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明末流贼模拟器 > 第四十三章 山居岁月之二:情报

明末流贼模拟器 第四十三章 山居岁月之二:情报

作者:龙吟森森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7:00:5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当然了,光坐困愁城死练是不行的。

在过去的一个月里,龙十三将自己从交口堡带过来的匠人加强到灵石县那些匠户中,除了炼制火药、打制火铳没有停止,剩下的匠人将精力全部投入到制作震天雷的事务上来。

是的,此时的震天雷重约五斤,傻大肥粗,要的就是粗制滥造,里面的火药混合着石子、铁子,外面那一层铁壳是用最差的铁料铸成的,灵石县盛产煤炭,这种铁料就是煤炭冶炼铁矿石得来的。

在没有对铁水进行二次渗碳的情形下,这种铁料铸成的铁片仔细一瞅,表面都是蜂窝状,很容易炸裂。

当然了,以黑火药的威力,要的就是他容易炸裂,爆炸后形成的碎片越多越好。

再就是虎蹲炮,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后,龙十三已经试验出了一门五十斤重的虎蹲炮最佳的用药量,而在明军使用时,由于害怕虎蹲炮炸膛,会尽量放入较少的用药量。

此时的大明,还处于现代科技的边缘,黎明前的黑暗,此前几千年中国人在匠艺上以经验居多,科学的总结较少,否则也不会让葡萄牙人为他们铸炮。

而此时的西班牙大方阵想要熟练运用,军官若是不懂得现代数学的话,那将是一个笑话,因为你的军队到了野外,遇到的地理条件千奇百怪,骤遇敌人时,你必须马上对你的大方阵的边长、排数做出尽快的决定。

此时,大方阵的指挥官可以用开平方根的方法大致算出每一边的边长和排数,但对于此时的明军来说,那是不可想象的。

可以说,就是从明末开始,双方的军事科技便有了分野,越到后来差距越大。

得到火铳,龙十三自己也要了一杆,他要了一杆最重的。

一杆居于普通火绳枪与抬枪之间的火铳,这样的火铳长达一米六,重达十五斤,原本是制作抬枪失败的产品,却被龙十三在那家火器铺捡到了。

今后,他决定在自己的武器库里增加这样一个武器。

灵石县每年要向神机营缴纳三百石黑火药,在过去的一个月,他让火器营的士兵练习火铳、虎蹲炮、震天雷便花去了一百石。

从现在开始,他就需要节约一些使用了,不过,在给那些工匠每户一次性发放了一年的安家银子、粮食后,并设置设置了新的薪饷标准后,工匠们很快就炼制出了新的一百石。

也就是说,只要足食足饷,人手充足,灵石县城这些世袭匠户完全有能力每年生产出一千石黑火药,但他们每年只需要上缴三百石。

多出来的产能显然又被矿监卖给了皮货商(硝皮子)、鞭炮商、道观,等等。

这就是大明。

一个军队里疯狂吃空饷,工矿上疯狂压榨匠户,漕运上仓大使满脑肥肠,运到京城的粮食却少得可怜的大明。

当然了,在这个链条上,所有的人都难辞其咎。

用后世的话来说,“雪崩之下,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闲话少说。

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暴风骤雨,龙十三除了疯狂练习长枪兵、骑兵,他的杀手锏就是这新增加的火器营了。

两百杆火铳,十门虎蹲炮,大量的震天雷。

这就是他有所依仗的秘密武器。

但这还不够。

陕北流贼大起后,兵部将火器高手、宣府守备左光先调往延绥镇,教授当地的士兵习练火铳、火炮,并调过去上千的神机营的火铳兵,眼下距离左光先调往延绥镇已经过去三年,想必左光先就要出现在山西或河南战场上了。

与之相比,龙十三这点人马实在不够看。

不过,龙十三手下虽然都是新兵,但他舍得花费钱粮进行训练,而左光先却很难做到,神机营的士兵一个月能够有三日用实弹进行训练就不错了。

加上出产的每一支滑膛枪管径、长度、管壁厚度、内膛光滑程度肯定做不到一样,于是其射程、弹道都完全依靠使用他的士兵的经验,不用大量的弹药是喂不出来的。

一个月三日集中训练,还不如三天一次,那样的话,火铳兵对于经验的积累还是有沉淀的,否则三日过后又很快忘却了。

既然是低成本、大量消耗品(火铳兵),就必须让同样大量的弹药匹配他们,否则还不如让他们习练长枪。

除了操练、工匠诸务,龙十三开始了屯田。

由于流贼大量到来,灵石县的农户眼下还没有开始春耕,不过在龙十三在县城开仓放粮后,这些农户似乎看到了一些希望,有一些人大着胆子下山种地,在没有受到干扰后便放心大胆开始了耕作。

这还不算,龙十三还为他们送上了一些银两和粮食,这自然让他们感激涕零。

此时山西的田地是三分天下,一分属于像晋王、代王、沈王这些封在山西的亲王及其从其分出来的郡王、镇国将军、辅国将军等皇族子弟,一分属于士绅阶层,真正属于纳税户的只有三成。

得到县城的黄册、鱼鳞册后,龙十三自然让自己的老营占据了那些属于藩王、士绅的田产,并开始耕作起来,虽然不知晓自己还能待多久,但眼看着田地荒着,对于这些本就是农户出身的人来说实在太过造孽。

后来,那些藩王、士绅的长工、佃户纷纷下山了,龙十三也允许他们耕种,不过就需要与自己的老营一起耕种才行。

除了春耕,在连续拿下介休县、灵石县两个县城后,龙十三也收获了不少正在县学读书的秀才,以及一些读到四五十岁还连县学(进入后就是秀才)都进不了的老童生。

那些秀才自然不愿意“从贼”,龙十三也没难为他们,将其全部施放了,不过还是有一些老童生主动投靠了他。

这样好理解,读到五十岁竟然还没考中秀才,不是资质太差就是读的书有问题,其中自然不乏愤世嫉俗者。

但无论如何,这些古时的读书人至少能协助龙小石管理辎重、士兵名册等。

山西经商之风盛行,这些人在屡试不中后有相当一部分加入到各大商行,成为账房先生,有的甚至做到了掌柜。

这样的人龙十三是十分欢迎的,很是吸纳了不少。

一个月之后,情况似乎比龙十三预想的要乐观一些。

“大当家”

李占春带着侦骑队在周围转了一圈后,今日终于回来了。

“先说薛仁贵、高加计两部,很不幸,这两部都被王朴击败了,薛仁贵被杀,高加计下落不明”

“得知我营先后占据介休县、灵石县后,在汾州驻扎的山西巡抚许鼎臣连忙又将王朴调了回来,又将山西总兵张应昌部调到了介休县......”

龙十三见到李占春的神色似乎有些黯淡,便说道:“张应昌这厮是不是在介休县进行了祸害?”

李占春点点头,“是的,我等走时,只带走了已经加入我营士兵的家属以及部分匠户、读书人,但是将范永斗的财物和粮食分给了城里贫民,张应昌抵达后,立即对接受了财物和粮食的民户进行了大肆报复”

“张应昌、士绅等不但抢走了贫民的财物,还以‘从贼’、‘头贼’、‘助贼’等名义杀了不少人,将其子女抢走”

龙十三一听神色也有些黯淡,暗忖:“我的心肠还是软了一些,还是紫金梁等人好,愿意跟着走都一股脑带走”

李占春继续说道,“不过,从北面南下的不沾泥等部,有不少人也没跟着去辽州,而是来到了晋中”

“也有一些人因为辽州、沁州吃食太少而又冒险来到晋中的,前前后后加起来有七八家”

“故此,张应昌、王朴等近期倒是没有心思来对付我等,而是全力围剿这些义军”

“很不幸,这些义军无一例外都失败了,张应昌、王朴获得了大量的义军家眷......”

龙十三插道:“大约有多少?都放在那里?”

“由于介休县距离我营太近,都放在汾州,彼等十分残忍,将家眷里的老弱全部杀掉,将青壮男妇、年轻女子以及稍大一些的孩童留下来”

“除了留下合用的女人和奴仆外,他们正在与晋商接洽,准备发卖到太原或者京城,总计估计也有几千人”

龙十三自然知道这其中并没有这么简单,一旦被晋商粘上,他们大有可能将其发卖到张家口,然后转卖到辽东为奴。

“东边的不沾泥南下后,很快就离开了辽州,然后与紫金梁等合股拿下了沁州城,此时,猛如虎、卢象升以及潞州卫的人马全部被吸引了过去,造成辽州空虚”

“这三部合力拿下了辽州,朝廷自然大怒,责成许鼎臣前往进剿”

“太原府的人马呢?”

“大当家,太原城是有三卫,不过都腐朽不堪用,彼等镇守城池尚可,想要出去野战,还得指望营兵,于是,他让王朴、张应昌各分出一半人马,由王朴带领,已经去往辽州了”

“不过李自成等拿下辽州后并没有在那里待多久,而是从井陉道突破了固关,进入真定府了!”

“如此一来,王朴只得紧紧跟上去,而留在晋南的人马又不足以攻打我部,我等至少在北面的形势倒是安稳下来了”

“至于西边,高迎祥等部一直在黄河与谷积山之间的山地与虎大威、左良玉等部转圈子,高迎祥吃了一些亏,特别是那左良玉,据说十分骁勇,还在虎大威之上,但高迎祥毕竟人多势众,一时还是抵挡不住了,还拿下了永和县”

“南面平阳府的宣大总督张宗衡一见,赶紧将自己麾下另一部人马一个叫李卑的副将派了上去,看来是想以虎大威在石楼县,左良玉在隰州,李卑在吉州,将高迎祥等部压缩在黄河东岸的狭小地带,然后聚而歼之”

“得知我部占据灵石县后,张宗衡也做出了反应,灵石县以南是霍州,原本只有团练驻守,眼下却来了一部营兵,领头的叫牛成虎,是个守备”

龙十三想了想,“这么说我等至少还有一两个月好日子?”

李占春摇了摇头。

“在灵石县与宁乡县之间,还有一个温泉堡,是仅次于吴城的山中大型驿站,眼下却被陕西参将贺人龙占据,贺人龙,是有名的悍将,他,估计是专门用来对付我等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