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玄幻 > 浅山神话 > 第47回 神医献药为太后,长命羹立下奇

浅山神话 第47回 神医献药为太后,长命羹立下奇

作者:李和义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5-30 09:27:53 来源:平板电子书

第47回 神医献药为太后,长命羹立下奇功

诗曰:

未雨绸缪有奥秘,未卜先知老神医,

瓮山行宫献良药,化险为夷度危机。

在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是百家争鸣,到了汉朝以后,因为董仲舒说服了汉武帝,才开始儒家思想统治了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说是诸子百家,实际上很多的理论都是相通的,儒道本身就互为师承关系,传说,孔子曾经向老丹问道,自称是老子的学生,道德经5000言,是道家的经典学说,里边许多道理,儒家也采纳了。经过1000多年的锤炼,到了宋辽时期儒道相互融合,达到了一个顶峰。医学本来就是黄学的一部分,所谓黄学就是黄帝内经。在儒家思想占领统治地位的同时,许多医学的教育内容,也被纳入了国民教育体系,所以才有,“不为良相,就为良医”的这种说法。医学采用的更多的是道家的学说,这里边有道家的宇宙学说,要求中医学家,要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中药学的18反,既是临床经验的总结,也是道家相生相克理论的实践,对立统一的朴素辩证法,在到家就说“一生二,二生一”,所以我国传统的中医学理论,是在道家学说指导下形成的,许多医学道理,都与道家学说不谋而合。因此有些中医大家,不仅是中医学家,也有可能是资深的道学家。道学本来就有两个派别之争,一派讲究道,而重视道的研究和探索。另一派,虽然也讲究道,但是她们重点研究和探索的,是道术,用一个字来说就是术。最流行的,就是五行学说,也就是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演化出来很多不同的法术,大多数带有很多的迷信色彩,我们现在必须剔除那些糟粕,用科学的态度来对待。1000年以前的人们,都是在这朴素的辩证法里生存的,所以医学家,有些也是道学家,她们掌握了大量的道术,你比如说五行学,麻衣看相等学说。一般的中医学家,对这些都有初步的掌握,只不过她们是以医学为主的。老神仙李明,也是深受这种影响的。

他在风雨之夜,把杨六郎从生命的垂危线抢救过来,又在黄土坡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治好了杨六郎的虐疾。在这一个月的治疗过程中,她对杨六郎的行起坐卧,接人待物的一言一行,谈吐中吐露出的豪气,都没有逃脱李明对她详细的观察。李明经过自己的观察,又利用星象学的法术,通过杨六郎的五官,初步断定这个人,在大宋朝一定是举足轻重的人物,如果不采取措施,有可能让牛圈村李家遭受灭顶之灾,作为李家的亲家,按照株连九族的排序,自己是逃脱不了的。更何况杨六郎的病,是由自己亲手治疗的,从哪一方面论?自己都逃脱不了罪责,所以自己必须亲自采取措施,把这种危机,降低到最低限度,把这个事态平息下去。

李明拿准了主意以后,回到家中,冥思苦想,想不出办法来。不仅仅是为李家发愁,为自己发愁,而更加主要的是牛圈村,一个村子的老百姓,几百口子人哪,再加上一些亲戚朋友,估计得有上千人受到灭顶之灾。李明逼迫自己,必须想出办法来平息这个事态。

想是想,这件事儿也太难了,韩昌韩延寿,是大辽国冀中地区的统帅,是南院的兵马大元帅,是萧太后的女婿,圣宗皇帝的妹夫。韩元帅不仅位高权重,而且是皇亲国戚,手握重兵,即使是圣宗皇帝,对她也要礼让三分。要想阻止这个人,辽国上下只有萧太后一个人了,只要萧太后出面,韩元帅一定会言听计从。

李明打定了如意,毫不迟疑,她吩咐自己的夫人,赶紧给她收拾行囊,把诊所的一切事物,委托给自己的姑爷李德仁,并和李德仁说,快则三两天,慢则四五天,我就会赶回来。不管遇到什么事儿,都不要泄露我的行踪,不管多么着急,都一定要冷静行事。

交代完一切以后,老神仙李明上了马车。一路上,没有什么话说,找了一天一夜,60里路,李明的马车来到了瓮山行宫。

李明下了车,拿着萧太后赐给她的扇子,高举在头顶,轻轻的叩打门环。大门 “支扭”一声开了,走出几个黑大汉,把李明团团围拢在中间,李明高声喝道,“列为大人停了,本人是京西李明,是给太后上供的,有太后赐予本人的扇子为证,请尽快通明荣总管,进某家进去。”

这些人虽然不认识李明,可认得太后的扇子,所有的黑衣人扑通一声跪倒,向着李明举着扇子,嘣嘣嘣,磕着三个响头,然后走上前去,向李明躬身施礼,其中一个黑衣人,赶紧的跑了进去。不一会儿,瓮山行宫,太监总管老荣,从大门里逐步的走了出来,看见却是李明,赶紧的躬身施礼,“不知道老神医大驾到,我这些猴崽子们没把您吓着吧?请老神仙赶紧的进来,有什么话咱们在屋里边说明。”

然后在她的带领下,李明进了宫门,在她曾经住的四合院里,与老荣,分宾主落座。

老荣,“老神仙,不知您有何贵干?”

李明,“总管大人,老夫失礼了。自从给太后看病以后,我一直挂记着太后的病情,不知道太后是否大安了。”

老荣,“太后她老人家洪福齐天, 她的病已经痊愈了就是身体还有点弱,现在宫里的御医们,正在给太后调理身体,但是我看到了效果并不是很好。”

李明,“这正是老夫,最担心的事儿。所以今天冒死前来,给太后她老人家,送医送药,不知道荣总管,能不能安排老夫再给太后诊诊脉。老夫回到家里以后,根据太后的脉相,专门配置了一种药膳,给太后老人家用上,保证太后返老还童,延年益寿。”

荣总管,“老神仙的一片忠心,天地可鉴。可是您老人家必须在这儿等上几天,因为太后被皇上请到了皇宫,得要过几天才能我回来,到那个时候再给太后看病不迟。”

李明,“全靠总管大人成全。”

就这样,李明被留在了瓮山行宫,一住就是10天,太后还没有回来,急得老神仙,如坐针毡。

这一天早晨,荣总管急急忙忙找到了李明,“老神仙,大事儿不好了,太后跟皇上,把人打起来了,太后气的背过气去了,宫里面传出话来,让您赶紧的进皇宫,给太后治病。”

说完,急急忙忙拉着老神仙李明,快马加鞭,进了皇城,从西进门进来,直奔皇宫内院。一大堆的宫女儿太监,御医大臣,包括一些亲王公主,皇室内亲,都拒绝在延寿宫外面。这老太后已经抢救了一天了,太医院使尽了各种招数,萧太后仍然是昏迷不醒,最着急的当然是皇上,圣宗皇帝急着在广庆宫,团团乱转,束手无策,这才传下圣旨,招老神仙李明进皇宫,为太后治病。

李明被招进皇宫,带到了太后的寝宫延寿宫。看到外面跪了一大片的文武大臣,聚集了一大堆的宫女太监,李明已经感觉到事情的严重性,她是一点儿都不敢怠慢,到了萧太后身边,伸手赶紧为太后诊脉,太医院的主管高太医赶紧的过来,小声儿的和李明交代了一下,老太后的病情,李明点了点头。

李明眉头皱的跟一个死疙瘩一样,百思不得其解,按照脉相来看,太后没有什么大病了,怎么就昏迷不醒了呢?不管怎么样,要让太后赶紧的醒过来。李明赶紧取出一只银针,心在太后的食指上扎了一针,又在太后的人中穴上,扎了一针,太后仍然没有什么反应。最后在太后的会中穴,扎了一针下去。

这时候就听见太后,长长的出了一口气,高声叫道,“疼死哀家了。” 然后,慢慢的睁开了眼睛。李明这几针,行业看起来是毫无道理,除了人中穴以外,其她两处穴位,跟抢救没有一点关系,但是因为是有名的老神仙,谁也不敢质疑。李明是怎么想的呀,李明已经坚定的判断出,太后根本就没什么大病,说白了就是有点装病,虽然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但是如果这么大岁数的老人,长时间的卧床不起,不吃饭不喝水,那肯定是要有生命危险的,所以李明,采取的就是刺激的办法,人中穴,会中穴,加上食指,那都是特别疼痛的,希望用这种疼痛,唤醒太后。李明一看起的效果,赶紧把针拔了出来。

萧太后张开眼睛,一看是老神医李明,就轻轻的问,“老神仙,你怎么来啦?哀家的病,别人看不了啊,只能你来看了。来人哪,送我到瓮山行宫,让老神仙好好治治我的病。” 于是,凤撵伺候,在老荣和李明的搀扶下,萧太后坐上了凤撵,前呼后拥的回了孟山行宫。

萧太后为什么没病装病了?书中暗表,这萧太后和平常的妇女没什么两样,俗话说,老儿子命大孙子,老太太心头肉。这个萧太后,自从丈夫死了以后,圣宗皇帝继位,她一直不待见这个大儿子,而是特别贴心眼儿,就喜欢自己的小儿子,想当初是文武大臣不干,才让圣宗皇帝继位的。到现在,自己的小儿子只是个亲王,所以肖太后要在圣宗皇帝面前,给她的小儿子争取地位,争取权利。圣宗皇帝可是不傻呀,后边有萧太后的支持,如果把国家的大权,改了自己的弟弟,就像前几任皇帝一样,骨肉相残,兄弟刀兵之见,母子反目成仇,国家还会乱成一片,所以不能重用自己的弟弟,不能再给母亲一点幻想。所以这次,母子反目,萧太后因为已经把大权移交给了盛宗皇帝,想当初的一代巾帼,也不得不使出百姓人家老太太的耍赖的办法,逼迫宋宗皇帝就绪。圣宗皇帝虽然给萧太后治病,在原则问题上还是一点都不让步。这些事儿,都在母子俩心里呢,一个是皇帝,一个是太后,一个是儿子,一个是亲妈,不能让下头人知道这些事儿啊。所以萧太后,在没完成自己的愿望的情况下,只能回到瓮山行宫,让老神仙李明给她看病。

太后怎么想的,李明是不知道,但是太后的身体虚弱,需要加强调养,这是一个事实。李明先用长命羹,把萧太后的性命保住,然后用长寿羹,给萧太后消除内火,加强营养,固本强元,提升太后的精神面貌。

长命庚的效果特别的明显,吃下去一天以后,萧太后觉得全身都是力气了,见到李明来,高高兴兴的让李明给自己把脉看病。

萧太后笑眯眯的说,“老神仙你用的是什么灵丹妙药啊?我吃了一天以后,就感觉到什么毛病都没有了,神清气爽,我的病全好了。还是老神仙呢,哀家要重重的谢你。”

李明扑通一声跪倒,“太后,自从给太后看病以后,知道您身体虚弱,所以我回去精心研制了两种药,一种叫长命羹,一种叫长寿羹。长命羹,可以保重您的性命,就像这一次一样,确保您的生命安全。第2种长寿羹,可以增加您的营养,去除您的心火,滋阴补阳,固本强元。”

“老神仙,快快起来吧。”萧太后说,“这回你又救了我一条命,而且又拿来神丹妙药。说吧,需要什么赏赐?”

李明并没有起身,又磕了一个头,“这一次我是请太后就我的命。” 李明,就把韩元帅围困牛圈村的事儿,一五一十的向萧太后说了一遍,最后说,“太后,这是我徒弟的家,又是我的女婿,如果我徒弟家出了问题,草民还有命吗?所以请太后救命。”

萧太后一听,也不问原因,立刻下了一道圣旨,让韩元帅撤兵。你别看圣宗皇帝,敢和萧太后顶,这韩元帅可不敢,见到太后的圣旨,赶紧的撤了兵。

正是:

宫墙争斗起祸端,萧太后装病逼宫,

老神仙灵丹妙药,韩元帅遵旨撤兵。

韩元帅撤兵了以后,杨六郎怎么回去的中原?还会有什么波折?请听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