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崇祯遗嘱:我祖宗朱元璋没死! > 第一百五十二章 农令传达,村落沸腾!

这架势,直接让王思仓吓到了。

要不是乡间巡查军当面,外加自己被抓着围着根本跑不脱,只怕王思仓能当场被吓得逃跑。

不过,等他扫了两眼围着看热闹的人群,看到了自己的妻子以及孩子之后,这逃跑的想法自然也就全都没了。

王思仓老老实实随着邻居的拉扯往前赶,村令大人竟然也与村尉大人们一起朝着王思仓的方向赶了过来。

看见王思仓被拖着,村令当即开口:

“老赵头,你这拉拉扯扯的相隔什么样子?还不赶紧把王老哥的胳膊放开!”

“诶诶,大人,好嘞,我这就放开。嘿嘿,这不是着急么。”

隔壁老赵讪笑着将王思仓的手臂放开,而王思仓却被村令大人的话惊了一下。

王老哥?

这王老哥的称呼,是在称呼他吗?

还是说,是这个发音,但是不是这几个字,实际上不是这个意思?

村令大人啊,这两天大家可都听说了,现如今的村令,那可是朝廷九品官员,是正式的官儿。

那是改换门庭的大老爷。

这样的大老爷,怎么可能对他一个普通的泥腿子这么称呼?

但是,隔壁老赵刚刚松手让开,王思仓却发现,村令大人竟然满脸笑容地冲着他走了过来。

不待他反应,村令大人一把把住了王思仓的手臂,另一只手拍着他的肩膀,非常热情地说道:

“哎呀,王老哥,你这正是勤勉,一大早的就出去耕种了,难怪你这么善于耕作呢!”

“这这,这也没啥,就,大家伙的,差不多都是一大早就去耕地的么,我这不也是,有地没弄完么。”

受到这样的待遇,王思仓整个脑子都是懵掉的,完全搞不懂当下到底什么情况。

堂堂九品官,而且统管全村的村令大人,此刻居然与他王思仓把臂言欢,这样的情况,他做梦都不会往这个方向梦啊!

“来来来,该领政令了,还记得么,几天前你在我这登记报名农令。现在结果出来了,皇上钦点你为农令,负责我们大包村以及周围两个村子。”

“从今之后,你就不再是一个普通的农民,而是与我一样,为我大明朝廷效力了!”

村令大人的语气,是王思仓从未在他身上感受到过的热情温暖。

而王思仓本就因为紧张而发蒙的脑子,在听了这一番昂长而且包含大量自己听不懂的内容的话之后,更是完全进入了宕机状态。

一双老眼怔怔看着村令,嘴里只是喃喃重复着村令刚才说的农令两字。

这两个字,算是他听不懂的词汇之中,最熟悉的了。

见此情况,村令仍旧没有生气,而是细细给王思仓讲起了什么是农令。

崇祯早有旨意,村子里出一个正式农令,那可是能够直接给村子里的村令加分的好事儿。

出一个农令,可是相当于立一个功!

别说预备农令不清楚情况,想听他仔细讲讲,就算是请预备农令吃两顿好的,那都完全没问题。

随着村令的讲解,王思仓总算是大概理解了一些农令是啥这个问题。

当然,村令的讲解,肯定不是像崇祯定下农令体系那样系统而宏大,而是站在个人的角度,向王思仓解释了农令是干嘛的,职责是什么,当了农令有什么好处等等。

而听完这些解释,王思仓整个人都愣住了。

这听懂了,比之前没听懂的时候还要更加懵,此时的王思仓,简直怀疑自己是在梦里。

种田技术好,所以就能当官?

当官之后,要做的事情就是教自己村以及隔壁两个村子种田?

就教教种田,都不用自己下手帮人家干农活,就有银子拿,而且一下子就是每月好几两?!

老天爷,这除了做梦,还能有什么解释?教教种田,一年下来可以多买几亩田,这简直就是农家人的梦幻好吧。

“大人,当真教教种田,就能有钱拿?那是教一个月就能领一个月?”

“不是,按这政令,你从今日起,就是农令了,只要你还在担任农令,那么你就每个月都可以得到俸禄。”

“每个月?农闲的月份也能领?”

“是的,不分农闲农忙。”

王思仓整个人更加如上云端,整个人都飘飘忽忽的了。

无论农忙还是农闲,都能够旱涝保收地得到俸禄,这样的优待,直接让他如梦似幻。

更不用说村令大人还说了农令的其他待遇问题等等。

农令,按理来说,品级应该和村令等人等同,都是九品正式官员。

但是,到底这个体系初创,人员尚未得到检验,直接上官位显得颇为浮躁,于是崇祯当前的政令是暂代农令的人员,享受九品俸禄以及相应待遇,但是只有成为正式农令之后,才能真正被授予九品官员的品级。

当然,这对原本都是泥腿子,一下子变成暂代农令的农民们来说,绝对不算什么坏事。

毕竟,与崇祯上调过之后的俸禄相比,不少种田达人一年辛苦下来能够赚得的钱财,也不过俸禄的两三月、三五月之和罢了。

哪怕没有任何其他,仅仅这个高额的俸禄,就足以让他们为之振奋用命!

就比如,当前的王思仓。

“村令大人!以后要干啥,您跟我说,我保证让干啥就干啥,让教啥就教啥!这要是谁发现我会的东西没有教出来,直接打我的人都行!”

第一个月的俸禄与相应的一些零碎,在前来宣布政令的时候,已经带来,此刻王思仓本人到来,这些自然也都拿给了他。

捧着这好几两银子,外加一堆的东西,王思仓激动得满脸通红,不住发誓许愿。

村令见此,只能是不断安抚他,表示之后要做的事情都会告知,届时好好用心即可。

送完东西,乡间巡查军们自然就利索离开归队去了。

乡间巡查军们一走,村子里的那些村民,一下子就炸开了锅!

“老天爷呀,我光知道这种田种好了好讨媳妇,谁晓得种田还能种出官位来哦!”

“老王头这绝对是祖坟冒青烟了,一辈子老实种田,临到老了,居然还当了个农令!”

“哎呀,我家里种田也是一把好手哇!当初怎么就没有去报名呢!一个月就是好几两,这都可以买点盖新房子了!”

......

村令给王思仓解释的时候,可没有背着人。

农令的工作,以及农令的待遇,本来就是可以广而告之的,这样光荣的事情,也没什么好藏着掖着。

王思仓听明白了所有,围在周围跟着旁听的那些其他村民,自然也都听明白了农令是啥。

原本全都是差不多的农民,这一下王思仓就因为种田种得好,直接成了官员级别的人物,那些其他村民又怎么可能不炸开锅?

甚至不少自认为自家种田的本事儿也不差,或者单纯垂涎农令俸禄的人,还围到了村令的身边,各种讲着想要再次报名农令。

“这......这也没说还能不能报名农令啊,而且,现在农令的职位都已经全部下达,像王思仓王农令就负责了三个村子,根本没有多余的村子安排农令了。你们要报名也没用了吧?”

这情况让村令傻眼了,尽管他的心中,同样很想村子里再出几个农令,但是这会儿农令明显是都安排到位,现在报名,恐怕已经没有用了。

就连陛下下达的政令里,也没有提到半点再次报名之类的事情。

“哎呀,村令老爷诶,你就给我们报个名吧!就受累按照以前的样子把该记录的记录下来,然后该给谁给谁去呗。”

“对啊,万一能成,那咱们村不是又能多一个吃皇粮的了么,而且村令大人,您之前不是也说过,村里出农令了对您也有好处啊!”

“大人,大人,现在一个农令,要管三个村子,这明显就是农令的数量不够么。不然,肯定是一个农令管一个村子,农令天天照看,庄稼才长得好!”

......

涉及到直接的利益,而且是这样让众人都眼红的利益,一个个村民们自然全都热烈地讲了起来,各种各样的理由和道理,都被他们找了出来。

别说,其中不少道理村令听了也感觉很在理。

终于,村令一摆手:

“这样,我先将王农令剩下的工作安排告诉他,然后,大家迅速去我住处,在我那登记一下情况,我晚上的时候上报上去!”

“当然,不敢保证一定还可以报名哈,大家不要报太大的信心!”

轰!

原本就炸成一锅粥的村民们,听到村令表示可以再次登记报名农令,一个个全都激动得更加兴奋。

村令带着村尉喝止了好一会,才又勉强恢复了秩序。

然后,按照政令上的安排,将农令当下要做的事情告知王思仓,并且确认王思仓已经理解之后,村令便迅速往自己的住所赶去。

原本早就等在一边的村民们,等村令一动,立刻就浩浩荡荡你争我抢地跟着跑了过去。

哪怕是那些之前与王思仓一样报过名了的人,这时候也全都跟上,想着再报名一次。

除了寥寥无几很有自知之明的人选择留下来围着王思仓之外,剩下的黑压压一片全都跟着村令而去了。

对此,王思仓却是松了一大口气。

让妻儿将银子以及其他物品带回家里好生放好,他即可就朝着村里农田的方向赶去,准备先了解村子里其他村民种植的情况。

朝廷给了他这么多好处,还直接给了这么多的现银,他可不能对不起这么好的朝廷。

王思仓已经打定了主意,之后直到春耕结束,他一天到晚的时间,都会全都放在三个村子的农田里!

————————————

不止王思仓如此。也不止王思仓所在的这个村子如此,随着今日农令的事宜正式发布,每一个村子里除了农令的村子,都在顷刻间沸腾成了一片。

而就算那些没有出农令的村子,随着村令给他们讲了农令的待遇,以及所得知的,附近村子当上农令并且负责自己村子的那个人是谁,村民们也全都立马沸腾。

要知道,远了不说,周遭不同村子之间,那必然是有很深联系的,嫁娶亲戚等等,基本上都是人连着人。

农令全都是直接在当地农民之中选拔,造成的结果就是选出来的农令,所负责的那三个村子的人基本都知道他,就算不知道他这个人,也绝对可以在亲戚关系上拐弯抹角地扯上关系。

自己身边原本与自己差不多的农民, 突然直接被朝廷封为了管农事的官,这样的事情,给其他农民带来的冲击是巨大的。

尤其是得知,这样的事情远不止一例,而是起码上百例之后,几乎所有村子里的村民都开始疯狂找村令报名。

部分村令因为不确定情况,所以没有选择接受报名的村落,村民们甚至跑到隔壁村子去报名!

而在了解到周遭的村子,基本上都重新放开报名之后,那些之前没有放开报名的村令,也都随大众地也开始了登记记录。

一时之间,几乎所有的村令都在住所登记,所有的村民都在村令住所报名。

这个参与的热情与积极度,是从来不曾有过的。

与此同时,那些一下子从普通百姓变成农令的农民们,则全都在突然跃升的地位以及直接放在眼前的现银面前被打了鸡血。

村令将农令当下应该做的事情一告知,所有农令便立马冲到了田地之中,去仔仔细细,如同照看自家田地一样地照看自己负责的所有村落的农田。

之前《大明村中管理法条》下达,是乡间巡查军到哪里,哪里的村令村尉就如同打鸡血一样振奋努力;

而现在农令的任命下达,则变成了乡间巡查军到哪里,哪里的村子就整个都被调动起来,几乎没有一个人不受影响!

村令体系,被太祖朱元璋认定是可以为新大明定国安邦的大好体系。

但是,此刻,农令政策一出,影响力便简直横扫之前村令体系搭建时的景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