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明:想做小地主,被逼登了皇位 > 第60章 吴中四才子祝枝山

秦邵本来已经有了退意。

那祝允明竟然让他来这里读书。

“秦公子,你快答应吧!我们老爷以前很少收弟子,一般人很少能得他传授。”

观路在一旁欣喜地说道。

观路比小山子也就大两三岁,平时还在一起玩。

虽然祝允明不让观路跟秦家来往,私下他却很喜欢隔壁的秦家。

一听说自己家老爷要收秦少爷读书,很是高兴。

那意味着他可以跟小三子明着一起玩了!

“我要每日过来……”

秦邵想想手头上还有那么多要做的事情,有些头疼。

“学习非一朝一夕之事,汝子……”

眼看这祝老头又要训人。

秦邵只能连连答应。

先读读看看吧!如果实在不行,可另找出路。

祝老头虽然顽固,他说的也对,做什么事情总不能半途而废,还没开始就萌生退意,什么事也做不成!

祝老头泡茶很是不错,只是他总是絮絮叨叨训人,喝了几杯香茶,秦邵借口离开。

“你家老爷平时都在家读书?”

秦邵来这里这么长时间了,感觉这祝老头都没怎们出过门。

“我们家老爷别的没啥嗜好,生平就喜欢读书,平时就喜欢在家写字、作文,偶尔会去城郊的玄妙观转转,只是先前一直不安定,很长时间不曾出去了。”

观路答道。

“秦少爷,小的跟您说,我们家老爷是真有大才的,在我们苏洲负有盛名,很多人想拜我们老爷为师,老爷都不愿意收为弟子,你还是他这些年来收的第一个人。”

观路很担心秦邵不愿意跟着他家老爷读书。

自家老爷低调,在安陆州基本不同人交往。

江荫,他们家老爷可是在负有盛名的。

“那你家老爷可考取什么功名?”

秦邵好奇地问道。

“我们家老爷是举人,只是科场不顺,已经参加了5次会试,也……不曾及第!”

额的娘!5次真够坚持的,3年一次,这可是坚持了15年!

“秦少爷,你不要灰心,我们家老爷也是19岁通过秀才考试的,后来参加五次乡试,才中举!用我们家老爷常说: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只要坚持就能成功!”

观路跟着祝老头熏陶,也能说些文绉绉的句子。

他自己19岁才考上秀才,怎么还那样挖苦自己?

秦邵有些无语!

不过这祝老头可真够坚持的,为了科举真是耗费大半生,好在也中举了!

自己也不求什么了,考个秀才就行。如果如愿,也去那所谓的玄妙观也拜上一拜!

“对了,秦公子,我们家老爷有个忌讳,我得跟你说一下,你到时候别触犯了,让他不高兴!”

秦邵大致了解了情况,准备朝自己家门口拐的时候,观路又跑上来说道。

“什么忌讳?”

秦邵问道。

“我们家老爷的右手……”

观路有些犹豫。

“你说六个手指呀!”

秦邵不以为然地说道。

六指在先前根本就不是什么大问题。

最多计较的话,简单手术去掉就行。

“秦少爷,不要乱说,小心我们家老爷听到会不高兴!我跟你说,我们家老爷虽然说不计较,他还给自己取号为枝山,其实就是自嘲,他心里并不高兴,很……很不喜欢别人盯看议论!”

观路叮嘱道。

他还欲向下说什么,院子中传来祝老头的叫喊声,观路急忙跑了回去。

枝山?枝山?怎么这么熟悉呢?

祝枝山!祝枝山!

祝枝山不就是吴中四才子之一吗?

吴中四才子:唐寅(即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徐祯卿,那可是颇负盛名的!

自己不会那么运气,碰到这位大师吧?

可是一切确实那么巧合:

这祝老头来自苏洲,参加五次乡试才考中举人,终其一生未曾考上进士。

如今这祝老头也五旬了!

并且最最重要的一点,祝老头有六根手指头,自己取名为枝山。

祝枝山的名字就来自于此!

人不可相貌,海水不可斗量!

这小老头竟然是著名的吴中四才子之一!

能跟他学习,自己还真是赚大了。

回到家中,秦邵跟韩瑾蓉他们说了自己要跟祝老头读书的情况。

“爷,真是太好了!我明天准备些束脩,你跟祝先生带过去。”

韩瑾蓉知道对面的祝老爷子竟然是举人,比秦邵都激动。

要知道这大明,没有考上秀才之前的启蒙私塾其实不多的。

大多都是家族式的私塾,非常排外的。

还有就是那些私塾先生最多也就是个秀才,能让举人老爷做先生,那真是少有的。

很多人考上举人,都会找门路找个差事,有关系的基本都是可以当官的。

像祝枝山这种一直坚持考试,不愿意当官的,真是少之又少。

说到底还是家底殷实,可以任性。

就秦邵所了解的历史信息,祝枝山经过第六次考试还是没考上进士,最后终于在友人的引荐下去两广之地一个县当了知县。

根据观路所说,他现在是第五次,说明他还有一次才会彻底死心。

祝枝山之所以游历到安陆州这里,估计也就是边游历边学习,然后北上去上京参加最后一次会试。

秦邵想想,真是佩服这倔老头的精神。

拜师当然要行拜师礼,还有教束脩的,这是礼节,也是对老师的尊重。

秦邵不太懂,跟韩瑾蓉打听了一番,才明白具体是怎么操作。

……

田地那边,秦邵听说安陆州不远的地方有一年种三季稻子的,就是早中晚三季。

只是种植太频繁,土地没有歇息的时间,不够肥沃,产量低。

秦邵决定还是先种两季,7月中种植晚稻。

这会6月份,还有一个月的时间,先雇人将田地翻一遍。

目前主要是打理旱地。

旱地京山这边很多种植蔬菜、玉米或者红薯等作物。

秦邵打听了土豆的情况,本地人没听说过,估计还没有从国外传过来。

那就先种植玉米和红薯,15亩旱地,9亩红薯,6亩玉米。

红薯产量高,这会儿灾年刚过去,老百姓手里没银子,需要得多,好销售。

玉米虽然是杂粮,相比较也算是不错的主食。

秦邵专门让王寅打听了当地农民种植这些作物的方式,发现还是很原始落后。

红薯就是切成小块,直接埋进土地里。

玉米是将种子埋进去没错,注意了间距,为了提高成活率,一个坑里放两个种子。

但那些玉米苗长多了,不舍得剔苗,玉米棒子那叫一个小巧玲珑。

秦邵用纸张将前世了解的红薯育苗方法、具体种植步骤写下来,交给韩瑾蓉他们。

让他们雇个农田管事,他们教那些雇工怎么做。

一切安排完毕后,秦邵才放心下来。

第二天壹大早,早早起床洗漱,吃完饭,前往新老师祝枝山家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