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东晋隐士 > 第四十八章 华灯初上(三)

东晋隐士 第四十八章 华灯初上(三)

作者:昔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58:28 来源:平板电子书

“你就是祝英台?你是哪里来的,在此胆大妄为?”顾堂秋嘴角一动,不怒自威。

和其他人不同,哪怕是几十年前,顾堂秋都是享誉扬州的才子,不仅是顾家的文豪,哪怕是在江南世族之中,也有相当地位。

可是北方世族,尤其是王家,郗家,谢家,都是风流人物辈出,这才让他始终抬不起头来。

和老好人朱持以不同,顾堂秋是年岁越大,越是严苛,大概也和这些年专注于培养家中后辈有关,可是毕竟人之天资不同,诗文一向都是顾堂秋心里的一根刺,既是自己的骄傲,也是自己的痛苦。

如今本就不爽,又看见这么一篇随意简单的诗词,居然和那些文采滔滔,修饰精美的诗作摆在一起,这不就是另一种‘马文才’被放在自己的孙子辈里?

“我是万松书院的学生!”短暂的害怕之后,祝英台那股天不怕地不怕的劲儿又上来了,梗着脖子回答。

“这里不就是让大家写诗游玩的吗?怎么就胆大妄为了?”

“岂有此理!”

“英台!”梁山伯急忙踏上一步,把祝英台挡在身后,行礼:“大人,我们一时兴起,还请您勿怪。”

“哼,书院之地,居然会有你这般学子,万松书院,不过如此!”

一听到万松书院,那不就是王迁之的地盘吗?

顾堂秋更不爽了。

祝英台顿时炸毛,就要发火,却被梁山伯一把拉住,疑惑地看过去,只见梁山伯侧着身子挡在她前头,低声:

“英台,你我既是结拜兄弟,又遇人羞辱书院,我自当站出来!”

“山伯,你!”祝英台这才怕了,她本就是个女子,又不能做官,所以才肆意妄为,但若是梁山伯被大官厌恶,那还怎么一展抱负?

场面一片寂静,所有人的目光,都放在了他们二人身上,祝英台一脸焦急,似要说些什么,却被梁山伯那坚毅的目光所阻。

“大人,”梁山伯转过身子,行了一礼,本就身姿挺拔的他,如今更如松柏一般:

“我二人游玩兴起,随意写诗,确有所不恭,然诗词歌赋,何来什么好坏之分,便是有,也不该如此决断,更不该语叙其他。”

“哼,无知小辈,学了些皮毛,来此大言不惭,你也不看看这是什么地方,你既然如此自信,便作一首,让老夫来学习一下,如若不然,万松书院,呵呵,王迁之怕是没脸再来开张了。”

“顾兄!”朱持以急忙开口,觉得事情有些脱离控制了,如果只是两个学子,随便顾堂秋说便是了,但王迁之可不同,不仅是王家人,更是在扬州名气很大,教书育人多年,他的门下学子们,可不是闹着玩的。

然而顾堂秋此时话已出口,又如何能改?

祝英台和梁山伯对视几眼,各自着急,既然话说到这一步,那自然是要为书院正名才行,可是和其他人早已准备多时的那些诗词比起来,自己再如何想,又怎么能相比?

气氛越来越凝重,祝英台在电光火石间,已想到不少词句,却不觉得能与台上那些媲美,要是写下来,岂不又是授人以柄?

上一首还能说是游戏所作,一时兴起,这首如何再说得?

时间悄悄流逝。

顾堂秋等了一会儿,冷笑一声,倒也不再纠缠,以他的身份,没必要一直和两个不知名的小辈计较,当下便与马康平说起话来:

“呵呵,马大人,听说令郎也在万松书院读书,依老夫看,你还是早做打算吧,毕竟年轻人不比我们,时间珍贵,何必浪费在……”

“慢着!”

突然响起的一个声音,从不远处的小土坡而来。

皱了皱眉,顾堂秋转头看去,是谁敢如此打断自己说话?

众人的目光随之而去,只见到小土坡上,一位年轻公子,一身青色长袍,面带微笑,手里提着一个小灯笼,那灯笼的面上,还画着一只很可爱的小猫。

“在下王凝之,万松书院学子,方才闻听大人之言,突有所感,作诗一首,还请大人品鉴。”

“泠泠七弦上!”

他脸色平静,眼神淡漠,声音却在这极度的安静中,仿佛要划破这夜幕!

“静听松风寒。”

朗声读出这句,王凝之叹了口气。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又叹了口气:

“我们所作诗文,无论辞藻,无论长短,无论修饰,俱为言情,明心,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自古如是。真心所感,真情所作,何以论高低?”

王凝之脸上露出一个古怪的笑容,在黑夜里,被手上的灯光倒映着若隐若现。

“言尽于此。”

轻轻摇头,抬眼四顾,似乎很可惜这里的景色被污染,王凝之耸耸肩,转身下了小土坡。

在小土坡挡住众人目光后,王凝之松了口气,一把揪住一身男装,笑得正开心的王兰,冲旁边的徐婉使个眼色,低声:“快溜!”

……

徐婉的小院儿里,几人围坐在树下的小桌上,都是一本正经,放在小炉上头的茶壶,里面的水声作响,壶嘴上冒着白气。

过得片刻,就在小丫把茶壶拿起来,给各人都倒上一杯,徐婉第一个送到嘴边,却实在忍不住了,‘扑哧’一声笑了起来。

王凝之,王兰,对视一眼,也都笑了起来,尤其是王兰,捂着肚子,似乎憋了这么久,十分难受,这下终于笑出声来,竟比周围其他人的声音都大些。

至于站在一边儿的徐有福,挠挠头,总算是放心下来了,本来看到这几个人都这幅样子,还挺担心的,是不是这次玩大了,现在就轻松了许多。

“兄长,哈哈,哈哈哈,这次,可算是出了口气,那顾老头,说话如此难听,要是我爹爹在,他才不敢!”

王兰说到这里,拿起茶水来,一饮而尽,颇有江湖意气地拍在桌上,“痛快!”

王凝之翻了个白眼,没好气地回答:“你倒是痛快了,我可要受罪了。下次打死我也不跟你一起出门了!”

在下午喝过茶,看过小推车生意之后,王凝之便回了小青峰,在山门口接上王兰,一起往湖边走着。

王凝之已经是个成熟的男人了,却没料到,自己的人生第一次绝望,是王兰带来的。

这一路上,什么叫走走停停,什么叫左顾右盼,什么叫磨磨唧唧,王凝之生平最缺乏的就是耐心,王兰好像恰恰相反。

已经不能用过一个摊子停一次来形容了,只能用一步三回头才恰当一些。

最后,实在受不了的王凝之,不顾王兰愤怒的抗议,强行把她连拽带拖地拉扯到钱塘湖。

这也是王兰听了那句‘再迟,等我们过去,人家都结束了。’才勉强跟着过来。

结果到了湖边,两人身份对换,看见那密密麻麻的人群,王凝之就想撤,结果被王兰拽着过去了。

好容易找到一个小坡,因为视线隔绝着,所以人少,却遇上了徐婉。

还没说几句话,就听到那边祝英台炸毛的声音。

没法子,王迁之虽然不在这儿,但万松书院毕竟是他的,那也就是王家的,要是被顾老头这么诋毁的话,可就丢大人了。

硬着头皮找场子,好容易拿话堵住顾老头的嘴,王凝之决定了,自己这次受了惊吓,必须要请假休息!

……

星夜之下,马文才踏上山路,神色变幻,时而有些愤怒,时而又有些无奈。

今晚的一切,本事安排好的,可是从祝英台那个二缺出现,就变了味道,等到小土坡上,那个熟悉又让人憎恨的声音响起,这一切都变了味道。

事情是草草收场的,在顾堂秋脸色彻底黑下去的时候,顾品义已经站了起来,刚要发声音,却被朱持以给打断了。

朱持以难得的强硬,让顾堂秋也只能作罢。

于是,随便应付了几句话,两家人便离开了,而本来还在想着如何跟他们套套交情的马文才,完全被无视了。

甚至在他们离开的时候,马文才很确定自己听到朱明芳凑在她兄长耳边,说着什么‘那就是我跟你讲过的王凝之。’之类的话。

不甘心!

山上,听到这个消息的陈子俊,一脸讶然,愣了片刻,便把仆人赶出去,铺开纸,洋洋洒洒地给王迁之写了信。

一连几篇,总算是把王凝之人神共愤的事情给添油加醋的讲述完了,从他这样的行为,是不尊长辈开始,到如此得罪人,会给书院带来大麻烦,进行了深刻且细致地描述。

可是把仆人喊进来之后,犹豫了好一会儿,陈子俊还是把纸揉成一团,丢进纸篓里头。

幽幽烛光中,陈子俊神色不定,若是自己告状的话,岂不是说自己站在顾家那边?

可自己是在给王家效劳的啊!

难道,还要自己去给王凝之说些好话?打死都不干!

这可如何是好?

诗会草草结束,学子们也没心情继续游玩了,而山下的事情,随着学子们归山,传扬开来,这个夜晚,整个书院里,没几个人能睡好觉的。

等到两日后,王迁之归来,王凝之就被留堂了。

和他一个待遇的,还有梁山伯与祝英台。

这也是非常少见的,万松书院在课后,学子们没有作鸟兽散的情况。都围拢在外头,等着看王迁之会怎么处理这件事情。

看上去最为淡定的是陈夫子,如果不算上他藏在袖中,颤抖的手和颤抖的心。

“这件事情,陈夫子已经写信告诉我了,你们知错了吗?”王迁之坐在台上,目光淡然,似乎只是在例行公事而已。

祝英台很光棍地往前一步:“山长,都是我的错,我不该写那种诗,更不该一时兴起,写在纸上呈上去。”

“山长,我也错了,不该当众违抗顾大人。”梁山伯诚挚地认错,希望能让自己的贤弟少受点惩罚。

“嗯,你呢?”王迁之等了好一会儿,都不见王凝之有啥动作。

“我?我错了,山长。”王凝之好像刚反应过来,“我不该去的那么迟,走的那么早。害得大家都没尽兴。”

众人哑然。

反而是王迁之,愣了一下,‘呵呵’笑了一声,这才开口:

“祝英台,你没错,记住了,诗词歌赋,本就是为人所抒情表意,没有什么高低上下之分。”

“可你们两都错在一个地方了,那就是不该和顾堂秋打交道,道不同不相为谋,何必与之纠缠?”

“至于你,”看向王凝之,颇有些无奈的口气,“你就不能说话客气点?再怎么说,顾堂秋那个年纪的人了,气出个毛病来,顾家人还要来烦我。”

“好了,以后注意就是了,去吧。”王迁之简单这么几句话,就随意摆摆手,将人轰了出去。

“还有,学子们,你们这次的行为,让我很不满意,我回来以后特意去问过了,整个诗会上,居然没有我万松书院学子们的名作流传,唯一一首被人说道的,还是王凝之那首诗,看来你们最近不是很用功。”

学子们瞬间就溜完了。

只有陈子俊神色古怪,带着一点不满意,走了过来,可是还没说话,王迁之就先开口了:“子俊,你这次做的不错。”

“山长,不知您是?”陈子俊倒是没想到,自己居然是这件事情里唯一一个受到夸奖的。

王迁之笑了笑,“我本以为,按照你平日里对学子们的严格要求,这次一定会跟我告状的,却没想到,你能为了书院的名誉,放下自己的原则,在信中所言,皆为实情,毫无偏颇,子俊啊,书院有你,是我万松书院之幸。”

陈子俊在第一时间,就想到了几日前,自己为了写信的事情焦头烂额,如果是按照本意,当然是要添油加醋来一顿操作,然后一边惩治了王凝之,一边又可以让自己以后和顾家也多少有点情面。

顾老头要是单纯地批评几个学子,或者说些诗文上头的事情,自己当然可以站在他那一边,问题是,这里是万松书院啊,是王迁之的地盘啊,是王家的东西啊,顾堂秋这么说万松书院,那是摆明了要打王家的脸,王迁之怎么可能站在公平的角度上呢?

恐怕在王迁之看来,只有两个反应,第一就是顾堂秋老也老了,还这么不讲究,第二就是王凝之干得漂亮了。

而自己可是还要在万松书院赚钱的,尤其是上次得罪了扬州大中正,估计这辈子也没机会重回朝堂了。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啊。

于是乎,思来想去,也没什么好办法,这种问题,也不能找人商量,陈子俊就只好老老实实地据实写信了。

不过这都不重要,作为一个非常精明的人,陈子俊的第二反应就显得诚挚而忐忑,“山长,您这话,太折煞我了,子俊身为万松书院的夫子,岂能容忍他人如此诋毁书院,只可惜我当时不在场,否则定要为学子们据理力争,顾堂秋休想在我面前讨得了好!”

……

学子们都没想到这件事情会这么容易就解决了,顾堂秋是当夜就直接回了吴郡,而在归来之后,王迁之也没有多说什么,就这样轻飘飘地揭过了。

除了梁山伯同学,感动得流下了泪水,言说什么书院既如此保护自己和祝英台,真不愧为万松书院,自己一定要努力学习,报效朝廷,绝不能给书院丢脸。

祝英台当然是明白王迁之的心思,不过看在梁山伯虽然很误会,也算是个美丽的误会,就不再多说了。

毕竟,难得有人心中有爱,还是要鼓励的。

钱塘今年的盛夏诗会,虽然第一场办的是莫名其妙,却也不能阻碍人们的热情,接下来的日子里,书院里也因为天气炎热,每日里都是早晨授课,快到中午的时候,便进入休息时间了,给了学子们充足的时间下山去浪。

钱塘湖边,午时刚过,正是炎热的时候,可沿岸的才子佳人们,却络绎不绝。

红木画舫的二楼上,几位学子相聚一堂,其乐融融。

“柳姑娘还真是秀外慧中,如此曲艺,怕是整个钱塘,也当居首位了。”许世康这小子就见不得漂亮姑娘,好容易混了上来,那一双贼眼睛,盯着一楼舱外的几个姑娘,几乎发直了。

“哈哈,今年绮云坊可算是下了血本,连柳姑娘都出来弹琴了,往年可是少见啊,”姚一木嘴里丢进一颗葡萄,都不见他怎么做到的,再开口,葡萄皮就顺溜地滑到了碗中。和别人不同,姚一木显然更享受从岸边而来的那些嫉妒的眼神。

大家坐在一间船厢中,虽然各自的侧重点不同,却都是怡然自得,丝竹入耳,美酒入喉,人间美事,不过如此。

除了王蓝田。

坐在人群中,端坐于正位,显然不是因为自己最受爱戴,而是因为今儿是自己请客的!

讲道理,王蓝田公子财大气粗,当然是不在意这些的,让他在意的,是那个半躺着的家伙。

王凝之眯着眼,再喝下一杯酒,只觉得身心舒畅,听着耳边绵绵琴音,靠在软垫上,听着几人说话,时不时笑笑。

王蓝田就很不明白,这个人脸皮怎么这么厚?

自己就是礼貌性地邀请了一声,他怎么就不懂得礼貌性地拒绝?

尤其是今儿,绮云坊的画舫,可没那么容易上,自己也是花了大价钱的,之所以邀请同窗们,就是为了展示实力,毕竟,花钱赏美人这种事情,对于万花丛中过的王蓝田来说,早就不稀罕了,稀罕的是能让别人明白,我,王蓝田,才是这里的天!

而王凝之就是那片乌云,让人讨厌。

“各位,咱们也酒足饭饱了,我听说今日,钱塘湖外的墨云阁里,墨竹姑娘也会亲自表演歌舞,是不是过去看看?”

王蓝田眼珠子转了转,打算找个借口开溜。

而不等其他人回话,就听见隔壁房间中,‘砰’的一声,又加上些碎裂的声音,还有一个清脆的耳光声,和女子的尖叫。

一个粗犷的,满含怒意的声音响起:

“给老子拿些好酒来!这般清水一样的酒,有甚意趣?南边人就喝这种酒,忒软弱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