意外在这数百年的时间里接连发生。

实际上,尽管朱元璋为了保障自己的这套制度模式能够贯彻实施下去,对那些敢于改动和违反者,制定了严厉的处罚措施。

比如说,太祖曾明确规定:太监干政者,杀;敢议立丞相者杀等等。

可是这些措辞严厉的规定却几乎没有真正发挥过作用。

太监还是照常干政,内阁还是行使着丞相的权力,此路不通就绕道走,谁也没把太祖成法当回事。

权利始终在地方,在富绅,在百官之中,这样的情况下,负责维护规则的人本身对太祖制定的规则不满意,自然就会扭曲它了。

在户籍制度这方面,自然同样如此。

除此之外,户籍的传承,本身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个人能力。

假如你是军户,那么你的儿子也必须是军户,并且还要按照这样的方式一直继承下去。

而且,就算是没有儿子,只要你的亲戚里有男子,那么就需要拉一个亲戚来充数,如果连亲戚中也没有男丁,也不能就这么算了,无论如何要拉一个人来充数,不管你是坑蒙拐骗,还是怎么样,反正要找一个人来充数。

这样的情况下,军户的作战能力自然逐代减弱,以至于甚至打不过同等人数的流寇。

再比如你是一个匠户中的厨子,但是你不会做饭,那也没关系,只要你人过去了就行,你可以做的不好,但是就是一定要你做,而且你一定要做。

而关键的另一点,医户也是这样传承的,也就是说,医生也是直接通过出身来定,医生的孩子,哪怕没有这方面的天分,甚至没有怎么学习,也需要担当医生的责任。

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可想而知了吧。

但是,在当时太祖年间,因为这个体系才刚刚传承了一代两代,相关的问题其实都还没有体现出来,于是,当时也就对此没有什么感受,但是到了崇祯这个时候,问题其实都已经到了严重到无法承受的程度了。

也正是因此,如今才需要对工匠等等体系进行改革。

至于效果......

“这便是现在体系下的工匠?”

崇祯看着眼前的景象,微微皱着眉头。

眼前的景象,让他多多少少有点不悦。

尽管在皇帝到来的情况下,所有工匠明显都做出一副认真刻苦的样子,但是其中好些工匠的状态明显不对。

崇祯与天启皇帝是亲兄弟,天启皇帝被称作木匠皇帝,平日里最爱做的事情就是做各种木匠发明,崇祯对此虽然没有多做过,但是至少眼光还是有一些的。

当下的这些木匠之中,年轻木匠手艺明显不行也就算了,但是哪怕是中年的工匠,明显应该有能力至少熟稔的人,竟然也明显相当手生,看着就像是完全不会的新手一样!

四处巡查一遍,崇祯的脸色立刻阴沉了。

这工匠之中的情况,和崇祯之前处理京城吏员时的情况不是完全相同吗?

看着一大堆人,一大堆事,但是实际上,真正处理事情的,根本就没有多少人,而且这些人还并不多受待见。

总的来说,这个地方看起来,相较于京城工匠汇集的地方,更像是杂乱无章的大号小作坊!

“负责人呢?给朕叫出来!”

崇祯的表情明显不好,语气也相当的差。

皇帝确实很多人的说法都是应该喜怒不形于色,这样,下面的人看不动皇帝的心情,才不会被下面的人所拿捏。

但是崇祯的想法不一样。

毕竟,以前拿捏他的人,现在全都被他带人抄家斩首,几乎一个没留下。

在这样的情况下,底下的人只要能做好事情,那么稍微把握他的想法也没什么,但是要是做不到将事情做好,那不管有没有窥探皇帝,都要受到惩罚!

既然如此,崇祯自然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反正一切的评估标准,都是他制定的规矩。

弄臣想当官,尤其是相当大官,那除了从底层一点点往上爬之外,没有任何的办法。

但是相对的,如果表现很差,那么也不是没可能被他给当场拿下!

比如,现在的情况,崇祯就是真的怒了。

本来农耕才是他最重视,认为最重要的东西,但是经过了农具的事情,以及之前太祖朱元璋所讲,他想要的仙器工匠应该是能够往上专研的之后,工匠之事,也被他多少放在了心上。

可是,就是这个崇祯都开始放在心上的东西,却有直属管理的人员,对此竟然一点都不用心,以至于现在的情况如此糟糕!

“哒哒哒哒!”

不一会的功夫,就有同样穿着工匠服饰的一人,匆匆从某处跑了过来,双手上,甚至还沾着锯末子。

“拜见陛下!”

“你就是这里的负责人?!”

崇祯阴沉着脸,一看就知道是怒了。

“回禀陛下,正是小人!”

这人跪倒在地,没有抬头。

“你就是这么管理的?!在场的所谓工匠之中,有多少是根本不通手艺的?!”

崇祯忍着气没有上前一脚踹去,但是,要是对方给不出一个好的结果,渎职是肯定少不了的,届时,轮番调查之下,此人身上存在的任何问题,都会被清查!

“陛下啊,这,我管了他们根本不听的啊!小人虽然说是这里负责的,但是手头上根本没什么权利,能做的也就只有把自己分内的手艺做好,带几个学徒而已。其他人我是根本管不动啊!”

听见这样的质问,那小老头却连连叫屈。

“你是负责人,却管不了他们?!”

“陛下,这里以前都是有上级官员管理的,老夫以往就是在其中做个传达。本身小人就只会本分做点手艺活,那些其他事情根本干不过来,他們不听管,我也没办法啊!”

一边说着,小老头一边磕头。

崇祯听了这颇有些前言不搭后语的话,一扬手,叫来身边的侍从,然后一声令下,让锦衣卫将相关的情况以文书的形式给他传来。

没过一会的功夫,就有相关人员送来了文书,崇祯皱眉阅读着上面的内容,心中的怒火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减弱。

“起来吧,以后你就好生做好你的工匠,这管理之事,就不用你负责了!”

崇祯冲着仍然跪在下面的老工匠吩咐了一声,那老工匠立刻如蒙大赦,谢恩之后慌忙离开。

按照文书上的记载来看,这事儿,还真不能怪罪这个老头。

以前的时候,工匠们都是有上面的官吏进行直接管理的,也正是因此,才会有官吏盘剥工匠,甚至将工匠当成自家佣人,而工匠却没有办法反抗,只能任人鱼肉的事情。

崇祯将所有贪官污吏全部处理掉之后,对于工匠们的管理便直接放松,只在制度以及传达消息上安排了官吏,直接不再对军工工匠之外的匠人进行管制了。

这看起来当然是很好的事情,尤其是崇祯又通过数名工匠重新定下了工匠的体系之后,工匠们的待遇以及生活理应更好。

但是,凡事当然都不止一面,这工匠的事情也是如此。

确实,没有了上层官员的压榨之后,工匠们的日子一下子就好过了很多,相当多工匠家庭之中,都如同过年过节一样,简直开心的不得了。

可并不是所有人的工匠,都会因此而感恩戴德,好好工作。

正如之前讲到匠户时提到的那个问题,并不是所有在籍的工匠,都是本身会工匠活呃,相当一部分人,只是混在其中,拿点工匠基本的收入,算是吃干饭的。

这样一帮子人,可不会因为没有了上面的盘剥而直接变得有工匠的技术。

其中年轻的那一批,或许会因为当前的形势确实好了很多,有了盼头,而去学习工匠技术,但是那些已经混日子混了十几年、几十年的老油条,又怎么可能这么轻易就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

要知道,这么多年下来,主动混日子的,被动混日子的工匠数量以及工匠比例,都是与日俱增,一年年积攒下来,现在不会工匠活的工匠,不会医药的大夫等等,比例已经相当巨大。

加上,之前的秦朝锻造体系又筛选走了一大帮真正会工匠活的匠人,于是,留在此处的工匠们,就成了崇祯今天所看到的这样了。

“来人,将所有在籍工匠,除开锻造体系之外的人等,全部重新登记造册,将所有人的匠作能力都记录在案!”

不管崇祯之前来这里的打算是什么,在这样的情况下,肯定也是什么事都做不了了。

太祖说的前沿发展也好,崇祯之前设想的技艺创新也罢,在这样鱼龙混杂的情况下根本做不了任何事情。

当务之急,还是先将人手全部遴选出来,将人与事情统统整理好,这才能够让人去做事,否则,含糊不清的情况下,不管想的多么好,都是白搭!

当天,所有工匠,全都被一一查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