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东晋隐士 > 第三百一十九章 兰亭集序(三)

东晋隐士 第三百一十九章 兰亭集序(三)

作者:昔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58:28 来源:平板电子书

天空是蔚蓝色,山泉是清白色,竹林是翠绿色,桃花是粉红色。

王羲之的心情就像这缤纷多彩的世界一样美丽。

又是一大杯酒下怀,王羲之‘呵呵’笑着:

“王爷,各位大人,看看这山水, 看看这天地,人生之快,莫过于此!”

谢奕一拂胡子,也是一口酒,‘哈哈哈’大笑几声,“逸少这几年待在这会稽, 到底是要做个山水闲人了, 可我看过来, 却觉得最好的事儿,莫过于看着我会稽人才济济,这些年轻人,只要好好打磨,都是我大晋的人才啊!”

司马昱也是淡淡一笑,“无奕如今,倒是要比前些年,更加务实些了。”

谢奕点点头,“不论是读书,还是习武,都要学有所用才好,这些年轻人,就是太散漫了些,要是丢去军中磨炼上几年,才算的好苗子!”

说着,凉亭里的诸位大人,都看向了坐在外头的年轻人们, 而谢奕本身就是个大嗓门,王羲之也兴致正高,加上一个司马昱,话说出口,那都是被周围人第一时间就听到了。

别的话还好说,谢奕这最后几句,可是让这些公子们都脸色一白,从军入伍,那可太可怕了。

怎么就忘了这一茬,虽然大家都想被这些大人物看在眼里,有个前程,可跟着谢奕入军队,可绝对不是自己想要的。

“年轻人是需要打磨,”司马昱微微一笑,“不过也未必要去军中,文有文路,武有武路,倒也不必要求个文武双全,只得其一, 便是能为民谋福了。”

王羲之笑着说道:“谢无奕, 你想在会稽找几个善武的,确实不容易,不过我会稽学子,虽不如彭城,下邳那些地方的人强健孔武,却各个文采斐然,况且,今儿也不是个习武的日子,倒不如看看他们的才学?”

谢奕笑了起来,“若是有治国之才,当然也是好事,我这些年,大多是在北方,倒是不了解如今这年轻人的本事了,既然如此,那就让他们展示展示!”

王羲之点点头,朗声:“诸位,可听到谢将军的话了?今日难得盛宴相聚,大家可要好好表现,让王爷和将军看看,之后将我会稽诸子的本事,拿去北方,拿去京城,好好地吹嘘一番!”

王羲之的话,引得围坐在那凉亭附近的大人们,长辈们,都是轰然大笑,很期待地看着周围的年轻人。

而年轻人们,脸上也都洋溢着笑容,只不过几分真,几分假,那就说不定了。

不过大家也并不会非常担心,一来在场之人,无论是公子们,还是闺秀们,都是世家子弟,哪儿能目不识丁呢?

便是有那些文采一般的,也都有所准备,毕竟,有王羲之大人在的地方,看看文采很是正常,尤其是这种各家长辈们在的时候,更是如此,几乎已经成了一种默契。

长辈们也都很愿意让年轻人展示一番,而年轻人也需要这个机会。

不过,王羲之明显不会让大家那么轻易地应付,说道:“既然今日谢将军,提到了善武之才,但演武多有不便,那你们的文章诗赋之中,便不当只是闲情雅致,不妨说些时事,或讲些文武之道,正好把你们平日里聊的那些想法,说出来,让我们这些老人家,来瞧瞧你们究竟有几分治国之才,也算圆了谢将军之念!”

这一下,年轻人们顿时就有些笑不出来了。

诗词歌赋是有准备的,平日里闲聊清谈也是有的,可要在这个时候,拿出来说,那谁顶得住啊!

这年头,一来大家都是些享受生活的公子哥,二来整个大晋,对时局也是一种休养生息的主流,加上平日里,大多是推崇隐逸之风,虽然隐士们坐而论道,针砭时事,这都是很寻常的,可认真起来,有几个能端得上台面?

何况,王羲之还要求,要有文武之道,武人虽重要,可在这些士族眼中,不过就是些粗俗之辈,君子六艺当然要熟弓马,可谁会真的把文与武放在一起呢?

毕竟,这些人里面,会以武得前程的,几乎没有,大家未来都是向着文官的方向发展的。

然而,王羲之一言既出,自然无人会反驳,就算是司马昱,也是在愣了一下之后,笑了起来:“逸少此言有理,年轻人嘛,既然苦学多年,那便该是为了朝廷,为了陛下,为了这大晋江山,岂能整日里沉迷于诗酒风景?倒不如让我们瞧瞧,你们究竟有几分本事!”

谢奕更是‘哈哈’大笑,鼓了鼓掌:“既如此,还不开始?”

王羲之一挥手:“拿纸笔来,文章不限,直抒胸臆即可!”

很快,仆役们就将纸笔分发,又重新奉上茶水,之后退到一边,默默等待着。

端起茶水来,轻轻抿了一口,谢道韫瞧了瞧凉亭中的众人,微微一笑,谢道荣在旁边低声:“姐姐,今儿怎么会……”

“几位大人如此要求,必是有所安排,”谢道韫轻声回答,“看来今年,是真的不会平静了。”

“对了,爹这次回来,跟我们说起,北方局势过了年之后,更加怪了,我们追袭张遇不成,他投入秦之后,得司空、征东大将军,可苻健居然,纳了张遇继母韩氏为昭仪,还称张遇为子,张遇在秦很是被人耻笑,”谢道荣脸上露出鄙夷之色,“张遇这种反叛之人,以赵投魏,以魏投晋,又以晋投秦,真是卑鄙小人。”

谢道韫皱了皱眉,眼里闪过思索之色,“苻健可不像是那么愚蠢之人,这么做,恐怕另有深意。”

顿了顿,谢道韫轻声:“张遇恐怕是活不了多久了,主逼臣反啊。”

“为什么?”谢道荣愣了一下。

“颍川,洛阳,”谢道韫冷笑,“张遇已经没有利用价值了,况且你说的不错,他本就是个贼骨头,四处反叛,谁会放心用他?”

说到这里,谢道韫又瞧了一眼凉亭上的父亲,却见到父亲也正好看向自己,看见女儿的目光后,谢奕不为人察觉地微微点头。

谢道韫心念神转,也点了点头,收回目光,低声:“这些话,不要与旁人再提起。”

谢道荣‘嗯’了一声,便看向在一边,咬着笔头的谢玄。

这也是今儿的好处的,王羲之既然提出这种要求,那女子们,不论年龄,才学,自然是都不会参与进来的。

这次的文章诗赋,是独独考察公子们的。

于是,姑娘们全都睁大了双眼,就连聊天也顾不上了,一个个目光炯炯地,看着自己平日里心仪的公子,期待他能作出一篇好文章来,虽然自己不参与,但姑娘们很清楚,这和平时的那些诗赋文章不同。

王羲之大人特意如此出题,恐怕是要真的要考察大家的本事了。

毕竟,家里每到宴会之时,就提前准备文章之类的,在士族之间,已经算不得什么秘密,这些长辈们会提问,也多是给年轻人一些出头的机会罢了。

而今儿这架势,难得会稽王,琅琊王氏,陈郡谢氏,几乎是皇族一脉,北方士族的领袖,全都在此,若是能被他们瞧上,那可不就是飞黄腾达?

当然了,有这么心地善良,想着心上人能博得头彩的姑娘,自然就会有心地不那么善良,冲着心上人由爱生恨的姑娘,毕竟,自己这么暗送秋波了,他不可能注意不到,既然没有什么反馈,就说明这人不把自己放在心里,那就盼着他倒霉。

然而,更多的姑娘们,其实不在这两者之间,而是目光游离,四下里巡视,毕竟,在她们眼中,心上人是谁呢?

当然是这次能被大人们看好的才子了!

所以,做一些提前的预判,了解,心里猜测,当然是一桩美事,以此来提高自己的眼光,如何挑选一个合适的夫婿,这可是姑娘们的必修课。

当然了,已婚的,就不适合这样做了,所以谢道韫只是面带笑容,用一种鼓励的目光看着自己的丈夫。

旁边的谢道荣很感动,若是自己以后也能像姐姐一样,夫唱妇随,琴瑟和鸣就好了。

王凝之就不是很敢动了,别人或许不明白妻子的眼神,但自己是很懂的,这看似深情,实则威胁的目光,那是妻子的拿手好戏。

这就是在告诉自己,不要瞎写,老老实实地展现一下才华就好了。

不过今儿,应该是用不着担心这个了,王凝之抬头瞧了一眼,见到大哥轻轻点头,便动起笔来。

不多时,便已写完,将手里的纸往旁边挪了挪,给妻子看看,谢道韫的目光落在纸上,很快就抬起头来,多少有些惊疑不定。

家里的安排,和丈夫的计划,自己大概是知道的,却没想到,今日就要?

面对妻子的眼神,王凝之轻轻点头,夫妻俩对视一眼,王凝之便将手里的纸举了起来,交给身边的侍者。

而此刻场中,也有些人已经写好,但大多数人还是在愁眉苦脸中,此刻便能看得出来,这些人的水平,究竟如何了。

平日里面对时事,大家都是能随便聊上几句,不论是民生,还是朝局,还是战事,似乎在这些公子哥儿的嘴里,都不算什么事儿。

然而,这个时候,谁的本事是真的,谁的本事在嘴上,就很明显了。

坐在凉亭里的众人,似乎对这些,都有所预料,时不时往下瞧上几眼,便都心中有数了,王羲之只是笑眯眯地和周围人低声叙话,饮酒,全然不在意下头几个儿子的文章。

即便是王家的孩子们,也各有不同,王凝之刚放下笔没多久,便瞧见老四已经交上文章,很是感慨,看来有才之士,确实不同啊。

就老四这种,平日里几乎不会对什么时事发表看法,只是默默读书的人,这时候都能比别人写的更快,可见胸中自有乾坤啊。

不过其他人,就明显各有不同了,这种题目,对于老五,老六,老七来说,都过于勉强,虽然王羲之并未要求孩子们也参与,不过大家还是很默契地要了张纸,在上头努力地写着。

至于各家公子们,抓耳挠腮者有之,左顾右盼者有之,愁眉苦脸者有之,悲伤欲绝者亦有之。

当真是一副众生相啊。

“啥时候能像大哥一样,不用再被考,而是能考别人就好了。”瞧了一眼坐在内侧的王玄之,王凝之很是羡慕。

谢道韫则毫不留情:“别想了,要真是有那一天,就是所有学子们的不幸。”

王凝之还想争辩一下,就瞧见凉亭里,老爹站了起来:“诸位,就到此为止吧,还未交上文章的,回去以后,要多关心时事,多想想,该如何将自己所学到的,用到实际上来。”

这一下,交了的,和未交的,就仿佛是两个世界的人了,互相仇视着,交了的心里想着,这次总算是体现出我的本事了,和你们这些人不一样。

未交的,则是充满鄙夷,还说大家都是向往山水的不慕名利之人呢,看看你们这些猴急的样子,真是文人之耻。

这边互相嘲讽着,那边王羲之几人,已经各自拿了文章瞧,谢奕倒是个大嗓门:“把王叔平的拿来,给我瞧瞧,看看这小子两年了,有没有点长进!”

台下的王凝之,一脸无语,这老小子怎么就盯上自己了?本来是要和老爹配合一下的,现在可怎么弄?

很明显地能看见,王羲之也是怔了一下,但并无表示,只是从文章里头,取出王凝之的,递了过去。

很快,这家伙就念了起来:

“吾尝闻,昔有圣君送友,友即出征,**山,圣君允之。急行而至,夜色深深,山俊而险,左右阻之,曰:‘夜黑风高,山高路险,林间有兽,望君止步。’友甚犹豫。”

“圣君笑曰:‘夜黑风高,却有月明,当照吾心;山高路险,方有意趣,不负前行;林间有兽,刀剑加之,岂容其害?’左右愧之。”

“圣君又曰:‘送君远征,诗酒不过尔尔,今夜望山而行,吾有一歌,愿君踏月向前,不负气概!’友取长琴相和之。”

“圣君歌曰:客子久不到,好景为君留。西楼着意吟赏,何必问更筹?唤起一天明月,照我满怀冰雪,浩荡百川流。鲸饮未吞海,剑气已横秋!

野光浮,天宇回,物华幽。中州遗恨,不知今夜几人愁?谁念英雄老矣?不道功名蕞尔,决策尚悠悠。此事费分说,来日且扶头!”

紫笔文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