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我,大明头号反贼 > 第一百六十九章 第一贪腐案

我,大明头号反贼 第一百六十九章 第一贪腐案

作者:莫问太多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43:00 来源:平板电子书

莫谦在南京建国的事情很快便传至北方,北京朝廷里顿时人心惶惶。

六部当中许多官员都出身南方,家也在南方,很多人全家老小都在南方,如今南方被占,朝中许多官员顿时开始坐立不安起来。

有人私下开始串联起来,偷偷商讨今后的出路。

但是也有许多官员仍然对大明报以乐观的心态。

卢象升带着朝廷的精锐在河南陕西剿匪,如今流寇被打的抱头鼠窜,张献忠也逃入了四川,如今正被各路官军围追堵截。

李自成在河南登封吃瘪之后,带着剩下的人马偷偷的往东,居然避开了卢象升的大部队。

卢象升亲自带兵进川去追张献忠了,河南一时之间没了重兵,李自成借着这个机会,居然神奇的在杞县又拉起了五千人马。

并且,李自成在河南认识了一名读书人,此人名叫李岩,听闻李自成到了杞县招兵买马,李岩立刻就前往投奔。

李岩出身乡绅豪门,又在杞县娶了豪门汤氏的女儿,成了汤家的女婿,至此便在杞县住了下来。

李岩早在天启年便高中举人,后家父因朝中因为收到魏忠贤的牵连,其父被输赎为民。

李岩对大明早已不报希望了,他看出天下正在经历着改朝换代的时候,这个时候,就是天下群雄逐鹿中原的角逐。

李岩在杞县家中了解了天下大势,如今天下,有能力的只有三人,一个是江南的莫问,一个是中原的李自成,还有一个便是关外的黄台吉。

黄台吉是关外鞑子,李岩身为汉人,自然不可能背主求荣去做汉奸,所以黄台吉便直接被pass掉了。

剩下的就只能二选一了,要么变卖家财南下投奔莫问,要么就是投奔李自成。

李岩觉得,莫问如今已经占据了江南小半的江山,已经有了不小的根基,的确是一股角逐天下的重要势力。

如果去投莫问,肯定是希望最大。

但是李岩并不想投江南,主要原因是莫问手下已经有了一群文臣武将,此时再去投他,肯定无法受到重用。

相反李自成便不一样了,李自成刚刚在开封被卢象升打了大败,正是人生低谷的时候。

若是自己此时带着家财去投他,李自成肯定马上把他当成心腹对待,如果自己辅佐李自成夺取了天下,今后开国定然少不了一个世袭罔替的公爵。

李岩思来想去,还是觉得投奔李自成最合适。

所谓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

恰好李自成带着几十溃兵来到杞县,李自成半夜偷袭杀死了知县等一群县官,然后控制了县城。

第二天李自成借着自己的号召力,便开始在杞县招兵买马起来。

李岩听到消息,马上就主动去见李自成。

两人一见面,李自成便看出李岩谈吐不凡,一番畅聊下来,才知道眼前这位举人公子是为大才。

李自成军中读书人很少,参加义军的基本都是泥腿子农民,没几个人识文断字的。

李岩能文能武,又变卖家财加入义军,李自成深受感动,立刻把李岩封为军师,整日带在身边。

两人在杞县呆了几日,招了五千旧部,在杞县竖起了闯王大旗。

李岩更是亲自谱写了一首童谣。

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

早早开门拜闯王,管教大小都欢悦。

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

吃他娘,着她娘,吃着不够有闯王。

不当差,不纳粮,大家快活过一场。

这口号一喊,河南百姓瞬间蜂拥而至。

很多没田没地没粮的百姓纷纷加入李自成的农民军,李自成顺势便从杞县杀了出来,短短几日时间便攻克了周围的陈留,通许,睢州等地,一时之间名声再次大震。

很多之前流落在河南的农民军纷纷前来归附,短短一个多月,李自成手下又拉起了几万人的大部队。

有了家底后,李自成就请教李岩,问今后当如何发展。

李岩对李自成说道:“闯王,我们应当学习江南的汉王。”

李自成不解,眉头微微一皱,问:“学他作甚?”

“闯王,要想夺取天下,就必须得学他不可,那汉王莫问,乃是秀才出身,此人造反,干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给百姓分田。

当今天下,田地大部分都掌握在乡绅地主的手中,他们家里有田有粮有钱,那汉王每攻下一城,第一件事便是把乡绅地主的田散给百姓,还给百姓发粮食。

百姓得了好处,又分到了田,自然会拥戴。

那莫问便是用的这招,他治下的百姓,对他可是极为拥戴,闯王若是想夺取天下,非用此招不可,否则的话,就算闯王灭了大明,也不是那莫问的对手!”

李自成听完不禁点了点头,“军师说得对,听说那莫问小子,今年才二十多岁,想我李自成今年都三十一了,我还不就不信,我还不如个比我小十岁的娃娃!”

李自成听取了李岩的建议,开仓放粮,并且把乡绅地主的田分给了百姓。

这一举措果然有效,很快便有更多的百姓投奔闯军而来。

李自成在河南腹地又开始搞得有声有色了,卢象升这边却是苦了。

他带着十万大军进入四川,一到四川,张献忠这贼厮就开始玩起了花样。

他整天就是带着兵马不停的跑,卢象升为了剿匪,只能硬着头皮追。

几十万人在四川到处流窜,搞得四川百姓怨声载道。

张献忠带着人在四川没有补给,没了补给就只能抢,四川百姓惨遭厄运,整村整村的人被杀光。

卢象升带着官兵在后面追,可是奈何脚力没有张献忠快,只能跟在屁股后面吃灰。

而且官军的辎重补给也开始跟不上了,崇祯为了全力支持卢象升剿灭李自成张献忠,把朝中仅有的一些钱粮都给了卢象升。

可是卢象升前脚刚进四川,后脚李自成又在河南杞县起事,李自成死灰复燃的消息传到北京,崇祯皇帝勃然大怒。

他下旨撤换了卢象升的天下兵马大元帅职位,命锦衣卫立刻锁拿他回京议罪,剿匪一事,交由洪承畴一力操办。

在四川剿匪的卢象升接到圣旨,一脸的难以置信。

传旨的太监看着跪在地上的卢象升,也是一脸的同情。

谷“卢元帅,接旨吧,万岁爷现在正在气头上,李闯死灰复燃,江南的莫问南京建国,万岁爷心情不好,您可千万不能抗旨啊!”

卢象升手上握着十万明军将士,太监也怕他来个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招数,回头别卢象升自个带兵造反了,那大明就真的要宣布gg了。

当然了,卢象升的忠心太监还是相信的。

卢象升接了圣旨,在四川保宁呆了三天,等到了从汉中南下的洪承畴,把十万明军亲手交给了洪承畴。

离别前,卢象升对洪承畴说:“洪大人,一切就拜托你了!”

洪承畴此时也是倍感伤心,他手捧着大印,看着卢象升说:“卢帅一心为国,可谓鞠躬尽瘁,如今竟然要锁拿入京,如何能不让人寒心啊!”

卢象升两眼望天,不禁落下几滴眼泪。

“我卢象升一腔报国热血,如今竟然不能为国扫除反贼,已是失职,陛下降罪于我,乃我咎由自取,洪总督,张贼狡猾,你可千万当心,我去京师领罪,看能否让陛下宽恕我,若是我还能出京,咱们再一块联手扫灭反贼可好?”

“下官在此恭候大元帅回归!”

卢象升被锦衣卫锁拿进京,六月底,囚车进入京城。

卢象升被刑部的差役直接给押解入了天牢,第二天上朝,有官员为卢象升开脱,希望崇祯能网开一面。

崇祯勃然大怒,他说:“卢象升在河南口口声声的告诉朕,李自成已经被剿灭了,可是事实呢,李自成实力尚在,他刚入川不过半个月,李自成便在河南再度拉起几万人马,卢象升欺君之罪,罪不容赦,卿等不必为他开脱,刑部右侍郎!”

“微臣在!”听到点名的朱大启赶紧站了出来。

“你好好给朕研究一下,这卢象升所犯的罪行,回头呈报给朕!”

朱大启心中一紧,赶紧应答下来。

“微臣遵旨!”

朱大启是前内阁首辅,武英殿大学士,少傅兼太子太保朱国祯的儿子。

朱大启出身官宦家庭,对于朝中政局心里也较为清楚。

眼下崇祯突然要降罪于卢象升,主要原因还是受了南京被攻破,反贼在南京建国的刺激。

南京乃是大明首都,太祖皇帝钦定的南北二京的南京,又有太祖陵寝在那,重要性可谓不言而喻了。

这就等于是祖坟都让反贼给占了,反贼还在你家里吃香的喝辣的,这事不管搁在哪个帝王身上,没几个能受得了这种打击。

看崇祯这意思,朱大启心里已经有了计较,皇帝还不想卢象升死,但是也不想就这么轻易的放过他。

朱大启内心有了决断,下朝后他立马赶到了天牢,亲自面见了卢象升。

“卢帅,别来无恙!”

卢象升见到来人是刑部侍郎朱大启,立马起身拱了拱手。

“原来是朱大人,大人是来提审本官的吗?”

朱大启说:“南京陷落,反贼建国,陛下现在正处于震怒当中,卢帅在河南为何没把李自成给杀了?”

卢象升叹了口气,道:“非是本帅不想杀他,而是此贼太狡猾了,张献忠要逃,我只能先率大军前往阻截,欲图在郧阳消灭他,没想到李自成脱困后居然又能东山再起。

我被张献忠托在四川,没法动弹,唉!”

“卢帅尽力了,陛下现在还在生气,下官会为卢帅开脱的,还请卢帅在这牢中委屈一段日子,等过上几天,下官去为卢帅求情!”

“那一切就有劳朱大人了!”

“客气客气,来人,给卢帅换最干净的牢房,准备酒菜,给我好好招待!”

有刑部侍郎打招呼,卢象升在牢里的日子过的自然不差。

不过卢象升下狱的事情传开后,京师如今人心惶惶,有些官员说陛下太刻薄寡恩了,卢象升立下的战功简直数不胜数,如今就因为没有把李自成给彻底打死,就直接给打入了天牢,这未免让人太过寒心。

报此想法的人不在少数,有些人家在江南的已经开始写信回家,准备试探一下门路了。

......

南京奉天殿,又是一日朝会,莫谦已经习惯了每天上朝处理政务的日子。

今天宰相李邦华又拿出了一份奏折,说的是官场**的问题。

“大王,微臣接到一封密信,有人告密说,南昌知府郭运昌贪赃枉法,在南昌府买官卖官,收受贿赂,包庇亲友贪污。”

莫谦一听到这话,顿时眉头皱起。

这郭运昌他还记得,是广东巡抚熊景齐的好友,两人在高安一同加入的队伍。

熊景齐因为能力突出,一路升迁,在广州临走时,莫谦把广东巡抚的大印交给了熊景齐。

而这位郭运昌,则是熊景齐的至交,这人当初在见到自己的时候,还出言顶撞过自己。

莫谦对这个顶撞他的人印象不浅,后来在官员升迁问题上,他还着重的研究了一下此人。

郭运昌在高安加入义军后,便在高安的一个镇上担任镇长,仅用三个月,他便把一个镇子管理的井井有条。

因为治理有功,能力又较为突出,郭运昌后来被升迁至分宜知县,后又升迁临江知府。

今年正月,郭运昌又升迁南昌知府,可谓是一路都在升官。

攻打南京时,后方粮草转运,这个人出了很大力气,从南昌运了五万石粮草过来。

如今听到郭运昌贪污**,莫谦的第一反应就是愤怒。

他问:“李公,这信是何人写的?”

李邦华说:“写信的人没有署名,是一封匿名信!”

“匿名信?匿名信怎可信?这信是怎么发现的?”

“今早上朝,微臣从家里出来,在院门被家中的仆人发现的。”

莫谦点了点头,他说:“既然是匿名,暂且不管,这事回头再说!”

下了朝,莫谦叫来李邦华,问他:“李公,郭运昌的事,可信度几分?”

李邦华斩钉截铁的说道:“微臣一个字不信!”

乐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