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汉,达咩 > 第三百八十七章 铁血坑杀震复辟!(四千字)

薛郡城外。

十日间,消息早已传开。

在处刑日到来之时,四周县、乡、亭、里,凡能到场的人,此时都络绎赶到了刑场,一时间口音各异的人***汇成了驳杂不息的人流,种种议论飞扬不亦乐乎。

刑场设在郡城外不远的一片平坦谷底。

观刑人众从两面山坡一直铺到谷底四周,不过在最靠里的范围,都有身披甲胄、手持矛戈的秦卒护卫,严禁民众踏入到行刑的刑场。

行刑时间未至。

四周的人群也是打量起了刑场。

他们以往并非没有见过官府行刑,但此时的刑场,却与以往见到的都不同,没有刑架木桩,没有赤膊红衣的行刑手,大片马队圈定的谷底内,却有数以千计的士卒在掘坑,一排排土坑相连,湿乎乎的新土散发着阵阵浑浊的气息,看得人不由心里发毛。

人群中有人低声道:

“这尚书令还是个体面人,杀了人之后,还向把这些人就地埋葬哩,只是挖这么多坑,不知道这次要处决多少人,以后这里不会成乱葬岗吧?”

有人道:

“这次处决的人多着哩。”

“我一个远方的亲戚说,这次至少上千人。”

“这个官上次在鲁县被人行刺了,差点就没命了,死里逃生,这大官岂会不报复,这些人啊只怕都会死得很惨哩。”

还有人道:

“听说处决的是儒生?”

“这些儒生之前不是说被皇帝请去了吗?”

“为什么还会犯这么大的事?”

四周有人摇头道:

“不知道。”

“反正这些人是死定了。”

“......”

四周细索声响不断。

而在人群中,一些跟儒家交好的贵族,此时都脸色苍白,紧咬着牙关不说话。

至于那些穿粗麻布衣的黔首农人,则全都一副看热闹神色,对于儒生,他们并没有什么感触,平日里基本没有什么接触,而且他们也不喜那些鼻孔翻上天的儒生,此时甚至是乐于见到儒生栽了。

四周说着说着,声音渐渐小了。

午时。

一大片衣衫不整,面容枯槁的儒生被押进了山谷。

刑场中央的土台上,两排号角齐鸣,台角主司刑的杨武长喊一声道:“主刑官员秦尚书令到----!”

在众人翘首眺望下,秦落衡走到了台前。

固紧跟在其后。

随后。

固念诵了一篇决刑书。

固道:

“大秦皇帝诏----”

“查孔门儒生四百六十七名,无视大秦新政之利,不思国家善待之恩,以古非今,攻讦新政,散布妖言,私办私学,诽谤皇帝,勾连六国旧贵族,图谋复辟三代旧制,屡犯法令,罪不容诛!为禁以文乱法之恶风,以禁复辟阴谋之得逞,以禁私学为害之先风,将所有触犯法律之儒犯处坑杀之刑。”

“大秦皇帝三十二年秋!”

说完。

固更是高喝一声。

然秦落衡并没有直接下令坑杀。

而是从高台下走下,去到跪地的儒生旁,最后站在了一个黝黑干瘦蓬头垢面面容枯槁的人干前,眼前这儒生双眼已半瞎,就直挺挺的跪在地上,形如木雕,秦落衡端详片刻,好似认出了眼前是何人。

他走到这人面前,淡淡道:

“还记得我是谁吗?”

叔孙通抬起头,咬牙切齿道:“忘不了,秦落衡!”

秦落衡一挥手,当即就有士卒端来了一碗凉水,叔孙通却是一句话没说,直接张口等着士卒把水喂进嘴里。

士卒四周看向秦落衡,秦落衡则是点了点头。

等一碗水喝完,叔孙通整个人好似精神了不少,意犹未尽的孝道:“好,老夫也算是死亦心甘也。”

秦落衡道:“叔孙通,你我都曾在博士学宫任职,也算是曾为同僚,既知当死,我且问你几句话,你若愿实言则说,不愿实言也尽可不说,如何?”

叔孙通深深的看了秦落衡一眼。

沉声道:

“只有一碗恩情。”

秦落衡道:“孔鲋、孔襄二人何在?”

听到秦落衡听到这两人,叔孙通当即面露愠色,大骂道:“这两老贼,诓骗我等,让我等留在鲁县送死,他们自己倒提前逃之夭夭,若能再见到这两人,我定要生扒这两贼人人皮,生啖其肉,寝其皮,饮其血,抽其筋,让他们彻底挫骨扬灰。“

“你为何这么痛恨这两兄弟?”秦落衡问道。

叔孙通冷哼道:

“我儒家有现今惨状,全都拜它们所赐。”

“私学之事,我跟其他儒士之前根本就不知情,是孔鲋兄弟二人,私下跟六国贵族联系,去开办的,他们是后面藏不住时,才把这事告诉我们,还说只要拖下去,我儒家便能对法家取而代之。”

“孔鲋这贼人贪心过甚。”

“你不知道他们的去处?”秦落衡蹙眉。

叔孙通嗤笑道:

“他们逃命岂会告诉我们?”

“若是他们提前让我们离开,我们又岂会被你们抓到?”

秦落衡微微额首,没有继续在这个话题上多问,他已经听出来了,叔孙通等人之前是被人骂了还在帮孔门的人数钱,他问道:“你的双眼是如何受伤的?”

叔孙通黯然道:

“慌不择路,安能无伤?这些不说也罢!”

秦落衡道:“大秦不负尔等,为何尔等决意要跟秦廷决裂?甚至是甘愿为此丧命!”

叔孙通道:

“哈哈。”

“大秦不负儒家?何等之笑话。”

“我儒家入秦这些年,可真的受到秦廷重视?”

“你在博士学宫还没体会到吗?”

“在禁止博士学宫议政之后,我等儒生便已经失去了生存之根本,秦儒相轻,法儒不容,我儒家就算不反秦,早晚有一天,也会被你大秦和法家蚕食殆尽,大秦,跟我儒家从来都不是一路!”

“而且......”

“大秦注定要亡!!!”

听到叔孙通的乱言,杨武锵然拔出了长剑。

秦落衡制止了杨武。

他看向叔孙通,淡淡道:“儒家理念跟秦政不合,这世人皆知的,而今大秦势大,儒家有危机感,可以理解,但你说大秦要亡?我却是不理解,愿听其中教诲。”

叔孙通木然的望着苍苍山谷。

冰冷而缓慢道:

“秦政之亡,在嬴政无视天道也!”

“嬴政身为皇帝,暴殄天物,浪费民力,滥造宫室,老夫虽然目盲,但也依稀还记得秦中八百里,楼台殿阁连天而去,为了修建这些楼台殿阁不知毁了多少家庭,又不知让多少人死于非命,其中罪恶,实是罄竹难书。”

“秦政立足于残暴。”

“民有鳏夫旷男,宫有怨女悲魂,杀人无算,白骨如山,赭衣塞路,而今更是塞天下之口,决文学之路,烧三代典籍,掘先哲之墓,修长城而绝我华夏龙脉,筑驰道毁我民居良田,此等无道之国,无道之君,无道之政,虽十亡,亦不足平天下之怨。”

“大秦不亡,岂有天理也?!”

秦落衡摇摇头。

沉声道:

“你说的或许是真有其事。”

“但又算得了什么?”

“谁在乎呢?”

“你说秦是无道之国,秦若真的无道,岂能一统天下?让天下兵戈止息?让万民得以休养?”

“陛下若真是无道之君,岂能贵为皇帝?受万民敬仰?”

“秦政若真是无道之政,岂能扫平边患?岂能让华夏族类长存?大秦这些年推行的修驰道、掘川防、拓疆域、一文字、一度量衡,有哪一个是真的错了?”

“若非大秦,天下不知还会战乱多少年,不知还会有多少民众战死。”

“你可问问四周的民众,他们是想要继续生活在战乱之中,还是生活在现今的太平世道,或许大秦治下还有诸多黑暗,但再多黑暗,也远不如乱世之昏暗,乱世之中,人命如草芥,活下去都是种奢望,而在大秦治下,他们至少能活下去。”

“另外。”

“朝廷再怎样也不是你儒家违法的原因。”

“天下若是乱了,最终受苦的还是底层的芸芸众生。”

秦落衡的声音并不大,但落到四周民众耳中,却好似震耳欲聋。

秦落衡继续道:

“我跟你对话,本想是看看你是否已经意思到错误,但事实证明我错了,尔等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甚至已深陷到歧路之中。”

“我可以明确的告诉你。”

“大秦不会亡。”

“至少这几十年不会亡。”

“而且就凭几百个儒生,几十个博士,几万名贵族,甚至是几万名怀有异心的民众,就想要颠覆大秦,完全是痴人说梦,根本不切实际。”

“你既不明白为何朝廷会对你们处以坑杀。”

“我便来告诉你。”

“顺便告诉天下民众。”

“儒家现在究竟是何面目。”

“我也好让你儒家彻底死心,也让四周这些对儒家还抱有一丝念想的民众,彻底见见你儒家之真面目,儒家不过是一虚伪的学派。”

“大秦定六国,一天下,不封建诸侯而力行郡县制。”

“此非为皇族一己之私,实为华夏一体昌盛大出于天下也。”

“原因如何?”

“不少人恐心中有数。”

“大争之世数百年,天下打了数百年,死伤民众不计其数,这样的黑暗时代,是由大秦终结的,大秦自不愿让天下再度变成这样,所以纵使你儒家千般劝谏,朝廷依旧不为所动,从来就没有考虑过行分封。”

“大秦不愿让天下再大战不休,再让天下万民尸骨如山。”

“大秦立国之初,便旨在革新天下,因而陛下曾封儒家首学孔鲋为文通君,使其居天下百家之首,厚望其兴盛新政文明,而儒家的不少儒生、儒士也被封为了博士,朝廷对儒家寄予厚望,厚望其资政治道而共谋华夏强盛。”

“然你儒家是如何做的?”

“不思时势之变,不思人民之安居乐业,唯念复古复辟之旧说,在朝鼓噪诸侯制,在野勾连六国余孽,既不奉公,更不守法,而后儒家首学孔鲋更是带着儒家众弟子弃官而逃,甚至是裹挟举族逃乡,此后更是变本加厉。”

“公然违抗法令。”

“在地方广设私学,意图对抗朝廷。”

“意图搅乱人心,从而达成自己不可告人之算计。”

“儒家,君臣人伦之道竟皆沦丧,此等败坏之徒,有何面目再立于天地间?”

“在朝时,儒家众儒生不思悔改,聚相以古非今攻讦国政,最终为朝廷所恶,以至最后咸阳生事时,一体逃国,险些在天下酿成大祸,更是引得天下民众惊惶不安。”

“如此儒家,无法、无天,无君,无国,唯奉一家私念为至高,何以再对民众谈礼义廉耻?又有何面目去面对天下民众?”

“是故。”

“儒家之恶行早已罄竹难书。”

“所以朝廷才决意不以常刑处决儒犯,而是对儒士行以坑杀。”

“我知道,你们中有不少人不服,而且四周民众对儒家应有不少还抱有同情之心,认为朝廷对儒家的判罚过重,但我却是告诉你们,现在的儒家早已不是孔子在时的儒家了,现在的儒家自吹自擂,不走天下,不读百家,不通民心,狭隘又迂腐,论国论政,已无半点当年英气。”

“这样的儒家不值得受人尊敬。”

“诚然。”

“儒家之私学的确让不少人受益。”

“但诸位真的研究过儒家之学问?儒家的确有段时间讲有教无类,但那是孔子孔圣人所在的时期,至于后面,儒家便再也没有这样了,现今更是如此,虽然儒家在地方广设私学,但面对的并非是底层民众吗,而是所谓的士人阶层。”

“所以儒家的治学声望仅在士人阶层。”

“至于寻常民众只是幻想。”

“而且现在的儒生,你们也大多看到了,基本都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不爱劳动,而这类人一直为秦人所恶,被视为痞子懒汉,但你们或许不知,这才是儒家现在推崇的治学之人。”

“此何其荒谬也!!!”

“天下若由这些人主政,尔等愿意吗?”

秦落衡的话音落下。

他平静的看向四周,目光所至,四周民众竟皆垂首,似乎都思考起了秦落衡提出的问题。

他们愿意吗?

(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