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崇祯遗嘱:我祖宗朱元璋没死! > 第一百三十一章 浩荡军队,贯通天地!(二合一)

四千新到的新军将士分成了四组,每组带着崇祯准备的预备村令,以及向导与村落名单,从四个方向同时进发。

而原本崇祯任命的四千乡间护卫军,则在村落与村落之间进行巡查,确保拦截一切试图逃跑或者跑去别处报信的人。

在这样的情况下,崇祯跟随在其中一组军队之中,准备亲身体验。

按照常理来说,皇帝做出这样的危险行为,肯定是要有大臣出来劝阻,甚至死谏,但是因为崇祯朝的大臣基本死完了,所以倒是没有人站出来阻拦崇祯。

——————————

“各位将军,各位将军!不知诸位屈尊降贵来张家村可有何吩咐?”

浩浩荡荡的新军队伍,尽管沿途不曾侵犯百姓分毫,但是照样扎眼得很。

等崇祯所在的一席大军朝着村门行进,还没到村口呢,便有一老人并着十多个身上还带着泥的庄稼汉迎了上来。

老人满脸带笑,卑躬屈膝,冲着打头的新军将士便是一阵点头哈腰。

王家村,正是名单上的第一个村落。

“你是王家村的话事人?”

崇祯当然不会出面,队伍之中,自然走出一名新军千户,与村中老人问话。

“小老儿正是村中甲头,不知将军可是来村中有事?若是找人,您说个名,咱立马帮您找来,绝不费您的事儿。”

大明乡村虽不舍官吏,然而却有保甲制度。

十户人家立一牌头,十牌立一甲头,十甲立一保长,理论上来说是有他们掌管乡村事宜,然而实际上村落之中仍然以族长宗法为主,甲头保长若不是族长,那也不过是听令使唤。

当然,王家村这位,看来是名与实共存了。

听了这话,新军千户大手一挥:

“拿下此人!”

是话事人就行,这支新军队伍来的目的,就是帮忙带走村落之中原本的话事人,然后换成朝廷的人手。

此话一出,边上静候的新军将士立马动手,飞快杀向那名王甲头。

王甲头甚至都没来得及发出一声惊叫,便已经被牢牢控制!

“不要惊慌,我们都是朝廷新军,到此有要事公布,尔等速速回村,让村中人等集合!”

新军这等于是当着村民的面把村长抓了,那些跟来的十几个庄稼汉,哪里见过这样的阵仗?一下子被吓得缩在一起,都不敢动弹。

知道得了新军的命令,他们在战战兢兢,几步一回头地往村里赶去。

此时,那个被抓的王甲头吓得不断哭诉,甚至喊着愿意破财免灾等等的话。

新军抓村长,当然有原因,等这个老头安静一些,便有吏员站了出来,开始冲着他传达崇祯针对此次行动下达的政令:

“老丈莫慌,我等皆是新军,绝不会贪图你家财产。如今而来,是为整顿乡间情况,迁每村话事人至新村,以朝廷吏员充当村令!”

“放心,只要你没有大的罪过,不仅不会伤你分毫,还有迁家费给你!”

乡间的话事人、族长等,虽然有些权利,但是大多数也都是村子里的一份子,与村子里的人大多沾亲带故。

他们就算有恶,也大多是平时表现得霸道,或者占点便宜的小恶,村里的民众,对村里话事人必然是较为信服,若是严惩甚至抄家他们,反而会让百姓惊恐离心。

正是因此,崇祯定下的规矩,是找出村中话事人之后,将其全家调往另外的地方组建新的村落,并且还会当着所有民众的面,给予其现银补偿。

田亩上,也会用新的土地等量对换,绝不在这上面占他们的便宜。

毕竟如今的朝廷,尽管没两个官,但是国库里的银子却已经堆成了金山银山,拿点出来安抚人心完全不是问题。

安抚完老人之后,队伍便朝着村子里进发,不过这次,实际进村的只有五十来个人。

其中,一旗五十人负责保护,以及帮忙搬迁,一名预备村令和两名新军将士,则将会填充此村,担任村令村尉。

这两个职位,同样是崇祯新立,参照的正式县令与县尉,职位的权责也与之类似,只不过管辖范围变成了一村。

此时,村子里已经聚拢了好些村民,不过,大多都是老弱妇孺,壮年的只有将近二十个庄稼汉,此时见到新军入村,都是战战兢兢。

“乡亲们不要惊慌,我等乃是带皇命而来!”

“如今战争平息,然小偷小盗不宁,影响乡间正常春种!故陛下亲自下令,于各个村落安排村令与村尉,负责村中一应事务,以及保障乡间安全!”

“原本村中话事人,顾念其过往为民众所做帮助,特当众奖励其现银十两,助其搬迁!其所在村中土地,一律对换成他地同等大小同等收成的田地!而对换下来的土地,则将由村令分给全村!”

......

这番皇令一传达,原本心慌害怕的村民们一下子炸开了锅,甚至原本还在低声啜泣的王甲头,也睁大眼睛愣住了。

对原本村里话事人十两现银的补贴啊!这些年来基本连年受灾,乡间多少家庭,哪怕是村长都攒不下多少银子,十两现银,顶得上数年甚至十年的落存!

“大人,当真村长所占田地,全部分给我们?!”

话音落了,当即就有村民大声提问。

村长看到的是田地不损,同时得到十两现银,而村民最在意的,便是那条分田政策!

每个村,只要没有出什么举人官吏,那么占田最多的那个,基本就是村里的话事人了,王家村同样不例外。

王甲头一家,田地有近五十亩,这些土地若是分下来,岂不是家家都能分到半亩?!

这样突如起来的奖励直接让村民们人人变得忐忑激动。

“是的,等原本话事人搬迁离开,村里的土地便会当即按照户数划分!”

田地正是崇祯安排给村民的诱惑。

原本的话事人和村里人必然有情感联系,直接换人替代,不容易直接掌管,但是有了田地这种让所有农民都没办法抗拒的奖励,那朝廷安排的村令必然立刻就能被村民爱戴。

讲完政令,回答了几个问题之后,进村的村令令人将王甲头放开,然后当着所有村民的面,将一锭十两的纹银,交给了他:

“王甲头,这锭银子,便是你家的搬迁费用,现在你可以拿好回家存放,然后迅速将你全家通知到位。一刻钟之后,开始搬家!”

又侧头看向村民方向:

“王甲头家搬完,将士们回来之后,便开始按户分田!”

这话一落,王甲头便试探拿起银子,吏员自然任由他拿走。

见朝廷是真给,王甲头脸上立马笑得只剩下褶子与牙,然后干脆也不回家,直接冲着田地方向跑出去。

一会的功夫,他便带着好几个壮后生以及村妇赶回,而手上的那锭银子,已经看不见了。

“大人,我们家的人都到了,不知要搬往何处?”

“西边陶大屯知道吧?搬到那边去,那边有房有地,已经有吏员在那边等着了,到了之后会根据你田契为你划分田地。”

各村话事人搬迁前往的地方,都是此前崇祯抄家的官吏勋贵所占,如今自然便都成了崇祯私有。

然后,随着吏员的吩咐,五十名新军将士便随着王甲头一家前去搬运,很快,村里的牛车板车便被纷纷借用,舍不得扔掉的东西,全被搬到了车上。

而空出来的大房子,则成了届时村令以及村尉们居住办公的场所。

只等王甲头一家安排到位,将士们回归分田,王家村,便彻底被朝廷的统治贯彻!

————————————

大队伍等到负责搬迁的将士们出来,便继续向前,前往下一家村落。

之前在王家村宣讲政策的吏员,便安排在王家村担任村令。

按照这样的流程,基本上只要抵达村子,也就一到两刻钟的时间,事情就能轻松解决,崇祯安排的村令,也能入驻村落。

基于当前村子的数量远超吏员数量,所以崇祯将之前跟随这些吏员学习的新军将士,也以村令的身份安插到了各村。

每个村庄配备一个村令,两个村尉,四百多个村庄,仅仅是这些职位,便要占据足足一千多个人手。

而且之后除非是升迁调用或者罢黜,否则他们都会一直担任。

这要是没有新来的一万将士补充,崇祯当真抽不出这么多人,也自然没有办法做到当前的事情。

崇祯跟着这支队伍,一直跟了得有两三个时辰,一路看过了十多个,确定了各种情况下制定的方案都能够一路平推之后,方才回城。

而此时,之前帮忙种地的那六千将士,也慢慢依次回拢,确保四支队伍人数都能保持在任何村落见着就老实的程度。

四支队伍,一个上午的时间,便解决了超过一成的村落,之后的下午,有了更多将士参与,推进的速度变得更快。

开始更迭的第一天,京郊三成的村落便被全部纳入掌控;

第二天,参与农忙的将士更少,加上之前的流程更加熟稔,整整四成的村落都被轻松更迭。

等到第三天的下午,崇祯便收到消息,京城外,一共四百三十六个村落,已经做到每一个村落中都安排上了村令与村尉。

同时,原本这些村落中的话事人,平均分配到了四个地方,组建成了新的村落,这四个村落中,同样安排了村令与村尉。

此外,原本在村落周遭巡查的四千乡间巡查军,也被忙完的关宁新军替代,于是乡间巡查军,便一下子从四千步兵变成了两千骑兵。

同时,有了具体每一个村庄的位置,以及详细到能清楚每一条小河的地图,乡间巡查军也有了多条固定的巡查路线。

如此一来,尽管人数减少,但是他们的威慑力反而变得更大。

此时,四支队伍的报告也呈上了崇祯的案桌,崇祯细细

上面的内容,自然少不了期间掌握了多少个村落,以及相应的开销,但是除此之外,狗急跳墙,不知好歹的事件,自然也不可能遇不到。

“一共击杀一百三十五个歹徒,抄家四家,灭杀私藏歹徒者十六家。嗯,还算不错。”

尽管这是朝廷携大军入乡村,但根本来说,同样也是争权。

正面的冲突,死伤,必然是少不了的,只不过,有新军将士在,死的都是胆敢抵抗之人而已。

这些人,大多都是实际占据了相当大量的额外田地,以至于崇祯补偿的十两银子他们都不放在眼里,想要强行留下来。

当然,也正是这样一群人的清理,以及乡村权利的接管,实际田地与账面不符,粗略发现的人口数量远超账簿所记录等等问题,就显得更加清楚了。

如今的崇祯,只要愿意清查,有着蔓延到了每一个村落,能够直接和每一个村民接触的村令村尉作为跟脚,没有一寸土地、一个人口能够逃离统计。

至此,乡村的统治程度,已经超过了当前的京城,成为了崇祯实打实的根基所在。

不过,现在的崇祯仍然不急着清查,当下春种以及农忙仍在继续,对掌握京郊农村的崇祯来说,农业便是重中之重,没有必要为了区区分配问题,影响了总量。

稍微等一等,一旦农闲,那,之前大明的统计账册,便要统统被新大明的真正统计给替代!

现在真正急的,反而是这些村落全部纳入掌控之后的管理问题。

而这一点,崇祯也有了想法。

现在的他,尽管每天的工作量都不小,但是毕竟京城中当下的管理都有套路,所以不算太忙。

既然京城的管理,可以通过执笔监以及成套的政令来由皇帝亲自控制,那么这些村落也完全可以用这套方法试试。

崇祯略略思索,便准备再以一定识文认字的将士、太监来为他搭建辅助体系,参照之前执政一般,方便他以一己之力管控整个京郊的四百四十个村落。

“针对乡村的治理,再安排些新军将士,助朕另立一套辅助的班子,便暂且命名为村办监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