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我在大明当皇帝 > 第144章 异想天开

我在大明当皇帝 第144章 异想天开

作者:荣王小盖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43:14 来源:平板电子书

“哪来的?”

宝石大大小小,色彩不同,有玻璃珠子,也有珍贵的猫眼石,还有蓝色钻石,这一小盒珠宝价值不会少于千两,搞不好要破万两都有可能。

林天麓本身要有了,就不会在朱允熥面前显摆,那么就剩下一种可能,这东西是外人送给林天麓的。

“还能有谁?”林天麓一脸冷笑,“那帮波斯人呗,希望通过我让他们进入琼州生活,这简直就是异想天开!”

波斯人?

也对,只有波斯人能拿出这些非中原产出的宝石,还有这玻璃珠不会是威尼斯产的吧?

捡一颗放在手上打量,朱允熥没好气的笑道,“这些波斯人现在的日子应该不好过吧?”

波斯人,最早沿着丝绸之路来到东方,伴随着盛唐的出世,越来越多波斯人,阿拉伯人,犹太人进入中原,极大的促进了中西方物质文化的交流。

到了宋朝南洋贸易打开,宋朝的商队通过海路进入波斯湾地区,交流更为密集,定居者也越来越多,其中最密集的区域就是福建泉州。

来来去去六百年的时间,福建泉州在汉人,波斯人共同努力下来,成为了远东的不夜名港,每年不知道吞吐多少物资。

只是这些波斯人不懂的满足,捅了南宋皇亲贵族一刀不算,跟着又在正至年间捅了蒙古人一刀。

面对这些反复无常的小人,老朱在打天下的时候自然顺手就将他们清理了。

加上波斯人的外貌属于色目人等,就算有人活下来,日子也不会太好过。

“不是很不好,而是非常的惨!”

林天麓笑了笑,“这些忘恩负义之徒,脑子里除开他们的教义之外就是金钱和财富,所谓的清规纪律不过是一张擦屁股纸,如今还能活下来,那都得感谢陛下的仁慈!”

“你是怎么考虑的?”

波斯人的名声在大明臭的很。

本身就是外来者,人数占少数,连捅了自己靠山两刀,并因为所谓的复国之念拖累福建,广东,广西等地陷入战乱,无数人因此流离失所,说其是过街老鼠也差不多!

“大王有化腐朽为神奇的能耐,林某也坚定的认为,这世界没有绝对无用之人,所以将这个消息带给大王,大王有处置的办法,这宝石权当一次让大王思考的费用!”林天麓笑道。

“这收费可不低啊!”

说着两人都笑了起来。

“不过波斯人的确有用,不说南洋贸易要与波斯湾人接触,就说其文明本身的智慧和文化,对于我们中原也是很好的补充,你知道我们琼海国现在所教的数学,其名为阿拉伯数字,还有他们的法典,格物这些……”

波斯人只是代指,实际上内部的种族混乱的很。

夹杂在中西方中间,下连非洲的位置上,最早的阿拉伯人,现在的波斯人俨然已经成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使者。

明晚期的时候,也是这些来自波斯湾的商人带来了土豆,番茄,玉米作物。

“那么大王准备怎么安排他们?”

林天麓是开眼见过世界的人,非常清楚航海这一块的技术就是来自波斯,没有这些胆大的波斯人,宋元的贸易根本走不出来。

“普通的波斯人我们不用管,他们的文化讲究的弱肉强食,将他们的精锐通过考试的方式挑选出来,能做工的安排进入工部做工,不能做工让他们将脑子的东西写下来,每个通过挑选的波斯人都带子女进入琼州,不过进入琼州之后……”

“明白!”

林天麓笑道。

到此,他算是彻底明白了朱允熥的打算,好的我们吸收了,坏的东西有多远滚多远,但考虑到波斯人那畏威不畏怀的尿性,这个方案可行性不小。

“波斯人的情况你们商人了解的多,回到琼州之后好生和黄先生他们交流,真要有所表现的话,本王不是不能安排一个居住地给他们,立下功劳之后甚至可以修建他们的寺庙!”朱允熥笑道。

建立清真寺?

别逗了,那不过只是大饼一张。

这些波斯人多有原罪,就算自身没有其父母也有的,想想因波斯人妄图建国而死去的百姓,朱允熥就不会真的给他们机会。

眼下不过是乘机压榨价值罢了!

“大王的仁慈如海一般广阔,如山一般的高远,相信他们必会感恩戴德!”林天麓捧眼道,不过怎么听都觉得有些不对劲。

“行了,南洋的奴隶多运一点,我们死一个那就真的死了,奴隶死了只是一捧土而已!”

“放心,这个我已经在办了,等到开州的活物运输结石, 季风来了的时候船队就会南下,明年开春之前少说一千五百奴隶送上琼州!”林天麓说道。

不是汉人一切都是蛮夷,能让蛮夷踏上汉人的土地,那都是仁慈,是他们命中的造化,奉献一点生命怎么了,下辈子指不定就投胎到我们中原了,成为我们中原人,给了这般机会,他们当懂得感恩!

在朱允熥踏上漫长的北回南京旅程时,大明讲武堂第二期整训开始。

朱元璋携汶河归来的朱允炆参与了阅兵式。

整齐划一,军资英武,军纪严明的整训一期,与刚刚被选拔上来整训二期学员存在着肉眼可见的区别。

阅兵之后,老朱没有被表象所影响,果断下令整训一期学员北上剿匪。

中原北部,经历了多年的自然灾害,流民众多,道路堵塞,落草之辈无数。

大明现在没什么大事,但一支部队是花架子还真有战力,这却需要检验,匪患就成为了新军练手的对象。

九月十五,朱允炆,李景隆携教导团五百人,整训一期离京剿匪。

朱允炆不是打仗的高手,李景隆未必是真的战神,但蓝玉等一众淮西勋贵,哪怕有别的算计,但在讲武堂,整训一期的投入的心思却是半点不差,加之整训一期本身就多为百战老兵,进了山东没多久便开启横推模式,五日一战报,一旬一捷报。

一时之间喜讯连连。

文官团体纵然之前被朱允炆恶心了一波,但考虑到不能让朱允炆彻底倒向勋贵集团,一个个捧着捷报唱起赞歌,言朱允熥文治武功卓越,吹李景隆一代战神在世,将两人抬得越来越高,却是将讲武堂,整训一期的功劳藏了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