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我自红楼来 > 第六十六章 冰鉴(二)

我自红楼来 第六十六章 冰鉴(二)

作者:云先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11:12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两个下人打开地窖,放下两丈长的竹梯,见贾瑜要下去,鸳鸯连忙道:“小瑜老爷,让下人们去吧?”

贾瑜看着黑乎乎的洞口,心里也有些发怵,点了点头,鸳鸯对两个下人吩咐道:“去准备运冰的马车,再多叫几个人来。”

两个下人连忙出去准备了,屋里便只剩下了贾瑜和鸳鸯,才开始的时候还好,随着时间的推移,鸳鸯越来越局促,在和贾瑜对上几眼后,索性低下头,默默不语。

见她捏着衣角的手越来越用力,贾瑜好笑道:“鸳鸯姐姐,我是虎狼吗?”

鸳鸯一愣,连忙道:“不是不是,您是小瑜老爷。”

“那你为什么这么紧张?还怕我吃了你不成?”

鸳鸯不知道想到了什么,鹅蛋脸庞慢慢的红了,贾瑜退后几步站定,笑道:“鸳鸯姐姐,你且抬起头来,看看我,像不像是登徒子?”

鸳鸯鼓起勇气抬起头,却不敢直视贾瑜的眼睛,只是看着他的胸口,小声辩解道:“婢子没有这个意思。”

贾瑜不再逗她,没一会,几个下人拿着草绳走了进来,一个下人麻利的下到冰窖里,用布兜好冰块,绑在草绳上,上面的下人用力的往上拉,再用布包着抱到马车上,最后用草席盖好,不多时就把冰窖里所剩不多的冰块取完了。

和鸳鸯告别后,贾瑜带着马车在大门口和陈淳汇合,直奔张掖伯府而去。

见鸳鸯回来,贾母问道:“瑜哥儿走了?”

鸳鸯点点头道:“取了冰块就走了,他让婢子代他再给您道谢呢。”

贾母摆摆手,笑道:“我不要他的谢,他不是说过几天十倍百倍的还给我吗?我等着他。”

史湘云笑道:“瑜哥哥那么聪明,肯定有办法,他连解元都考的上,找几块冰还不是手到擒来?”

看她那一脸崇拜的小模样,众人纷纷笑了起来,唯有王夫人淡淡的看了史湘云一眼。

林黛玉和探春对视一眼,都在彼此的眼中找到了答案,他连蜂窝煤都能做的出来,再做出冰来也不是没有可能吧?

贾母严肃道:“皇帝老爷那么看重他,他要是去宫中求告,说不定皇帝老爷还真会赏他几方冰鉴,反正是他让你们接下来没了冰食吃,你们要怪就怪他去吧。”

薛宝钗笑道:“瑜哥儿是拿着这冰去做大事呢,我们帮不上忙又怎么会怪他呢?”

贾母看了薛宝钗一眼,薛宝钗以为自己说错话了,连忙站起身,贾母指着她对王夫人和薛姨妈笑道:“这都还没过门呢,就到我这立规矩来了,将来她嫁出去,别家的婆婆知道了还不怪我?”

薛宝钗红了脸,有些不知所措,林黛玉等人捂着口轻笑,薛姨妈则一脸的苦笑的看向面色淡淡的王夫人。

别家...别家...

张掖伯府。

见贾瑜和陈淳带着冰鉴回来,上官文渊激动的连连作揖。

陈淳避开他的礼,笑道:“这都是仲卿从荣国府里带出来的,和我没关系,文渊谢他即可。”

见上官文渊要给自己行跪礼,贾瑜连忙扶起他,责怪道:“你若是还认我这个朋友,就不要这么客气,眼下先理会伯父的大事,等以后有机会再请我们喝一顿酒就好了。”

上官文渊抹了抹眼泪,对身后的下人吩咐道:“赶紧把冰鉴拿进去给老爷换上。”

那下人哭丧着脸道:“大爷,这也只够用一天的呀,接下来可怎么办,还有好几天呢。”

上官武功的遗体从榆林送到京城走的是官道,依靠沿途军用驿站和府县的帮助,一天用三匹骏马,每匹骏马连续跑两百里,除了中途换马,装有遗体的马车几乎一刻不停,上千里的路程,只用了不到两天就抵达了都中,可谓是神速。

马车抵达京畿道门户之县时,早有太监带着装有冰鉴的棺材在城外五十里处等候,一路送到张掖伯府,也就是说从上官武功薨的那天算起,头七还剩下五天多一点。

宫里赐下来的冰鉴有限,哪怕是贾瑜把贾家的老底都掏干净了,也只够再维持一天的时间,到时候若是没有冰鉴,这么热的天气,遗体不用一天就会发臭了。

和张掖伯府交好的那几家勋贵,在冰鉴这方面,根本不存在囊中羞涩和捉襟见肘的情况,或是根本就没有,或是早就用完了。

上官家的人急的团团转,现在摆在他们面前的只有两条路,第一条是去宫中求告,不过来赐冰鉴的太监已经说过了,这冰鉴还是万岁爷自己用的那份,剩下的都要给太皇太后留着,任何人都不能动,张掖伯府小门小户,在太皇太后面前还没有那么大的体面,况且圣上能做到这一步,对于一个臣子来说已经是仁至义尽,上官家哪还有脸去求告。

第二条就是放弃头七,在遗体腐烂发臭之前下葬,但他们更不愿意这么做,头七对于死者以及其亲属来说至关重要,特别是在这个封建迷信的时代。

没有条件的穷苦人家和普通百姓若是在盛夏时节家里有人去世,就不会讲究这些,一般都是草草的就下葬了,越是名门望族,越是讲究看重。

上官文渊嘴唇和嘴角上的火气泡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增大,正在众人一筹莫展,相顾叹息的时候,只见门子慌慌张张的跑进来说北静王爷来了。

上官文渊带着众人连忙出去迎接,张掖伯府大门口,北静王水溶从宫轿里走出来,无论是上官家的人还是往来祭拜的宾客,纷纷跪下迎接。

上官文渊跪伏在地,拜道:“学生参见王爷。”

北静王府的长史官走上前,扶起上官文渊,高声道:“平身。”

“文渊,汝父乃是国之英雄,他为国捐躯,小王不胜感念呐,小王知道贵府现在急缺冰鉴,便把家里的都拿了过来,虽然不多,却也够支用一天,剩下的小王再给你想办法,不过你也知道,到了这个月份,去年冬天取的冰鉴基本上都用完了,你要有心理准备。”

上官文渊重新跪地拜,哭道:“王爷厚恩,上官家阖族上下永世不忘,将来若有用得着的地方,刀山火海,我上官家绝不相负!”

水溶笑呵呵道:“文渊言重了,且引着小王进去给令堂上一柱香。”

上官文渊连忙道:“岂敢劳动王爷贵体?若是王爷被脏气冲撞,学生万死难赎其罪啊。”

水溶不再坚持,点头道:“也罢,长史官,代祭。”

长史官领命而去,水溶又对上官文渊道:“文渊不要过于伤心,且理会身前身后大事,宫里的恩赐明天就能下来,届时你就是我大梁的张掖伯了,须秉承父志,忠心报国。”

上官文渊连忙谢过,水溶又看向贾瑜,自打他下了宫轿就注意到了这个虽藏在人群中,仍是光彩夺目的少年郎了。

“莫非是贾瑜贾世兄当面?”

贾瑜从人群中走出来,给水溶行了跪拜礼,道:“不敢当王爷一句世兄,岂不是折煞了学生。”

水溶亲自扶起贾瑜,笑道:“北静王府与贵府乃是世交,亲密友善,往来频繁,如何当不起一句世兄?早就听闻贾世兄生的风流天成,可谓是我大梁第一美男,今日一见,果然不同凡响,只恨以往被俗事缠身,不曾与世兄相见,世兄若是不弃,以后多到寒舍走动,世兄的那些诗作,小王也是喜欢的很呐。”

贾瑜拱手道:“学生惶恐,只求王爷以学生名姓称之。”

水溶笑道:“那小王以后便以表字相称,仲卿,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晚上若是有时间,可到寒舍一叙。”

见长史官出来,水溶和上官文渊告辞,上官文渊带领上官家所有亲眷族人拜伏在地,以跪礼相送,往来祭拜的宾客有功名官爵在身的则躬身相送。

眼见水溶要上了宫轿,贾瑜咬咬牙,上前一步道:“王爷,学生有一事相求。”

水溶回头看了贾瑜一眼,笑道:“仲卿但说无妨,小王能做到的,绝不推辞。”

“王爷可曾听闻过蜂窝煤?”

水溶笑道:“莫非是仲卿你的手笔?”

贾瑜拱手道:“王爷明鉴,确实是学生的手笔,学生前段时间偶然之间还得了于夏日制做冰鉴的方法。”

“仲卿莫不是想和小王做生意?”

贾瑜连忙道:“学生不敢,学生只是想请王爷转达陛下,学生愿将此法敬献给陛下,一来是对陛下钦赐表字的感恩,二来树大招风,学生若是亲自代理这件事,有碍于进学不说,定会被他人觊觎胁迫,这对学生来说不是好事。”

水溶看了贾瑜好一会,才笑道:“小王明白了,仲卿稍候,小王这就去宫中上达天听。”

北静王离开后,陈淳等人纷纷走过来,一脸的好奇,贾瑜拍了拍上官文渊的肩膀,宽慰道:“文渊不必担心,伯父他老人家不会断了冰鉴用的。”

他们五个人之中,贾瑜是最聪明的那个,寻常在一起时充当的就是狗头军师的角色,出谋划策,奇思妙想,陈淳他们四人都是佩服不已,听他这么说,几人立刻就信了,以为贾瑜通过北静王爷又求来了不少的冰鉴。

皇城,大明宫,上书房。

见水溶去而复返,景文帝搁下御笔,笑道:“水溶,如何又回来了?”

水溶躬身道:“陛下,刚才小臣去张掖伯府祭拜的时候,碰见了贾解元。”

景文帝疑惑道:“可是有什么不妥之处?”

“陛下,张掖伯府的冰鉴不够维持到下葬那天...”

景文帝捏着眉心道:“朕总不能把太皇太后的那份也拿去吧。”

旁边的戴权小声道:“王爷,您也看到了,这么热的天万岁爷都没有冰鉴用,万岁爷的冰鉴都赐给了那张掖伯府了。”

水溶连忙道:“小臣不是来求冰鉴的,陛下,贾解元跟小臣说他手里握着一种可以在夏天制冰的方法,欲以敬献给陛下。”

景文帝好笑道:“他怎么不去和那些人合作了?”

水溶把贾瑜的话重新润色一遍,然后说了出来,景文帝听完后笑道:“倒是个有孝心的,戴权,去传他来此陛见,朕倒是想看看他怎么在这炎炎夏日给朕变出冰鉴来,另外,再把对张掖伯府的恩赐传达下去吧,不用等到明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