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九鼎风云志 > 第一卷 长安乱 第六十七章 一代权相赴归墟

三月初五,夜,无月。

相府之中,大堂之上,灯火通明,众人围坐,但厅中静得落针可闻,所有人都是大气不敢出一声。

在场之人有翟相之子翟义,还有相府的幕宾、侍曹、谋士,全部都是自家之人。坐在最上首的,便是这相府的主人,天下百官的统领,高陵侯翟方进。

此时此刻,翟相的脸上早已没了平时的淡定与平和,而是一片灰败之色,仿佛一日之内老了十岁。

他多年浸淫官场,早就养成了一张喜怒不形于色的面皮,如今这样的神色,在场之人却是从未见过,是以都面面相觑,不敢作声。

终于还是翟义率先怒道:“这个昏君!父亲大人如此为国操劳,他怎能如此作为?明日我便上殿去,在丹弼之前叫屈!看那昏君廷议之上,却跟群臣怎么交代!”

翟相抬一抬手,颓然道:“义儿,别折腾了,为父已经认命了。若我安心去了,料来天子不会对你怎样,说不定还会对你有所封赏。若是闹将起来,为父也断难活命,反而还闹得大家不好看。”

翟义已经好多年未听见父亲叫他“义儿”,一时间不觉呆了一呆,眼中垂下泪来。他犹不死心,道:“我怎么能眼睁睁看父亲大人被昏君害死?!此时朝上之人,除了王氏外戚,其他多是我们一党,若是闹将起来,未必不能逼得昏君回心转意!”

翟相仰天闭目,良久才吐出一口气来。道:“义儿,你不要糊涂了。朝上那些趋炎附势之辈,又怎么靠得住?而且现在是皇帝要我死,谁要是拦着,难道要替我去死不成?”

翟义心中七上八下,急出一头汗来。本来一切都顺风顺水,怎么突然就变成这样了呢?难道就这样看着父亲莫名其妙的去死吗?他突然心中一动,想到一个人,不由得狂喜大呼:“吴原!吴原!你赶紧去东宫,求见太子!求太子来救大人!”

座下一个青白面皮的年轻人应诺而起,匆匆地去了。

此前丞相保举那刘欣登上太子之位,现在丞相一党,也是太子最大的臂助。如果说谁能够,同时也愿意去劝说天子,拯救翟相,那也只有太子一人了!

翟相本想阻止,但见翟义一脸惶急,不知所以,便也长叹一声,由他去了。

这吴原乘上马匹,从相府急急奔出,路遇金吾卫巡逻,口中大喝:“相府公干!”吓得巡逻兵士避让不迭。

看看已至东宫西阙,吴原不敢造次,下马步行上前,在门丞处通传姓名、身份,言奉丞相之命拜见太子。

可是平日很好说话的门丞今日不知为何却难缠至极,坚决不给他通传,直急得吴原如热锅上的蚂蚁。终于有一个相熟的期门走过来,对他耳语几句,他才知道,原来太子现下不在东宫之内,却是去了夕阴街的旧宅。

夕阴街旧宅之中,太子和中垒校尉刘欣相对而坐,刘中垒气定神闲,举杯饮茶,太子却气急败坏,坐立不安。

太子待刘中垒一杯茶饮完,方才急道:“先生,为何天子突然要杀丞相?真的是因为什么‘荧惑守心’,想要移祸吗?”

刘中垒道:“太子殿下以为呢?”

太子嗫嚅道:“听说天子是听了那议郎贲丽的进言,才要杀那翟相...”

刘中垒失笑道:“郎官署也是相府管辖,殿下是指,翟相是祸起萧墙,被自己人背叛了吗?”

太子沉默片刻,道:“听说这个贲丽,是天禄阁出身,还是当年老大人慧眼提拔。”

这个老大人,便是刘中垒的父亲,刘向刘子政。

刘中垒大笑道:“这么说,太子殿下竟怀疑这贲丽是我的人了?”他停下笑声,坦然看着太子,“太子殿下这是向我兴师问罪来了!”

太子不敢直视他的眼光:“学生哪里敢。学生来此,只是想对先生说明,就算我再如何倚重丞相,您对我的教导辅弼,我都不会忘记的!”

刘中垒看着这新晋太子殿下,心中默默叹息。此子什么都好,就是心机太深,有时想事情想的太过复杂。这翟相被圣上猜忌,不是因为别人,正是因为他跟你走得太近啊!

天子想要将天下交给你,又怎么会让一个权臣在朝上独大?天子的用意,你竟没有领会,还以为是我嫉妒丞相权力,却在其中作梗,真是可叹可笑。

既然你这么以为,那我也便不解释了。当下他悠然微笑,又饮起茶来。

突然之间,前门传来若有若无的打门之声,因为距离较远,一时听不清楚,但听那频率节奏,却是带着十二分的惶急。

静室之外,响起太子舍人的低声:“太子殿下,是相府主薄吴原,不知怎的知道您在此处,想要求见!”

太子一惊,便要站起,但是看到刘中垒仍安坐不动,便又坐了下来,恭敬问道:“先生,我是见还是不见?”

刘中垒饮一口茶,道:“太子殿下以后是要当皇帝的,这种事情,您圣心自度便是。”

太子刘欣心中转过百千个念头,自觉便是见了这吴原,明日替翟相出头,也万难将其救出死地,必定还要惹天子大大不悦。这是一个必死之局,几乎是无法可解。但如果算计翟相,真的是刘中垒所为,自己要救翟相,便是违逆这位先生。

此时万不可见那吴原。

他阴着脸,低声向外吩咐道:“告诉他我不在此处,赶走便了!”

那吴原在相府之外打门哀求,门子说什么也不放他入来,只说太子不在。他无法可想,只能颓然回归。

见吴原去了许久,方从外归来,相府上下都是满怀期待,但看了他一脸丧气,也都猜出他一无所得,便都又沉默了下来。

翟义面如土色,翟相却早又预料,不禁叹道:“现今这个局势,便是太子殿下,也不想、不能救我了吧。”

此时他心知必死,脸上不知为何却恢复了一些光彩。他看着悲痛的儿子和沉默的下属,突然道:“想来明日后日,我便要去了。待我去后,天子必不会难为大家,说不定还会有所封赏。你等切不可悲切过甚,反而不美。”

翟义听他此言,不觉悲声难抑,哭出声来。座中相府属官也都心有戚戚,不知如何是好。

翟相哈哈笑了几声,突然如话家常一般,道:“方才我想了一想,我这一辈子宦途走来,确有不少心得,你等要不要听?”

那翟义悲道:“我不要听,我只要父亲大人活着!”

翟相见他情真意切,心中也觉悲伤。他常觉得翟义见识糊涂,对他呵斥为多,嘉许颇少,此时一想,自己作为一名父亲,对他颇有亏欠。

于是抚摸着他的头顶,道:“人都有一死,无非早晚罢了。我起于黎庶贫寒之家,这仕途一路走来,不说如履平地,也算安安稳稳,到了今天,在相位上也有十年了,也算没什么遗憾了。你们可知,我经学不及王巨君,老成持重不如孔子夏,既不是外戚,又不是宗室,为何登上相位的是我,却不是别人?”

除了翟义心乱如麻,仍在抽泣,其余人等皆是竖直了耳朵。翟相为官数十年,何曾与他人说过什么做官的诀窍?所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现在说出来的话,必然是情真意切,大有裨益,于是无不认真倾听。

翟相道:“我这为官之道,便只有三字而已,便是‘不出头’。”

他说出这话,众人都是大为惊讶。因为翟相为京兆尹、丞相司直之时,很是弹劾查办了一些官员豪强,颇有耿骨之名。他说这“不出头”三字,又是何解?

翟相知道他们所想,笑道:“我任丞相司直,劾举百官,乃是分内之事,依法依规,谁能说出什么?就算纠举了什么国戚要员,也是当时薛宣丞相顶着,又与我有什么关系?我当京兆尹之时,查办豪强,却是皇上的意思,可不是我一人出头。”

众人这才恍然大悟。

但听翟相叹道:“可是如今王氏雌伏,宗室暗昧,争嗣一事让这朝堂改天换地,我看似坐大,无人抗手,但是却违背了‘不出头’的原则。咱们现在势力这般强大,又与太子走得这般近法,你说天子还能容我吗?”

众人暗暗点头,翟义却是羞愧无地。他自觉势大,志得意满,常与太子私相往来,想必也被天子的眼目汇报上去,成了压在父亲肩上的重重负担。

翟相脸上颓丧之色渐渐消去,那睥睨百官的神气仿佛又回来了。他沉声嘱道:“待我去后,义儿和诸曹万不可有不满之意流露,还是要谨守‘不出头’的原则,与那宗室、好自为之吧。”

只听他朗然笑道:“我虽然一生行事谨小慎微,但最后却陷在这帝王家事之上,真是讽刺至极!不知百年千年之后,后人又是如何评说于我?”

翟义大放悲声,却见翟相附耳过来,轻轻说道:“义儿,你要切记,千万不可染指于鼎!”

翟义心中疑惑,但看到父亲苍苍白发,和充满血丝的双眼,心下一凛,默默将这句话记在心间。

三月初六,天子下诏于丞相方进,历数其为相十年,灾害并至,民受饥饿;盗贼众多,吏民相残;群下凶凶,怀奸朋党;政令变更无常,朝纲混乱无比,令其闭门思过,好好检省。随诏而来的,还有牛酒等物一并赐下。

天子赐臣牛酒,便是让其自谢之意。方进见事无转圜,当日便服鸠酒自尽,对外称暴病而亡,一时相府之中哀声动地。

天子听闻方进去世,率百官亲临相府吊唁,礼节与所赐之物均大大超过常例,对相府诸曹及翟义皆有封赏。同时,赐下谥号曰“恭”,颇显君臣相得的拳拳之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