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当上部落首领后发现是在明朝 > 第278章:十七座贞节牌坊

历史上的弘治皇帝,德行上确实值得称赞,勤政方面不算崇祯的话,也算是大明最后一个勤政的皇帝。

史书上对他的评价也非常的高,将其执政期间称作是弘治中兴。

只不过有一个记载很令人商榷,这个记载就是大明的户数和人口数。

据《明实录》的记载,明初人口增长,到永乐元年、永乐十年,分别达到6600万和6500万。

此后便是一路走跌,直到成化年间,文人口中的昏君朱见深登基,面对土木堡之变造成的后续影响。

他顶着百万流民的烂摊子,硬是使得大明人口又暴涨到了6000万。

到成化十五年,此时大明人口的人口,是明实录记载中的巅峰,整整达到了7100万。

可是一代明君、中兴之主弘治皇帝当政期间,人口居然暴跌到了5000万。

从力行的改革来看,弘治年间基本没有改革,还不如朱厚照当权期间,进行的改革措施多。

所以弘治皇帝是真正的守成之君,没有太大的动作,勤修内政和私德,在士大夫眼中,这似乎就是完美的帝王。

可惜这位完美的帝王,真论起功绩来说,绝对比不上一代昏君朱见深。

……

三天后,东秦使团在登州海阳登岸,在进行通报之后,便在王珩的接待下,经各处驿站往京师而去。

不过一天的时间,阿信和张三风,就通过在马车的观察,发现此时的明国山东,虽然有高大富庶、人口众多的城池,可乡野之间却随处可见骨瘦如柴的贫民,这些人就如同刚到隔离区的灾民一般。

他们看见了官家的马车,一个个吓得跪在道路两旁,等着这些官家先过。

这件小事让阿信格外留意,他立马就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明国的官,决计不可能取信于百姓!

在东秦的官吏教育中,最多的就是要求他们,必须去了解老百姓想的什么,而不是高高在上的发号施令。

如此对比之下,阿信可以保证,明国的官,绝对动员不起庞大的民力!

又走一天后,王珩又在一个叫曲阜的地方,请东秦使团等候了半天,说是他们要去祭拜孔子。

阿信和张三风通过邱睿才的讲解后,才明白曲阜是个什么地方。也明白了王珩和马文升,为何要借机去祭拜孔子。

他们两个很吃惊,原来在明国,一个孔庙,居然能牵扯到国本之上。

对于国本,他们只知道东秦是以生产力为本,以人为本!

阿信当天就在日记中写下:到明国后的第二天,据顾问邱睿才所说,我们总共走过了三个县。三个县的情况都差不多,明国的富人似乎很富有,但穷人是很穷,有不少的乞丐和卖孩子的人!一路上没有看见什么先进的东西,也没有看见什么作坊,倒是见到了有农妇在家中纺纱。

可惜我们一直在马车中,不能亲自下去与明国百姓攀谈,否则定能知道更多的消息。不过从我们所见的情况分析,明国的穷苦百姓,应当对明国缺乏必要的认同感和凝聚力,若是能花上几两银子,就能让他们老老实实的跟着你走,甚至还会愿意帮着你,去打那些明国的官和有钱人……

…………

翌日,一行人再次出发,只是不久之后,车架就被堵在了路上。

过了一会后,阿信才知道,前头正在举行一场什么仪式。

他们远远看着,张三风掏出了一个望远镜,看了一会后,他将望远镜递给了阿信。

阿信看了一眼后,眉头就紧皱了起来。

这不是一场什么仪式,而是一次行刑,一个女子被捆在了木桩上。

就在一排奇怪的石门旁边,人群激愤之下,便是有人剥掉她的上衣。

然后两个壮汉,就用削尖的长木签子,从这女子的锁骨处钉进去。

这个女子爆发出极大哀嚎声,鲜血丝丝的从伤口处流出。

邱睿才看过之后,叹息道:“此乃檀香刑,是宗族私自处置不守妇道的女子!”

阿信震惊的说:“不是国家才能行使法律权的吗?当地就没有行律院?”

“当地官府一般不管,在明国,这是……这是宗族和乡绅的职责!”邱睿才在东秦待久了,此刻才觉得有些荒谬。

他指着那些石牌坊说:“那些门一样的东西,就是贞节牌坊,年轻女子若是丈夫不幸亡故,她没另嫁,而是选择守节或者殉情的话,宗族可以上报官府,等朝廷批复后,便可修建贞节牌坊!”

阿信和张三风都怔住了,他们奇怪的是,为何不让这些死了丈夫的年轻女子再嫁掉?

邱睿才又叹了口气说:“贞节牌坊可作为政绩表彰,一个宗族的贞节牌坊越多,也说明族风良好,说明了一个地方的教化之功!”

“此事放在东秦,怕是君上会枪毙了这群人!”张三风暗戳戳的说了句。

阿信也觉得此事难以理解,为何政绩和教化之功,要体现在女子身上?

过了好一会后,行刑才结束,王珩和马文升特意跑了过来,略带自豪的解释了,为何要等行刑结束后再过去。

他们这副嘴脸,让阿信和张三风,都觉得这明国有病!

在经过贞节牌坊时,阿信和张三风特意掀开帘子,看了看遗留下的血迹。

那个女子的尸首已经被家人领走,她的父母似乎就羞愧的在一旁闭眼看着,等人没气了,才哭着将尸首拉走。

阿信细细思考着这件事,觉得若是地方有人,能够抛开法律,去处决某个人的话,那肯定会成为地方的另一股权力。

这样好不好?肯定不好!执法就该归民兵管,司法就该归行律院管,这样才能对所有人都公平。

他更不理解的是,为何马文升和王珩,会以一种自豪的语气,同他们诉说这件事。

难道一群人杀死一个弱女子,不问她无辜不无辜,是值得称赞的事情?

阿信觉得明国有问题,还不是小问题,而是大问题。

他数了一些贞节牌坊,发现整整有十七座,这十七座牌坊静静的矗立着,一不能让农作物长得更好,也不能让织布更快。

纪念的也不是为国战死的烈士、不是为国做出过贡献的人,而仅仅是几个死了丈夫不嫁,或者死了丈夫就自杀的女人。

这让他觉得,明国的荣誉同东秦的荣誉不一样。

阿信不知道的是,这背后其实就是价值观的问题,还有就是意识形态的问题。

礼教以三纲五常为基础,塑造的价值观,自然让圣人子弟,觉得有节妇,乃是教化之功,能自发处置掉失节女子,也是捍卫礼教。

所以他们觉得自豪,认为东秦这种蛮夷之地,女子胯都遮挡不严实的地方,一定没有这般的节妇,没有这般的教化之风!

…………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