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东晋隐士 > 第二百六十二章 家中小事(一)

东晋隐士 第二百六十二章 家中小事(一)

作者:昔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58:28 来源:平板电子书

谢玄是被人绑来的。

是真的被‘绑’来了。

五花大绑,四脚朝天,活像一头待宰的羔羊,唯一不同的是,和羔羊那种安然面对命运的态度不同,这位‘羔羊’明显要活泼得多,试图抗争这不公正的待遇。

“二姐,你可还记得,上次有人想骚扰你,要不是兄弟我挺身而出,你岂不是丢了人?难道你就一点儿不念及旧情,如此对待我?”

谢道荣坐在王凝之的小院子里,一边喝着茶,一边斜着眼瞧了瞧,露出一个迷人的微笑,“是啊,真是好感谢我的兄弟,人家一个三岁孩童,跟着大家一起来找我要个糖果,你倒是好,跟人家哥哥打了架,还要打弟弟,现在我出门去做客,谁家还敢让孩子们来见我?”

“你自己万人嫌就算了,害得现在我们一整个谢家子弟,都被人嫌,等下大姐回来,我倒要看看,你还怎么嚣张。”

谢玄眼珠子转了转,一计不成,那就换个,于是乎,一个可怜兮兮的表情出现在他的脸上,“二姐啊,你知道的,大姐一向笑里藏刀,要是让她过来,绝对不会轻饶了我,你就忍心看到这残忍的一幕吗?就算是不为了我,为了让大姐能心情好点,别一回家就生气,你就放了我吧。”

谢道荣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你说的没错,大姐刚回来,没必要惹她生气,这样吧,我先替她惩罚了你,说不定她看你这么惨,就懒得管教你了。”

“你都已经把我关禁闭了,还要怎么惩罚!”谢玄哭丧着脸,控诉着自己的不公,远远瞧见王献之兄弟几个进来,急忙发出求救:“兄弟!快救我!”

王献之用一种‘伤在你身,痛在我心’的表情看了过来,说道:“兄弟,我现在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了,你还是另想办法吧。”

话刚说完,就被王徽之拎着脖子转向另一边,随着其他人一起给谢道荣行礼,谢道荣点点头,好奇地问道:“你们都来这里做什么?”

“二哥让我把老七押过来,等他们出来处理。”王徽之意气风发,或许是因为最近一直被关禁闭,门都出不去,一方面没有惹出麻烦,另一方面也把自己憋坏了,如今有机会可以按照‘二哥的指示’来做事,不用回到自己的那小房子里,着实舒爽。

谢道荣又问:“那他们去哪儿了?”

“去见大嫂了。谢姐姐,你先进来坐吧,外头有风的,我来看着这两个小子,对了,你说要不要把王献之也给绑起来?”王徽之十分‘贴心’地问候着,心里已经在想着把谢道荣骗走以后,该如何趁着王凝之两口子还没回来,用各种‘温和’的手段来教育一下这两个小子了。

王献之‘嗷’的一声,躲到了谢道荣身后,一脸的惊恐,谢玄的悲惨样子看在眼里,哪儿能接受自己也变成‘待宰的羔羊’呢?

谢道荣横了一眼,颇有些谢道韫的风范,“你就别想着作怪了,信不信我叫你四哥来?”

王徽之尴尬地笑了笑,挠着头,拽着老六王操之,去屋里说是准备茶水了。

只留下王献之站在原地,和谢玄大眼瞪小眼,相顾无言,即将泪千行。

另一边,王凝之夫妻已经到了大哥的院子里,见到何仪站起来迎接,谢道韫急忙几步上前去,扶着她又坐下,开口:“大嫂,你这是做什么,我们一家人,哪儿用得着这些虚礼,你要是再这样,大哥可饶不了我们,你不会想让我们刚回了家,就被大哥给赶出去吧?”

何仪微微一笑,拉着她也坐下,说道:“倒是稍微活动一下也不碍事,若是一直坐着,那也对孩子不好。”

王凝之行礼之后,便退回门房处,留下她们两人说些悄悄话,自己则皱了皱眉,看着王肃之,和他的小板凳儿,问道:“你就每天在这儿看门?”

王肃之点了点头,还是一副刻板的样子,回答:“大哥怕家里孩子们冲撞了大嫂,所以让我来看着些,我也觉得这种时候,对我们王家来说,是绝对不可以懈怠的,与其时不时过来查看情况,费时费力,还耽误学习,倒不如坐在这里看书。”

王凝之翻了个白眼,很自然地坐了下来,至于这里没有第二个板凳,那就不是自己该考虑的事情了,问道:“你就没觉得大哥有些过于紧张了?”

“万事小心无大错,治学须严谨,做人处事亦是如此,大哥对大嫂的保护,虽略显繁琐,但总体上……”

“停停停!”王凝之摆了摆手,皱眉盯着他,“怎么我走了半年,感觉你更傻了,是不是真的读书读傻了?”

“二哥,”王肃之一脸的严肃,“我最近一直都在研究先贤所述的克己复礼,觉得很有帮助,要不我给你讲一段儿?”

“四弟,再见。”王凝之麻溜儿地进了院子,还没忘了把小板凳也带了进来,留下王肃之还捧着翻开的书卷,在那里发呆。

“完了完了,老四是真的疯了。”王凝之坐在何仪两人的对面,回头瞥了一眼已经再次进入书海的王肃之,只觉得身上一阵恶寒。

何仪倒是见怪不怪,笑了笑,说道:“四弟近来一直都在研究先贤之所为,所以看上去确实行止有些怪。”

谢道韫则瞧了两眼,眼里闪过一丝笑意:“要是你能有四弟一半儿的用心就好了。”

王凝之顿时就不满地嘟起了嘴,“我怎么不用心了?我只是不像他们一样,做那些表面文章,每时每刻,都在沉思着,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像他们这样死读书,读死书,只会变得越来越刻板,纸上谈兵的典故,难道你不知道?”

然而,谢道韫的反应,却让王凝之傻眼了。

“大嫂,你看看,他就是这样,歪理一大堆,不好好读书就算了,还搞得好像别人错了一样,说都说不得。”

谢道韫眨眨眼,选择了一个更好的方法。

何仪无奈地笑了笑,“你们小两口的事儿,反倒要我来做个决定,这不是为难我吗?不过这些日子,你大哥确实有些紧张过度了,搞得我也多少烦闷,但一想到他都是为了我,也不好说些什么,叔平,你一向和你大哥最是亲近了,多与他说说话,为他排解一些。”

王凝之张大了嘴:“我和大哥还算亲近啊?”

“那可不,”何仪理所当然地说道,“家里除了你,别的弟弟们谁敢跟他说那些不着四六的话,尤其是现在,五弟七弟,见了他就跑。”

谷罵“啧啧,看来确实该找大哥聊聊了。”王凝之点了点头,这还得了,自己就这么大半年不在家,大哥王玄之居然变成了活阎王?

待了一阵子,对于两个女人讨论的乱七八糟,王凝之表示这实在不是自己该承受的,于是就打了声招呼,飘飘然离开了。

首先,当然是作为刚回来会稽的人,需要去和朋友们见见面,联络一下感情,顺便接收一下他们给的礼物。

不过要是早知道刚出门,就正好遇到老爹回来,那王凝之想必是不会走的。

但一切都已经太迟了。

灰溜溜地跟着老爹到了书房,王凝之十分自觉地给老爹倒了茶,收拾了桌面,垂手站在旁边。

王羲之倒是觉得很古怪,这可不像是自己的二儿子,皱了皱眉:“你又惹下什么事了?”

“没有,怎么会呢,儿子这半年,那可是谨小慎微,一步都不敢行差走错啊!”王凝之很诚恳。

“那怎么这么孝顺了?”

“半年不见,我突然觉得父亲比之前疲惫了些,恐怕是最近儿子不在,您过度思念,所以想着多帮您一些。”

王羲之一口茶水在嗓子眼里,差点儿把自己呛死,咳嗽个不停,在王凝之的拍打下,才算是缓了过来,怒声:“你少给我整这些怪模怪样的,直说,你想干什么!”

“爹啊,”王凝之笑眯眯地给他捏着肩膀,“您看,我如今在京中有这么个官职,可是我着实不想再入京了。”

“呵呵,你既然能从京城回来,那就说明太后并无意留你,不是吗?”王羲之小胡子抖了抖。

王凝之叹了口气,“现在是这样,可我就担心,未来他们遇到事儿了,还会抓我去做壮丁,这实在麻烦啊!”

王羲之挑挑眉,“看来,这次陛下遇刺,司马晞带兵进历阳,跟你关系不小了?”

王凝之点了点头,刚要说话,王羲之就摆摆手,“不必对我说,太后召你入京,却不问王家的意思,那就是说这件事不该王家知道,你自己知道即可。”

“你记住了,这事情,不论如何,都不要告诉任何人,包括我和你娘,将来我们还会入京,太后必会找机会试探,只有根本不知道是什么事,我们才能表现得最自然,不受怀疑,何况,若是对王家不利的事情,太后也不会找你,其他的事儿,与我无关,与琅琊王氏无关。”

王凝之一脸苦相:“爹,你这是要跟儿子划清界限啊!”

“不应该吗?”王羲之嘴角露出个微笑来,“我早已与你说过,不到万不得已,你的事情,与琅琊王氏必须划分开来,尤其是你成婚之后,你和令姜,是王谢两家的纽带,这样的力量,对于世族来说,有些太大了。”

王凝之叹了口气,拱拱手:“儿子明白了。”

王羲之难得温和,站起来拍了拍儿子的肩膀,“难为你了,不过咱们家的情况你也知道,有舍才有得,要让王家能稳步向前,你和你大哥,绝对不能同时入朝局,否则王家锋芒过盛,你本性子就不合适,加上娶了谢家的女儿,那就必须要隐忍。”

“性格上张扬些无妨,毕竟你是要做个隐士的,不狂傲,那未免不和隐士之风,但其他方面,可要多注意些。”

“身为琅琊王氏之子,这就是你要承担的。”

王凝之正色,再行礼:“儿子明白。”

王羲之轻轻点头,站了起来,背负着手在屋子里慢慢踱步,过了一会儿,才说道:“这次你能把你师公劝来会稽,也算是有心了。”

王凝之笑了笑,“这是儿子该做的,总不能看着师公她老人家一直在京城受罪。”

“嗯,”王羲之看向墙壁上挂着的地图,拿起笔来,勾勒了几下,“现在,魏已将灭,慕容氏越发壮大了,你此次入京,可有了解到朝廷打算如何应对?”

王凝之皱了皱眉,“蔡谟应该已经在去历阳郡的路上了。”

“庾希根本就没有和司马晞如何,在朝堂大军过去之前,便已经带上整个历阳的物资,去了濮阳,慕容俊派前将慕容评亲率军相迎,司马晞是绝对不敢越过边界的。所以那些囤积在历阳的军资,恐怕已经所剩无几,即使是蔡谟前去,历阳郡也难再成为屏障。”

“燕国目前来说,应该不会大军南下的。”王凝之目光闪烁。

“为何?”

“天下人谁不知道桓温狼子野心,如果燕国大军南下,过历阳入攻建康,这不就给了桓温率军过宣城,入扬州的机会吗?一个将相不合的大晋,总要比一个完全在桓温手中的大晋,要好对付些。”

“哼哼,你倒是看的透彻,看来这大半年,也算是没荒废,”王羲之露出个微笑来,“不过燕国太过势大,总不是好事儿,如今魏已经岌岌可危,冉闵之子冉智与其大将蒋干前往建武将军、濮阳太守戴施所在枋头归附,又派使者刘猗前往谢尚处求援,可惜朝廷里却只在意他们手里的传国玉玺。”

王羲之说到这里,叹了口气,“这本是个好机会,能让我们夺回邺城,濮阳,陈留一带,却可惜先被庾希背叛,失去了历阳郡的军力,朝中人又无能,放着收服国土的机会不中,只图一块玉玺。”

“国情如此,经过庾希的背叛,除非我们请桓温入历阳,否则对这次魏国之事,恐怕无能为力,”王凝之说道,“眼下征西军正与秦交战,而许昌也遭张遇所袭,恐怕谢尚大人所带之军,难敌苻雄、苻菁所率秦**士。”

王羲之闭上了眼,长久才叹了口气,摇摇头,说道:“罢了,军阵之事一旦起,便不再是我们所控,且听消息吧。”

紫笔文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