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九鼎风云志 > 第二卷 相见欢 第八十五章 变生肘腋未可知

杨熙在京兆府内一直挨到午后,那京兆尹薛严大人才从朝中归来。

这薛大人公事繁忙,自然没空与杨熙一个小小功曹啰嗦太多,只是看在他是天子拔擢,才召他见了一面,勉励了几句,便回头向身边的吴原问道:“吴别驾,你说该给杨功曹定个什么职司好啊?”

这吴原略一思索,笑道:“最近贼捕曹许庆安身子不适,告病在家。杨功曹初到京兆尹,不如便让他暂代贼捕一职,也好熟悉县乡地面。”

这所谓贼捕曹,便是负责京兆尹辖区治安、抓捕盗贼的功曹,手中权力很大,可以调动各县乡勇,当然事务也比别的功曹要多出不少。杨熙初来乍到,吴原便推荐他负责贼捕职司,薛严一时有些犹豫,问道:“贼捕一职较为劳累,还要担不少干系,杨功曹可能胜任?”

杨熙对这一职司略有了解,但他不想在吴原面前露出畏惧之色,便拱手朗声道:“但凭薛公驱驰。”

薛严见他没有异议,顿时大喜,便发下令箭,让这杨熙暂领贼曹一职。

拜别薛严,杨熙回到衙署后院,正好看见几个皂隶往来奔忙,将那桌椅家什往他那个房间里搬入,吕节在旁指挥,霎时间便将原本空闲的小屋整治得井井有条。他心下诧异,不料这吕从史看似懒散贪财,干起事来竟是一把好手。

他走上前去,与那吕节说了自己的职司,那吕节脸色一变,苦笑几声道:“功曹,您这是给人坑啦!”

杨熙奇道:“这里面有什么说头?”

吕节四下一看,拉着杨熙走入屋内,扑地把门关上,两边坐下,才对他说道:“这贼捕曹职司干系重大,只有苦劳,难有功劳,不仅地面上出了什么盗贼事件,都需要功曹去过问,积年累月的疑难旧案也需要您去破解。那许庆安就是因为手里有几桩案子破不了,才称病在家的,您顶了这个职司,不是给他背锅的么?”

杨熙这才知道,那吴原给自己定了这个职司,原来是打了这样的算盘。他见这吕节对府内诸事如此清楚,便又继续问道:“那依你看,这个贼捕曹是没法做了?”

吕节眼珠一转,笑道:“做得,怎么做不得?做官嘛,想要做得清楚明白没那么容易,若要糊里糊涂,得过且过,却也没什么难的。”

杨熙见他一副油滑腔调,顿时又好气又好笑,问道:“这贼捕曹职司如此重要,又要怎样糊里糊涂,得过且过?”

吕节看这新手功曹有求于他,顿时大感得意,道:“功曹有所不知,这京兆府中,各项职司都很重要,但缺了谁,都能过得,这是为何?”

杨熙略一思索,道:“缺了功曹,还有从史,可代行职司?”

吕节一拍大腿,笑道:“功曹果然是有学问的人,一说便中。您未上任之时,我在这里,也能暂代功曹职司,就算没了从史,还有卒吏,没了京兆府,还有县官,县官之下又有乡、亭,只要乡间三老、啬夫、游击等人仍在,那治安、税赋、农稼、宗族等事,便不会出什么大乱子。”

杨熙从前也知道地方制度,却只是如雾里看花,今日经这地方小吏娓娓道来,顿时感觉茅塞顿开,心中暗暗惊叹这多年以来形成的制度,果然是上下有序,稳而不乱。

那吕节继续说道:“所以功曹若是不想惹事上身,便每日走到各县中去,名为体察民情,巡视乡里,实则找那地方豪强,吃他喝他,岂不逍遥自在?”

杨熙目瞪口呆道:“这不就是“为官不为”吗?兼又骚扰乡里,鱼肉百姓,这样做官,走出门去,岂不是要被人戳着脊梁骨骂?”

吕节嘿嘿一笑,道:“功曹且慢动怒,小人知道您想做个好官,但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徐徐图之。您顶了贼捕曹的职司,巡视地面乃是应有之义,不这样,怎么能发现作奸犯科之事?如果有盗贼作乱,您得调动乡勇剿灭吧?这就需要与那些乡间豪族搞好关系。您身为京兆府的功曹,去乡里巡视,那些大族想巴结您还来不及呢,怎么能算鱼肉百姓?”

杨熙让他说得哭笑不得,心中竟隐隐也觉得需要去乡间巡视一番了。

那吕节见杨熙似乎听从了他的意见,心中顿生知己之感,觉得这个年轻功曹倒也没有那么难相处,便又说道:“这些事情都还好说,功曹便记着一件事,便是那些疑难旧案,能搁置便搁置,千万莫要主动查探。若是查而不明,难免顶上罪责。”

杨熙笑道:“贼捕曹查案,乃是应有之义,若是上面追究起来,发下令箭,定要我查,我又该如何?”杨熙知道吴原算计自己,肯定还有后招,在疑难旧案这一节上,定然不会放过他去。

吕节嘿嘿一笑,道“这也有法子。若是上司非要咱们查破某案,功曹便推旧案疑难,单凭咱们一曹无法侦破,须得拉上决曹、狱曹、户曹,并相关县、乡,一并去查!所谓人多好办事,人一多了,蒙混...不..这查办起来就容易,就算没查办出结果,也是法不责众,咱们也可从容脱了罪责。”

杨熙听了这吕节一番话,感觉脑内的关节都被打通了不少,瞬间对这其貌不扬的小吏刮目相看起来。这小吏在衙门里面混了半辈子,还真给他琢磨除了不少门道。想到这里,他拍拍吕节的肩膀,道:“吕从史说得不错,对我很有启发!”

这吕节得了上司的称赞,心中也觉得意,不由得嘿嘿直笑,道:“杨功曹谬赞了,谬赞了!”

杨熙回到杨府之时,已是夜幕低垂。他心知自己以后有了职司,却不能天天都回家来了。

将今日之事与先生汇报过之后,若虚先生只是让他安心做官,若不方便回来府上,便在霸陵县内觅地居住。

除此之外,若虚先生什么都没有多说,便像教导杨熙读书那样,让他自己去领悟和体会。

----------------------------

第二日上,杨熙果然依那吕节之言,向那薛严薛大人请了一支令箭,便备好车马,去各个县里巡视了。他倒不是想要躲避职责,只是单纯觉得,自己作为京兆府的功曹,有必要到各县乡里走走,了解第一手的民情罢了。

杨熙实际走去,才知这京兆尹所辖地面实在是宽阔无比,既有河流滩涂,又有关山险隘,十二个县城有贫有富,乡野习俗各不相同。他沿着渭水一路东行,途径华阴、郑县、湖县、下邽县、南陵县,一直走到潼关之外的船司空县,竟然足足花了一月有余。所幸每到一县一乡,只要出示京兆尹的令箭,自有县官、乡老前来迎接,大族富豪争相设宴款待,都欲与这京官攀些关系。

杨熙推却无法,只得受了这些款待。那吕节跟着吃喝一路,还有无数人奉承,心中大为高兴,只觉跟对了上司。但是杨熙对乡绅送来的礼物,却一概敬谢不敏,直让吕节大感可惜。

一路走去,杨熙也听到若干关于盗贼的风闻,他都是细细记在书册之上,准备异日细细查探,予以剿灭。不过这一路上,他们竟没有遇到一起真正的盗贼作乱,看来这三辅之地,确实是治安良好,不同寻常郡县。

“也不尽是因为治安良好,”那吕节叹道,“去年此时,遍地饥荒,三辅地区也是群盗蜂起,人心惶惶,今年只不过是年景好罢了。”

听他这么一说,杨熙这才发现,他所过之处,都是风调雨顺,黎民安泰。难道说新皇即位,真的带来天下大治吗?

杨熙一行花了两月有余,才从县里回转,向那薛大人交回令箭。

他们出发之时还是七月,回转之时,已经是九月了。历经两个月的风吹日晒,杨熙的脸上变得黑了一层,身体却更显强健,最重要的是,他已经从一个对民间情况一点都不了解的学子,真正变为一名知晓民情的京兆府功曹。他的车里,满载着一车卷册,上面写满了各县人口、风俗,以及乡勇训练情况,都是杨熙一笔一划,亲自记录下来。

看到杨熙如此勤于职司,薛严自然是大感欣慰。他几乎从不夸人,这次却对杨熙很是夸奖了几句,让那同僚均是心生羡慕。然后薛严又准了杨熙三天假期,让他回长安城内休息一下。

杨熙正要将巡游各县的心得向先生汇报,便辞别薛严,一路回到城内杨府。

杨熙进了府门,却不见先生人影。他初时以为先生又出门云游去了,但府中仆役却给杨熙送来一封信函。

杨熙打开信函,只见函内是若虚先生字迹,只道天子下诏,让他到淮阴一带有些公干,让杨熙安心做官,他多则一载,少则半年便回。但是具体去做什么,却并未在函中提起。

杨熙心中突地一跳,隐隐觉得有些不对劲。但是此时先生已经走了,他便有疑惑也无处询问,只得暂且按下心中疑窦,继续当他的功曹不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