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东晋隐士 > 第三百二十一章 我携轻风而来

东晋隐士 第三百二十一章 我携轻风而来

作者:昔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58:28 来源:平板电子书

几日之后。

荆州,征西军大营外,一队骑兵踏风而来,前头的旗兵,手里的旗帜随风飘扬,一个大大的‘桓’字,分外的耀眼。

站在门口的侍卫们, 全都脸色肃穆,行礼,齐齐喊道:“大将军!”

骑兵的最前,一身盔甲的,正是桓温,而在他身边,则是建武将军桓云,建威将军桓豁, 已经一干将军。

桓温脸色很平淡, 一双眼睛扫过大营,翻身下马,随手将缰绳丢给前来迎接的人,轻声:“多喂些草料。”

“是。”马倌大声回答,接过缰绳,便引马而入。

桓温下马后,身边那些人自然也都是如此,却瞧着桓温并没有进入大营,而是一言不发在向着外头走着,桓云皱了皱眉:“大哥,怎么不进去?”

桓温并没回答,而是说道:“你们几个,随我走走。”

桓云和桓豁对视一眼,也并不清楚桓温的意思,但都交出缰绳, 跟了上去, 走了几步之后,桓温突然问:“老五这几日, 去哪儿了?”

说到桓冲,桓云就是一愣,摇摇头,还未说话,身边桓豁便回答:“五弟前几日去了南阳,检查军务。”

桓温停住脚步,回过头来,瞧了一眼两个弟弟,“说说看,你们是怎么想的?”

桓云一张大脸上充满了迷茫,“啊?”

桓豁则皱起眉来,和桓云那个莽夫不同,他当然知道,大哥这么问,必然是有缘由的,而大哥一向比较看重老五,这也是最让他嫉妒的,可眼下,老五去了南阳,那是为什么?

桓温并不作声, 只是从袖子里取出来一封书信,一边看着,一边等着弟弟们的答案。

过了一会儿,桓豁才试探着开口:“大哥,眼下秦国强盛,即便是慕容氏,都不敢随意开战,想必老五是觉得,苻健去年得了张遇手里的颍川,洛阳,若是要南下,必过南阳,所以前去检阅,应对吗?”

桓温并没抬头,看着那封信的眼神里,闪过一丝失望,自己的几个弟弟,除了老五多少有些想法,剩下的,都不堪大用啊。

再抬起头来,将手里的信递给了桓云,“念念,这里的两行。”

桓云接过来,声音倒是很大:

“客子久不到,好景为君留。西楼着意吟赏,何必问更筹?唤起一天明月,照我满怀冰雪,浩荡百川流。鲸饮未吞海,剑气已横秋。

野光浮,天宇回,物华幽。中州遗恨,不知今夜几人愁?谁念英雄老矣?不道功名蕞尔,决策尚悠悠。此事费分说,来日且扶头!”

“大哥,念完了。”

桓温瞥了一眼茫然的桓云,冷哼:“小时候家里遭了变故,让你们没读好书不假,可后来我给你们各个请了名师讲学,到的如今,就你还像个傻子一样!”

桓云闷着头不敢说话,要是别的事儿,多少还能胡搅蛮缠几句,大家都很怕大哥桓温,但也只有桓云心思单纯些,往往能争辩上两句,可要是说到读书上,那就真是没得办法。

到现在,他的水平,也就是仅限于能把字都念出来,意思看个大概,别的根本不理解。

莫说是和那些文人相比,就算是家里头小一辈的孩子们,也比自己强得多。

“老三,你说说。”桓温淡淡说道。

桓豁点点头,开口:“是个好句子,尤其是一句‘鲸饮未吞海,剑气已横秋’前半句,说的是如今局势还未定,秦,燕之间尚未有大规模的战争,而我们大晋也一样,还不到最好的时候。”

“至于后半句,可不就是在说我们征西军,已经是历练多年,剑光凌厉,只等一个机会,便可北伐。”

“总的来说,这就是在劝进,我们已经做足了准备,只待出征。”

“至于后头的那些,说的是要把握好机会,不然就会蹉跎光阴,只是‘决策尚悠悠’在扯我们的后腿罢了。”

桓豁大概给二哥讲解一番,桓云便大着嗓门喊:“那就是好话!大哥,这是谁写的,好文采!”

桓温冷笑:“王凝之所写。”

桓云傻眼了,不可置信地瞪大了牛眼,问道:“那臭小子?”

“不错,”桓温这才开始解释,“苻健这些日子,可是将张遇给羞辱得不轻,他就是想找个由头,把张遇给杀了,只不过前头接受张遇的时候,温文有礼,这时候也不好直接动手,只能逼着张遇反叛。”

“一旦苻健将张遇收拾了,接下来该做什么?”

“出兵,不管是大晋,还是北燕,都要比秦国大许多,休养生息,同样的时间,秦国能恢复的国力,物资,远远比不上我们。”桓豁回答。

桓温轻轻点头:“你们觉得,苻健会北上,还是南下?”

桓豁皱起眉,思虑着,而桓云的大嗓门又一次响起:“管他,反正敢来,咱们就打!”

“慕容氏强军,而我大晋眼下看来,却是要弱一些,苻健会南下?”桓豁试探着说道。

桓温眼底再次闪过一丝失望,说道:“苻健,必会北上。”

“秦国力不足,无法等待时间,所以必然要开战,而一旦南下,看似简单,却有我征西军在,要胜我们,必然要纠集大量军队,物资,举国之力,可如此,秦国如何抵抗北燕慕容氏的袭击?”

“而北上抗燕,我大晋却未必能趁机突袭,朝廷必然会对我征西军掣肘,他只需要收买些建康的官员,便能做到。”

“现在,你们知道老五去南阳,是做什么了吗?”

那边桓云还在骂骂咧咧,说什么要是朝廷也能支持征西军,就不会被人小瞧,桓豁也只是沉默,而桓温则轻轻叹气,自己的两个兄弟,入军这么多年,还不如一个王凝之对时局的敏感。

而此刻。

山阴,城郊处。

清风阵阵,鸟雀和鸣。

王凝之拱手行礼:“大哥,此去建康,一路顺风。”

王玄之点点头,拍了拍兄弟的肩膀,“不必担心我,我入京已经是谋划多年的事情,一切事情皆已安排妥当,朝中老友故旧,王家各位长辈,也会照顾我,倒是你去钱塘,才要多多小心,兰亭之宴后,这世上不知道有多少人会盯着我们家,我和父亲他们无法针对,弟弟们都在会稽也得以安稳,只有你远在钱塘,那些人必然会找你的麻烦。”

王凝之笑了笑,“没事,正好在书院日子无趣,有些乐子也好,我都不明白,爹为什么非要我去读书。”

王玄之也笑了起来,“就算是你如今有个虚职在身,也是要读书的,哪儿有人去书院读书,未及结业便离开的?你已经在外游历了这一年,总该去书院好好读几天书。夫子们,同窗们,未来都会是你的知己好友。”

“我哪儿……”

“我知道,就是因为你这种性格,才更需要有几个真心的好友。”王玄之挥挥手,“对了,老三的事情,也要托付给你了。”

“放心。”王凝之点点头。

“还有,”王玄之严肃了几分,“不要大意,要小心应对那些麻烦事儿才行,善水者溺,这道理你该懂。”

眼看着大哥又要开启在家里那种教育兄弟们的絮叨模式,王凝之赶紧摆手:“大哥,时候也不早了,该出发了。我也急着赶路去钱塘呢。”

没好气地白了一眼,王玄之一边转身,一边说道:“要是让我听见什么不好的,下次见了面,别怪我罚你禁闭!”

“是,大哥大嫂,一路顺风。”王凝之最后冲着被何仪抱在怀里的小侄子挤挤眼睛,逗得孩子笑了起来,这才和谢道韫一起行礼送别。

瞧着车队慢悠悠地上了路,王凝之这才回过来,谢道韫已经上了车,自己也跃上车辕,点了点头,徐有福便吆喝着,几辆马车缓缓前行,去往钱塘。

“公子,公子,”徐有福带着那很谄媚的笑容,凑了过来,走在王凝之身边,送上水壶,用一种很讨好的口吻,“还早呢,不去休息会儿?这儿我看着就行了,保准出不了问题。”

王凝之斜着眼,“用不着,精神好着呢。”

徐有福点了点头,又突然看向远方,嘴里的话也变得深沉了几分,“上次去钱塘,已经是两年前的事儿了,想起来还真是时光飞逝,日月如,额,那个什么来着。”

王凝之撇撇嘴,“日月如梭。没那个文化,就别学人家感慨时光。”

“唉,公子,你这就误会我了,我不是感慨时光,而是感慨您对我的好,从小到大,去哪儿都带着我,有好吃好喝的,也都没忘了我,有时候真觉得,能遇到您,是我这辈子最大的幸运!”

看着徐有福那一脸‘真诚’的笑容,王凝之只觉得一阵恶寒,鸡皮疙瘩全起来了,扭过头就是一句‘绿枝,你来看着车,我去休息会儿。’

说完,不等徐有福的反应,就撩开帘子,钻进车里。

只留下徐有福张大了嘴,酝酿的感情,和准备了很久的语言,全失效了。

一身的功夫还未使出,交手的人就撤了,不讲武德!

宽大的车厢里,谢道韫手里捏着一枚棋子,皱了皱眉:“我和绿枝刚开了棋局,你就来搅合。”

王凝之‘嘻嘻’笑了一声,“多大点儿事,我来陪你下棋,最近我棋艺见长,水平突飞猛进,绝对是让你大吃一惊。”

谢道韫眼看着丈夫就要坐过来,直接抓起一把棋子丢在棋盘上。

王凝之脸黑了:“你这?”

“你休想跟我下棋!”谢道韫毫不客气地说道,“就你这种臭棋篓子,本事全在嘴上就算了,下个棋还絮絮叨叨个没完,走一步要半天,我今儿可没那个心情。”

王凝之被人戳破,也只能无奈地耸耸肩,“不下就不下嘛,那就看书,好久都没认真学习了,这就要去书院,我还是打算温故而知新的。”

谢道韫白了一眼:“别以为我不知道你想干嘛,不就是想赖在这儿?”

王凝之愣了一下,“你怎么知道?”

“徐有福那个破嗓门,那么大声,谁听不见?”谢道韫撇撇嘴,“你也是,难道不知道他想干什么,故意晾着他作甚?”

“哼,我当然知道他想干嘛,这小子不听话,我当然要给他点教训,”王凝之理直气壮,“可是他脸皮太厚了,除了在车里,否则不管我去哪儿,他都会厚着脸皮凑上来的。”

“他也是大半年没见过小丫了,想去看看,合情合理,我早上出门的时候,都看见他小心翼翼地把那贝壳项链藏在衣袖里,很是高兴,偏偏你就不如人愿。”

“满脑子就想着小丫,”王凝之愤愤不平,“安排他去办点事儿,都不见得有这么热心。”

“你这不是强人所难么,”谢道韫瞧着丈夫一副吃错的模样,忍不住笑了起来,“人家刚到钱塘,你不让他去茶楼找小丫,却让他去张家探听消息,旁的不说,就徐有福这种的,能探听到什么消息?”

王凝之嘴角一弯,“夫人,这你就不懂了,猫有猫道,鼠有鼠道,有福在这一点上,那还是很有本事的。就那张嘴,胡吹海吹,熟悉的人都不想听,不熟悉的人,可是会经常被骗。”

谢道韫扁扁嘴,“你就不怕他给惹出事儿来?”

刚说完,谢道韫突然顿住,然后目光变得疑惑起来,“你不会就是这么打算的吧?”

王凝之‘嘿嘿’笑了起来,“张家毕竟是江南士族,不会给我们什么面子,又是在钱塘,咱们独木难支,在人家的地盘上,要是人家不搭理我,我也拿他们没什么办法,所以啊,”王凝之的口吻变得高深莫测起来,“当然要制造点麻烦,让张家主动来找我才行。”

说到这里,王凝之又叹了口气,“都怪老三不争气,偏偏看上张家那丫头,害得我这样一个谦谦君子,还要去做这种下作的事儿。”

谢道韫笑了起来,“可别装了,我还不知道你,这种事儿,最是能胡乱闹腾,怕是你喜欢的不得了。”

王凝之瞧了眼妻子,笑了起来,“知我者,夫人也。不过我也没骗你,这事儿确实有些麻烦的,上次司马道微见了我,跟我说过,那张家的丫头,别看年纪小,可是有些不简单……”

路还要慢慢走,夫妻俩一点点商量着接下来的事宜。

可他们的这段路,让无数人随着揪心。

琅琊王氏的两位公子,一去建康,一去钱塘,几乎是吸引了全天下的目光。

紫笔文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