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当上部落首领后发现是在明朝 > 第488章:官督商办?

当上部落首领后发现是在明朝 第488章:官督商办?

作者:龙越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28:59 来源:平板电子书

董岳自从在青山镇接触黥人,此后便一直同这伙人有一定的交集。

他虽是个清官干吏,却并不迂腐,知朝政如此,他在其位谋其政,只想着将德化县治理的海晏河清。

这几年的时光里,他同宁波商贾多次合作,越接触他就越觉得,黥人比起大明同僚更为靠谱。

只要能够有利可图,黥人并不会冷酷无情,甚至接触多了,董岳还发现黥人,是真正的与人为善,而且诚信方面,足以让明人汗颜。

他们虽满口言利,可黥人这个真小人,比那些假模假式的君子强多了。

打起交道来也是直来直去,契约一成便相当于谈成,从无中途反悔的情况。

办起事来更是雷厉风行,从来都是说做就做、要干就干,绝不拖泥带水,也没有这么多弯弯绕绕,更不会有什么人会跳出来掣肘。

董岳最初是惊诧,到后头来便有些痴狂,他习惯于找黥人合作,觉得许多事情,只要对双方都有好处,那么找黥人比找同僚来的实在。

在黥人的帮助下,德化县也难得的有了些变化,不说大治,最起码挨饿的百姓少了。

游荡的流民,也有了个稳定的去处,比起几年前,这已经算是难得的安稳日子。

董岳还敢为天下先,在德化县弄出个纺纱作坊,给节妇楼里的节妇们、以及孤寡的妇人,弄了个新的营生。

就办了这些小事,就已经让董岳,成为德化百姓交口称赞的好官。

他也通过这几年的磨砺,深知百姓到底想要的是什么,从最初有些清高,到如今,董岳已经只认一个道理。

那就是是否“于国于民有利”,只要是有益的事情,别说商事和黥人,就算是同阎王爷做交易,他也愿意。

所以在听到王阳明的致良知,以及“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的说法时,董岳如逢知己!

他觉得用阳明心学来评定的话,他这些年的所作所为,就是经世致用,他也算是践行了圣人之道。

“阳明先生请!”

一堂课讲完,董岳恭敬的邀请王阳明寒舍赴宴。

真的是寒舍,董岳虽住在县衙,可各种装饰皆无,院子内也没什么花花草草,全是开地种的菜。

王阳明却很舒心,觉得这才是真正的陋室铭,刘禹锡身处陋室,修身养性出无为干净,董岳身居陋室,没有修身养性,却躬行实践,造福了这一方百姓。

“董朋友品格贵重,请受守仁一拜!”王阳明进屋前,整理衣襟就是一拱。

董岳忙扶住说:“折煞我了!阳明先生算是在下的一方大家,岂有拜我这学生之理?”

王阳明一笑道:“于学问上,我可能略胜一筹,可于这实践上,你远胜于我,你所作所为,是真正的经世致用!看到你,我更加确信,人人心中都有个圣人,人人皆可为尧舜!你未接触我的学问前,就已经在致良知、知行合一,你身处其中不自知,这正说明良知早已存乎于心!

正所谓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的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董岳琢磨一下这句话,钦佩道:“先生所言甚是!反观这些年的所作所为,倒也算是努力在经世致用,办实事!”

说着他就做出请的手势,招呼王阳明入屋落座。

桌上只有几个小菜,全由董岳的妻子忙上忙下。

这让王阳明心中也是一阵感慨,他笑着说:“董朋友,既然你是实诚人,我也不多说其他客套话!其实刚进入德化县,我就听闻了一些你的事迹,心中同样有些疑惑,还望你不吝赐教!”

“赐教不敢说,我必定知无不言!”

王阳明举杯敬过酒后,认真问道:“董朋友,你认为办实事重要,还是致良知重要?”

“何有此问?”

“这……其实是一位故交,曾与我探讨一个问题,那便是这世间万物,到底由何所构成,即本原是什么!我自认为致良知,是良知存乎一心,早已存在,只待我们去致知!”

王阳明叹了口气道:“可若是如此,那便有个问题,即知行合一,践行的结果往往评判‘知’的成果,也就是说致良知,这个前提不一定对,反倒是‘行’,可能应当摆在致良知的前边!”

其实还是认识论的问题,心学能够吸收一部分,但总有漏洞留下,这个漏洞就是由“世界本原”这个哲学基本问题产生的。

心学是认为意识,即精神是世界的本原,不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这就使得王阳明产生一个巨大的思量,那就是把名教、把四书五经都拿开,单单‘经世致用,实事求是,学以致用,济世救民’,能否实行齐家治平天下!

要是按心学的说法,那这个前提是必定不能拿开的,可要按《颜政哲学》,那所谓名教,只要不能指导实践,不能指导人去改造客观世界,那么也就屁用没有!

董岳思索一会,苦笑摇头说:“我也是读透圣贤书,考取功名后,才当上这个知县!然则圣贤之言,拿来看是可以的,真要拿来办事,一点儿用处都没有!办事是办事,圣贤之道是圣贤之道!真要同百姓讲圣贤之道,怕是还不如给他们一碗饱饭!

所以致良知也好、做道德文章也罢,落到实处,必须有利于百姓、有利于国家,否则说的再漂亮,其实也于事无补!我这些年所做之事,也不算多,可桩桩件件,都让百姓得了实惠,到今年,德化百姓的日子,已经远胜周边各县!我虽懂得不多,可却也悟出一个道理——事在人为!”

王阳明端起酒杯,沉思一会后,点头道:“说的好!只要能办实事,能让国家百姓得好处,这便是经世致用,真正的践行大道,这致良知……”

说到这,他又苦笑一声,心里头不知该欢喜还是该惆怅。不知为何,他脑海中的那个颜政,此刻正悠然自得,仿佛再次胜过一筹一般。

董岳替王阳明添了酒,澹笑道:“阳明先生,你的学问好就好在有理有据,将经世致用、济世救民,用圣贤的道理讲了出来,就像是箍木桶,几块木板谁都能弄出来,可要做到严丝密封,这可就要下苦功夫了!不过我最佩服先生的,还是那句实事求是!”

“此话我可不敢贪功,实事求是,乃是东秦颜政所言!”王阳明不由一笑,他也觉得实事求是就是严丝密封的粘合剂。

“哦!黥人?”董岳脸色古怪,垂着眼眸道:“不瞒先生,我办的这些实事,背后多有黥人的帮助!”

这下轮到王阳明诧异了,他问道:“黥人怎么个帮忙法?”

董岳叹息一笑:“数年前,青山镇大水,由于上游两岸的良田不愿被淹,故而河道监,决定淹掉一个青山镇。那一次我亲自上堤,然而天灾**,岂是人力所能及!最终还是水漫青山镇,数万百姓沦为灾民!就在我一筹莫展之际,便是遇到伙黥人……”

董岳将这几年的事,简练的说与王阳明听。越听王阳明就越是眉头紧皱,当听到与黥人合作的相得益彰时,他才放声一笑。

“如此看来,这黥人倒也是一伙妙人!”

“可不是!”董岳笑道:“他们啊!不同你将繁文缛节,恨不得你一开口,就把事情说明白,要是你一口就能道明利益所在,他们更是欢喜不已!”

王阳明说:“明人言于义,黥人言于利,然而今世间之义,多虚文而已,践行者少!这黥人言于利,却能利及他人!此中自有义在,这也算是光明磊落!”

董岳点了点头:“重要的还是法!黥人言于利,却有不少规矩和法令,以往同他们打交道时,往往都会让你先知晓相关法律条款,此后有何纠纷,也是依法办事!就拿商贾来说,东秦的商贾,从不敢干哄抬物价之事,因为抓到就要被法律处理。

可我大明的商贾呢?你让他们平抑个粮价,都找不到相应的法子去惩办他们,找到了也可能实行不了!而且黥人的商贾,都禁不住他们东秦国府,这东秦的国府,自己下场掺和生意,那个奸商敢冒头,就是同国府作对!我办的这个作坊,其实也是学了黥人的三招两式!”

“怎么说?”

“无他,一句话就是官督商办!这还是宁波商贾李四福,给出的一个法子。”

“官督商办?”

“没错!商贾的力量确实大,就如勐虎一般,可这勐虎必须关在笼子里!”

“可都详细讲讲?”

董岳解释道:“官督商办,顾名思义就是在官府的监督下,让商贾参与进来。官府给予便利,让商贾安心办事,又给其监督,事先订立契约!

此中关键,在于一个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商贾在不受掣肘的情况下,又不能干出害民之事。”

王阳明沉默了一会,拱手说:“请容我写封信给湖广的刘时雍老先生,我觉得此事,他或许会感兴趣!不单单如此,我还要向他举荐!刘老现在醉心于变法,相信他也会喜欢,你这样办实事、通黥事的官员!”

…………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