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崇祯遗嘱:我祖宗朱元璋没死! > 第一百四十一章 了解情况,阴差阳错

尽管对于这名将军突然问到这样的事情感觉有些奇怪,但是毕竟是救命恩人,而且这也不涉及什么机密,反而是件值得炫耀的事情,于是何云华便笑着开口说道:

“江景林真是消息灵通啊,我们村确实有这位老大爷,不过这不正是农忙的时候吗?他老人家虽然年岁也不小了,但也每天照样去耕地,这会儿工夫估计正在田里忙活呢!”

何云华虽然是村里的村民,但是这次请客并没有准备大张旗鼓到这样的程度。

其实按他最开始的本意,也就是他这个村令、两个村尉还有那家被救孕妇的家人前来招待就好。

现在拢上来的一众村老,都是在得知这件事情之后,主动上来帮忙的,否则哪里至于这么大张旗鼓。

说到底何云华此次设宴款待乡村巡查军并不是为长河村。来款待,而是以他个人的身份感谢。他们借马的情谊。

担当村令才几天的功夫,何云华的思想转变也没有那么快,他感谢的也不是乡村巡查军为长河村帮了多大的忙?而是感谢乡村巡查军借马让他得到了皇上的赏赐。

也正是因此,所以何云华当下对崇祯才这么的热情。

“嗯,能做就好,现在正是农忙的时候,万万不可耽误了农耕。”

崇祯点点头。

接下来的时间里,便是何云华不断的热情招待,而崇祯则见缝插针的提问了解村令的实际工作情况,以及那名被吹得神乎其神的老农的情况。

何云华对崇祯的问题有问必答,态度好的不得了。

而这其中关于春令本身的本职工作,何云华在这些日子完成的也确实是不错。基本上上面安排的任务,他都会积极主动的完成。旁边的。旁边陪着吃饭的村佬,对此也各种烘托与证明。崇祯听到心中对何云华这个村令的印象倒是比刚才好了不少。

对崇祯来说能干活、能好好听话的村令才是好吏员,这何云华能够每项任务都好好完成,并且还有余力做些其他的事情,显然说明至少他的能力是完全合格的。

事实上也是在这个聊天的过程中,崇祯才醒悟过来,眼前的这个村令是谁。

尽管何云华的事迹在一众村令中相当醒目,但是与之类似的村令并不是没有,而且崇祯这些天需要操心的其他事情、其他人物也相当之多,最开始是当真不知道。

偶尔清楚眼前,这个便是在他案头上定下最早的一批提拔的村令之后,崇祯对何云华命令起来也就越发不客气了。

饭饱之后,崇祯便向何云华开口说道:

“本将军还没见过空口就能断出之后几天天气的奇人。你当下可有其他事务要做?若是没有的话不妨领我去那杨老农田里看看。”

“将军还对种田有兴趣?这......”

何云华抬头看了看天色,崇祯一行人来的比之前何云华邀约乡间巡查军的时间更早,所以哪怕是吃完了饭,到现在也才差不多刚刚饭点而已。

当前时间还早,这个时间下那些村民确实还在农田之中忙活,这会儿过去,杨春生应该也还在。

“行,那我这便带将军过去杨春生他家那块田。”

衡量一下之后,何云华还是爽快的答应了下来。

杨春生正是崇祯口中的那名老农。

在锦衣卫上报的这批名单之中,杨春生的排名位列前十,是整个名单里唯一一个单纯以识别天气为名的人。

其他的农民哪怕是也有识别天气的能力,但是却都不足以单独列出来,作为能够呈现给皇上看的特长。

事实上长河村之所以还算宽绰,百来户人家基本上都还能吃饱,也与杨春生经常会将自己的猜测告诉村民有关。

杨春生这个本事也不是这一年才刚刚出现的。

他在年轻的时候就有这方面的天赋,只不过比现在稍微差点罢了。

之所以在以前的时候他这个能力不曾被当成祥瑞献上,而是在这次统计选拔农令的过程之中才体现了出来。

完全是因为以往的时候,长河村就算因此收成比其他地方好一点,但是长河村各家各户的田亩数量,比周遭的村子实际上要略少一些。

所以在亩产更高的情况下,实际体现出来的结果,也就是他们长河村里的人稍微能吃饱一些,但也还在将将吃饱能有一点点富余的程度而已,村里人自然也不会把这太当一回事儿。

不过杨春生倒是凭借着这个本事,外加自己辛勤的劳作,每年的收成都比其他人要更多,于是这么些年下来也多涨出了那么两亩地。

若是没有崇祯下令征召农令的事情,杨春生这辈子大概也就是为子孙后代多留下那么三五亩地,或者再多一点,增加六七亩地,之后便默默无闻地消失。

而在杨春生死后,长河村的粮食产量也会恢复到和周遭其他村子差不多的程度。

但是现在,有了被大明太祖朱元璋鼎鼎力相助的崇祯皇帝,情况自然会大大不同!

何云华当真将崇祯当成了乡间巡查军中的一名将领,领着崇祯前来的一路上都不断的与崇祯搭话。

在这样边走边聊之下,一行人很快便到了杨春生的田地前。

天地之中,一名头发花白的农民正领着三个壮年儿子在田间耕作,证明头发花白的正是崇祯心心念叨的杨春生。

单从外表上看,杨春生完全就是普通农民的样子,没有任何特别之处。

“杨哥!杨哥!这里!”

一路跟来的村中老人见到杨春生仍然在田地中卖力地耕作,完全没有注意到来人,便冲着那边大声呼喊。

注意到崇祯等一行骑着高头大马的将士之后,杨春生赶忙将农具放置一旁,拍拍手上的泥土,匆匆朝这边赶了过来。

“将军,这位就是咱们长河村上报上去的种田高手,杨春生。”

何云华略微自矜地站在离杨春生有些距离的位置上,然后恭敬地冲着崇祯介绍。

而杨春生则有些局促地看着一行人,老实巴交的站在那里。

“你能够准确的判断出之后一个月的天气情况?”

崇祯盯着杨春生,气势不怒而威。

杨先生听了这句话,表情变得明显紧张起来。

瞅瞅村令,瞅瞅村老,吞了口唾沫之后才小心地说道:

“这位将军,一个月......不好说。”

“嗯?”

崇祯的脸色当即拉了下来。

能够断定之后一个月的天气情况,这可是锦衣卫在资料表里面明确写明的。

这刚问第一个问题就直接否定,难道杨春生当真只是底下人好大喜功编撰出来的?

这时候村令何云华却突然皱眉,开口问道:

“杨春生之前你不是说你能够断定之后一个月的天气情况吗?”

“村令大人,是这么回事儿,我说的断定一个月的天气情况,得看是哪一个月。像有的月份他天气比较平均,基本不会出什么大的变动量的话,看一个月的天气情况其实很简单。但要是天气情况复杂的话,断定一整个月那就难说。”

与身穿衣甲,骑着高头大马的崇祯对话时,杨春生张口蹦不出几个字来。

但回答起村令何云华的问题,他却一讲就是一大串。

听了这番话,崇祯的脸色比刚才好看了些许,然后,继续问道:

“天气复杂的情况下,你能断定多久的天气?”

杨春生的这个理由,崇祯能够接受。

但是对于复杂特殊的情况下,能够断定多久天气这一点,崇祯也相当看重。

毕竟,真正出现天气问题,异常的情况下,才是最需要鉴别之后天气情况的时候,杨春生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断定的时间长度,才是朝廷最需要的。

“复杂情况,大概,大半个月。”

听见马背上的崇祯提问,杨春生又畏畏缩缩了。

“嗯,那当前,天气是复杂还是简单?你能判断多久?”

崇祯再次开问。

“现在,算是简单,能,能判断一两个月的吧。”

听杨春生这样说,崇祯重重一点头,示意身旁的侍卫一眼,侍卫当即从怀中抄出笔墨。

“好,那你将之后你能确定的天气情况说出来,我记录一下。”

既然杨春生表示之后一两个月的天气情况都能够大致讲述,那崇祯便记录下来。

别的农业相关,不是资深老农很难分辨,但是天气是晴是雨,雨势大小,任何人都能够看得出来。

只要杨春生开口,那崇祯就能通过之后的天气,直接确定杨春生本人的成色,这样一来,整个榜单上的成色也就能有个大致的判定了。

“这......”

见到崇祯一行人这般架势,杨春生直接被吓住了,当即竟然不敢开口说话,生怕说错了遭到什么责罚。

“嗯?”

崇祯见此,眉头一皱,目光直接扫向一旁的何云华。

到底是干了多年吏员,何云华看见崇祯眼色的瞬间,便领悟了崇祯的意思,当即上前冲着杨春生开口说道:

“杨春生,将军让你说话,你就说话啊,这又没啥!”

“将军就是没见过对天气这么有把握的庄稼把式,来看看热闹,你害怕什么!”

何云华到底是吏员,而且还是村令这样算得上一村之长的存在,对杨春生说话一点都不客气,相当有官威。

但是,之前还喃喃不敢言的杨春生,听了何云华的喝令,反而一下子仿佛放松了下来,立马找到了应对的状态:

“诶诶,好咧,将军老爷,您稍微等一下哈。”

“天气情况这块,这五天......”

杨春生找到了感觉,述说起来,当即滔滔不绝。

开口之后,崇祯才发现,这个之前与他说话话少还卡顿的老人,实际上相当能说。

滔滔不绝一番话下来,不仅将自己对天气的预判说清楚了,还讲了不少自己这样考虑的原因。

虽然听起来还略微混乱以及颠三倒四,但是崇祯能够感觉到,这个叫做杨春生的老农,心中对于天气的掌握是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在。

尽管当下还没有进行确认,但是崇祯对他当真有这方面能力的信心已经有了一些,只不过,具体正确的程度,还需要时间来检验罢了。

“都记下来了吗?”

“回......都记下了!”

确认这些内容都被记录,崇祯点点头,看了看杨春生家里耕耘的这些田地,便转过了身。

杨春生家的田地,看着相当整齐,显然是耕种的能力挺不错,锦衣卫上报的内容中,也包含这一块。

毕竟,光靠能够识别天气,本身不善耕耘的话, 那就基本都是在帮同村的人打工了,自己不可能积攒越来越多的田地。

不过,这一块崇祯就不去研究了,他对此并不懂,就算走马观花看一遍也不会起到任何效果,这一点崇祯自己相当清楚。

事实上,实打实听杨春生说出自己的预判,并让人记录下那番内容之后,崇祯今天的任务便算已经完成,不过,现在的他倒不急着回去。

眼下既然何云华将自己当成了恩人,那倒不妨借此多了解一下村令实际的情况。

毕竟,村令体系,崇祯也是拍着脑门建立起来的,有什么问题,应当如何修正,同样只能靠他自己了解、尝试。

“回去你再给我讲讲你担任村令中的情况吧,我......有一个表弟,也是当村令的,正好向你取取经。”

“诶,好咧!将军的表弟想必也是军中之人吧?我们这些原本吏员转的村令,都挺羡慕将士转任的村令呢。毕竟,当今陛下各种举动分明都是在培养将士......”

何云华将崇祯当成乡间巡查军中的一个将领,彼此之前互不统御,自然有什么话都可以畅所欲言。

而崇祯,则在何云华讲话的时候,默默听着,不断思索记忆。

何云华讲述中,凡是让他觉得有必要探究的,他都会暗暗记在心中,准备等回京之后,派出锦衣卫,好好查探情况。

此行,原本只是准备对农令体系的构建调查清楚,但却没想到,阴差阳错之下,竟然也有了让村令体系更加完善的情报。

崇祯看着滔滔不绝的何云华,神色不可探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