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东晋隐士 > 第八十七章 秋意浓

东晋隐士 第八十七章 秋意浓

作者:昔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58:28 来源:平板电子书

直到这天夜里,躺在床上发呆的王凝之,才算是想明白,自己这是被人给坑了。

在王兰提出要去会稽的时候,王凝之下意识就给拒绝了。

这怎么能行呢,毕竟是冬天,还要过年的,难不成一个小姑娘,过年不回家?

于是,义正言辞,非常果断地拒绝了她。

但是,王兰棋高一着,居然说自己已经和老爹说好了,只要王凝之带她去就行。

王凝之表示坚决不信,两人一起上山,当场询问,王迁之点头承认,自己确实允许王兰去会稽,因为自己要去那边办点事,等年前回家,正好先去山阴把王兰带回来。

话都说到这个份儿上了,由不得王凝之再说什么,尤其是当着王迁之的面,面对王兰可怜兮兮的询问,难道自己还能拒绝吗?

这是个阴谋啊!

想明白以后的王凝之,无语凝噎。

这必然是书院要放假了,王兰想出门去玩,当然是跟着老爹,但是王迁之又不想带,于是就顺手把麻烦丢给自己了。

而对于王兰来说,没有王迁之在,那岂不是更轻松了?

于是这两人估计就这样把自己给算计了。

王兰故意惺惺作态,直到自己失去耐心,才巴拉巴拉地讲一堆,当时自己只觉得这丫头肯定在骗人,想空手套白狼,才会先让自己答应,再去跟王迁之说,两头骗。

现在回想,王迁之摆明了就是在等着自己去啊!

大意了,大意了。

悲伤地爬起来,到院子里吹了会儿风,算了,等回了家,就让几个弟弟去带她好了,反正他们年纪差不多,应该好相处。

就算不好相处,又关我什么事?

“喂,你大半夜的,在院子里长吁短叹个什么劲儿,装鬼吓唬人?”

王凝之转过头去,墙头上,祝英台不知道什么时候又爬上来了,看上去倒是心情不错的样子。

“咱们不是说好了,帮了你们,就不扒墙头了?”

“话是那么说啊,事儿是另外做。”

王凝之又叹了口气,这大概就是最初版本的傲娇少女了吧?

“喂,过几日就要离开书院里,你打算干嘛?”

“回家。”

“呸,我才不信,就你这种公子哥儿,肯定会趁机四处乱跑,找你那些狐朋狗友一起上青楼听曲儿。”

祝英台说完之后,却得不到回应,看过去,只见王凝之正在用一种熟悉的看傻子一样的目光盯着自己,顿时火起。

“王凝之,我跟你说过多少次,不许这么看我!”

“话是那么说嘛,”王凝之现学现用。

“难道我猜的不对?”

“呵呵,”王凝之笑了两声,“你有没有听过,庄稼地里的农夫,猜想皇帝生活的故事?”

“没有啊,怎么了?”

……

在听过之后,祝英台冷笑两声:“所以,你是想告诉我,我是那个蹲在田地里的农夫,根本就想不到你们这些人会做什么?”

“废话,你以为那种奢靡放荡的日子,是我会做的?我告诉你,你说的这些,都是多久以前我们做的事儿了,人是要长大的,懂?”

“懒得搭理你,我都不懂你在得意些什么,”祝英台翻了个白眼,“帮我个忙。”

“不帮。”

祝英台的话噎在喉咙里,很难受地咽了一口口水,才说道:“你就不能先听听我找你做什么?”

“不听,”王凝之冷笑一声,“夜猫子上墙头,准没好事,你但凡能有什么好东西,早就给你梁兄了,还会等到我?”

祝英台本来恼怒的样子,听到最后两句话,就很尴尬,只能干笑两声,“也没那么严重,其实也用不着你什么,就捎封信的事儿。”

“信?给谁?”王凝之颇为好奇,在自己的印象中,祝英台应该是没有什么朋友在会稽啊?

“谢姑娘。”

王凝之脸难看起来,“找她干嘛?”

“山伯想去钱塘江大坝的一段实地考察,目前的打算是吴兴郡那一段,吴兴郡太守是谢万大人,你说我们找谢姑娘干嘛?”

“要是她能帮我们修书一封,多少也能让我们行事方便一点,仅此而已。”

“那你找我啊,吴兴郡我又不是没人。”王凝之颇为不满。

“呵呵,找你,那还不知道你要得意多久,一封信就能搞定的事情,为什么要跟你墨迹?”

……

等到王凝之最后回了屋子,躺在床上的时候,听着祝英台在墙头上的谩骂,还是很生气,虽然自己一顿嘲讽,让她炸毛,但是对于祝英台这种明晃晃的挑衅还是颇为不爽。

这家伙居然说出来,爱捎不捎,大不了她自己去会稽找谢道韫,还说什么人家谢姑娘不愧是高门大户出来的,一言一行都怎样怎样,不像某些人,丢在大街上,别人还以为是个傻子云云。

当然了,王凝之也不落下风,扬言只要看见梁祝两人出现在山阴,就会打断他们的腿。

不欢而散,这绝对是不欢而散。

……

小青峰上的秋天,愈发寒冷了,虽然不是很高的山,却也在第一时间就和山下形成了相当大的对比,风几乎没有停过。

瑟瑟秋风中,不论是夫子们,还是学子们,都不约而同地将上课时间推迟了些,大家形成了难得的默契,就算是陈子俊,都对这种行为采取了默许态度。

毕竟,就算是陈子俊,也难以抵抗被窝的舒适。

而学子们,在王蓝田第一个表达出自己受凉,身体虚弱,需要休息一段时日之后,大家便一窝蜂地学习了他的态度,于是一时之间,课堂里空空荡荡,只有几个积极分子还存活着。

好不容易从被窝里爬出来,哆嗦着来到课堂的陈子俊,顿时就火冒三丈。

我一个夫子都不辞辛苦地来了,你们居然装死?

于是,在一番激烈的揪出被窝行动之后,学子们在课堂中,互相敌视着,最不爽的就是王蓝田了。

你们一个个的,有本事就去自己想办法出来啊,统统学我,没一点创意,害的人家一眼看过来,就知道大家都在装。

这是个悲伤的故事。

和学子们相比,陈子俊就高明得多了。

首先,自己是不愿意早起的,但是,学子们必须要按时来才行,不能再放任自流了,于是,他居然选择在学子中找一个典范来,督促其他人。

这是一份荣誉,究竟该给谁呢?

但是想来想去,陈子俊还是有点儿失望的,本来自己只要透露出这个口风来,必然会引起学子们的重视,都想获得这个荣誉,到时候自己又能收一批礼物。

可是呢,如果自己拿了东西不办事儿,以后就难以让学子们送礼了啊。

不用想也知道,就算是自己让秦金生之类的人做这个典范,他哪儿有本事去带动别人?到时候别说把其他学子们叫起来,恐怕连马文才的房门都不敢进去。

于是,目标就只剩下两个人,马文才和王凝之,只有他们两,才能让学子们听话。

王凝之就算了吧,到时候不带着学子们一起逃课就不错了,对于这个人,陈子俊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揣测的。

而马文才的话,倒是可以安排一下,可是这个家伙,自从得了朝廷嘉奖,就已经不太把夫子们放在眼里了,具体表现就是最近一段时间,根本没有来送过礼。

而根据陈子俊获得的小道消息,马文才是没少跟学子们收保护费的,却拿去弄什么‘公益’活动,比如帮钱塘的百姓们修一修已经坏了的屋顶,破损的屋子之类。

虽然在钱塘获得了很多人的交口称赞,但是这对陈子俊来说,就很不舒服了,也只能去安慰自己,只要学子们都能出人头地,那自己也能成为有名的好夫子,那就必须忍耐了。

可是,就在陈子俊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打算这一次就不要礼物了,免费送马文才这一桩天大的好事之后,却被拒绝了。

拒绝了。

马文才很自然地来了一句:“最近忙着在山下,筹集钱粮,为那些修建园林的工匠们,多发些福利,让他们也能过个好年。”

难道我陈子俊,就不需要过个好年了吗?

怀着满心的怨念,陈子俊把这一个光荣的任务,交给了荀巨伯。

荀巨伯是相当意外的,他可一向不是个讨人喜欢的性格,虽然自认很有大男子担当,可是他还没傻到那个程度。

尤其是,从来都不会给夫子们送礼,这次却莫名其妙得到了一个职务,必须认真对待啊!

本来还是很担心的,觉得陈子俊是不是有什么阴谋,但是和他同住一屋的梁山伯的,却很体贴地给他分析了一通,结果认为,这是个难得的机会。

于是,从这一天起,每到清晨,整座山上,都充斥着荀巨伯破铜锣一样的嗓音。

“起床啦!”

在遭受了无数的白眼,互相谩骂,甚至互相殴打,乱七八糟的这一通之后,学子们都精神抖擞地出现在课堂上了。

托着下巴,睡眼朦胧的王凝之,打了声哈欠,坐在边缘上,作为一个懂事的人,在荀巨伯的大嗓门出现在门口的时候,就自己起来了,没法子,荀巨伯这个人非常不讲究,他是真的能做出来掀人被子这种事情的。

等到陈子俊出现的时候,满意地点点头,咳嗽两声,看来这个荀巨伯,也是不错的,果然,人各有其用啊。

尤其是,看见这些学子们,虽然各个无精打采,却因为外头的风,穿梭而入,被迫强打精神,无法入睡,这就更好了。

随着他一声‘上课。’这苦闷的一天又一次展开了。

……

午后的钱塘,还存有秋天的最后一丝温暖,这段日子,已经没有什么歌舞了,钱塘湖畔,也渐渐地沉静下来,有了别样的风致。

“啊,好水!”

徐有福站在湖边,张开双臂,深吸了一口气,赞叹一声。

“你憋了这么久,就这么一句?我平日里叫你多读点书,就是不听。”小凉亭上,王凝之横了一眼。

“嘿嘿。”徐有福转过头来,摸了摸脑袋,尴尬地笑着。

“有福,神仙山那边,有消息了吗?”

“有,今早来了信,说是最近,在建安那边,水龙王郭奇,再次现身了,可是已经没法儿对他下手,因为这家伙身边跟着桓温的人。”

“桓温的人?这么明目张胆了吗?”王凝之吐出一颗果核,眼珠子转了转。

“这个还不清楚,只知道是桓温身边的一位偏将,叫做杨峰的,说是给征西军筹集粮草,别的就不清楚了,赵姑娘想问公子的意思,看是不是还要跟进调查。”

“筹集粮草啊?”坐在一边的徐婉笑了笑,“征西军力主长江,何时需要去建安筹集粮草了,看来桓温大人,是要力保这个郭奇了。”

近来鸣翠楼的事情,也都步入正轨,一切都井然有序,她才算是轻松了些,带着小丫出来逛逛,有王家的名头压着,还有朱家的生意在吴郡扩展,这小半年的时间,赚了不少的钱财。

“查,当然要查,给赵天香回信,我会让大哥给他们打声招呼,建安,水龙王能进得,神仙山就能进得,只不过,明面上如此,暗地里他们自己和水龙王的事情,我们不会插手。”

王凝之想了想,开口吩咐。

徐婉抬起头,声音很轻:“公子,会不会是桓温大人,故意丢出来的障眼法,要吸引大家的注意呢,毕竟,征西军和建安,实在是离得太远。”

“当然是个障眼法,不过越是这样,我们越要配合,有征西军的将军在郭奇身边,那这个人就动不得,这年头,谁能有桓温明面上的保护,谁就是有不死之身啊。”

王凝之冷笑一声,又开口:“不过,我很好奇,大将军想办事儿,何必要用江湖人,对他来说,十个郭奇,也不够看的,这位偏将,只怕是另有所图。”

“要是这样的话,建安那边,本就是船往之地,郭奇算是地头蛇了,恐怕神仙山的人,是查不出什么来的。”徐婉有些担心,她已经很自觉地把自己放在王家一个掌柜的身份上了,可不希望王家得罪了桓温。

“没关系,找出什么线索,当然是好事,找不出来,也无所谓,我只是需要让桓温知道,他在内地的一举一动,我们都会盯着。”

紫笔文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