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九鼎风云志 > 第一卷 长安乱 第四十六章 帝王家中无闲事

“这是小女青儿。”丹夫子的声音似从天边悠悠传来,杨熙才恍然惊觉,自己竟是盯着这少女看了好久,顿时大觉失态,连忙转开目光。

“这是我跟你说起过的若虚世伯,还有这位延嗣世兄,以后就是我的弟子了。”丹夫子一边介绍,一边示意少女前来拜见。

那叫做青儿的少女秀眉微颦,轻移莲步,上前福了一福,轻声道:“青儿见过世伯、世兄。”说完后便自转身,也不管旁人,从那厅旁走廊径自去了。

丹夫子摇头叹道:“青儿是我最小的女儿,自幼不爱学习女工,却非要跟着我读书习字。不过她倒是颇有几分才气,学了几年,也能写文作赋,却也养成了这般疏淡的性子,还望若虚莫怪、莫怪。”虽然是在告罪,但是显然丹夫子对这女儿是真的宠爱有加,宠溺之情溢于言表。

若虚先生道:“既然令千金名为‘丹青’,想来擅长作画了?堂上的这幅山水,便是令千金画的罢?”

丹夫子笑道:“若虚好眼力。小女拜宫中画匠林诩为师,确实学了几笔丹青,却让若虚见笑了。”

若虚赞道:“果然是家学渊源,才能教养出如此兰质蕙心的女儿。”又向杨熙道,“还不赶紧向丹夫子磕头,行那拜师之礼!”

若虚先生与丹夫子的对答,杨熙全数听在耳中,但却大半没进心里。他只觉一颗心砰砰直跳,仿佛拴在刚刚那惊鸿一瞥的青衣少女身上。

这少女眉目温婉,秀发只松松绾成发髻,脸上薄施粉黛,身上只穿一袭素淡青裙。论美丽,远不如尹墨郡主,论仪态华贵,远不如皇后娘娘,但是那一双疏离淡漠的眸子里面,仿佛蕴有无数的星光水色,直让杨熙沉溺下去。

今年杨熙也已十有六岁,在他这个年纪,很多人已经娶妻生子,成家立业,他也不再是对男女情爱懵懵懂懂的时节。只不过一直随先生在山中隐居,平日不见女子,现在来了长安,所见女子都是非富即贵,养尊处优,即便是那对他颇有好感,总来找他玩耍的尹墨郡主,也是金枝玉叶之体,同他浑不似一个世界中人,所以他也未曾动过男女之念。但是今日一见这丹家小姐,杨熙一颗心却好似要跳出腔子外面,只想与其相识相伴,携手终老。

杨熙向丹夫子纳头拜下,口称“先生”,心中却是乱成一团,只在想这小姐是否已经许了人家?若是央求若虚先生开口求亲,丹夫子是否能够应允?一面又想起书中圣贤教诲,非礼勿视,非礼勿想,非礼勿言,方才已经盯着人家小姐看了许久,在这拜师之际,又在脑中动这种念头,实在是大大不敬,但是一时间心猿意马,却总也管束不住。

丹夫子性本粗疏,看不出杨熙心中所思所想,只道新添一名弟子,心中甚是高兴,说了几句劝勉的话语,便连忙将杨熙扶起。

若虚先生是何等人物,又与杨熙相处日久,自然是将他的异状全数看在眼里,但却微笑不语,也不加说破,只是向丹夫子作揖致谢,嘱咐杨熙勤奋学习。

看看时间不早,丹夫子留二人用饭,杨熙心中甚是想要留下,盼着再见那丹青小姐一眼,若虚先生却不知为何,偏要带他离开。丹夫子见留他们不住,只得任其自去。

杨熙心中怅然若失,跟着先生回到宅内,但心中暗下决心,日后定要时时来此,向丹夫子请教学问。

这一日之后,杨熙果然时时来丹夫子府上请教。杨熙虽然之前随着若虚先生学了不少经典,但是真正拜了业师,才知道之前若虚先生的教法简直如放羊一般,任其选择感兴趣的经典,自去诵读,期间既不引导,也不点拨,只有在杨熙遇到疑难的时候,才出言指点一二,所以杨熙虽然读的经典不少,但是既杂且乱,且大都是自行学习,自行理解,颇有些不伦不类。

饶是如此,杨熙也算颇有基础了。丹夫子见他底蕴深厚,又是勤奋好学,也是欣喜异常,亲自为杨熙拟定课业章程,按部就班细细讲那《春秋》经义。

杨熙此时方知,原来学习经典,竟是要这样寻章摘句,明辨纤毫,浑不似自己那样当个故事随意读去。顿时便觉别开生面,一时求知若渴,研习不辍。

现在杨熙尚未在太学署里登记,还算不得真正的太学生,要等丹夫子报上名刺,造册完毕后才能去太学里上课,现在只能到丹夫子府上学习。但这对杨熙来说,却是正合心意,只要丹夫子没有去太学讲课,便来他的府上请教,其实内心只盼能再见丹青小姐一面。

可偏不凑巧,一连几天,都没有见着丹青小姐出现,想来这小姐自在深闺,杨熙那天却是有莫大缘分,才能偶然撞见,如今哪能天天都让他瞧见?

虽然心中遗憾,但杨熙是个踏实勤学之人,却也不曾因此而心神不定,耽误了学业,只是暗暗决定,还是要来得更勤一些才是。

几天之内,丹夫子又开了一次庭讲,杨熙也杂列其中,一同学习。杨熙自小与先生隐居深山,身边没个同龄伙伴,与人交往也少,此时忽然与这么多同侪一起学习,顿时感觉又不一样,课后与大家讨论,心中也是颇有所得。

但是各位“诸生”知道杨熙竟是丹夫子的入门弟子,对他的态度却是立刻改变,惊讶艳羡者有之,嫉妒疏远者有之,便不再如初时一般亲热。

这也难怪,太学之中“诸生”和“弟子”本就身份不同,地位有别,日后前途更是天差地远,更有那出身尊贵的“弟子”经常颐指气使,看不起各位“诸生”,也难怪两边始终存有芥蒂了。

但其中两人却全然不顾身份之别,与杨熙谈论学问道理,大有相见恨晚之意。这两人,一人名叫王愈,字谦古,是外戚王氏的远房宗亲,家境颇为贫寒,但也靠着拐外抹角的族中关系谋了个太学。一人名叫岑规,字文元,家中本是南阳大族,不料家道中落,请不起名师,于是也来这太学做了个“诸生”。

杨熙虽不见丹青,但却结识了两个好友,遗憾之中也是颇为欣慰,在丹夫子去太学讲课之时,便与这两位好友在酒楼谈天说道,消磨时日。

转眼十天时间过去,今日又是向丹夫子请教之日。杨熙登门拜访,便要拿出准备好的问题请教。丹夫子却道:“延嗣先休忙请教,我今日先对你说件事情。”

杨熙一愣,顿时心中一阵紧张。他心中思慕丹青小姐,所以时时刻刻都觉得自己将要露出行藏,被别人看了出来。此时丹夫子先卖个关子,莫不是已经看出了自己的心事?

只听丹夫子道:“若虚将你托付给我,我本来有些为难,但见你如此好学,作为你的业师,我还是深感欣慰的。前几日我已经将你的名刺乡贯等等向太学官署报备,今天官署传来消息,说已经为你造下册来,明日便可去太学上学了。”

杨熙心中长嘘一口气,知道原是自己会错了意。但是知道明天就可以真正踏入太学,成为一名学子,心中还是雀跃不已,不禁问道:“去太学上学,却又什么规矩?望先生教我。”

丹夫子哈哈一笑,道:“也没什么规矩,便是在那至圣先师造像之前,略略恭敬些,见了诸位博士大人,作揖问声好,与同侪学子之间莫要起争执即可。成了学子,便已不算白身,便进那官衙大堂,也可站着说话,同时,每月还能在太学内支取食俸一贯,以资用度。”

此时此刻,杨熙才对自己身份的变化有了一些实感,知道自己终是踏上了青云之途。日后的路怎么走,不光要看先生业师提携,更需要自己加倍努力了。

然后又听丹夫子笑道:“延嗣运气不错,明天入太学之时,正好碰上一件盛事。”

杨熙奇道:“是什么盛事?”

丹夫子道:“明日天子要到太学,祭拜至圣先师,同时又要大开廷讲,中山王、定陶王、楚王等藩王也会一同前来,延嗣可谓适逢其会,想必可以大开眼界了。”

天子驾临,番王毕至?想到现在正是三王夺嫡的形势,杨熙心中顿时一凛。他因常伴若虚先生身边,知道许多内幕,但在业师面前,却不知该如何开口询问。

丹夫子看他面色犹疑,不禁叹道:“咱们既成师徒,也不必遮遮掩掩。明日在这太学之内,天子必然会在廷讲之时,借考教博士、学子之名,来测试这三王的学识见地。我大汉尊儒敬孔,谁要是在这廷讲之上,博得天子青睐,必然对日后立嗣之事大大有利。这场牵扯天下之争,便要在太学里面拉开帷幕了!”

杨熙也知道争嗣之事已经如火如荼,但这种天家秘事,往往都是放在台盘之下,隐秘为之,没想到天子竟然要采取这种方式,在天下人面前考教三王,真是令人惊讶。再想起那天在宫内,天子种种出人意表的言行,方知天威赫赫,不是寻常人等所能揣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