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我,大明头号反贼 > 第一百一十三章 楚王是道大餐

我,大明头号反贼 第一百一十三章 楚王是道大餐

作者:莫问太多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43:00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三路大军分三日出城,三营主将彭金洪率本部一万兵马出德胜门,过鸡笼山,大军第二天便步入南康府境内。

离南昌城最近距离的建昌县知县李长庚早就猜到反贼肯定不会满足于只占领南昌一城的,他们定然会派兵北上攻南康九江两府。

结果这才过去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反贼果真出兵。

李长庚作为建昌知县,在三个月前就已经动员建昌县的百姓前来守城了,可惜当地百姓因为听说了官军在九江府劫掠的事情后,对朝廷就不再报以希望。加上近来几个月,不时有从南昌回来的百姓在民间宣扬反贼的政策,说什么打倒地主分田地,废除一切贱籍等话。

这些话若在平时或许百姓们还不太会往心里去,因为大家伙觉得那根本不可能发生。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南昌府时常有消息传来,许多在南昌府境内有亲戚的百姓都得到消息,莫大王在南昌大搞均田废籍的政策,南昌的百姓各家各户都分到了田地不说,甚至一些曾经的贱民子弟还能读书,以后还有做官的资格。

中华几千年,如果说哪件事情是这片百姓最喜欢的,恐怕除了做官之外就没有第二选项了。

对于做官,中华大地百姓几乎有着痴迷一般的疯狂,不知多少少年梦想自己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种事情。

只要是男人,都梦想着有一天能够居于庙堂之上。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在大明朝,有许多人的出身就注定了他不能做官的,这种人哪怕他学识再渊博,学问再深厚,他也注定无法参加科举。

这些人便是大明开国以来活在贱民制度下的人群。

这些人多是杂役,犯官,娼妓,优伶,胥吏,军户等各种贱民的后代。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莫大王新令一发,贱民们都脱离了贱籍,他们的后代可以读书,可以参加考试做官了。

这可不得了,不知多少贱籍为此奔走相告,这政策就犹如病毒一般在南昌府的周边四散开来。

因为在这个时代,被挡在科举之外的贱民实在太多了。

如大户人家的佃户,仆役的后代,那都是没用参加科举的资格。

还有军户,优伶,娼妓,胥吏,这些人的后代生生世世都是贱民,可谓是永无翻身之日。

对于这种一眼能看到头的日子,这些人对于生活是没有任何理想可言。

没有了理想没有了希望的生活,活着也仅仅是苟延残喘罢了。

国人都有传宗接代,望子成龙的传统,没有哪个当父亲的希望自己的儿子跟自己一样一辈子给人打杂当下人,也没有哪个娼妓会愿意自己的孩子一辈子当个龟公,自己的女儿出生后就成为妓女。

这种没有任何希望的生活,对于这些贱民们来说可谓是地狱一般,没有任何盼头。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莫大王废除了贱籍,他们的生活又有了盼头,他们子孙后代可以读书,可以参加科举了。

日子一下子有了盼头,在田间劳作的佃户们,在妓院里接客的娼妓们,大户人家的家奴们....大家在得知这一消息后,一下子就对莫大王充满了希望,希望大王早日带兵北上。

现在莫大王的军队终于来了,百姓们哪里还会顾得上知县大人守城的话,根本没人理知县大人。

连县衙的捕快衙役们都不鸟知县大人了。

捕快衙役属于胥吏,他们的后代三世子孙也是不可能做官的,但现在不一样了,莫大王要打来了,这大明朝廷谁还给他效忠,大家伙就等着迎接义军进城呢。

知县李长庚在县衙里一个衙役都没看到,过了半天,县丞孟文震走了进来,他有气无力的说道:“大人,反贼大军已经入城了!”

“哦!”李长庚长叹了一口气,充满了无奈。

“是捕头王二带人打开的城门!”

听到这话,李长庚稍微愣了一下,不过他很快便恢复了神色。

“知道了,孟县丞,今天是咱们最后一天担任建昌的父母官了,咱们不能丢了文人士子的脸,走,去会会那反贼!”

李长庚整理了一下官袍,带着孟文震走出了县衙,刚出县衙,便看到门外走来一队甲胄齐备的士兵,人数多达几百人。

在队伍的前头有一名黑脸将领骑在马上,那黑脸将领看着走出县衙的两人,不禁问道:“二位是就是这建昌县的知县和县丞吧?”

“正是!我就是知县李长庚,敢问这位将军,打算怎么处置我们啊?”

黑脸将领微微一笑道:“怎么处置你们不是我说了算,而是建昌的百姓说了算,下午就将举行公审大会,是死是活,就看百姓怎么看你这个父母官了!”

说完,二人便被士兵给带走了。

李长庚还是第一见当官的要被百姓审讯的,他的心中充满了惶恐和不安。

上午,义军士兵入城之后走街串巷敲锣打鼓的把公审县衙一干官员的消息传至大街小巷。

建昌的百姓还是头一回听说什么公审大会,还说定不定罪是当地百姓说了算。

这一下可热闹了,百姓纷纷涌入城中,把小小的建昌县城都快给挤爆了。

下午丑时,公审大会正式开始。

先是由三营文宣科的文官上台讲话,这是一名来自临江府的秀才公,名叫韩德惟,今年才不过二十三岁。

韩德惟口才极好,在一番宣讲后,很快便把百姓的情绪给调动了起来。

台上,韩德惟拿着新配发的铁皮喇叭对着下面的百姓喊道:“乡亲们,这台上跪着的就是你们曾经的知县老爷,今天,按照我义军的惯例,现在就要对这些官老爷进行审判,乡亲们当中,若有被县衙官员坑害虐待者,尽管站出来说话,只要是事实,我们义军决不轻饶!”

这一番操作下来,建昌的百姓可算明白啥叫公审大会了。

很快便有几名壮汉跑上了台,指着跪在李长庚身边的一溜小吏说道:“大人,这些皂吏,仗着有收粮税的权利,肆意的欺压我们百姓,我家每年交税要交二两银子,银子不够便拿米来抵税,我挑着一石米要走三十里的山路才到县衙,结果这些狗杂种却说我挑来的只有七斗,非逼着我回去再挑三斗来。

我们这些小民,哪里敢跟官斗,只能又跑回家再背了三斗米来,可是一到县衙,三斗米他们却说只有一斗,大人,请为我们这些小民做主啊!”

坐在台下准备观刑的总兵官彭金洪一听这位老乡的话就知道他说的绝对是真的。

因为他当年也这么被宜春县衙的皂吏们欺负过,一石稻米挑几十里路到县衙,结果十斗变七斗,有时候甚至只有六斗半,这些当官的,贪污起来简直就是穷凶恶极,比土匪还狠。

彭金洪当即挥手说道:“这些皂吏不必再审了,全部抄家,斩首!”

跪在上面的皂吏们一听这话,顿时吓的屎尿横流,每个人都吓得瑟瑟发抖。

斩刑很快开始,几十名义军士兵手持屠刀站在身后,随着长官一声令下,二十多颗人头瞬间落地。

跪在一旁的李长庚和孟文震看到这场景,这才感觉到有些害怕。

孟文震是建昌县衙,平日里辅佐李长庚处理政务,手中还是有些权利的。

刚刚斩掉的那些皂吏,之前就是他负责管理的。

手下都被斩了,下一个还会离的远么?

孟文震哭丧着脸看了一眼旁边跪着的李长庚,不禁嚎啕大哭道:“县尊,救我啊!”

李长庚长叹一口气,无奈的苦笑道:“我尚且不能自保,焉有能力救你,你暂且先去,我马上下去与你会和!”

斩完一干小吏,下面就轮到正主了。

韩德惟又把手指向了李长庚和孟文震二人,对台下的百姓问道:“乡亲们,这二人便是知县李长庚和县丞孟文震,乡亲们若是有被他们欺压残害的,尽管站出来伸冤!”

台下的百姓听到要开始审知县大人了,刚才那种热闹的场景的反而不见了,百姓的情绪也没刚才那么激动了。

彭金洪看百姓突然间一下都变了,顿时有些疑惑。

他下台来到一群百姓跟前问道:“乡亲们,这是怎么了?有冤你们现在就可以伸冤,本总兵可以给你们出气!”

一名汉子唯唯诺诺的上前说道:“总兵大人,这李大人虽然才来建昌不久,但是并无恶行啊,也未有对我们施行苛政。”

“是啊将军,李大人真不是什么坏官,他人挺好的!”

这一出戏可谓是让彭金洪有点措手不及。

他跟着大帅出生入死,看过砍头的知县已经部下七八个了,眼下自己好不容易亲手逮住一个,居然还不是个贪官。

彭金洪心中虽然有些失落,但是他还夹杂着些许开心。

大帅最喜爱的便是清官了,这李长庚竟然是清官,杀了他也未免太可惜了,再说建昌的百姓也都说他干的还不错,虽然才刚来不久,但是好歹没有犯下什么大罪。

就这样,李长庚逃过一劫,跟他一块的孟文震也幸免一死,两人被十名义军压着回到了南昌府,见到了传说中的反贼莫问,此事暂且不表。

建昌这边,彭金洪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首胜,大军未伤一人得了一座县城,彭金洪心情大好。

第二天一早,彭金洪留下两百兵马据守建昌,自己本人则亲率大军继续北上九江府的德安县。

德安知县康鼎得知消息后惶恐不安,立刻派人去府城找知府张懋谦寻求支援。

张懋谦此刻手里哪里有兵可以支援他,九江府守城将士加在一块也不过才两千不到,停靠在码头的朝廷水师倒是还有两千人马,但是这是朝廷用来防备北边流寇南下的。

这两千兵马他一个小小的九江知府压根调不动,因为人家水师的千总压根就不鸟他。

再者说了,就算是那千总愿意领兵上岸一同上城御敌,可是这人数还是太少了,根本不是人家反贼的对手。

张懋谦没辙,只能快马传信正在解救开封之围的卢象升,希望他想办法派兵来救九江。

卢象升接到信后是仰天长叹几声,他剑指苍天道:“有心杀贼,但我无力啊!”

卢象升真是拿莫谦一点办法都没有,他在南昌的时候这小子就老老实实的呆着,他一走,莫谦立刻带兵扩张。

卢象升身上背负着皇命,当然不可能随意离开,眼下卢象升心中急的不行,只能先写书信回给张懋谦,让他组织乡勇先守城,并且给他下了命令,最少坚守一个月的时间,等待他率军回援!

张懋谦接到信后是万念俱灰,一个月,这小小的九江怎么可能守得住!

怕是等一个月巡抚大人带兵回江西的时候,九江府的大旗就已经换了名号了。

卢象升心中挂念江西战局,眼下手中又没有足够的骑兵去对付农民军,只能在开封城的外围驻扎,让李自成不敢随意发起攻城。

自火烧凤阳皇陵后,李自成和张献忠两人之间就产生不小的间隙。

两人因为在凤阳争夺战利品,吵的不可开交,还差点没当着三十六家七十二营头领的面打起来。

自那以后,两人就基本貌合神离,这次李自成在庐州吃了败仗,张献忠在滁州也被卢象升狠揍了一顿。

两人狼狈逃回河南,李自成很快便在河南又拉起了二十万的流民,对外号称三十万大军。

其实二十万流民中能打仗的青壮不过才三四万人而已,剩下的全是家属老弱。

张献忠则率领手下骑兵,直接不在河南呆了,一转头往南走,呆着手下三万人马去打起了武昌府的主意。

武昌城内有楚王的藩国,张献忠得知楚王富甲天下,府库里的金银多达百万两之多。

张献忠一听这还得了,马上带兵三万西进,从六安州,商城借道,然后调头南下,直扑武昌。

在武昌坐镇的湖广巡抚唐晖一听反贼大军压境,顿时吓得六神无主,当下急令正在襄阳驻守的一万大军火速回援,固守武昌府。

张献忠要打武昌府的消息很快便在长江两岸传开了。

得到消息的莫谦一听张献忠这厮要打武昌府,马上意识到这个狗贼是盯上了武昌楚王府的金银财宝了。

此时彭金洪兵马才刚出建昌县,正在向北进发。

莫谦略一合计,觉得武昌绝不能被张献忠给拿下了,否则楚王的家财可就轮不到自己了。

那可是一笔不小的财富,莫谦回忆了一番历史,这才记起前世张献忠攻破武昌时,从楚王府搜出了金银各百万两,装了几百车都没拉完。

这么大一笔钱,真要是让张献忠给抢走了,那他还怎么发财啊!

莫谦拿出地图一看,立刻计上心头。

他立刻叫来正在南昌休整的卢照,对他下令道:“马上整军备战,全军随我北上渡江。”

“渡江?”卢照一脸懵逼。

“对,渡江,我要去打武昌!”

卢照一听这话,顿时眼睛都瞪大了,他看大帅那样式,似乎不像是开玩笑。

卢照不禁好奇问道:“大帅,咱们江西都还没吃下,干嘛又突然去打武昌?”

莫谦指着武昌的地里位置解释道:“武昌城里有个楚王,这可是条大鱼,肥的流油,把他的王府抄了,咱们就有钱再养十万兵马,那张献忠不知从哪得到的消息,居然敢抢在我前面伸筷子,我这次非给他好看不可,命令火器营,把红衣大炮和轰天雷全给我带上,这次定要吃大餐!”

一营全军仅用一天时间便整备完毕,粮草辎重也在南昌码头迅速装船。

此外,莫谦还写信去往长沙,命钱大有率部从长沙出发,与他一块北上,围攻武昌府!

看着地图上武昌城的位置,莫谦拍案说道:“楚王这条大鱼,本督吃定了,天王老子来了也别想抢走!”

乐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