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汉鼎犹立 > 第五章 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汉鼎犹立 第五章 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作者:18年夏天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7:08:28 来源:平板电子书

此时在厅中跪下为刘琦求情的都是荆州老臣。

这些老臣中有些人在荆州的履职经历,甚至可以追溯到上任荆州刺史王睿那里。

而在这些老臣中,以荆州别驾刘先、荆州治中从事邓义、荆州从事中郎韩嵩等名士为代表。

论在荆州的势力,这些老臣可能比不上蔡瑁。

但要是论名望,虽然蔡瑁出身名门,但他可是拍马也比不上,这些为荆州文化做出巨大贡献的名士们。

刘表自身就是一个名士,世人将其与另外七人并称为“八俊”。

名士出身的刘表天然就对名士出身的这些老臣有着亲近感。

再加上这些名士在荆州任职,就是刘表一直以来所标榜的政绩之一,

故而当这些看重儒家礼法的名士之臣跪下劝阻刘表时,刘表优柔寡断的性子再一次影响了他的决断。

虽然刘表有心处置刘琦来维持荆州稳定,但刘琦自请的那个处置就是对他来说,也感到颇为意外和震惊的。

刘琦自请外放,等于是默认放弃了荆州的世子之位,这等处置对刘琦来说不可谓不严重。

而这个处置当然也能安抚下如今荆州躁动不安的众世家。

但这个处置对刘琦来说太严重了。

甚至可以说就是除了让刘琦以命偿命外,最严重的处罚了。

而这种处罚,刘表并不想施加在刘琦身上。

诚然说,近年来他对刘琦的宠爱越来越少,但凭心而论,刘表从未下定过废长立幼的决心。

往日中,关于废长立幼的想法,刘表也只是考虑过而已。

刘琦既嫡且长,这一点是深受儒学熏陶的刘表的心中怎么也迈不过去的坎。

加上如今刘先、邓义、韩嵩等名士劝阻刘表,心中的挣扎让刘表一时间沉默不语。

他甚至开始有些追悔,他往日中对刘琦这个嫡长子是不是太过不公了。

就在刘表追悔的思绪慢慢填满心间的时候,偏厅内的蔡氏与蔡瑁两人可不会平白放弃这个大好机会。

就在刘先、邓义、韩嵩等人此起彼伏为刘琦求情的时候,强制自己压住内心喜悦的蔡瑁,立马出列对这些人大喝一声道,

“诸君欲毁荆州邪!”

蔡瑁因为当初扶立刘表为荆州之主有功,故而在刘表坐稳荆州之主的位子后,就对其投桃报李,不但娶了其姐,还让蔡瑁历任显职。

论名声,蔡瑁可能无法与刘先这些名士相比,

但要是论手中的权力,在这偏厅中,除了那高高而立的刘表之外,还有谁能让蔡瑁忌惮。

巨大的权力在身,让蔡瑁本身自带一种气势。

因此当他出列对刘先等人怒喝之时,那种身上的气势也施加到了刘先等人身上,

言语的威胁加上气势的压制下,这使得刘先那些人一时间竟被蔡瑁所震慑住。

他们尽皆停止了此起彼伏的劝谏,齐齐闭嘴起来。

见震慑住了刘琦的“援手”之后,蔡瑁赶紧对刘表进言道,“刘始宗等人所言,尽皆迂腐之言,于我荆州而言非但无利,反倒有害,还望明公莫听之。”

“正所谓治平之世尚仁义,而干戈之时则重权宜。”

“长公子位居嫡长,治平之世贸然外放,自会引得荆州谣言四起,于荆州不利。

但当此时,荆州中因此蔡,韩二校尉之死已经弄得人心惶惶,众世家愤而不平,若不先安抚这些世家,我荆州立时便有内乱之忧。

明公岂有不顾眼前之危,而反而去思虑来日之患的道理?

况长公子外放,以吾观之,只是权宜之计也。

长公子在襄阳一日,则襄阳众世家愤恨犹在。

若长公子暂避风头,外放边郡,一则可以安抚众世家之心,二则亦可保护长公子处于众世家口舌之外,此乃两全其美之计。

明公身体康健,来日可观,等将来此间风头一过,明公再召回长公子即可,又何必无故思虑太多。

臣之所言还望明公思之。”

蔡瑁一番话说得不止刘先等人哑口无言,也让刘琦颇为侧目。

不愧能成为自己这个便宜父亲的第一宠臣,演技出神入化不说,这番偷换概念的本事,在当世恐怕也是翘楚呀。

不过此时刘琦正希望蔡瑁帮他完成心中的谋划,故而他并不会出言揭穿蔡瑁话语中的漏洞。

而对刚才帮自己劝阻刘表的刘先等人,他这时心中的好感已经直接降为负数。

该帮忙的时候一个个装哑巴,不该帮忙的时候疯狂出来刷存在感帮倒忙......

蔡瑁一副“入木三分”的话语听得刘表频频点头。

是蔡瑁的这副话语中,将刘琦外放这件事说成是乃是为了稳定荆州大局。

而自然的,刘表若是同意了刘琦的自请,那他就不再是那个宠爱少子而致令长子外贬的昏君了,

反而成为了一个为了稳定荆州大局,而不得不忍痛暂时牺牲长子的英主。

这样的台阶让刘表很是受用。

他其实不在意蔡瑁的那番言语中有几分事实,他也不在意蔡瑁的那番言语,是否能让荆州的真正有才之士信服,

他始终最在意的是自己的名声。

人一旦年纪大了,就喜欢沉浸在别人为其编制的美梦中,为了这个虚假的美梦,他们会不惜一切却,只要能维持住这个美梦就好。

特别是蔡瑁言明让刘琦外贬只是权宜之计,将来只要自己想,随时可召回刘琦,

这一点又让刘表心中对刘琦的愧疚感与追悔感少了许多。

论及对刘表的了解,蔡瑁一点也不比他的姐姐蔡氏低。

蔡瑁见刘表已经被自己方才的那番话语感动,他立马转身对着刘琦拜道,“长公子深明大义,无愧贤名,瑁深深佩服!”

这是刘琦第一次听到蔡瑁夸他。

而蔡瑁今日之所以夸他,也只是特意捧高自己想堵死他想反悔的路,从而让自己外放边郡这事成为一个板上钉钉的事实而已。

蔡瑁的这副心思刘琦自然知晓,但他有自己的谋划,故而对蔡瑁这番心思不以为忤。

甚至于他这时还有些感谢蔡瑁。

今日若无他,那位优柔寡断,注重名声的父亲大人,恐怕还不会同意他的所请呢。

面对蔡瑁的捧高,刘琦也回拜了一下蔡瑁,言道,“多谢蔡军师。”

蔡瑁眉头一挑,他这时还以为刘琦是怀抱怨气,话中讽刺他今日对其的发难,

但面对刘琦的怨气,他根本毫不在意。

刘琦虽然身份尊贵,但手中毫无权势,这样的公子,丝毫引不起蔡瑁的重视。

蔡瑁眯着眼看向刘琦,

在他的设想中,只要刘琦一旦离开襄阳,那么他就有办法让刘琦永远回不到襄阳。

刘表膝下年岁稍长的唯有两子,长子刘琦不在身边,刘表一旦去世,在他的拥立下,继位的就必是刘琮了。

而刘琮懦弱无刚,到那时荆州名为刘氏,实则还不是他蔡氏的天下了。

厅中蔡瑁与刘琦俱是有着自己的不为人知的谋划,并也都朝着自己所认为对的那条路走去,

将来就看谁的手段更高,鹿死谁手了。

在这时,在心中一副权衡利弊后的刘表终于做出了他的决定,

他用怀抱歉意的目光看向刘琦,随机宣布道,

“吾之长子琦,心忧国事,孤怜其一片孝心,特命其出镇零陵,以安楚国。

具体的任命明日孤就会下达,众人就此退下吧。”

虽然刘表决断中没有言明刘琦出镇零陵一事乃是其对刘琦的处罚,但政治斗争向来都讲究一个颜面问题,

刘琦以嫡长子身份外放边郡,这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是刘表为了安抚这次闹事的世家们所做出的妥协。

有这种妥协,那些闹事的世家也应当满意了。

而刘表若是将这种妥协言明,那就等于将他对世家的妥协摆在明面上,这对刘表自身的权威是一种伤害,

刘表不会那么做,众世家也不想刘表那么做。

就像当初众世家名为安抚,实为威逼的那一道道奏疏一样,有些话,讲太白,会打破如今荆州那脆弱的权力平衡。

而正是有这一点顾忌在,也在最大程度上保护了刘琦的名声,

毕竟刘表说的是刘琦为国分忧故而外放而已。

说完后,刘表不管他人,袍袖一摆,就离开了偏厅。

蔡氏亦步亦趋跟在刘表身后,只是在离去前,蔡氏还深深看了一眼刘琦。

而在刘表做出这番决断后,蔡瑁一党脸上露出了胜利的笑容,而后各自就次序离开了偏厅中。

至于刘先那些方才为刘琦“仗义执言”的名士之臣们,在听到刘表的这个决断后,尽皆深深叹了口气。

但如今刘表决断已下,他们也没有办法。

于是他们纷纷起身,对着刘琦一拜后也陆续离开了偏厅之中。

不一会,整座偌大的偏厅之中,只剩下形单影只的刘琦一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