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我的明朝之旅 > 第五十六章 开科取士

我的明朝之旅 第五十六章 开科取士

作者:一个大伊万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29:26 来源:平板电子书

这几日朱棣,虽说想把楚王调来,可是朝廷之上那些奏折就没停,尤其是老臣更是直指老天爷降罪,隐含他上位不正。

虽说下朝了,但是三杨却被留在了御书房里,看着皇上发飙,只能低着头,压着心思不敢说话。

朱瞻基轻叹一声,老臣只知道向皇上请奏,可是压根儿没人站出来的,此事还得靠着楚王解决。

朱棣把一堆奏折扫到了地上,“看看这说的都是什么?但凡他们靠谱点还用朕如此操心吗?还需要朕千里迢迢把楚王请来?”

到关键时刻,朝廷没一个能用的人才,全都是把事推到他这个皇帝身上,不但要御驾亲征,如今更是要连这点小事都来麻烦他,眉宇之间忍着不快,朱棣很是烦躁。

杨荣,杨溥,杨士奇三人站了出来,“皇上,臣等觉得朝廷缺乏人才,不如开科取士,若能有大量人才,或许可以解燃眉之急。”

都是官员不作为,否则怎会让京城都遭遇如此困境?

三人也是抖着胆子,说完以后,头如同鹌鹑一般,赶紧就低头了,害怕皇上发火。

朱棣心思微动,如果开科举士,确实可以引进人才,起码可以换掉朝廷上的酒囊饭袋。可如今这个节骨眼上,是真的合适吗?万一搞不好还会因为饥荒,引动更大的麻烦。

汉王朱高煦站出来,“父皇,万万不可,当务之急是压住北方鞑靼还有瓦剌部的隐患。”

好不容易打个胜仗,哪能半途而废?

再说鞑靼的马哈木跑了,势必会东山再起。

赵王朱高燧也颇为认可,“父皇,饥荒在前,这个时候开科取士,会被天下百姓以为我们皇家是在营造声势,故意逃避问题,此等行为绝对不妥。”

被两个儿子一劝,朱棣也明白先按着鞑靼和瓦剌部的好,可朝廷因为此次饥荒问题,也暴露出无人可用的情景。

要是开科取士,他以后还能稍微歇会,手底下有几个可用之人,一时犹豫不决,不知该如何取舍。

太子朱高炽看了一眼汉王和赵王,他们两人的心思,无非就是讨伐罢了,为了解决饥荒,没有长远目光,进谏道:“父王,儿子以为三位杨大人说的对,我们应该开科取士,饥荒之中,本就民心惶惶,若是此时朝廷能够开科取士,那对于百姓来说也是一桩大好事,他们找到了出路,起码精神上有所依托,朝廷不至于焦头烂额。”

藩王力量强大,父皇所用之人极少,甚至有些藩王很少干实事,一旦朝廷力量统一,那以后就算朱高炽继承了皇位,也不至于一穷二白,落得和父皇一样的局面。

为父皇铺路,为大明铺路,以后也是为自己铺路,朱高炽心里明白,只要他现在是太子,就能稳压赵王和汉王,开科取士对他有着莫大的助力,何乐而不为?

皇太孙朱瞻基也认可他爹的说法,“孙儿以为父王说的对,如今饥荒重重,朝廷不但有帮助百姓渡过饥饿,还要让他们有路可去,让天下士子信服朝廷。”

“广开言路,有官可做,把真正有能力的人派到实地去,皇爷爷也可省心。”

御书房里,双方意见不同,汉王和赵王自然不同意要开科取士。

但是朱高炽和朱瞻基两人却是言辞灼灼,始终不肯退让一步,坐在主位的朱棣左看一眼,右看一眼,心中两个小人在打架。

朱瞻基上前拱手,“皇爷爷君为周,民为水,水亦可载舟,亦可覆舟,望皇爷爷考虑清楚,如今民不聊生,若是皇爷爷坚持要继续北伐,可有考虑过百姓?”

“百姓连饭都吃不起,若是到时打仗,肯定又得增加赋税,百姓哀声载道,若是这一场仗赢了,那又有何用?”

此话一出,朱棣脸色一变,气得站了起来,他好不容易爬到龙椅上,怎可放开位置?

御书房的气压越来越低,朱瞻基知道这么说,肯定惹得皇爷爷生气,但是汉王和赵王却坚决反对,他也只能如此了,在皇爷爷身边待了许久,他知道皇爷爷最忌惮的是什么。

太子朱高炽也借机趁热打铁,“还请父皇仔细考虑,为了大明百姓暂时放弃北伐,一旦我们大明强盛起来,打倒鞑靼,不过是指日可待的事,何必为了一时之胜伤了民心?”

两人软硬兼施,又触及到了朱棣心里最在乎的东西,他无奈地挥了挥手,“就依太子和瞻基所言,从即日起,发布开科取士之言,让天下士子都有机会进入朝廷,为朝廷效力。”

汉王和赵王还想说什么,但是皇上却一副累了的模样,大家只好出去。

“太子真是好手段,皇侄也让人眼前一亮,开科取士若是到时没有可用之才,本王看你们怎么跟父皇交代。”朱高煦很是生气,一甩袖子就走了。

留下赵王朱高燧,眼神在他们身上划过,“老臣在朝廷效力这么多年,却毫无办法,靠着开科取士进来的寒门学子,又有几分本事?”

他们在御书房商量了几天,都没有结果,想要靠民间力量,真是贻笑大方,他们本就没有见过世面,又如何会处理?希望太子和太孙殿下,到时也能笑得如此开怀。

看着两人一左一右离开的身影,太子朱高炽叹息一声,“他们只看到了眼前,若是开科取士,没有达到父皇预想的效果,恐怕被他们踩起来,也不好受。”

这两人摆明了不会再管开科取士之事,但是只要这次开科取士没有结果,一定会狠狠的反扑,到时在父皇面前,会比今日言辞更加激烈,甚至极有可能狠抓他太子之位。

朱慕辰即使再有心,再和城内的各大粮行谈好条件,但是仅靠着武昌城,依旧是无法支撑的,尤其是城外来的流民越来越多了,几大粮行也支撑不住,已经叫苦连天了。

看着马上就要空掉的粮仓,朱慕辰让庞蛮去隔壁城池,先自掏腰包,日日买些粮食过来,接济城外百姓,施粥维系生计。

这来来往往的车马,路上百姓都在,看着楚王如此善举,更是深得民心,很多百姓都自发叫起了民间贤王之称。

各地藩王日日头疼,但消息也听到了不少,虽然气朱慕辰有此等才能,但是也不得不佩服藩王之中,确实只有楚王能够收治如此多的流民了。

旁边几座城池的藩王,更是觉得有愧对之意,吩咐以最低的价格让楚王购进粮食,否则恶意抬高价格,恐怕事后被追查起来,他们还要定一个搜刮民脂民膏,吃人血馒头的恶名。

南京的圣旨送来了,送圣旨的行官,看得目瞪口呆,这一路上遇到了不少因为饥荒影响到的百姓,形状很是恐怖凄惨,见了人如同饿狼一般扑上来。

但是在武昌城就不一样了,这里搭着帐篷,分在了城门外两侧,就算是来往的百姓也气色极好,绝不会见人就扑上来。

“圣旨到!”

随着行官的一声,城外的流民全都激动了起来,城内的百姓更是把眼神放在了城门口。

朱慕辰正在城门楼子上,听到宣告急匆匆的走下去行礼跪地接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楚王在武昌城内治理饥荒流民有功,深得朕意,乃我朝藩王之楷模也,如今朝廷正是用人之际,请楚王即刻前往京城,辅佐朝廷治理饥荒之事,钦此!”

此话一出,顿时流民全都炸开了,如果楚王走了,那他们怎么办?

朱慕辰向两边各看了一眼,顿时道路两侧的流民纷纷噤声,他双手接过圣旨,“臣领旨,皇上圣恭安!”

宣旨意的行官递过圣旨应道:“朕安!”

行官一路跑来,倒也累了,阿吉这两天跟在楚王身边做事,长了些眼色,赶紧端上来一碗粥,“还希望行官大人不要嫌弃,楚王日日与流民同食,还请尝尝!”

白粥里飘着一丝油花,还有一些可见的青菜和肉粒,闻着倒也美味,行官抱拳感激,“那就多谢楚王了。”

楚王都能与流民同吃饭,那他有何不可,一饮而尽,唇齿之间竟流着香味,顿时惊奇,“楚王不但让流民吃的好,这粥的味道也不错,怪不得武昌城外的流民如此之多,但都能守好秩序。”

朱慕辰哭笑不得,把圣旨收起来,“恐怕本王还需几日安顿,不但要安顿武昌城的流民,还要带着家眷,这一路需耽搁几日,还请行关稍微通融。”

“这自然是,来之前太孙殿下吩咐了不可催促,还让本官带来的人,帮助楚王一起前往南京。”

行官提醒,朱慕辰就知道这事和太孙殿下脱不了关系,他又帮忙延迟了一次,如果是朱棣的命令,定是立即启程前往南京赈灾。

如今皇帝下了圣旨,让自己调回南京,也算是藩王之中的首例,这也算是皇恩浩荡了。

行官安顿在了武昌城内,而朱慕辰回复以后,就让苏嬷嬷准备,大家一起去京城,去之前最需要安顿好的就是两位郡主,还有怀孕的徐馨,她肚子已经显怀了,这几日虽然不吐了,但是也吃不进去,身体虚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