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我自红楼来 > 第一百四十六章 杏榜

我自红楼来 第一百四十六章 杏榜

作者:云先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11:12 来源:平板电子书

小惜春跑上前牵着贾瑜的手,贾瑜把她抱起来,掂了掂,笑道:“老太太,我把四妹妹带回去小住几天。”

贾瑜倒是想让小惜春一直住在东府,不过他也知道,要是让她一直住在东府,没有其他姊妹的陪伴,怕是也不会开心,总不能把迎春她们都接到东府住吧,虽是自家姊妹,但传出去定会引来流言蜚语,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她们都不会有什么好处。

贾母肯定也不愿意,只能让她学史湘云那样,来回换着住,反正离的也近,去回不过是两三刻的功夫。

贾母笑道:“你疼归疼,但可不能拘着她。”

贾瑜应下后把小惜春抛了起来,众人吓了一跳,小惜春却没有任何害怕的意思,落在贾瑜的怀里,抱着他的脖子咯咯咯的笑了起来。

“走喽。”

门口的小丫鬟撩开门帘,兄妹二人欢快的笑声回荡在画廊里。

贾母环顾左右笑道:“这可不就是一个极好的哥儿?”

李婶娘笑道:“哥儿生的好,又有能为,是个极好的。”

薛姨妈也道:“还不是老太太教育的好?宝玉孝顺懂事,兰哥儿聪明勤奋,瑜哥儿又在外面办着大事,哪是我们这种小门小户能比的。”

好话人人都喜欢听,特别还是这种实话,贾母心中熨帖,本来想互相抬爱一下,回一句“你们家哥儿也不错”,但想起那蟠哥儿的模样和秉性,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

贾母对鸳鸯吩咐道:“晚上你带十两金子去,当作是贺礼。”

鸳鸯应了一声,王夫人让金钏儿回去金子、薛姨妈也添、李婶娘咬咬牙,只能和她们一样。

她不比贾母等人富裕,金子是她们娘三个为数不多的存银,毕竟住进来这一两个月,沾了人家不少的光,给少根本说不过去,绝不能失了脸面。

王熙凤请示道:“老祖宗,我们要不要给?”

贾母想了想道:“你们攒些体己钱不容易,就不要给了,他现在也不缺银子,不差你们这点,你们屋里有什么扇坠香囊之类的,送几个给他就行了。”

姊妹们都应了,各自回去准备贺礼,李纨让素云去后街把贾菌带来。

族学授课的李教谕今天家中有事,请了一天假,让学生们都回家了。

娄氏和贾菌的日子很拮据,家无恒产,也没有什么稳定的收入,除了李纨隔三接济,娄氏一直在夜以继日的做女红补贴家用。

贾瑜怜其孤儿寡母不容易,又因看好贾菌,所以让账房每个月给娄氏送十两银子,这笔钱足够她们娘俩吃好喝好了。

他准备让贾芸对全族上下所有的族人进行清点和统计,对生活贫苦的良善之户每个月提供钱粮资助。

对好吃懒做,游手好闲的子弟进行教育警告,实在无可救药就不管了,要是犯了事就抓起来送到城外种地去。

不指望他们和自己一起重振门楣,但决不能添乱拖后腿,任何人都不行。

素云来到娄氏家的小院子,说明来意,娄氏很高兴,连忙给贾菌换上平时舍不得穿的新衣服,精心打扮一番,把她们送到院门口,目送她们走了。

宁国府。

经过两天的修整和适应,下人们已经融入了新的环境,为了安抚她们,贾瑜让账房把首月的月钱提前发了下去。

之所以用“她们”来形容全府上下所有的下人,而不是用“他们”,是因为府里女性下人比男性下人多很多,她们整体年龄远超男性下人。

见主子们进来,往来的下人纷纷行礼问好,男性拱手躬身,女性弯腰福身,贾瑜与她们一一点头回应。

小厮们皆一身黑灰色的衣服,头上戴着小帽,腰间系着布条。

婆子嬷嬷们衣服以灰绿色和黑紫色为主,额头上戴着深色的抹额,手腕上戴着翡翠或者银子制成的镯子

媳妇和丫鬟的装扮则要生动许多,她们的衣服有了一些艳丽的色彩,头上也戴着简单的装饰品,不过品相都不好,价格低廉。

无一例外的是她们衣服材质都是上品,虽然比不上主子们用的,但要比荣国府下人们身上的要好很多,这是贾瑜赏给她们的体面,就这身打扮,不比外面那些普通百姓差。

从主仪门,一路途径暖阁、内厅、内三门、内仪门、内塞门,足足走了一刻钟才正堂门前,正堂位于宁国府的正中央,由此可见宁国府占地面积之广。

晴雯和媚人从三十个二等丫鬟里挑出十人在大厅和抱厦内服侍,贾瑜则挑了四个机灵的小厮留在身边跑腿传话。

李氏依然负责照顾小角儿和小梨儿,张氏则管理着那二十来个媳妇,媚人的老子娘踏实本分,贾瑜把他们都调到库房享清净去了。

剩下的二等丫鬟分出十二个给小戏官们,分四个给小惜春,剩下的四个则留给秦可卿。

秦府。

“奶奶~奶奶~”

宝珠提着裙摆,小跑着进来。

秦可卿正侧躺在香榻上小憩,好梦被打断,睁开双眸,轻轻的伸了一个懒腰,嗔怪道:“慌慌张张的跑什么?”

宝珠指门外道:“奶奶,外面来了轿子,说是那瑜二爷打发来接您去宁国府赴晚宴的呢。”

秦可卿幽幽的叹了一口气,旁边绣着纨扇的瑞珠轻声道:“奶奶,还是换了衣服去吧,西府的老太太都让我们重新搬进去住呢。”

秦可卿点了点头,宝珠和瑞珠连忙伺候自家奶奶沐浴更衣。

荣国府。

申时初刻,贾瑜来到荣国府,先去了迎春院。

“小瑜老爷来啦!”

在门口等候多时的绣橘欢呼一声,姊妹们纷纷从会客厅里走出来。

贾瑜走进来笑道:“正好都在,省的我一个一个请了,咱们先去会芳园玩一会,阳春三月,景色正好。”

史湘云噔噔噔的跑下来,拉着贾瑜的袖子,笑道:“好哥哥,我们快走吧。”

三月的下午,阳光明媚,鸟语花香,天香阁和登仙阁上的琉璃瓦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几条红船井然有序的停靠在小码头上,在碧波中微微荡漾着。

会芳园里面有一座湖泊,里面的水是引自城外的活水,虽不如缸中死水那般清澈,但依然能看见鱼儿在水中遨游,各类水鸟在此觅食,绿头野凫在水面上嬉戏,它们的胆子特别小,见人过来连忙潜到水里去了。

湖边长着蒲草和芦苇,蒌蒿藏匿在遍地柔软浅绿的青草丛中,去年盛夏残留下来荷花杆茎成片的伸出水面,莲藕则在水底下静静的沉睡。

园子里还有一大片桃花林,桃花娇嫩,在和煦的春风中灿烂而又热烈的绽放,满园花香,满目粉红。

北边是由七八座亭台楼阁相连的临水之轩,南面是假山构成的依山之榭。

此园号称“京城第四园”,果然端的名不虚传。

得到贾瑜的授意,丫鬟们纷纷跑进桃花林中采摘玩耍起来,薛宝钗轻笑道:“瑜兄弟,满园春色桃花,可否诗兴大发?”

贾瑜笑道:“正有此意,且听我吟来。”

负手而立,看着在花间嬉戏的探春和史湘云等人,贾瑜吟道:“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薛宝钗细细品鉴一番,柔声道:“瑜兄弟作的好诗。”

今天不上学,贾宝玉和秦钟在智能儿那里厮混了大半天,刚回到院里,袭人便把瑜二爷邀请他和小秦相公去宁国府登仙阁赴宴的事情说了。

贾宝玉心里很是抗拒,他现在有些怕贾瑜,因为他总是拿老爷来压自己,跟袭人说了一声出去办事后,就拉着秦钟去找蒋玉菡了。

李纨和王熙凤见贾宝玉

不在,只得带着贾琮、贾兰和贾菌去了东府。

登仙阁内,小戏官们和伴奏的戏班子已经准备就绪,贾瑜、贾琮、贾兰和贾菌坐了一桌,王熙凤等人坐了一桌,贴身丫鬟们坐了两桌。

开宴前,大家纷纷呈上自己的礼品,都是一些简单的小物件,贾瑜都一一的谢了。

见秦可卿有些局促不安,贾瑜道:“你原来院子里面的家私我全都没有动,除了你的两个贴身丫鬟,我会再给你配四个丫鬟和两个婆子伺候,按照老太太的意思,你尽快搬进来吧,要是实在不愿意我也不强求,随你的意,那院子我一直给你留着。”

秦可卿低着臻首,轻声道:“叔叔,侄儿媳妇这几天就搬进来。”

台上唱着戏,贾瑜给众人依次敬了酒,至亥时初刻结束,散了宴,贾瑜吩咐下人用轿子把秦可卿送回秦府,自己则亲自把李纨等人送去西府。

晚上。

“爷,要不把晴雯姐姐叫来吧,我有些受不住...”

......

荣禧堂。

今天是放榜的日子,当年王夫人生贾宝玉不顺利时,政老爹都没有像现在这般紧张,他来来回回的踱步,一刻不停。

贾母的老眼都被他晃到昏花了,嗔怪道:“你能不能坐下好生等着,晃的我头疼。”

姊妹们都在,迎春心里小鹿乱撞,不停的念叨着“老天保佑”。

史湘云最是自信,笑嘻嘻道:“瑜哥哥肯定能中。”

薛宝钗杏眼盈盈,不时的看向门外。

......

所有通过会试的京畿道考生名单会罗列在一张榜纸上,在礼部衙门大门口放榜,其他各道的榜纸则会贴在其它的地方,例如四座主城门处。

不然三千人全都挤到礼部衙门大门口来,肯定会发生踩踏事故,因为前来看榜的不仅有各道的考生,还有文武百官、乡绅豪商和士子百姓。

百姓是来抢喜钱的,很多大户人家的考生登榜后会当场撒钱庆贺,有时候还能抢到几两银子。

士子们则来沾沾前辈们的文气和喜气,期待自己将来能和他们一样榜上有名。

文武百官和士绅豪商多为抢人而来,那些年轻俊俏的新科贡士是他们争抢的对象,更有甚者准备了绳子和轿子,一旦发现合适目标就冲上去,为此打到头破血流也是不足为奇。

乡试放榜时基本上不会发生这种事,考中贡士意味着做官,意味着清贵,显然过渡的举人还没有这个资格。

有流落于江湖的举子,但绝对没有落魄的进士,他们最低也会被授予正七品县令之职。

不远处还有很多拿着铜锣的报喜先生在翘首以盼,跃跃欲试。

黄色的榜贴已经悬在了墙上,上面盖着大红的绢布,十多名中央御林军的兵士持着长枪站在周围,礼部的官员已经准备就绪,只待揭榜的钟声响起。

贾瑜站在不远处看着,他不想往人堆里挤,以免人们群情激动的时候被推到然后踩伤,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

陈淳眼睛死死的盯着榜贴,贾瑜笑道:“彦章,这杏榜要比桂榜热闹很多啊。”

贾瑜走到哪里都是鹤立鸡群,在场很多人都认识他,他们有意无意的瞥向他,一脸的纠结和犹豫,他们知道贾公子绝对是榜上有名的,可他又不是无权无势的寒门士子,要是把他绑了,绝对会捅出大篓子来。

一位年轻人走过来拱手道:“敢问可是贾世兄当面?”

贾瑜还礼道:“正是在下,不知这位仁兄怎么称呼?”

年轻人笑呵呵道:“在下柳平,家父现袭着理国公府的一等子。”

贾瑜笑道:“柳兄,你莫不是来抢我回去的吧?”

柳平连忙道:“世兄玩笑了,奉我家老太太之命,待揭榜后请世兄到寒舍认个门。”

“多谢太夫人的美意,不过今日着实不便,过几日我会在荣国府办承爵宴,届时会向贵府拜送请帖,等太夫人来了,我再当面道恼,聆听她老人家的教诲,柳兄,对不住了。”

柳鸿笑道:“无妨,我家老太太说了,世兄若是没有时间,她改日会带舍妹亲自登门拜访。”

贾瑜叹道:“在下何德何能,能得贵府太夫人如此高看。”

一阵清脆响亮的钟声传来,礼部的官员高声道:“吉时已到,揭榜!”

两名兵士走上前摘下榜贴上大红的绢布,考生们一拥而上,现场顿时乱做一团。

黄色的榜贴上写着个名字,一个眼尖的考生瞬间找到了自己,大叫道:“我中了!”

十几年寒窗苦读!头悬梁锥刺股!终于在今天得到了回报!

他状若癫狂,笑着笑着就大哭起来,围观的考生并不觉得他当众不顾礼仪,纷纷投来羡慕的目光。

一位胖员外见他年轻,长得也不错,大手一挥,四个下人冲上去直接把他抬走了。

这位新科贡士也不反抗,大哭着任由别人把他塞到轿子里。

金榜题名的大哭大叫,上蹿下跳,名落孙山的捶胸顿足,呼天抢地。

一名约莫四十岁的考生因为连续好几次落榜,痛不欲生,心灰意冷之下,一头朝墙上撞去,兵士眼疾手快,一脚把他踢开,控制住后自有礼部的官员上来疏导安慰。

每一次乡试和会试放榜后都会有考生自杀,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

报喜先生们敲着铜锣就往上榜的考生家狂奔,只为取得头筹,再贫穷的人家也都会在这一刻凑齐赏钱,哪怕是砸锅卖铁。

“哈哈哈哈哈!”

陈淳大笑着,他是第二百零二名,这个排名虽然靠后,但对于他来说已经是好到不能再好的结果了。

当贾瑜看到自己的名字排在第一位时,没有狂喜,只是觉得非常的不真实。

陈淳抱着贾瑜使劲的摇晃,大叫道:“仲卿!你太厉害了!他妈的第一名!他妈的会元啊!”

早有报喜先生带着吹打班子一路绝尘朝荣国府狂奔而去,他们就是靠腿吃饭的,跑的飞快,瞬间就把东西两府的下人远远的甩在了身后。

荣国府,荣禧堂。

外面鞭炮齐鸣,锣鼓冲天,只听见一阵急促响亮的铜锣声由远而近,众人大喜过望,纷纷站起身看向门外。

报喜先生在荣国府下人的引领下冲进了荣禧堂,跪地高声道:“捷报,恭喜京畿道万年县老爷贾讳瑜,高中乙卯科会试第一名!”

贾政一屁股坐在了地上。

(一万三,求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