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明末流贼模拟器 > 第四十二章 山居岁月之一:火器

明末流贼模拟器 第四十二章 山居岁月之一:火器

作者:龙吟森森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7:00:51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一日后,又有消息传来。

“颇希牧退到了汾西县城”

此时,龙十三心中大定,颇希牧去了汾西县,他面临的将是一座被紫金梁彻底搬空了的城池,他需要拉下面皮向正在平阳府的宣大总督张宗衡讨要钱粮。

这需要时间,一个很长的时间。

于是,他就有时间来稳住灵石县的形势了。

“恭喜你,龙十三,你成功拿下灵石县城,身先士卒,杀伤敌人将卒多人,武力值上升到90,敏捷值上升到85,其余诸值不变,眼下暂时没有任务,希望你能把握这难得的闲暇”

三日后,他将留在介休县城的人马、家眷全部撤到了灵石县——眼下的他势单力薄,没有可能守住两个大城。

不过,在北端,他还是占据了雀鼠谷的北出口灵石口关,在南端,他占据了阴地关,然后在中间、通往汾西县城的夏门镇又设置了一支兵马。

拿下介休县、灵石县后,由于这两地是有名的晋商八大家中的范永斗、王大宇、王登库的老巢,除了获得了大量的财物和粮食,这些商家都养了不少护卫,自然也得到了不少马匹,加起来超过一百。

加上歼灭史德威部后又获得了一些,于是他麾下多余的战马就有了近两百匹。

于是,龙十三决定又将自己的步军中再抽调了一百多,让其加入骑兵行列,如此一来他就有了五百骑兵,长枪兵则增加到一千五百的规模,再加上三百火器兵。

是的,你没看错,灵石县城是大明内廷御马监在山西设置的唯一一处火器坊所在,除了炼制火药、打制火绳枪,还能制作虎蹲炮,但在整个山西,除了大同府设有一些火铳兵,整个山西镇、山西行都司麾下便没有一支火器部队了。

于是,如何操练火器,还只能由龙十三亲自出马。

时下的火铳兵,无论是大明的还是欧洲的,身上都挂满了坛坛罐罐,火药罐、引药罐、清理铳管内壁、绑着布条的槊杆、将铅弹推进去紧贴着火药并压实的通条、给火铳降温的布条、给布条加水的水壶、火绳、火绒、火石、火镰、铅弹罐、给火铳支棱起来木叉子,等等,叮里桄榔,琳琅满目。

如果遇到雨雪天气,那是指定不能施放的。

如果遇到大风天气,当你将火药罐里的火药倒进铳管时,风会将火药吹得到处都是。

难怪虽然火器已经出现几百年了,但在大明依旧不喜欢使用这玩意儿,加上火药质量,铳管质量,更是让明军弃之如履。

不过,明军这么想,不代表龙十三也是这么想的。

燧发枪?他不懂,他麾下现有的工匠也不懂,就算有人懂,想要制作出来,非得有一个至少能安安稳稳固定在某地一年以上时间的根据地不可,眼下能有两三个月的安稳期就不错了。

一年?那是痴心妄想。

再说了,你安稳下来了,那说明你的实力已经强大到一定程度,而敌人已经退化到一定程度了。

那是长远的目标,肯定不是现在。

饶是如此,龙十三在正式出面训练火铳兵之前,还是做了一些准备工作。

第一,自然是将黑火药进行二次加工,将其颗粒化,颗粒化后火药就不会轻易板结,燃烧也更充分。

第二,用一张纸将颗粒化后的火药与一枚铅弹放在一起,所谓定装纸壳弹是也。

第三,将引药也定装化,而不是掏出引药罐,在大风天气里往引药池里倒,战事一紧张,心里一有压力,手一哆嗦,不是倒少了就是倒多了。

放在以前,倒少了还无妨,无非是无法将铅弹推到预想中的位置,要是倒多了,依大明眼下制作铳管的水平,炸膛那是分分钟的事。

要说严谨,虽然后世对满清颇有诟病,但至少在保证军械质量上远比大明好,这一点你不得不承认。

有了以上,就能将装火药、铅弹的四个装置缩小为两个。

第四,通条、槊杆放在一个竹管里,竹管上开两个小口,一个用来插通条,一个用来插槊杆,再将布条缠在竹管上,临战时再将布条缠在槊杆上。

第五,将火绒、火绳、火镰放在一个装置里,里面分为三格而已,将火石单独装置,此时的打火方式是:用火镰击打火石,产生火花后引燃火绒,火绒可以保存,需要时点燃火绳。

原本一个火铳兵身上至少叮里桄榔十几个装置,大战一起,心理素质差的

(那还是必须的)手忙脚乱之下有极大的概率往铳管里放错东西。

将发射药错放进引药池了,将通条放进铳管射出去了,清理内膛时忘记裹上

麻布了,等等,作为一个火铳兵,受人耻笑那是一定的。

眼下将装置缩减四到五成后,就能清楚地知晓什么东西放在什么地方,经过长期练习后出错的概率就会大大降低,有了定装纸壳弹和定装引药后,炸膛的可能性也大大降低。

另外,此时的火铳也就十多斤,与后世的步枪差不多,除非是那硕大的抬枪,既然是这样,火铳兵又是骑兵一样的薪饷,一日三餐吃的肚儿圆,就必须将木叉放弃。

学会端着火铳瞄准、射击,这便是训练的一个内容,在铳管上绑上一块砖头或者石头,就好像后世那样肯定是必须的。

另外,你冒天下之大不韪领了与骑兵一样的二两薪饷,吃得好穿得暖,又是步军,那自然要与长枪兵那样进行训练。

于是,一大早起来,早饭前十圈,上午队列,下午吊着石块进行举枪练习,晚饭前再跑上十圈就是家常便饭了。

武库里虽然只有一百杆上好的准别解到京城的火铳,但在此时的大明,只要有官方需要的东西,一准还会在市面上出现。

于是,在灵石县城发现有专门贩卖铁料、火药、硫磺、硝粉、火铳的铺子也不要大惊小怪,这样的铺子显然是矿监发家致富的门道之一。

灵石县城需要向京城解送一百杆,矿监收的自然是一百二十杆,多出来的叫做“损耗”,几年下来,这种市面上二十两银子一杆的上好火铳就堂而皇之出现在铺子里,任凭商队护卫购买。

这些东西大部分被晋商买下来了,然后销往张家口,买主是谁,不言自明。

于是,龙十三又在这家铺子里发现了历练积累下来的另外一百杆上好的火铳。

目前火铳营有三百人,两百人习练火铳,另外一百人则专门习练如何快速装填、施放虎蹲炮了。

虎蹲炮,在戚家军的使用下早就有了完备的战术,这种火炮的弹药也是两种,一种是一枚三斤重的大号铅弹,另一种则是一包五钱一粒、一共一百粒的散弹,在抗击倭寇时,戚家军曾将用虎蹲炮施放散弹的战术推进到极致的程度。

再者,一门虎蹲炮只有五十斤左右重,一名士兵就能扛着快速行军,这对流贼来说实在是太过重要了。

火铳兵除了练习火铳,每人还配了一把单手刀,让其每日也习练半个时辰,让其也有独立作战的能力。

对于龙十三来说,原本用纸壳弹的难点一个在火药,一个在纸张,在此时,这两样东西都是紧缺物资,极为昂贵,但拿下灵石县后就不成问题了,这里有足够的纸张(王登库、王大宇家)和黑火药供他挥霍。

有了这些东西,他就能让龙小石将老营里的老人、妇女组织起来进行定装纸壳弹、定装引药以及各类装置(大多是分成了好几个口的布袋子)的制作,眼下他的老营有几千人,很快就能完成这些工作。

至少在山西,他对于这支火铳营是没有什么指望的,他们除了训练还是训练。

十日后,他还将骑兵、长枪兵拉过来对其骚扰,让其在贴近战时的状态下举枪瞄准。

再之后就是如何使用火铳兵的问题了。

他还是选择了此时欧洲盛行的“排队枪毙”方式,不过又做了一些变化。

两百名火铳兵,以三十人为一排,大致排成六排,如果是两军对垒,一排施放完毕后再跑到最后一排然后周而复始,相信敌人是不会给你这个从容射击的机会的。

由于火铳的有效射程也就在百米左右,像满洲巴雅喇那样的精锐,能够举着盾牌很快靠近你,然后就是单方面的屠杀,于是,排队枪毙就会失去意义。

在欧洲,由于敌我双方都是火铳兵,那时的排队枪毙才有意义,不过在那时考量的是双方的火铳射程和胆量,射程远一些的,胆气旺盛的自然获胜的机会就大一些。

而在大明,双方施展排队枪毙的机会并不多,遇到羸弱之敌自然好说,一阵排枪之后多半就鸟兽散了,但若是遇到精锐,那就不一定了。

故此,必须做另外的考量。

后世东方某大国(某三)在二十一世纪演练步军射击时也曾可笑地将队伍排成三排,第一排趴在地上,第二排弯着腰,第三排则直直地站着,然后周而复始,相信是他们的英国主子留给他们的遗产。

龙十三至今没有弄懂为何要趴在地上,打敌人的脚?想想也很滑稽。

不过,那是英国人用燧发枪在十八、十九世纪弄出来的战术,肯定有其合理之处。

想来想去,龙十三决定以两排为一组,一排单膝跪下,一排站着,都是举着火铳瞄准射击,在滑膛枪无法控制精准度的情形下,这样的布置可以有效地扩大打击面积。

当然了,这样的设置对第一排火铳兵是一个考验,必须要经过严酷的练习方可。

以两排为一组,周而复始射击。

这只是一种方式,后世小说流行的三段击也会安排上,包括射击能力明显强一些的士兵始终处在前面,然后后面的士兵只负责装填,再将火铳不断交到头两排的士兵手里也在考虑之中。

最终,龙十三还是选择了三段击,既然是能够大批量出产的军种,后面那种方法就不合适,否则,火铳兵就成了精英军种,而大多数人由于没有实战经验最后会越来越差。

至于第一种,后面的士兵对前面的影响实在太大,实际训练时出错的状况层出不穷,便放弃了。

既然选择了三段击,那么前面的士兵射击完成后就要尽快退到最后面,这需要大量的练习,因为既然是排队枪毙,那就意味着必须让火铳兵紧密地挨在一起,以增加弹丸的覆盖密度。

如果排成散阵,第一排射击完成后,就要通过后面士兵之间的缝隙穿到后面,一来就会完全发挥不出火铳的威力,二来也会引起混乱。

于是,队列,对于火铳兵似乎比长枪兵还重要。

到了最后,龙十三甚至安排了以部分长枪兵布成大阵,以部分火铳兵在大阵四角的战术演练,这就是所谓的西班牙大方阵了。

这样的阵型若是在空旷的野外遇到骑兵也有一战之力,四角的火铳兵可以全覆盖射击,等到骑兵驶到跟前,再赶紧跑到长枪兵大阵里面。

当然了,依着龙十三眼下的条件,类似这样的训练很少,与其说是训练,不如说是尝试,由于流贼自己就有大量的骑兵,对于火铳兵来说,三段击式的排队枪毙依旧是王道。

对于火铳兵来说,愿意站在头三排的依旧薪饷最高,因为在战时,有极大可能在头三排射完后,就轮不到后面的火铳兵继续射击了,生存的几率自然更高。

于是,经过训练、实弹射击后心理素质最好、射术最精的士兵能以二两半的薪饷处在前三排,最后的可能只有一两半。

除了火铳、虎蹲炮,他终于发现了震天雷,不过在神机营的序列里,震天雷显然处于靠后的位置,但对于龙十三来说,这些黑乎乎的家伙实在太好了,于是,那些操控虎蹲炮的炮兵也需要练习投掷震天雷。

龙十三的运气很好,灵石县的小强营在最近一个月都是在极为紧凑、周密、挥汗如雨般的训练中渡过的,在灵石口关、阴地关、夏门镇的士兵也是如此,虽然只过去了一个月,但小强旅的训练几乎赶上了大明精锐一年的训练量!

当然了,与此时草创不久的女真人常备军相比,他们的训练时间还太少了,女真人的常备军,也就是皇太极的亲军,已经达到了每日一操的地步。

但对于龙十三来说,差的也就是时间,若是老天有眼,给他三个月的时间,他的小强营将会真正响彻三晋大地。

但这是不可能的,再羸弱的朝廷也不会坐视敌人在自己的腹心安安稳稳待上三个月。

敌人没动静,不是他们胆怯了,而是在酝酿更大的行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