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最后一个唐朝皇帝 > 第83章 高氏七代,惟此而已

最后一个唐朝皇帝 第83章 高氏七代,惟此而已

作者:高野舞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22:33 来源:平板电子书

李晔在长安殿与何芳莺促膝长谈的同时,册封诏书也到华州了,虽然被封为国公,但韩建心里却很不爽,朝廷出尔反尔,把先前允诺的陇右郡王改为国公。

不但如此,竟然还强硬的要夺走了潼关控制权。

韩建很生气,可想起被小皇帝凌迟处死的秦宗权和李茂贞,又只得上表谢恩。

“那咱们的人要不要撤出潼关?”

韩建闻言,冷笑道:“暂且不急,先看看高杰有没有这个本事。”

长安大明宫,含元殿。

李晔翻看着韩建递交的谢恩表章,心情极为复杂。

朝廷册封韩建为华国公的同时要求他交出潼关,改由神策军使将高杰接手,韩建在谢恩表中答应照办,但却说潼关是关中屏障,事关朝廷和天子安危,当由可靠大将镇守。

韩建这么乖?

真正效忠朝廷的臣子接到中央命令后,正确做法是无条件服从中央,就算当时有意见,本人也必须保留,事后再上表说明想法,而不是在此之前对中央安排指手画脚。

一开始李晔还没看明白,反复看了几遍才知道韩建话中有话。

一,朝廷挑选的高杰不是这块料,陛下最好别让他来。

二,潼关事关朝廷安危,臣对朝廷亦是忠心耿耿,可为何朝廷却突然要收回潼关?难道在陛下眼里,臣还不如一个寂寂无名的高杰可靠?陛下在猜忌臣?

三,臣觉得朝廷的做法不妥,所以暂时不能交出潼关,请陛下考虑再三。

在李晔心目中,韩建兵不足万,控制的土地和人口都很少,虽然毗邻京师,但对朝廷的威胁能力几近于无,从眼前的局势来看,华藩也是最容易收复的土地。

对于这一点,李晔觉得韩建也能想明白。

那么问题来了,李茂贞被杀的先例在前,韩建也知道此举极有可能招致朝廷问罪,那么他为什么还敢大着胆子教朝廷做事?他这么做的动机是什么?

他是觉得朝廷不会讨伐他,还是认为上表暗示抗议一番朝廷就会放弃收回潼关?

思来想去,李晔觉得是前者。

朝廷讨伐李茂贞是出师有名,但镇**无罪,如果朝廷因为潼关归属问题跟韩建翻脸继而出动大军讨伐,虽然肯定能灭掉韩建,但这也会引得关中诸镇人人自危。

在这些方镇大帅看来,皇帝今天能为了潼关杀掉韩建,明天就有可能为了某地杀他们,韩建在伐岐之战中立了功,朝廷前脚灭了李茂贞,后脚就因韩建不恭杀掉他。

这是什么?典型的卸磨杀驴!

在韩建没有造反的情况下,李晔对他动兵就是出师无名的不义之战,王行瑜会怎么想,杨守贞会怎么想,李茂庄会怎么想,杨守忠会怎么想,舆论又怎么评价?

当年李克用犯阙逼得先帝流亡,如今还跟天家结成了秦晋之好,韩建仅仅是对朝廷收回潼关的做法表示不满就要被朝廷兴兵讨伐,这是何道理?

如是一想,李晔终于搞明白了韩建的心理。

难怪韩建敢上表对朝廷决策指手画脚,原来是事前就猜到李晔轻易不会伐华。

李晔摸透了韩建的心思,韩建也猜到了朝廷的心理。

那么该怎么办?

思前想后,李晔觉得在这个时候还是应该强势一些,不过这个强势必须有度,既要达到实际敲打到韩建的作用,还得不撕烂遮羞布,让双方保持对话和最大限度克制。

长安方面,大多数官员被凤翔大胜冲昏了头脑,如果李晔把韩建这封谢恩表公布,肯定会有很多大臣建议严惩韩建,即使李晔拒绝,也会产生很多不利影响。

一是不利于关中局势稳定,二是不利于朝廷和镇**的双边关系友好发展。

真要是逼急了,韩建不反也得反。

按照现在的形势,对于潼关的归属纠纷问题,李晔必须审慎行事。

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

当然,最好是韩建自己露出马脚来,这样李晔就能光明正大出兵,不过韩骗子生性谨慎,自予朝廷讨伐口实的事肯定不会做,所以李晔也没抱太大希望。

韩建是个什么人先不管了,既然李晔已经放话要收回潼关,那么潼关就必须收回。

天子,口含天宪,言出法随。

作为皇帝,潼关归属问题关系到了李晔的尊严。

把脑海中的预定战略方针推演了一遍,李晔决定立即启动第一步,深吸了一口气,李晔对高克礼威严道:“去,宣左神策行营马步都校高杰觐见。”

中官将天子旨意一级一级传达出去,在玄武门练兵的高杰见到内侍省中人的时候,直是一个激灵,心中又惊又怕,不明白皇帝点名道姓见自己一个小小都校为何。

但看那几个中官一脸严肃,高杰也知道这不是开玩笑,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高杰收敛心思,将手头事务放下,一番洗漱更衣后就跟着内侍入宫。

进入朱雀门后,高杰的心情惶恐不安到了极致,官袍内衣已然湿透,一双眼睛不停地打量道旁武士。

他总觉得这些武士对他不怀好意,张口询问中人,中人也闭口不言。

罢了,听天由命罢。

恭恭敬敬跟在内侍身后,步入含元殿正殿后,高杰简直不敢相信发生的这一切。

天子亲自召见,召见我这个罪官亲信!

高杰是罪人子侄,这几年一直被排挤,升迁他是没指望了,只想着尽量为朝廷做点事,为天子练出一支精锐之师,以此赎叔父罪过,以此求得祖父含笑九泉。

迈过门槛进得正殿,望着端坐在远处的少年皇帝,高杰只觉一阵窒息,连忙开始行君臣大礼,三叩九跪及近后,伏惟正声拜道:“罪臣高杰陛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打量了高杰一阵,李晔抬手道:“平身。”

高杰叩首道:“臣罪人也,蒙国恩效力神策,又得今日陛见隆恩,愿伏惟答话。”

一想起仲父做的那些混账事,高杰就觉得害臊万分。

李晔道:“高骈有罪不假,尔父承简却是国家功臣,各是一家人,起来罢。”

皇帝说第二遍了,高杰只得战战兢兢起身,但是却深深的低下了头。

亲眼亲耳见闻高杰言行,李晔还是比较满意的,于是吩咐高克礼道:“赐高杰座。”

听到李晔这句话,高杰愈发羞愧,脸色变得通红。

“罪臣叩谢陛下恩典!”

呼罢又是叩首一拜,李晔会心一笑。

小太监拿来一张垫子铺在高杰身后,高杰起身后小心翼翼的坐了下去。

亦如当初的李忠国,现在的高杰也不知道天子单独召见自己的原因,如果天子要问罪,只须一句话就让自己滚出长安,可天子的言行表现来看,并非是要对自己追罪。

“你不必害怕,朕不会因为高骈追罪于你。”

看到高杰如此惶恐不安,李晔索性先给他吃一颗定心丸。

听到仲父高骈的名字,高杰顿时大窘,脸色寸寸涨红,憋成了猪肝紫。

没错,眼前的高杰正是高骈的亲侄子,高崇文的嫡长亲重孙。

高崇文有二子,长子高承简和次子高承明。

高承简有三个儿子,小儿子生高劭、高济,次子生高澞、高琼,长子生高杰。

高劭在华州被土匪杀害,高济在杨行密府中为司马,高澞被高骈处死,高琼在彭州当县令,去年王建横扫西川,逐彭州刺史,高琼大骂王建不臣,因而遇害。

也就说,高承简的后人只剩高杰这个嫡长孙了。

高承明只有高骈这么一个儿子,高骈与郭氏也只有一子,小名四十三郎,早夭。

也就是说,高崇文只剩高杰和高济这两个后人了。

昔日赫赫有名的高氏禁军世家,到如今已是门前冷落鞍马稀,时耶?命耶?

不等李晔细数完,高杰的情绪就彻底崩溃了,在李晔面前泣不成声,掩面哭泣道:“臣的兄弟皆不幸早逝,承先人后者只臣与扬州济弟,高氏七世,惟此而已!”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李晔叹气,给高克礼递去眼色。

高克礼心领神会,给高杰端来热茶,喝了一口热茶,高杰情绪稍缓,哽咽着总结陈词道:“仲父不忠不孝,令威武曾祖父九泉蒙羞,每念于此,罪臣痛断肝肠。”

“非卿之罪,勿复再言。”

李晔明白高杰的意思,但他今天召见高杰的目的并不是讨论高骈的罪过。

事实上对于高骈的罪过,其中也存在很多争议。

黄巢南下后,唐廷恐惧东南财源被截,空降高骈坐镇东南。高骈到任后大败黄巢,降服黄巢部将秦彦、毕师铎、李罕之等数十人,迫使黄巢北退。

此时高骈以为局势尽在掌握,为避免诸道援军分去灭贼大功,高骈自作主张,谎报军情奏请僖宗调回各道援军,僖宗信任高骈,于是照办了。

结果黄巢反戈一击,断然击毙张璘,於同年七月率部飞渡长江。

得知黄巢大军渡江,东南各道惊恐不安,高骈也不敢再出战,只率部扼守扬州,东南战况传到京师后,长安舆论哗然,高骈与贼勾结的言论席卷京畿,但僖宗并未轻信。

黄巢攻陷长安后,僖宗一面逃亡成都,一面急调高骈勤王,次年高骈发檄讨贼,结果只是出兵在扬州停留了百余日,根本不打算入关勤王!

僖宗得知情况愤怒不已,但在郑从傥和杨复光等人调和下并未问罪于他,可高骈自己又来找死了,不入关勤王就算了,居然还两次上表请僖宗巡幸江淮!

别说僖宗如何,王铎第一个就火了,发文叱责高骈道:“尔欲行曹魏之事乎!”

至此,僖宗对高骈完全失去信任,罢免了他所有使职,又撤掉了他东南战区总指挥的职务,另外选派中央重臣空降。

考虑到高崇文,僖宗也没做的太难看,封他为渤海郡王,这意思也很清楚,给你机会你不中用啊,算了,你别干了,回老家养老去吧。

被僖宗收回东南军政财一切大权后,高骈气得破口大骂,屡次向僖宗上书辩解,强调说:“是陛下不用微臣,固非微臣有负陛下!”乃至出言不逊。

有多不逊?

拿子婴系颈于轵道和更始帝俯首刮席这两个典故,直指僖宗已为亡国之君!

僖宗气得半死,险些诏各道兵马齐讨扬州,宰相和杨复光考虑到黄巢,劝僖宗忍着。

僖宗忍了,只让朝廷下诏驳斥。

翌年宰相王铎率军收复长安,高骈听说后悔恨万分。

李煴之乱爆发后,朱玫矫诏进高骈中书令,兼诸道兵马都统、江淮盐铁转运等使职,高骈本来就怨恨僖宗,于是接受伪命,上笺劝进,不断遣使供奉伪政权。

前年,高骈被刘匡杀害,高崇文的嫡系后人亦同步全部被杀。

这是正史的说法,那么问题来了,高骈有罪吗?

肯定有!

但,决不是割据东南!

根据《册府元龟》收录的时任宰相郑畋在中和元年三月发布的檄文,郑畋檄文中说道:“淮南高相公,会关东诸道百万雄师,计以夏初,会于关内。”

那么由此可知,此次出兵是中央既定计划。

既然是既定战略,高骈驻军扬州百日不前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桂苑笔耕集》对这个问题提供了佐证,其中收录了唐廷在中和元年秋天颁布的两道诏书,其中一诏明确指示高骈,非不必离任勤王,应当扼守江淮要地,以防黄巢逃脱。

僖宗原话是:“为朕全吴越之地,遣朕无东南之忧。”

那么由此可知,高骈主观上并非不愿入关勤王,最后也是奉旨收兵,正如他自己说的:“陛下远许分忧,不令离任,臣进退惟命,始终无亏。”

其实高骈无法北上的原因也很简单,一是受到了浙西周宝和徐州时溥这两大强藩的掣肘,二是唐廷判断高骈北上后东南必乱,所以最后以高骈奉旨收兵结束。

两唐书和资治通鉴这三部正史的相关内容,一可能是受了《广陵妖乱志》等丑化野史的影响,欧阳修和司马光等是史学大家不假,但当时是宋朝,一手史料不多。

旧唐书虽是根据实录撰写,但主编刘昫先后出仕唐和后唐,对故朝存在一定感情,另一位作者赵荧出仕朱梁,对唐朝没感情,写文的时候也就没那么多忌讳。

有人要美化,有人要照实写,有人照着二手三手史料写,这么一来,谁说的是真的?或者说,哪家是权威?

这也就导致很多说法存在争议。

二是为时代政治限制,当时中央主政的宰相郑畋与高骈素来不和,僖宗虽然对高骈请幸东南的举动不满,但真正促使僖宗下定决心放弃高骈的,郑畋恐怕脱不了干系。

郑畋是平定黄巢的大功臣,对故朝有感情的刘昫当然有动机给高骈加一笔黑料。

而且高骈后期昏聩是公认的事,后晋史官再在他两次上表请僖宗南幸的基础上说他意图割据东南,后人联想到他驻军扬州不前以及臣服伪帝的举动,当然会相信。

不过当李晔一番查找对证,发现情况不实。

如果唐廷真的认定高骈割据东南,那么高杰根本不可能在神策军当上都校,高济想在杨行密府中当上司马也不会那么顺利,高琼就不可能以科举出仕前往四川当县令。

根据现在朝臣的态度来看,也没人把扬州和河朔三镇同列。

李晔心里想着的时候,高杰的哭声也停止了,李晔把这一切看在眼里,扶额叹息道:“常言四十不惑,高骈却是越活越糊涂,最终招致不幸,连累崇文公血亲一同被害。”

高杰恨恨道:“仲父好神鬼事,真是鬼迷心窍了。”

君臣二人交流几句,李晔正色道:“虽然高骈给祖父脸上抹黑,但高家世代忠烈不假,你在伐岐之战中也立功了,朕论功行赏升你为潼关防御使,但韩建认为不可。”

高杰眉头拧成一团,躬身拱手道:“臣愿为圣人效死,请至尊示下。”

称呼从陛下变成了圣人,至尊也整上了。

李晔淡然一笑,抬手虚扶道:“韩建敢阻,然朕意已决,朕准备立即让你赴任。”

不待高杰回应,李晔就继续说道:“但朕并不是让你去找张行思讨要,朕会拨给你五千精锐马步军,你就在潼关十里外扎营,朕已令黄元彰与刘过点四千天威军和你同行,他们也会在潼关十里外扎营,你们平日里正常操练士卒就行,不必理会张行思。”

高杰道:“朝廷无名驻师,臣恐潼关镇**狗急跳墙。”

这是朝廷的惯用手段,我不打你,我就在你周围练兵,进行军事演习,至于假想敌是谁,自然有人对号入座。

高杰也知道李晔的用意,所以才担心镇**狗急跳墙。

李晔笑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潼关匪患愈演愈烈,你们去山上剿匪就行。”

一边剿匪一边演习,韩建也找不出话说,除非他自己派兵剿匪。

等,就这么等。

等韩建主动把潼关交出来,或者忍不住跟天威军打起来,

火拼?来啊!

天威军都是打群架的好手,最喜欢打群架了。

要是双方真火拼起来,朝廷就有理由下场调停了。

李晔点明后,高杰当即谢恩承诺道:“臣谢陛下信任,臣一定为陛下收复潼关!”

“去吧。”

却说李晔刚夸完天威军,群架又打起来了。

朱雀大街上的一家酒肆,不知是谁带头,居然扎起了堆,吆喝叫骂之声时高时低,似乎是发生了什么冲突,同时也有看热闹的人唆使,而且阵仗越来越大。

没过多久,居然有百十人靠了过来。

店家吓得半死,一面派人报告京兆府,一面派人去金吾卫报警。

京兆府捕快跑来只是看了一眼就跑了,刘间率金吾卫赶到后,下令将酒肆包围,本人则从密密麻麻的人群分出道往里面走,进去一看才发现竟是禁军子弟在打群架!

地上躺着几个兵,鼻青脸肿,浑身是血,有进气没出气,看着装却是神策军。

门口这边站着三十多名神策军士兵,对面也站了十几个老武夫,个个膀阔腰圆,面带凶残相,衣冠不整,发髻凌乱,看到金吾卫围了酒肆也不怕,队正还淡定的饮酒。

“你们哪个营的兵?住手!”

刘间脸色大变,裴盈昌和吴长真等人看情势不对,急忙派人上去把已经打成血葫芦的几十个兵强行分开,细细一问才搞清楚,对面那十几个武人是李忠国的兵。

裴盈昌向刘间复命道:“禀将军,是李司空的部下。”

李忠国在伐岐之战中立下大功,被皇帝进封检校司空,故而有此一称。

刘间沉着脸不说话,上前朝双方头目了解情况。

稍稍一问也就清楚了,吵架打架的原因简单可笑,这十几个天威军士兵趁着休假的日子来酒肆喝酒,酒桌上听到别人聊起神策军的优厚待遇,顿时都听得很不开心。

这伙天威兵的军头王谋全,更是拍案怒骂道:“人给五十千而不识战阵,彼何人也!常额衣资不足而前蹈白刃,雪夜行军与贼斗死,此何人也!”

愤声汹汹不可遏,酒客被吓到了,都三三两两散去。

在酒肆里喝酒的还有二十多个神策军士兵,听到天威兵指桑骂槐羞辱神策军,神策军这边的头目王有石当即上前理论,讨伐宋文通的战事我们也参加了,你这混账骂谁啊!

王谋全冷笑道:“骂的是谁,你自己心里有数。”

王有石与王谋全理论,可是哪里理论得过,然后双方骂了起来,先是王有石跟王谋全打起来,接着同行的神策军士兵跑来上帮忙,天威军那十几个武夫见状也跑来帮忙。

就这样,两个人的斗殴演化成了几十个人的群架,就差动刀子了。

围观众人唯恐天下不乱,见有打架的好戏看就连连起哄,于是这群架愈演愈烈,这十几个天威兵都是老军,这些神策军士兵打不过,要不是王有石悍勇,早就被打跑了。

刘间脸色难看,自知无权干涉禁军斗争,便派人去李司空府上报告,李忠国正在跟何宁学做饭,听说自家兵跟神策军打起来了,直是气得半死,操起佩剑就走。

远远看到李忠国走来,十几个天威军武人当即准备开溜,却不想李忠国一阵疾跑冲过来,奔跑途中拔出佩剑飞掷过去,同时厉声暴喝道:“畜牲东西,敢跑!”

这一生嘶吼吓得看热闹的人都是心中一抖,那十几个天威军士兵果然不敢再跑。

李忠国咬牙切齿,心头那一把无明火腾腾的按捺不住,从柱子上拔出佩剑,托地跳将下来,大步往那十几个兵走去,边走边厉声叱骂,什么畜牲狗东西之类的。

众邻居和金吾卫都不敢向前去劝,过路人都立住脚,店小二也惊得呆了。

李忠国右手拿剑,上前就伸出左手一把揪住王谋全,往小腹上只一脚就把王谋全踢倒在当街上,再走一步就踏住他胸脯,提起碗口大小拳头,看着王谋全咒骂道:“平日不学好,净给乃父找麻烦,非要害死了乃父才肯罢休?你如何对神策军不服!”

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王谋全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王谋全不起来,口里叫道:“咱们脑袋别裤腰上跟岐贼拼命,神策军跟着捡剩食,还吃喝穿好,我不服!”

李忠国骂道:“直娘贼!还敢应口!”

一句骂罢,提起拳头来就着往谋全眼眶际眉梢一拳。

在场看的人惧怕李忠国,谁敢向前来劝?

王谋全当不住打,只得张口讨饶,李忠国喝道:“畜牲东西,闹!”

骂着又是一拳,那十几个天威军武人吓得半死,又见王谋全挺在地上,口里只有出气没了入的气,躺在地上动弹不得,便齐齐跪下,壮着胆子向李忠国告饶。

李忠国面色稍缓,起身照着那十几个武人一顿拳打脚踢,罢了拔步便走,回头还指着那十几武人威胁道:“回去传话,哪个畜牲日后再敢在京城闹事,仔细他的皮肉!”

众兵喏喏连声而退,大气不敢出。

大骂威胁一顿,李忠国一头大踏步去了,街坊邻居并金吾卫,无人敢上前阻拦。

消息报入宫中,李晔目眩良久。

是夜,李忠国与夫人何宁入宫请罪,李晔赐天威军二十万钱。

这也让李晔意识到一个问题,朝廷对禁军太过优待,会导致别军将士不满,可如果不提高神策军的待遇,关中的优质兵源就会被藩镇节帅吸收。

提高禁军序列以外将士的待遇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这会极大增加朝廷的财政压力。

难,目前是无解了。

送走李忠国夫妻,李晔又想起了绵州的杨守厚。

这家伙口口声声说入朝,但就是不起身,可这半年来朝廷足足下了五道催促诏书,可是连个人毛也没看到,李晔也不好再催促了, 再这么做就是自取其辱。

考虑到即将爆发的西川大乱,没了办法的李晔便召柳璨问计。皇帝深夜召见,柳璨料到必有大事,穿上衣裳就走人。

看到柳璨,李晔不开心道:“杨守厚迟迟不入朝,你有没有良策?”

柳璨早有准备,顺势道:“臣府中有一士,尝与臣论时事策论,颇有韬略。”

瞟了柳璨一眼,看他信誓旦旦的样子,李晔也来了兴趣,问道:“何人?”

柳璨喜滋滋道:“姓罗名隐字昭谏,之前给臣行卷,臣看他……”

“什么?”

不等柳璨说完,李晔就打断道:“就是那个十不上第的罗隐?”

柳璨心中奇怪,天子为何知道?

“回陛下,正是十不第罗隐,千真万确无疑!”

接着就把罗隐如何给他行卷,他又是如何看中他,二人又是如何交往的,交往的时间有多久,罗隐给他说过什么策论,都一一如实道来,最后还狠狠夸了罗隐几句。

李晔听罢,不动声色推舟道:“让他去,就让他去。”

……

绵州,催促杨守厚入朝的诏书已经是第五封了,但杨守厚不是受伤就是生病,迟迟起不了行,朝廷委派的新任绵州刺史徐琦很是恼怒,新官三把火随时可能爆发。

眼见事情拖了快半年了,王仲先这心里也不好受。

这事要办不好,陛下以后还会用我吗?狗东西杨守厚能不能去死啊,快死了得了!

正当徐琦和王仲先束手无策的时候,长安方面终于派人来了。

徐琦一见此人,不禁大喜过望,道:“罗先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