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崇祯遗嘱:我祖宗朱元璋没死! > 第一百七十七章

崇祯遗嘱:我祖宗朱元璋没死! 第一百七十七章

作者:今日和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7:10:08 来源:平板电子书

“好,不错!”

崇祯看着手上的文书,大笑着点点头。

在他手上的,正是从那个县城传来的消息,经过一天半的忙碌,整个县城原有的所有体系,当前都已经被崇祯派去的将士官员更迭。

现在,整个县城已经全部变成了新大明的样子!

是的,一天半的时间,整个县城,所有的权力已经都被崇祯派去的人给拿下,无论是县城,还是村落。

按说,一个县城,皇帝肯定可以做到予取予求,但是,不到两天的时间,直接搭建一个新的班子,而且从县城到村落,全部开始执行他的意志,这绝对不是简单的事情。

从第二天的下午开始,那个县城之中的官员们就已经全部工作了。一应新政的内容,也已经在县城里运转了起来。

至于村落之中,第二天的时候,都已经宣讲完政策,开始做农具、耕牛的缺乏统计了。

农具的事情,虽然之前自从崇祯处理过一次之后,就再也没去看过,但是在这段时间以来,按照秦制打造的方法,不断锻造农具的体系,现在已经锻造了好长时间。

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仅积累的农具数量日益增加,而且生产的效率也在不断提升之中。

到目前为止,生产的农具都已经不知道有多少把了,反正,在将京郊最缺乏农具的人家满足之后,当前仍然能够有多余的农具余出来,供给新拓展的地方!

在这样的情况下,村令们到达村落的第一天,就可以直接以赠送农具作为开局,自然一下子朝廷的信任感以及作用就达到的。

而跟着队伍一同前往的农令,也在农具送到之后,开始了正式的工作。

总而言之,虽然这支队伍是刚刚到达的县城,但是要是不说,不问,其他人看到,绝对以为这样的官吏到任至少都是数月甚至数年了!

“既然这样的方式能够迅速达成目标,那么观察几天,之后只要没有问题,那就直接大幅扩张新政!”

尽管早在制定计划之初,崇祯就想到这样的事情了,也意识到,只要自己派出足够的人手,以及派出相应的将士进行压阵,那么新政体系的搭建绝对不会有问题。

但是,计划是计划,想法是想法,真正实现的时候,惊喜仍然不会少。

别看这只是一个县城,而且还派遣了千多名新军将士前往,看起来似乎效率并不高。

但是,首先,其间负责抄家的新军将士都是可以直接撤回来,而且也一定会在抄完家之后车回来的;

其次,另外那支新军队伍,入驻当地之后,一部分人手是直接转变成了跟着官员学习的人,以及预备的县尉,这一批人本身就是任官,已经不属于派兵的范畴。

这样一来,实际上派过去的士卒,也就那么五百来人,而且,还会在整体的情况稳定之后,抽调回来三百,一个县城的驻扎人数,指挥控制在一两百人的范畴。

这样一来,一切其实就真的已经相当顺利相当合适了。

“观察三天。”

三天之后,如果传回来的消息仍然没有任何问题,那么崇祯就可以直接将大军开始调动起来,然后将新政体系朝着更多的城池之中铺设!

三天时间,其实只要不出现什么意料之外的事情,其实就不会出现任何问题。

毕竟,政治方面,当前所有的原有官员都已经被全部抄家,而且绝大多数的官吏都因为之前的事情,直接被灭族,剩下罪不至死的,本身就不是什么特别有影响力的,毕竟,影响力大,作用强的那些官吏,基本都作恶到了该死的程度。

这方面的问题没有了,还能有什么问题?

安全方面,抛开那数百的新军骑兵不谈,县城之中的那些官吏,以及跟着官吏学习的预备官吏,原本就是新军将士。

他们转为官员之后,虽然武器被收走了,但是身上的技艺以及身体素质仍然在。

这样数十人,等闲暴徒都能够轻易灭掉,县城安危完全没有担心的必要性。

而要说村落,村落之中送了农具耕牛之后,村令村尉们在村子里的声望不知道多高,绝对不可能被村民围攻。

而只要不是被围攻,那么三个新军将士,而且两个还是全副武装,包括刀枪的将士,这样的官员,等闲什么人可以干掉他们?

这样,政治上没有问题,安全上没有问题,还能有什么问题?

等待三天,只不过是持重之举,为了能够让这一切更加确定一些罢了。

这一定崇祯同样清楚得很。

于是,说是等待三天之后开始扩张,但是,放下这份文书之后,崇祯直接再次让人拿来了舆图,然后,在周遭的城池之中,选起了合适的地方。

“嗯......”

第一次的时候,为了稳妥起见,肯定只能选县城,但是现在县城已经出了效果,而且效果相当满意,这样的情况下,这次的步子就能够稍微大一点点。

比如说,直接三处城池,同步开始!

这样一来,新政就能直接在周遭一大片的地方都布置好!

不过,如此一来,人手问题,就再次成为了崇祯当前最大的问题了。

“来人,将当前所有官吏的情况都再给朕拿来。”

体系最重要的,还是能够执行的人,三个城池若是同时开始迭代,那么崇祯当下培养出来的这么一批人手,肯定就不够用了。

等到相关的情报带来,崇祯细细观察,果然,除掉京城当下维持正常运转所需的最低人数要求之后,能够余出来在其他城池之中担任官员的人手已经不剩下多少了。

这样的人员余量,若说是一个城池,自然还能够包圆,但是要是按照崇祯所设想的,直接三个城池同步开始,那么肯定是人手不够做不到的。

这样的话,应该怎么办?

崇祯再次在白纸上写写画画起来。

要说解决办法,他现在脑海中已经一下子浮现出了两个办法。

第一个,最简单,也是最守成的。

那就是直接将刚才想的三个城池同步开始改成直接以一个城池开始。

这样一来,当前的多余人手就能够直接将之覆盖,嗯,甚至两个城池的话,当前多出的人手,也能够保证覆盖了。

这样的情况下,两个城池,比起三个,以及更多个,速度肯定稍微慢了一点点,但是却也还好。

这个办法的好处,就是不用做任何其他的事情,直接套用之前在县城之中的做法,就可以直接做到将新政体系铺设了。

但是......

崇祯再次在白纸上写下了人这个字。

官吏的培养,速度从来都不快。

哪怕是现在直接以底层实际做事的人,作为基础官员,这样一来,以新军将士为后备人力,勉强可以做到差不多小几个月培养出一批的人手来,但是实际上,比起崇祯希望的直接铺设天下的体系,仍然属于慢的。

毕竟,当前就算全部都以新军将士作为后备力量,那样训练出一批新的官员,所需的时间也足足有几个月,之后,再训练出第二批的人手,那就又是足足几个月的时间。

这样一来,就算现在将两个城池以及附属的其他县城村落等等全都纳入覆盖之中,那么覆盖完了之后,就需要再次经过几个月的时间,才能够再有多出来的官员进行新一轮的覆盖。

总体来说,新政铺开的速度,至少在初期的时候,将会特别慢。

这个办法,中规中矩,只能说是任何人站在这个位置上,都能想得到,以及会使用的办法。

有用,但是,崇祯并不觉得太好。

那,如果不用这样的办法,还有其他办法吗?

有。

崇祯在纸上写下吏字。

他第一事件想到的另一个办法,就是利用吏员。

这个吏员,指的不是现在京城这批已经变成官员的吏员,而是指的,其他城池之中的那些吏员。

各个城池,不论实际控制的程度如何,至少当下来说,都是正常在运转,各个职能部门都有人手,在控制的。

这就好像当初崇祯刚刚在京城整治的时候一样,京城之中,哪怕将所有官员全部去掉,只要加以管理,予以严苛的管辖,那么,现有的吏员也足以将京城管理得很好了。

同样的道理,其实同样可以推到各个其他城池之中。

崇祯若是在这些城池之中,同样采用这样的办法,将之前的那些至少做实事的吏员给整理起来,并且派新军将士一对一地看管学习,那么,他们同样可以筛选出一批不错的底层官员。

这样的方式,就是筛选式,而不是培养式。

筛选,只要有基数在,那么就一定可以筛选出足够的底层官员,而且,这些官员之前并不是新军,所以,也不会因为出现新的官员,而导致新军将士的数量不断减少。

这样说来,这套办法似乎相当之好,甚至可以说远超之前的那套培养体系,但是,若是在其他城池之中执行,那就出现了一个问题。

“朕不在的情况下,吏员能够好好做事么?”

京城的这一片吏员,可以说完全是被崇祯给压着做事的,每天给他们撰写政令的人,就是崇祯皇帝本人。

而且,他们每天上报的日报都会出现在崇祯的眼中,基本等于直接被崇祯这个皇帝盯死。

这样的情况下,别说区区吏员,就算是大官,也绝对会老老实实地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加上,有着消除自身原本的罪责,而且还能够升官这个诱惑,所以这群吏员们,才能在这么短短的时间之内,就变化如此之大,而且还主动做了好多事情。

其他城池之中的吏员,崇祯肯定也会让他们有升成官员的机会,毕竟底层官员体系本身就是崇祯现在制定的官吏体系的根本。

让做事情的人当官,让当官的人做事,这是崇祯当前官吏体系的特点,而不是让当官的都不是不做事天天管人的。

这样的情况下,吸引力或者说奖励这一块,绝对是充足的。

但是,没有崇祯盯防,当下又没有合适的文官作为自己的代行人,这般情况下在其他城池之中施行这套方法,惩罚或者说威慑这一块的力度说不定就会不够。

如此一来,若是效果不少,岂不是反而让整体扩散的效果更差,而且污染当前的新政体系了?

正是因此,崇祯才有些犹豫不决。

“唉。”

尽管这样想不合适,但是崇祯回想之前太祖给予的两名当年开国将领之魂洗礼过的将军,他们两个可是直接在一南一北两个方面都打出了非常经典的大胜仗。

若是太祖能够再给一些合适的文官,那么崇祯就完全可以用他们担任主官,然后去往各个城池之中,以这套方法来筛选底层官员。

这样一来,新政的铺设,岂不是就能够迅速加快?

可惜,太祖早就说明了,他这里只有武将,没有文官,让崇祯需要文官就自己发掘。

但是,崇祯现在根本没有时间去挖掘什么人才,也没有多少时间去培养人才,他现在就想直接出现一些可以绝对信任的人才,然后直接将一大堆的事情安排过去。

可惜,这不可能。

在没有这样官员的情况下,他能够在其他城池之中施行这样的办法吗?

崇祯在思考,在权衡。

两套方法,在他的手间心间权衡,越是思考,越发觉得第一套办法与第二套办法之间的差距。

如果想要更快更好地将新政铺设到位,那么,第二套办法是绝对更好的选项,而且,这样的办法,才是能够将这新政以后在全国铺开的好办法。

只是凭借第一道办法,除非崇祯直接将自己所有的新军将士都填在这新政体系之中,那么将没有任何其他办法能够保证官员增长的速度跟上。

而且,若是只用第一套办法的话,那么就会导致整个新大明的官员,百分之九十九都来源于军队,这也绝对不是一个好事。

可是,第二套办法,到底应该怎么操作才会更好?

第一百七十七章

点击下载本站APP,海量,免费畅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