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明末之席卷天下 > 第788章 用兵之道,太上汤武之仁义

一艘巨大的三级战列舰缓缓出现在龙门港。

船头站着三个男子,三人表情难看的手扶着战列舰的船边,正左右看着。

这三人,分别为原左都御史刘宗周、兵科给事中光时亨、翰林院庶吉士周钟。

他们是乘坐旅顺新产的“长生级”三级战列舰,一路来到广东。

刘宗周、光时亨在天津上的船,周钟在松江上的船。

一路南下,到广东龙门港。

龙门港位于广东钦州以南,往西几十里就是安南。

这三人都是大明朝的奇葩。

刘宗周是浙江绍兴人,为官还是不错,但他信崇宋明理学(心学),最出名的地方就是力阻崇祯在最后关头造火炮之事。

他以心学仁义说,认为天下人的‘心’原本都是好的,需要用仁义去感化别人。

当年因为阻止崇祯造炮,被免,丁毅进京后,马上任命他为右都御史。

明朝左比右大,刘宗周感觉自己被降级了,开始不愿意出来当官。

只到丁毅说有件大事,要他去办,他这才肯出来。

光时亨就不说了,崇祯想逃向江南时,就是他不准崇祯逃。

周钟是江南金坛人,原历史李自成进京后,还帮他起了登基诏书。

这次的历史里,李自成没来的及在京城登基,他也没机会写诏书。

丁毅派这三位好同志,一起前来安南,宣大明诏书,严令后黎朝郑梉,不得攻击莫敬宇,并归还高平四州(石临、广渊、上琅、下琅)予莫氏。

原历史上,到1669年,满清康熙帝遣李仙根、杨兆杰二人,要求后黎朝归还高平四州(石临、广渊、上琅、下琅)予莫氏,莫敬宇得以回到高平,改名莫元清。

现在丁毅提前二十多年,让刘宗周来宣诏。

而这会,正是后黎朝郑梉未死,兵势最猛的时候。

此时三人正站在船头,等船登陆。

站他们位置,能看到龙门港沿岸到处都人头,无数百姓和工人正在建造什么,码头上人流如织,起码有几千人在干活。

“此处叫什么?”光时亨从来没出过直隶,这会是第一次出远门,中间晕船吐了很多次,好不容易到这,已经快没了半条命。

“广东钦州。”周钟苦着脸:“距京城,千万里呢。”

刘宗周关心的不是这些,他不时回头看战列舰:“这叫旅顺号的战船,怎么如此之大?镇北王他,何时造成这么大的船?”

周钟点头:“比起成祖年间的大船,恐怕还要大。”

“还有这些炮。”刘宗周最痛恨火器,看到战列舰上密密麻麻的火炮,十分生气:“今日不待人而恃器,国威所以愈顿也”。

他这话对崇祯说过一遍,现在又说。

“镇北王重用西夷,国之祸根。”

光时亨和周钟不敢接话。

光时亨眼珠一转:“刘都宪此次出行,必然会以‘仁义’教化番夷。”

“当然。”刘宗周傲然:“野外番邦,当以仁义教化之。”

他们的大船开到前面,发现前面没有大船靠岸的地方,正在新建,但有平台已经接出岸边,有兵士用跳板开始对接。

这时一个黑乎乎的番兵走了过来,开口还是流利的汉语:“请几位大人上岸吧。”

“雷州总兵洪旭就在钦州等几位大人。”

刘宗周目瞪口呆看了看这番兵。

这些番兵是在泉州上船的,都是大员先运到泉州,然后在泉州上他们的船。

他们船上,能载负六百多人,现在就有五百番兵。

三人赶紧上岸,好不容易上岸,就看到三级战列舰上,一队队的番兵开始集合,上岸。

此次丁毅为打安南,从大员动员了一万番兵,一万蒙古女真兵。

因为这船上有刘宗周他们,所以只放了番兵。

三人在岸边看了半天,一直看到番兵全部下船,然后面面相觑,心中同时在想,真是精锐。

这些番兵比他们见过的所有明军都精锐。

但刘宗周总觉的那里不对劲。

周钟这时道:“镇北王看来很懂心学,以仁义教化番夷,为我们大明所用。”

刘宗周半天无语,想反驳,又好像有点道理。

但他这会心里肯定不爽,好歹也是都宪,右都御史,一点排面都没有。

就在这时,远处有明军和当地官员过来了。

“是刘都宪、周大人、光大人吗?下官钦州同知谢海山。”

“钦州卫指挥使丁石头。”

丁石头也是徐大堡出来的老兄弟,这几年一直在情报司,最近才出来到这边任卫指挥使。

他与当地同知谢海山来迎接三人。

谢海山一路带他们回钦州,当晚和钦州知府一起,好好宴请了他们。

刘宗周脸色有点不好看,因为知府没去接他,排面不够,而且所谓的雷州总兵洪旭也没出现。

但他这性格,也不会当面说什么,就是摆着臭脸。

次日,谢海山和他简单说了下情况。

安南自从形成南北朝后,国内分为四股势力,莫朝、后黎朝、占城、隆平。

从北到南,依次为莫朝,隆平,后黎,占城。

实力最强的是后黎。

后来后黎大将阮潢见时任后黎朝的权臣郑检猜忌自己,就申请出镇顺化,然后发展成南边的阮氏势力,四股势力变成了五股。

1625年时,郑梉派遣郑桥率兵攻陷高平,擒杀太上皇莫敬恭和莫朝皇太子等,押往清化斩首。

莫光祖莫敬宽则与次子莫敬宇遁入明朝,同年遣人向后黎朝上降表。在当时明朝的压力下,后黎朝封莫敬宽为太尉、通国公,准许他回到高平,从此以后莫朝的军事实力更加衰弱,并向后黎朝进贡。

双方相安无事的几十年,莫朝一直在积蓄实力,练兵囤田。

1638年,莫光祖莫敬宽去世后,新任莫明宗莫敬宇继位,他的能力比莫敬宽强多了,莫朝在他的治理下,国力又蒸蒸日上。

郑梉感觉不到妙,于1638年和去年,两次发兵进攻莫朝,但被莫敬宇带兵击败。

其间,郑梉与南方阮氏又是多次发生大战,互有胜负,原历史一直打到1672年,还分不出胜负就决定划江而治。

所以现在安南的情况时,有莫朝、后黎朝、阮氏、隆平、占城五个势力。

莫朝最差,只余高平一地,隆平占据安南北部中间,阮氏在中间往南,南部是占城。

谢海山道:“朝廷的旨意是什么,刘都宪知道吗?”

刘宗周道:“当然,斥令郑梉归还高平四州给莫敬宇。”

“降安南国为‘安南都统使司。’”

在1540年十一月初三时,莫登庸与大臣数十人自缚跪拜,入镇南关向明朝官员纳地请降,明朝将安南国(越南语:an nam qu?c)降为安南都统使司。封莫登庸为安南都统使,轶从二品,世袭,银印,安南法理上成了内属明朝的自治单位。

但当时的莫登庸对此似乎毫不介意,心安理得地对明自称都统使、对内继续称帝建元,明朝也不管不问,等于默认了。

谢海山点头:“安南已经很久没承认安南都统使司。”

“镇北王的意思,要郑梉也承认安南都统使司,郑氏实力最强,统治安南多年,南征北战,桀骜不驯,不可一世,刘都宪此去,当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切不可以仗大明兵强马壮,而危言之。”

这不废话吗,刘宗周冷然道:“用兵之道,太上汤武之仁义。”

“我此去,必然以仁义教化他们。”

岂会用威胁的口气,你当我是丁毅那样的骄将出身?

谢海山暗暗好笑,表情一脸恭敬:“刘都宪深明大义,必能完成大任。”

光时亨这时有点急了:“就咱们三人前去?没有卫队?”

边上丁石头一本正经:“安南气候不同大明,咱们的兵马都不适应。”

“你们放心,莫朝派了一队兵马护卫你们,有大明使节节符,后黎朝的人,不会对你们怎么样?”

“必竟,他们曾经是咱们的属国。”

光时亨还要说,刘宗周大声道:“天朝上邦,有何惧之。”

之前丁毅派人私下和他说过,要是事成,让他进阁,为辅政大臣。

刘宗周也是铁了心要办成这事,第二天一大早,就吵要进安南。

丁石头派了一队人护送他们,一路往西,进入分茅岭。

这边全是山路,要爬山越岭,三人皆是京官,细皮嫩肉,那吃过这样的苦,一个个叫苦不迭。

送进去十里左右,从路边上跑出来一队黑黑瘦小的安南人,正是莫敬宇派来的人马。

他们有二十人,带了大量的马骡和粮草,将护送他们前往后黎朝。

领队叫胡恒。

丁石头的当即和他们告别,赶紧回到广东。

胡恒是莫敬宇心腹,这会他们都不知道明军准备攻打安南,还以为丁毅真心要帮他们做中间和事佬。

当下他带着刘宗周他们往后黎朝而去。

就在他们前往后黎朝的同时,明军大量的兵马,正从广东沿海,一船船的往钦州集合。

大量的商船,战船也在这里集合。

要征服安南,只需打败最强的后黎和第二强的阮氏。

后黎也好,阮氏也好,他们的首府,一个在升龙,一个在顺化。

皆在海边不远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