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明末之席卷天下 > 第789章 宜早不宜迟

明末之席卷天下 第789章 宜早不宜迟

作者:金刀老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28:00 来源:平板电子书

从钦州的战船过来,到安南太平附近的海岸线只有六百里,顺风两到三天就能到。

从海边登陆到升龙是两百里,骑兵一到两天就到了。

升龙位资源丰盛的红河平原,且距大海较近,物产丰富,人丁兴旺,作为封建王朝立国肇基的中心,所以安南历代王朝都把首都定在这里。

这边是安南平原最多的地方,后世粮食高产之地,很适合骑兵突袭。

而阮氏的顺化城,距离钦州是一千里,战船过去,顺风大概五到六天左右能到。

顺化城距离海边更近,不到二十里。

以前明军皆从广西进军,丁毅这次要从海上进军,唯一的难度,就是寻找登陆的地方。

而升化附近红河平原,正好在红河沿上。

红河发源于我国云南省中部(称元江[yuan chiang]),河源海拔2650米。上游礼社河出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北在三江口接纳东侧支流绿汁江后始称元江,流至到我国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境内后称红河,东南流至河口入越南,到河内分支流入太平洋的北部湾。

这意味着丁毅的战船从钦州进入太平洋北部湾后,除了三级战列舰外,其他的船,都可以从河内支流进入安南境内,其间连绵数百里长,肯定能找到登陆点。

丁石头的兵马和情报司的人,几个月前就已经进入红河平原,寻找登陆点。

成祖那会没有这边打,可能是大量的船都用来下西洋,没有足够多的战船支持。

要知道运动数万大军,加上火炮辎重和粮草,丁毅最少要动用两千艘船以上。

就当时的明成祖朱棣,征发了三十万大军号称八十万,那不得上万船才能从海上走,肯定也没这样的能力,所以没从海上过去。

而现在的丁毅,收降了郑芝龙的水师,加上他原有的,举国加起来,两千艘战船是没有问题的。

赵大山曾问他,为何现在天下未定,就要打安南。

丁毅说,一是收复故土,有声望功绩加成。

有仁宣之治称号的朱瞻基放弃了安南,他丁毅收回来,何等的荣耀和功勋。

二是现在水师无事干,你养这么多水师干什么?大员这么兵马也没事干?当然要打仗,让兵马动起来,不然都荒废掉。

三是可以抢钱,丁毅打仗就是为了发财。

四是安南是粮食高产地,后世越\南三分之二是山区,耕地面积不到我国二十分之一,但却是世界第二的粮食出产国。

因为他们这边的水稻是一年三熟,且土地肥沃。

占有了安南,国内的贵州、云南等邻近安南的地方,将再也不会缺粮,可以直接就近补给,而不需要从湖广等地支援。

更别说成祖时期,安南就向大明上缴了四百万石的粮税。

以前明朝征服这里,都不会运走当地的财富,要显的明朝礼仪之邦的风采。

丁毅那是连地皮都要刮三寸的人,当然要抢。

五是丁毅还准备在这里种甘蔗,卖白糖,把白糖卖到东南亚一带,这在将来,是一个很赚钱的行当。

而最最重要的是,占据安南之后,丁毅的水师可以近距离威胁到整个东南亚,后世的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甚至印度,俱在他的火炮和战船之下。

后世对亚洲至关重要的亚洲海上生命线马六甲海峡也垂手可得。

所以安南,一定要打,宜早不宜迟。

刘宗周三人是二月初到广东,这会天气不是很热,丁石头故意安排他们从陆路进去,从广东进入分茅岭,一路翻山越岭,又累又苦。

几个京师人那吃过这种苦。

要不是来之前丁毅答应他们,回去之后都算大功,要重重提拔,谁肯过来这种蛮荒之地。

光时亨进来走了十天不到,就得了疾疫,当地人胡恒采野草给其服下,上吐下泻了几天,差点吐死,但他运气不错,居然活了过来。

他们走走停停,进度缓慢,只到进入后黎朝当地县府,表明大明特使身份后,得到马骡,但胡恒等人被拦住,当地派了一队兵马护送他们去升龙。

三人吃了这么多天的苦,又自仗天朝上国的身份,路上不时对郑氏的兵马喝斥,前面胡恒因为需要大明帮忙对抗郑氏,自然都忍了下来,这郑氏的人那受的了。

没几天因为冷热食的事情,忍无可忍的郑氏兵马把周钟打了一顿,刘宗周他们这才发现,郑氏的人,没胡恒的人讲道理。

“真是野蛮人。”刘宗周很生气的道。

“当以仁义教化这些蛮荒。”光时亨附合他,因为光时亨觉的,回到京城后,刘宗周要做内阁辅政大臣了。

刘宗周嘴巴张了张,也没说什么,省的打自己的脸。

二月下旬,他们终于来到升龙城。

1407年,明军曾攻克升龙,但当时的胡朝首都在清化。

1592年,后黎朝大将郑松打击莫朝,重新夺回升龙,此后地位世袭,人称‘郑主’,郑家的势力就在升龙深根发芽。

此时后黎朝皇帝是第十八代皇帝,黎真宗,黎维祐。

后黎朝的皇帝是傀儡皇帝,只负责临朝听政及接见使节。

二月二十三日,郑主郑梉安排刘宗周三人见面黎维祐。

刘宗周入殿之后,便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先痛斥来时路上不好的待遇,然后才打开圣旨,宣传天朝上邦的旨意。

他要求后黎朝归还高平四州(石临、广渊、上琅、下琅)予莫氏,降安南为‘安南都统使司’,任命黎维祐为安南都统使,轶从二品,世袭,银印。

把以前封给莫氏的,都封到黎氏头上。

年青的黎维祐面无表情的听着,心里肯定是一个万草尼吗在奔腾。

想必此刻心里在骂,你们明人跟我说有屁用,去跟郑梉说啊。

他当然不敢表露心态,还面带微笑:“上使远下辛苦,好好休息下,上邦的旨意,小王会与诸臣们商量后再定夺。”

他自称小王,似乎不愿意降为安南都统使司。

连他这个傀儡皇帝都不愿意降级,别说是郑主郑梉了。

刘宗周这家伙犯二了,语重心长的和黎维祐谈人生,谈哲理,说道理。

以前吧,我们明军打下过这里,还统治了你们,后来我们朝皇帝仁怀天下,又还给你们了,你们得知恩感恩,知道我明朝皇帝的好,赶紧答应了吧。

他不说还好,大殿里好多后黎朝的文武大臣大将们,俱是吹胡子瞪眼睛。

去年明人京城被反贼攻破的消息,早就传到安南,你们都差点灭国了,还敢在这里叽叽歪歪。

当天黎维祐未表态,安排他们三人住下。

三人离殿后,郑梉在右边讲武殿召集文武大臣们议事。

诸文臣纷纷表态,不要理明人,应该当把他们轰出去,有人甚至言,明人都差点亡国了,当斩明使。

郑梉老谋深算,怕引来明军报复,必竟明人是差点亡国,还没有亡呢,而且听说明人丁毅,和他一样,现在辅政大明,大权在握,也是个当地军阀出身。

安南国内现在四分五裂,郑梉也不想得罪明人,经过商量后,决定接受明人的条件。

决定廷议后,一名小太监快步往后宫去。

很快来到黎维祐的所在。

“陛下。”小太监跪倒在地。

黎维祐挥手示意他上前,小太监跑到他身前,低头俯耳说了几句。

“郑梉同意了?”黎维祐一脸不可思议。

他马上回过神,低声道:“你速去宫外,通知阮大人。”

小太监起身,离开皇宫。

到了皇宫外面后,找到升龙的一处庭院,见到了后黎朝礼部侍郎阮兆辉。

后黎朝的官制完全仿效明朝,有六部六科、承宣、按查司等。

礼部功能也和大明一样。

阮兆辉得到消息后,送走了小太监,很快召来一个家丁,交给其一块不全的玉佩。

家丁拿着玉佩来到升龙城中的一家店铺。

这店铺是个当铺,在升龙已经开了两年多。

家丁把玉佩送到店铺,问,这玉佩可以当吗?

店主明显像个明人,他拿过玉佩看了看,虽然破坏,但质量不错,便点头:“虽有瑕疵,但玉质很不错,可当五百文钱。”

店主拿了个包裹,好像包了好多铜币在里面,递给家丁。

家丁抱在怀里,匆匆回家,递给阮兆辉打开一看,里面有很多铜币,中间包着五十两黄金,阮兆辉满意的露出笑容。

第二天清晨,刘宗周三人从礼部会同馆起床,吃过早餐后,还未得后黎朝回复的消息,三人打算上街逛一逛,必竟难得出国一趟。

刘宗周本来不想去的,安心在馆中等消息。

架不住周钟和光时亨劝说,便陪着一起。

升龙街上也很热闹,这会人口估计几十万是有的,不比京城差多少。

三人看着当地街道的模样,感觉和大明京城远远不如,街上还很脏,但各种建筑却都有大明的模样。

“邯郸学步,徒增笑耳。”刘宗周洋洋得意,这些蛮荒像学咱们天朝上邦,只是学到一点皮毛。

另两人纷纷点头,表示同意。

三人一边聊天,一边四下观望。

不料,突然有人匆匆经过,撞了光时亨一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