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崇祯遗嘱:我祖宗朱元璋没死! > 第一百四十四章 体系更替,国运暴涨!

等到长河村的班子看完这些文书,一个个的脸上都满溢着兴奋与激动。

整片文书看下来,对他们来说,几乎完全没有任何不利的影响,全是好消息。

毕竟他们一个村令何云华是无罪的吏员出身,前途光荣;两个村尉都是太祖加持的新军将士,忠诚勇武。

哪怕没有那些新出的规定,他们在办事上也必然不会出现什么偷奸耍滑或者坑蒙拐骗的意思。

整篇文书,分明便是明确指出升迁路的康庄大道!

“好好记一记这些行事流程,之后咱们必须严格按照这套流程行事,可万不能因为日常上的毛病把机会给弄没了!”

全部看完之后,何云华的脸色变得激动而郑重。

在此次的文书之中,崇祯也正式将向上提拔的时间说明,一个月后目前的官位将会进行调整。

也就是说所谓的考察期,其实也就仅仅剩下一个月的时间了。而之前的情况,因为没有这套指令进行系统的规范,所以除了做得极差或者做了极好的人之外,其他人的评分几乎都是一样的,在这样的情况下,这最后一个月的表现,可以说便真正决定了他们是一飞冲天还是沉沦于此。

何云华等人本来便是有功之人,自然更不敢放松。

九品的官员身份自然让他们激动,但若是能够往上再升一升,他们又怎么可能不想?

“何大哥说的对!”

————————————

有着因为得到官位,以及之后能够得到提拔的激励;又有具体可行,甚至可以说详细到了每一步该做什么的执行教程。

当天色大亮,何云华与两名村尉,出了住所,开始执行今天要完成的任务时,几人的状态与效率变得和以往明显不同。

崇祯细细思索好几天的时间,得出的流程,自然不是开玩笑的。

这一套全新的方案。当真可以将村令与村尉的能力都调动起来,让他们在实际工作的各个方面都达到比以往更加规范更加强力的作用;

同时,若是所在村落的村令村尉本身能力不行,只要他们完全按照这套方法来,也能够将他们造成的损失达到最小化。

尽管村令村尉他们每日要完成的任务并不算太多,尤其是如今农忙时季基本上所有的工作都围绕着耕种相关,但是当何云华三人按照这套方法动起来之后,以往完成效果一般的事项,如今也明显变得更强。

在这样的情况下,村民们作为直接的受益人,自然也第一时间感受到了,于是,纷纷称赞。

“村令大人,您今天这是有喜事儿?这么高兴啊!”

“多谢何大人,多谢肖村尉!”

“杨大人,感谢感谢!哎呀,之前就麻烦您帮忙修补房子的,这真的是......”

......

听着这些夸赞的话,三人对当前的效率都相当满意,越干越有劲。

不过他们没有注意到的是。按照这套方法执行之后。尽管村令的存在感仍然极强,但是感谢村尉的呼声比以往大了不知道多少。

过去的时候由于村尉们都是新军战士转化而来,本身相较吏员来说,更加木讷,而且朝廷下发的任务也都是直接让村令负责村令执行。

所以在村子里的存在感和村令比起来完全不在一个级别,大家几乎都只把村令当成朝廷派下来的官儿,而把村尉当成了护卫,甚至好些村民直接把村尉当成了村令手下的小兵了。

如今严格按照崇祯下发的指令做事之后,村尉与村令同级的地位一下子凸显了出来。

仅仅是这些表现,就足以让村尉的身份得到体现。

更何况,崇祯这份文书下达之后,所有村令村尉都获得了官身,全都正式成为了正九品的官员,这样的事情又有多少人能够忍得住不去宣扬炫耀?

村令村尉同为大明九品官员的这件事情,也很快在村民们的脑海中扎下了根基,令百姓羡慕仰望同时,村尉的地位自然也就得到了大幅的提高。

杨村尉与肖村尉,在经过一上午的事项之后,吃完午饭想去给其他村民帮帮忙,都受到了村民们诚惶诚恐的推脱。

就算推脱不过,让他们将事情承下来了,村民们也是忙不迭地送水递食物,态度更是不知道比以前好了多少。

这样的事情不只在长河村一个村子里如此,整个京城城郊,凡是有村令所在的村落,每一个都是如此。

一般管理手下,都是胡萝卜加大棒,而崇祯的这篇文书,可谓全是胡萝卜,而且是超乎他们想象的大小。

当下的村令们都是什么身份?

他们都是以往的吏员转化而成,而且,还大多数都是被抓到了明确罪行,甚至是罪过追究起来可以直接判处死刑的罪犯!

而现在,在这份文书下达之后,他们是什么身份?每一个村令,不管是大村还是小村,不管以前的罪行有多严重,此时此刻,他们全都变成了堂堂正正的九品官员!

吏员,官员,看起来似乎相当相像,甚至部分吏员的权力,比某些官员还要更大,但是,吏员就是吏员,不管是如何厉害的吏员,同样只是官员之下的办事小吏。

官员努力办事儿,还有升官庇子的可能,但是吏员哪怕干得再好,都不可能变成官员。

也正是因此,吏员们的积极性从来都是只与银子相关,能捞的银子多,吏员们就积极性高,不能捞银子的,哪怕是上官严厉催促都没人情愿去干!

崇祯此刻,通过这套方案,正是将他们由之前完全没有任何品级的“办事人员”,确立为了正式的官员。

而相对应的“大棒”,却仅仅只是规范他们的行为!

这就算了,按照这份文案上的说法,只要严格按照规范上的要求去执行,那么他们不仅能够保住当前的官身,脱罪保命,甚至还能够继续升官,乃至于成为县令这样近乎一方小诸侯的存在!

这还算大棒?

这分明是另一根胡萝卜!

只不过,这根胡萝卜更加遥远一些,但是却也仍然是他们够一够手就能够拿得到的。

不管原本心里如何想,行为上如何做,甚至有没有想着等下次再有人打过来的时候通风报信卖国求荣,得到了这份由皇帝亲自确认的文书之后,他们所有人当下对崇祯都是一片铁铁的忠心。

若是这时候有人说要攻打京城,要夺了崇祯的皇位,不用崇祯开口说一句话,他们就会拼尽全力将对方干掉!

至于村尉,就更不必说了,原本的他们,便是太祖加持下的一片封顶忠诚,加上封官许愿各类赏赐之后,本心也全都变成了一片忠贞。

哪怕此时太祖消失,所有的加持全部失去,这一群已经转变为村尉的将士,也将仍然如同之前一般的忠诚!

这般的情绪,加上崇祯细致的执行方法,这一天,京城附近,所有的村落都变成了热火朝天的一片奋发景象。

村令与村尉,在借用朝廷威慑的情况下,对区区一个村子的影响力,是绝对可怕的。

在他们开始明察秋毫,丝毫不懈怠地处理村子里发生的所有问题后,每一个村子的治安、氛围都变得好了不知道多少倍!

————————————

朱元璋在几天前见过崇祯之后,剩下的时间便都在皇宫之中秉承着国运继续修行。

末法时代的他,确实是天下修行第一人,但是在天下灵气这般亏空的情况下,哪怕是天下修为第一的他,也不得不通过不断借助国运修行,来保证自身的修为不会不进反退。

旧有的大明崩溃,而新的大明又还只占据了天下一小片地域,如今的国运相较之前来说,自然远远不足,他之所以大多数的时间都不露面,除了本身不想干涉崇祯之外,也与必须长时间修行才能保证修行有关。

然而,此时的他,却突然感知到,大明的国运突然之间有了剧烈的增长,在某个节点之后,直接开始猛增,不到一个时辰,竟然就增长到了原本的一倍!

这样的情况,他仅仅只在自己建国之初,大片鲸吞天下的时候见到过,然而那也完全是因为地盘的扩大。

如今,他相当清楚新大明的地盘没有任何增长,地盘不增长,国运居然也能有这么大的增长?

此时,继续修炼下去肯定对修为增长最有效果,但是,朱元璋却果断地睁开了眼睛,想要看看这崇祯统御之下的新大明到底发生了什么。

“嗯?这是......”

红色!

此时,仍然以观国运的视角看向世界的朱元璋,第一眼便被眼前汹涌的红色吸引了目光。

他从来没有想过,国运这种在他过往看来,几乎不会有多大动静,甚至近乎沉寂一片的东西,此刻竟然如同汹涌澎湃的大河之水一般,奔涌呼啸!

这鲜红涌动的国运气息,尽管仍然感受得到确实属于大明,但是却与原本的国运完全不同,甚至是格格不入。

可是,偏偏这格格不入的气息,却显得那般的威猛,甚至浓烈到几近要跳出,影响现实!

“咻!”

缓过神来,朱元璋第一时间穿过房顶,直接飞跃到了皇宫上方的天空。

而这还不是结束,他一直向上,硬是飞到底下的皇宫都如同铜板一般大小方才停下。

然后,朱元璋便目光盯向视线之中国运翻涌的最前线,变化视力,直接以肉眼看到了那里现实中的模样。

原本大势的国运,在关注到具体的细节之后,不再是汹涌的一片,而是落在了具体的人与物上。

只见,在视线的最末端,一名乡间巡查军,正身骑军马,手持数份文书奔走在乡间的道路。

在朱元璋的视线之中,巡查军整个都是国运的红色,但是,将士手中的那几份文书,却如同跳动的火焰一般。

他目光灼灼地看着将士将文书传递到了一处村落的村令手中,而该村的村令以及两名村尉匆匆看过文书的内容之后,这三人便如同被烈火传递的火炬一般,顷刻点燃猛烈的国运红光!

朱元璋看了一个又一个,却发现,每一个都是如此。

乡间巡查军一旦将文书传到哪里,哪里的村落就会如同激活一般变得汹涌澎湃。

大明属于“火德”,因此,崇祯将这文书的封面都特地印成了红色,如今在朱元璋的眼中,这道将国运染成了一片大红色的洪流,冲到哪里,哪里就会瞬间国运昌盛!

“这样的浓烈程度, 若是在城中,必然会兴旺。但是在这一个个村落之中,会有什么效果?”

朱元璋飘在高高的天空之上,在猛烈的狂风中喃喃自语。

尽管他有两三百年观察国运的经历,但是这样的情况他当真是第一次见。

国运越是浓烈的地方,之后的发展就会越好,当然,这句话反过来说同样成立,只不过因为国运会在发展的趋势刚刚出现的时候就呈现出效果,所以可以起到预示作用而已。

如今,京城城郊这一个个村落中,国运的昌盛程度,已经比得上一般的小县城,按照过往的经验,若是有一个村落出现这样的情况,那么要么是要出人才,要么是之后这一块地方就很有可能成长为乡镇乃至朝着新县城的方向发展。

如今这么多村落全部变成这般模样,肯定不可能所有村落都变成乡镇县城,每一个村落都出人才这个可能同样不现实。

“这般暴涨,只怕也难免会有劫难出现啊。”

既然国运已经如此,那么就必然会有变化,而暴涨得太狠,便一定会出现危机,这让朱元璋......

相当期待!

国运越强,他的修为也就能够越强,国运暴涨而且看不出半点虚浮或者勉强的痕迹,那便代表当前的发展相当正确,绝不是在透支未来的发展。

既然如此,他堂堂大明太祖朱元璋,又怎么可能会有害怕亦或担心?

“想不到我这本来该亡天下的后代,竟然能够有这般成果!”

“若因此出现劫难,便让我称量称量劫难的重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