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六道之最后执念 > 第四节 宫中眼线

六道之最后执念 第四节 宫中眼线

作者:竹纪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7:00:58 来源:平板电子书

“恕属下驽钝,我是无论如何难以置信的。这理由也难以服天下有识之士,如果您非要愿意选择相信,只怕寒了天下士人之心,也会引发狂徒的非分僭越之想,未必对您有利。”陆邦籍起身一揖到地。

“还是这个脾气,你也不听我说完。我只是在合理怀疑,以筹谋应对之策……”

建鸿羽刚刚想继续说下去,帐外一个亲兵朗声报道,“启禀大人,有自称宫中来使求见。他说有信物为凭,您一见便知。”

“拿进来。”建鸿羽道。

“是。”

一声应答后,约五个弹指功夫,亲兵撩帐而进,双手捧着半个精致异常的酒盅放在帐内的案几上,然后躬身退到一旁待令。建鸿羽从怀内也摸出半个同样精致的酒盅,将其与从案几上拿起的半个酒盅合在一处。拼合的酒盅严丝合缝,纹理整齐,显然本来就是一体。

“请他进来吧。”建鸿羽这才命令道。

“是。”

亲兵转身退出,不一会儿,领进一个黑衣黑裤,黑巾蒙面的精壮汉子。

“你出去吧。”建鸿羽朝亲兵一挥手。

亲兵又转身退出大帐。建鸿羽走到黑衣使者跟前,一边将半个酒盅交还给他,一边问道,“中常侍大人可好?”

黑衣使者一面把那半个酒盅小心的包好放入怀中,一面答道,“中常侍大人一切如常,此次有要情令小人密告侯爷。”说罢,用眼瞟了瞟陆邦籍。

建鸿羽一摆手,道:“这位大人是我的腹心肱骨,不必避讳。”

黑衣使者顿了顿,才道:“鳞王,已经被帝后处死,报告文书也得到义帝首肯批复,待义帝回京后会择机昭告天下。”

听到这里,陆邦籍呆在原地,惊讶的说不出话来。建鸿羽目光从陆邦籍身上掠过,轻描淡写的又问:“怎么杀的?”

“帝后令人将鳞王以布袋罩头,囚入木笼,又将木笼以铁索吊在一个无窗密室之中。再令六名身强力壮的宫女,用白绫将鳞王勒死。”黑衣使者回答的同时,眉脚微向上一扬。

“上不见天,下不见地,暗不见光,蒙不见面,不见兵刃,不见甲士。”建鸿羽沉吟片刻,“那罪名呢。”

“秽乱后宫。”

“义帝是什么态度?”

“帝后赐死鳞王后,连夜八百里加急飞报义帝行辕。据说,义帝初闻先惊后怒,当时还一脚踢翻了御案。之后,反复看过帝后的报告文书,又阴晴不定的沉思了一日,方才照准报告,令人拟诏回复京中。”

“还有什么内幕消息?”

“据内侍密告,帝后的报告上说,鳞王酒后失德,萌生非分之想,与帝后密谋私通,以诞子嗣继承大统。”

“这就不只是秽乱后宫了,还是阴谋篡位,人神共愤。”建鸿羽算是表态。

旁边的陆邦籍听的是一身冷汗,心中暗叹,自以为自己已经算无遗策,谁知和这些枭雄比起来,不仅不够胆识,而且也过于书生了。

建鸿羽从案几底下取出一锭黄金,交向使者,又客气道:“来使鞍马劳顿,身担巨险,还烦请回禀中常侍大人,我深感他的情深义重,定当投桃报李。”

谁知黑衣使者双手将黄金一阻,道:“侯爷也忒小看小人了。中常侍大人来时曾嘱咐小人,有一事要向侯爷相询,还望侯爷以诚相告。那样,中常侍大人自能感受到侯爷的投桃报李,小人也好昂首回京复命。”

“那是自然,来使请问。”“中常侍大人想知道,”黑衣使者态度坚定的问道,“侯爷是怎么做到,在十日之内,几乎兵不血刃的平叛的。”

“这仅仅是个军事问题,没什么可保密的。中常侍大人若有兴趣,我当然乐意和盘托出。”建鸿羽略带自得的说道。

“小人洗耳恭听,原样转报,中常侍大人定当感受到侯爷的深情厚谊。”黑衣使者躬身一揖。

“那我就卖弄了,下次见面,当请中常侍大人予以指正。一次作战行动,无非三个要点:确定战争的重心,寻求决定性会战,保障后勤与执行。”

“实在是高见。”

“我幽州与并州虽然中间隔了个冀州,但也并非无交界之地。当并州王传檄天下之日,无论朝廷是否准备调动我玄铁军讨逆,部署部队至前沿阵地备防,并做出战争规划都是应有之义。”

“侯爷料敌在先,未雨绸缪,真乃国之栋梁。”

“并州王钟甘虽然勇武过人,但毕竟是以一州之力迎战天下之兵,部属多有惊惧之心,士气不会太高涨,驱使部队主要靠的是其本人天下第一骁将的威望。只要能擒获或击杀钟甘,剩余将校兵马就会望风而降。”

“所以这次作战的战争重心就是钟甘一人?”

“来使是内行。下一步就是寻求决定性会战,这里面有两个难点。其一,是确定钟甘的所在。由于兵力对比悬殊,钟甘的战争目的不会是攻城掠地,只能是以拖待变。这就要求他的指挥位置必然要有坚固的城墙防御,最好还要架设有大炮,所谓守坚城、用利炮。经过多年战乱,这样的据点在并州九郡中并不太多。”

“好像只有三处?”

“来使果真内行。在钟甘的惩奸檄文中, 我记得有一句’会天下英雄于晋阳’,晋阳也确实有坚城利炮。但兵者诡道也,晋阳会不会是个假目标呢?这就得需要验证了。事后证明,这檄文的作者绝对该杀。”建鸿羽笑了笑。

“敢问侯爷,是怎样验证的?”黑衣使者的语气里流露岀明显的兴趣。

“靠通信。”

“通信?”

“对,通信。但凡主帅必在指挥中枢,这是无法伪装的事。主帅所在地的通信流入流出量会非常大,特别是战前通信量必定激增。只要侦察晋阳信使往来数量,就可以完成验证。”说着,建鸿羽指了指陆邦籍,“具体侦察工作是由他们幕僚府用间处执行的。”

黑衣使者略有不甘的看了看缄默不言的陆邦籍,只好又问,“那下一步呢?”

“下一步,就是将兵力机动到决定性地点进行会战。对于我来说,这里有一个机会。既然我的目标只有钟甘一人,最好就不要纠缠于与敌军交战。就像能用弓箭射穿敌人的脑袋,就没必要用刀剑先斩开他的盾牌。”

“侯爷高见!”

“而且钟甘既然打算以拖待变,就必然会收拢兵力,坚壁清野。我需要的是快,在他完成部队收拢前,直击要害。这里,我又有一个优势。”

“天下闻名的幽州突骑。”

建鸿羽露出赞许的微笑,徐徐说道,“所以我没有采用常规的逐步推进战术,而是采用了一种跃击战术。”

“还请侯爷详解。”黑衣使者抢先追问道,生怕建鸿羽略去不谈。

“说穿了也没什么。幽州代郡距晋阳城最近,但也有八百一十四里之遥,其间设有一道防线、两个据点。在代郡集结幽州各地部队用去了五日。随后,我在第一道防线前将步兵全部留下进行牵制,而令所有骑兵自带三日口粮强行突破。第一日,行进了二百里,到达第一个据点,又令半数骑兵下马作战进行牵制,半数骑兵一人两马绕过据点,马歇人不歇,加速奔袭。第二日,行进了二百六十里,到达第二个据点,再留半数部队下马作战进行牵制,半数部队一人四马,依旧马歇人不歇,奔袭晋阳。第三日,行进了三百五十七里,直抵晋阳城下。”

“怪不得晋阳措手不及,一般骑兵部队完成这样的奔袭至少需要五日。”

“五日到不了,最少得六日,而且得是纯骑兵部队,如果骑步混编就慢多了,这都还没有计算战斗时间。当我的部队抵达晋阳时,钟甘的防御部队根本还没完成收拢。我的骑兵是,尾随追击着晋阳一支负责清野的小分队进入城中的。不等城防部队反应过来,就围歼了只有几百名亲兵保卫的钟甘驻所。剩下的事,就是将钟甘的首级传示并州余部,叛乱也就闻讯平息了。”

“我记得侯爷说过,还有一点是保障后勤与执行?”

“这其实才是最复杂的部分,不懂战争的人会以为战争打的是指挥和谋略,真正的行家才知道战争打的是后勤与执行。如何让所有的战士和战马吃饱和睡好是战争中的头等大事,其次是要配齐甲胄、兵刃和弓矢等装备,没有这些谈什么作战。粮草的筹措、装备的整备、路线的选择,一天行进几个时辰、休息几个时辰,如何休息、在哪休息,前中后三军如何轮替,部队如何相互掩护前进……这个太复杂,今天就不说了,也说不完。”建鸿羽指了指陆邦籍,“有机会你去问他,我们玄铁军的这些全靠幕僚府逐项落实,好的幕僚府才是作战胜利的关键。”

黑衣使者看看冷冷看着自己,一言不发的陆邦籍,咽了口口水,才道:“不必劳这位大人大驾了。我还得尽快回京复命。侯爷给出的答复,已经足够让中常侍大人满意了。小的这这便告退了。”说罢,转身走向帐门。就在正要撩帐之际,却又停住了,从怀中摸出一个火漆封印的信封,转回过来双手奉给建鸿羽,笑着说道,“您瞧小的这记性,差点就把重要的事情给忘了,这里还有一封中常侍大人给侯爷的密信。”

“好的,将我对中常侍大人的友谊和祝福带到。”

“侯爷放心。”这次转身后,黑衣使者快速走出了大帐。

建鸿羽看着帐门落下后,才缓缓拆开信封。

“指挥使,会不会说得太多了。”陆邦籍凑上来问道。

“不说也不行啊,你觉得真是那个中常侍想问的?或者说他知道后,就不向谁汇报了?”建鸿羽掂了掂手中的信封,又道,“再说,你不说他想知道的,他又怎么会拿出这个来?这是基本的等价交换原则。”

“我还是担心,您讲出了指导我军作战的战术思想,将来可能会对我军的作战行动造成不利影响。”

“无碍大雅。战术思想固然重要,但那是要以战术行动来实现的,战术行动又是要依靠战术素质来实现的。没有我们英勇顽强的玄铁军战士,没有我们优良的幽州战马,”说着建鸿羽拍了拍陆邦籍的肩头,“特别是没有你和你领导的幕僚府,想学也学不来。”

“即是如此,属下就先行告退了。您也早些休息吧。”陆邦籍拱手辞别。

“你就不想知道这信里写的是什么?”

“不想,一点也不想。今天,我知道的已经太多了。不该我知道的,您千万别告诉我。”说罢,陆邦籍也转身出了大帐。

建鸿羽看着他的背影,微微摇了摇头,随即又点了点头,不知是叹息多些,还是赞许多些。目送陆邦籍离开,建鸿羽随手撕开那个信封,展平其中的信纸,看到上面潦草写就的两行字迹,“帝欲晋君为一字王,礼、吏二部已联署草诏待批”。反复看过几遍后,他将信连同信封放到案灯上点燃,直到它几乎烧到尽头,才挥手丢到地上。

然后,建鸿羽伏在案前,匆匆写就一封家书,装入信封用火漆封了。他拿着信,踱到帐门外,叫过来正在大帐藩篱外站岗的两名亲兵,将信交

给其中领头的一个,并吩咐道:“你们两个马上八百里加急,将此信交于夫人。告诉她看后立即回信,再八百里加急送回。不得有误。这两天,我会放慢进京的行军速度等你们。记着,路上多加小心,并用你们的荣誉和生命保证来往通信的安全。”

“是,指挥使放心。”为首的那名亲兵将信收好,向建鸿羽敬礼致意后,同另一名亲兵小跑到藩篱外的栓马桩旁,每人解下四匹马,翻身上马离去。

办完这一切,建鸿羽才合衣靠到卧榻上休息,却是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恍惚中,他似乎看到了年轻时的钟甘,在招手叫他和陆邦籍过去喝酒。陆邦籍走了过去,两人开怀畅饮。当他也想走过去时,却被红衣女人拦住了。红衣女人以一种不可名状的方式叫他回去。他一回身,又看见义帝在召唤他。可等他快走到义帝身边时,义帝却和鳞王一起肩并肩的走开了。他刚想追过去,一只女人的手突然搭在了他的肩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