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明:想做小地主,被逼登了皇位 > 第498章 求雨

大明:想做小地主,被逼登了皇位 第498章 求雨

作者:柿子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10:58 来源:平板电子书

第二日,秦邵一早吃过饭,牛天麟等人已经在门口等待。

昨日王赟已经通知过他们,今日陛下要跟着他们巡视河堤,查看农田种植情况。

看到一众人衣着简朴,人人便服,秦邵满意地点点头。

他最烦的就是搞形式玩政治斗!

很多工作其实并不是工作太辛苦,而是耗费太多精力在形式上面。

他先前在京城看到各地折子以及发展情况,基本上都是经过别人汇报上来的,可以说是第二手资料,要获得真正第一手资料,自然需要实地考察。

在京城的时候,他没事的时候,都会到田间地头走走,了解一下真正的民间实情。

既然来了这河间府,自然要实地看看。

河间府,真正的黄泛区。

黄泛区很多时候之所以贫穷,说到底就是旱涝经常交叉并存,需要水的时候旱了,不需要的时候涝了,缺啥不来啥,不需要的时候开始泛滥,老百姓日子难过在所难免。

按照秦邵的要求,牛天麟只叫了几个管理河道以及农业生产的官员跟随,以免人太多太过于招摇。

牛天麟已经看出来了,当今皇上不是个喜欢铺张浪费、招摇的主。

牛天麟本来准备了马车让皇上乘坐,但看到新皇一个甩胯直接上马,那个利落劲,直接让他嘴差点合不上。

他早就听说这皇上不一般,也听说皇上好像功夫不错,很有几下子,经常练武,一人能对战好几个武士。

牛天麟觉得就是一种宣传而已,毕竟那是皇上,跟武士交手,谁敢真正用全力。

如今看这皇上利落骑马的姿势,显然是有几分功夫的。

虽然大明重文,但其实很多文人也会练武,首先自然是为了强身,大明科考不仅仅是考读书,也是考人毅力坚持,如果没有一个好身板,很难坚持那一关关考试。

还有就是,如今的大明,很多文官特别是兵部的文官,上马打仗,下马写文,已经成为一种励志楷模。

文官们骄傲,骨子里自然是看不起那些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只会喊打喊杀的武将,但是那些武能安天下,下马能写文的同僚,他们自然是心生佩服的。

牛天麟虽然武艺不算精湛,但他个人对练武有些兴趣,平时也经常出去骑马。

这会儿他真是庆幸自己会骑马,通判梁寛不会骑马,在牛天麟的示意下,悄悄地退了下去。

皇上骑马,你一方小官做马上,就要是皇上不追究,你自己好意思吗?

皇上一个鞭子轻抽,他身下的红棕马一个飞身就窜了出去。

众人也纷纷拍马迎上。

……

“爷!前面怎么那么多人!”

出了府城二十里,突然前方出现了一众人群。

只见那群人,衣着破旧,前面七个少女倒是衣着鲜艳扶着罐子的边沿,一边扶着一边转圈行走。

后方有几个壮汉抬着一个桌子,桌子上面放着似乎是一些肉类和其他食物。

再后面是几个人吹着唢呐,唢呐挺下来,那群人就下跪磕头,一走一拜,十分诡异。

王寅喊着,跟江彬急速上面挡在秦邵前面。

身边的护卫和王赟则直接围在秦邵周围。

秦邵也十分惊异,怀疑这些人到底是做什么的。

他的行踪目前只有牛天麟和极少位官员知道。

且如今在这晴天华日下,这个地方也并不隐蔽,莫非这群人……

秦邵想起传说中大明的那些所谓的xie教……

“陛下,大家莫惊慌,这些只是些求雨的民众而已……我这就带人过去让他们去一侧……”

牛天麟的脸色有些难看。

自从皇上来了河间之后,属下知道情况的几人就建议清道。

按照以往处理惯例,别说皇上,就是朝中大员下来视察,都要清道,也就是大员经过的地方,让闲杂人等让道。

一,当然是为了皇上的安全。

皇上是多么尊贵的人,万一那些刁民或者有不长眼的冲撞了皇上,这事是很多人承担不起的。

第二,当然是为了地方官员着想。

地方表现怎么样,关系着官员的政绩。

对于很多官员来说,急于表现政绩其实并不是很好的应对方法,表现不好有可能翻到阴沟里面。

相比较富贵险中求,很多人宁愿求稳定不出事就好,毕竟很多事情是很难预料的,且君心难测。

所以,大家包括林安都有想清道的想法。

也就睡在皇上探查河道的道路进行清道,避免闲杂人等出没。

可是牛天麟制止了!

先前判连环杀人桉,牛天麟可谓大展身手、出尽了风头,且王赟传达皇上对他能力的肯定,让牛天麟有些飘飘欲仙。

他通过跟皇上的交谈,已经看出了这位皇上是一位做实事、喜欢低调真实的皇上,他不喜欢那些浮夸风和表面粉饰太平的做法,甚至会厌恶,只要努力真实做事,皇上就会满意。

所以,在大家要求清道的时候,牛天麟力排众议,觉得给新皇看真实的河间府是个什么情况。

他来河间府这几年,河间府确实发展了不少,虽然有自然灾害,特别是这两天春旱对麦子收成影响不小,但因为红薯和山药豆的种植,民众虽然麦子减产,但饱腹还是可以做到的。

且为了避免黄河水患,牛天麟这几年没少将功夫公仔修理河堤上面,他也是希望皇上看到自己的努力的。

这条路他走了很多遍,没出过什么问题,附近的民众也算安分守己。

只是千算万算,他忘记了因为去年没下雨,今年冬天缺雪,这会儿又现干旱,那些农民已经等不及开始求雨了。

看皇上那脸色不是很高兴,牛天麟有些惊慌,迅速带人朝那些人走去。

看到牛天麟带人冲到前方跟那些人交涉,知道确实是求雨,秦邵心安下来。

他想起前世自己奶奶说她年轻的时候因为干旱,也求过雨,联想先前牛天麟说的河间的情况,这些人应该不是那些所谓的特殊教。

牛天麟跟那些交涉后,那些人显然有人认出了牛天麟及随从,纷纷让路到一侧。

“我们过去就行!”

秦邵同王寅说道,制止牛天麟赶那些人回去。

民众教化需要一定的时间。

对于那些人来说,你要告诉他们没有所谓的天神,不下雨只是一种自然现象,靠天靠神不如靠自己,他们也理解不了。

既然他们想求个心安,让他们自己求就好了,只要不过分就行。

那些人让作一旁,看到有府衙的人,知道应该是有官员经过,都有些惊慌地站在路一侧,偷偷地朝这边观望。

只是他们还没看清楚人,那群人就护送一人拍马从他们身边飞驰而过。

秦邵带着一众官员站在河道附近看着那些疏离河道的劳工有些感叹。

河间府紧挨禹河故道,禹贡黄河以东、徒骇河以北的北黄泛区,有一个很简单明了的地理名词来进行覆盖,它就是“河间”。

秦邵先前科考的时候,已经无数次思考为何明代以后北方粮食难以自给的问题。

他也想过前世很多人说明朝因为自然大变化,也就是所谓的小冰河世纪的原因。

可是他所了解的情况,其实是明朝中后期,也就是嘉靖后期,自然灾害才比较频繁。

可是自从大明迁都背景以后,华北就出现了粮食不能自给的问题,需要朝廷耗费巨资从运河调运南方的“商品粮”。

秦邵刚开始不是很理解。

如果是山西、陕.西等地山凹荒凉加上是边关,经常遭受外地骚.扰可以理解外,华北平原竟然粮食产量也很低,着实难以理解。

等他真正掌握这大明政权,了解了各地情况后,才明白大明之后出现这种状况,其实很多时候是天灾,更多是**。

朝廷没有将太多精力用在北方粮食生产上,后期是朝廷内斗,那些所谓的人只关注自己的权势,根本不注重农业生产。

相比较南方的精耕细作,北方真是相差太远太远!

“陛下,去年的时候因为大旱,粮食减产,我们让农人补种了红薯和山药蛋,长势还不错,那东西耐旱,禾苗旱了,还能用水桶浇水,只是这麦子不好办!先前那些人都是附近的农人,担心今年仍旧干旱,所以才有求雨之举,下官并不赞成那种求雨方式……”

牛天麟小心翼翼地回禀道。

“求雨为何有女子?可有巫术或害人举措?”

秦邵不反对采用一些方法寻求心理安慰,但如果宣扬什么巫术或者害人举措……

他想起前世上学读书的时候,有篇文章好像讲的是为了敬畏什么河神,竟然将女子投入江中,愚昧狠毒。

“陛下,他们虽然是敬雨神,倒是不曾有害人命举措,下官绝对不会允许治下发生巫术害人命之事。”

牛天麟保证道。

经过他解释,秦邵才明白河间这里求雨神倒是很是有特色。

把这七个少女家中所用的蜡烛搓配在一起,再以这七家的蜡和七家的炉灰用水调成稀泥,抹在村中一块光亮的方块石头上,上面放一大罐,盛满.清水。

之后,由七个少女扶着罐子的边沿,一边扶着一边转圈行走,嘴中念着类似于诅咒的求雨辞:“石头姑姑起,上天把雨去。三天下,唱灯艺,五天下,莲花大供。“

先前他见到的那些女子,就是配合着求雨的。

村里所有人的愿望都由这七个少女向龙神表述。

也不知道这些想法到底是谁想出来的。

秦邵其实也很同情居住在这些地方的农人。

作为黄泛区,要么就是水牢要么就是旱灾,土地也贫瘠,又没有化肥等肥料,有好收成才怪呢!

且如今已经已经快进入三月,这个冬天,河间并没有怎么下雪。

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冬天是否下雪,对北方小麦的生长是至关重要的,特别如今靠天收的时代。

秦邵看到远处的麦子有些已经开始发黄,显然是缺水,如果不注意或者年后还是少雨的话,今年估计又是一个欠收年。

不远处的农田里,有不少老农句偻着身体,挑着水桶从远处的河渠担水朝田地那边走去,显然是想浇灌那些缺水的麦田。

这一桶桶担过来,不说累不累、辛苦不辛苦的问题,问题是起的作用根本就不大。

麦子的浇灌要一次灌既透彻底,只湿个表面作用并不大。

“爷,这北方浇地技术着实有些落后……他们为何没有……”

王寅看了忍不住说道。

他对种地不是太了解,但毕竟在南方长大,没想到南北方灌既技术相差这么大。

隔行如隔山,很多时候一个人最多能了解自己生活区域内或者自己熟悉领域内的东西。

秦邵没有对北方的种植技术好奇,说到底跟他前世的生活有很大干系。

秦邵前世虽然生活在偏南的地区,但对于华北地区的一些农村还算是了解。

原因就是他前世奶奶老家算是华北地区的,小时候跟着奶奶去过奶奶老家的村子,听长辈们讲过早些年八十年代左右农村的一些状况。

那是中原接近华北的一个地方,地域算不上偏僻,但因为地区差异大以及各种政策的原因。

秦邵了解到华北地区不少偏远些农村其实八十年代也就刚刚解决温饱问题。

因为他们家的条件还算可以,秦邵记得小时候奶奶带着他去老家串亲戚的时候,带的最多的就是吃的。

奶奶老家其实也算是距离黄泛区并不是太远,之所以贫穷,说到底,那个年代没有其他工业,更没有后世的所谓打工,人们都是在土里刨食物。

秦邵后来才发现这种贫穷当然有环境的原因,更多的是信息和思想的闭塞。

比如,他原本以为那里水井水车几千年前就有的东西,很多地方都没有用过,那些所谓发生干旱的地区,其实其地下水并不是很深。

很多时候,人的思想就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势。

就比如如今,南方的一些地区其实天气也很寒冷,其实用暖炕其实是很舒服的一种方法。

但因为没有习惯,可以说是没有人去做,很多人宁愿冷着,也不会想到。

别说如今的大明,就是他生活的前世几百年后也是一样的。

那前世这些容易出现干旱靠天收的地区是如何解决灌既问题的呢?

秦邵突然想起自己大学中北方地区一个同学说起的一件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