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望阙台 > 第一卷 第三十六章 永安候

望阙台 第一卷 第三十六章 永安候

作者:冬困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04:42 来源:平板电子书

含章殿,卫瑜脑袋一点,从一个短促的午盹中醒来。

午后日光如同流水,从半掩的支摘窗倾泻到窗前,梦如烟四散,叫人凭生几分恍惚。

她伸手想去端窗前的茶杯,却不期然牵动腰侧的伤,一阵刺痛袭来,只得作罢。

她的思绪仍旧停留在梦中。

那是她到建章书院中第二年时发生的事。

当时她为避亲事躲到了祖籍建章,因为人生地不熟,终日无所事事,最后受远嫁到建章柳家的表姐卫珺所邀到建章书院中读书。

柳氏世代簪缨,官累几朝,祖上出过六个宰相,文官中流无数,是一等一的书香门第。

建章书院原本乃是柳氏族学,后因宿儒众多频频有学子前来求学,演变为建章书院,被天下读书人引为圣地。

她还记得那是一个阴雨连绵的二月,她因为京中雪灾封路耽误了回京的时机,不得不继续在建章书院继续呆下去。

那日适逢院射艺考校,她因是旁听,无需更上场,便想着同卫珺一起前去围观。

才刚与卫珺走进校场,便听见台上有两个锦衣华服的世家子弟在大放厥词,言谈间提起她进书院读书一事,都嗤之以鼻。

她那些年声明在外,又是因着卫珺才在书院中旁听,有个把闲话也并不放在心上。

可那两名男子越说越起劲,渐渐将话题扯到书院中的女子身上。

什么“有伤风化”“不守妇道”等话叫人听得人脑仁发疼,还说女子“天生愚懦”,就该在家里相夫教子,出来抛头露面的忧伤体统。

他们言辞之间提及成帝,说他对“妇人俯首帖耳”,昏庸仁弱,德不配位。

建章民风守旧,女子入书院读书之事乃是太后一力促成,成帝亲发的政令,如此出言不逊,若是京城,可当死罪。

卫瑜本就眼里揉不得沙子的脾气,听到这里忍不下去了,拿下校场木架上的弓矢,弯弓一箭瞄准他们的脑袋射了过去。

箭矢破空,接连贯穿两人脑袋上高盘的发髻,玉冠粉碎坠地,方才还口若悬河的两名男子登时吓得屁滚尿流,散着头发匍匐在地上大声呼救。

卫瑜放下箭矢冷哼一声,“还以为是什么国之栋梁在这里指点江山呢,原来不过如此。”

“身上没点斤两就要谨言慎行,下次本宫的箭可不会再射偏。”

她转身正要走,才刚迈出两步,却发现自己已经被团团围住,高台之上站着的还有一名锦袍金冠的男子,手中把玩着两个光亮的鸡心核桃。

卫瑜认出了他,谢氏,谢如晦。

建章乃卫氏龙兴之地,地方富硕,士绅林立。

那两年天灾不断,朝堂中乱作一团,各地兵乱四起,世家大族妄自尊大,渐渐不将皇室放在眼中。

那两名出言不逊的书生是谢如晦的人,跟着他溜须拍马的人尚且如此不敬,他对朝廷的轻慢可见一斑。

那一脸纨绔子弟模样的谢如晦昂着头居高临下地睨着她,吊儿郎当地道:“公主殿下好大的威风,伤了人,这就想走?”

后来谢如晦真的对着皇城的方向跪喊了一百声皇上万岁,他手底下的那群狗腿子渐渐也都被她教训了一遍,从此互别苗头,结下仇怨。

一直到她待满半年离开建章之时,这仇怨都还没有化解。

可后来当她在衡山别院一路逃往建章之时,却又是谢如晦顶着得罪顾嘉清的压力,替她掩盖行踪,躲过了雍军的搜查。

少年时的仇人,也带着几分暖黄旧色。

……

“顾将军请进,侯爷已经等候多时了。”

一名打扮体面的中年人站在高大的宅在门口,面带笑意,躬身对着顾嘉清说道。

这宅子地处平康坊最深处,占地虽大,但外墙却简朴而粗糙,墙砖瓦砾发旧,看上去许久没有修葺,全然瞧不出这是朝中声威赫赫的永安侯府,当朝外戚,皇上舅家。

顾嘉清道了声“有劳”,跟着前头打扮体面的管家迈入了低调而庄严的宅邸。

他绕过各式石阶空道,一路沉默着跟着带路之人走到一间四角四方房舍之前,与京城寻常勋贵世家的雕梁画栋不同,这座宅子风格与整个侯府十分一致,简朴、板正、威严,携带者岁月的沧桑。

院中没有什么流水奇珍,影壁高楼,唯有一个开阔宽敞的校场,墙根脚底下种着几株野外随处可见的矮脚明槐,枝干结实,枝叶肥厚翠绿。

西墙下放在粗麻绳缠成的箭靶,箭靶旁是一个高大的武器架子,上头刀枪斧钺一概俱全。

管家在屋子门前停下,对顾嘉清说道:“将军,侯爷说要单独面见将军,请将军自己进去吧。”

顾嘉清颔首,留下跟在身后的十三,转身推开了那扇半旧的豆腐格大门。

迈进屋子,只见齐腰高的老红木安卓后站在一名年逾不惑的老人,白发白髯,一身墨绿劲装,身形瞧着比一般年轻人还要健壮,正手执一柄粗壮的狼毫笔,低头勾画着手下的城防图。

顾嘉清抱拳行礼道:“晚辈,镇北将军府顾嘉清,拜见永安侯爷。”

那老人听见了声响,停了笔墨,抬起头来,眯着眼睛瞧了他一眼,爽朗地大笑道:“好啊,你这小孩儿,都长得这么高大了。”

永安候撇下手中的笔,大步迈到顾嘉清面前,砂锅般的拳头一锤他的胸膛,满意地笑道:“不错,结实!”

永安候府,矗立六朝,累世勋贵,手握十万禁军世代拱卫京师,当今太后的母族,接连扶持两代皇帝的京中最低调又最神秘的勋贵世家。

顾嘉清稍一欠身,嘴角抿出一个恰到好处的弧度,十分上道地道了一声:“娄伯伯好。”

永安候自然十分满意,大笑道:“我第一次见你爹的时候,他就你这么大,一转眼他都成老东西了。”

顾嘉清笑道:“父亲在家中常常提起娄伯伯,总说还想再去喝一趟旬阳关外的金波酒。”

“你爹这辈子就好这一口!当年与先帝西征关外,打进鞑子营地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搜酒库,没想到这么多年还没变呢!”

永安候被他一句话牵动了久远的回忆。

当年武帝西征,建下不世伟业,他与顾征都是武帝麾下大将,他虽然比顾征年长了二十来岁,但却与他这个军中奇才结为了忘年交。

顾征驻守西北二十余年,而他长留京师,这辈子怕是再也不能得见了。

往昔不再,故友难逢,让人凭生惆怅。

永安候感慨了一番,再看顾嘉清时,更觉亲近,迎着他道:“坐,喝茶!”

拉着顾嘉清再一旁的檀木圈椅上坐下,抬手亲自给顾嘉清倒了茶。

顾嘉清抱拳谢过,端起茶杯抿了一口,是军中常用的碎茶,沏得极浓,甚是苦涩,平常多用来给守夜的将士提神醒脑。

他面色不变,又喝了一口才搁下茶杯。

永安候愈发满意,一捋胡须,笑道:“怎么一回京城,就想着来瞧老夫了?”

顾嘉清回到京中,第一件事就是遣人给永安候府递了拜帖,就是再热络也不至于屁股还没坐暖就这样马不停蹄地跑过来。

永安候又不是傻子,一看就知道是无事不登三宝殿。

都是聪明人,也无需再说什么寒暄的客套话了,顾嘉清也不兜圈子,抱拳正色道:“晚辈此次前来,确实有一件要事想请娄伯伯相助,事关西北军情,刻不容缓,这才仓促登门,请娄伯伯不要见怪。”

永安候一听与军情有关,也正经了神色,“你说。”

顾嘉清道:“十六部联盟,朝中备战,姜嵩必会重新起复。晚辈想请娄伯伯出山,阻止姜嵩插手西北军务。”

永安候惊讶道:“你怎么会有这个念头?姜嵩贵为兵部尚书,运派粮草,指点军务乃是分内之事,想要他不插手此事,除非撸了他的官职。他在兵部经营多年,没有他,西北的战事必然困难重重,徒增许多麻烦。”

“娄伯伯说错了,”顾嘉清说得十分直接,“若是任由姜嵩插手西北军务,此战才真是胜负难料。”

“哦?此话怎讲?”永安候挑眉问道。

顾嘉清肃了神色,眼神坚定,掷地有声地道:“姜嵩通敌叛国,勾结异族,想跟异族里应外合,谋求军功。”

永安候坐直了身子,神色大变,惊道:“这话可不能乱说!姜嵩乃是朝中二品大员,中流砥柱,你可有真凭实据?”

顾嘉清站起身来,走到永安候身前,端端正正地行了一礼,坚定地说道:“证据还在查探收集当中,但晚辈敢说,此事千真万确,请娄伯伯大义,救西北四十万将士于危难之中!”

他说着从袖中掏出一个素封计一块玄铁白虎纹的令牌,递给永安候,正色道:“这是父亲的手书以及镇北将军手令,请娄伯伯过目。”

永安候见却有其事,连忙接过那信拆开一看,越看越是心惊,脸色越是阴沉,最后一拍檀木案桌,一声巨响在屋中响起,坚实无比的檀木案桌之上现出了一道深深的裂缝。

永安候勃然大怒道:“岂有此理,姜嵩这个混账东西,怎么敢做这样的事?!”

顾嘉清垂眸,语气诚恳,“此事还无定据,但十有**,若是娄伯伯不信,可以再等半月,晚辈一定能将证据送到伯伯手上。”

“只是这段时间,姜嵩还不能起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