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汉,达咩 > 第三百八十五章 不书不语唯杀人,天意何其神妙哉!(求订阅)

会稽郡。

一份告示张贴在了城墙上。

有人使不得字,便向四周询问道:“这上面写的是什么?”

人群中自有识得几个字的,看完了上面的告示,开口道:“九月中旬,一名姓秦的官员将在薛郡坑杀抓拿归案的儒生。”

“薛郡?”

“那不是孔圣人所在之地吗?”

“这秦官员竟敢在这里杀儒生,着实是胆大包天,他就不怕激起民愤吗?”

“不知道。”

“秦人嚣张跋扈惯了。”

“他们哪里会在乎地方的人。”

“......”

四周围观的民众怯怯私语,不过对于儒家,他们并没有什么好感,只是以一种看乐子的心态看了这份告示。

不远处。

几名头戴斗笠的男子挤出了人群。

其中一人道:

“叔父,儒生再也不能说话了吗?”

“只是这些儒生不能说话了,儒家存在这么多年,秦廷就算想一网打尽,又谈何容易?再说了,孔鲋孔襄兄弟还在,儒家还没到油尽灯枯的地步,而且就算儒家真的不能说话了,也会有其他人替他们说话的。”

“你怕了?”一旁,另一人开口了。

项籍冷笑道:

“我有什么怕的?”

范增笑道:“哦,为何?”

项籍道:“我项羽向来不读书,不喜说话,只想杀光秦人,烧尽咸阳。”

闻言。

范增不由大笑出声。

眼露惊异道:“哈哈,不书不语唯杀人,天意何其神妙哉!”

一旁,项梁蹙眉道:“让范兄见笑了,我这侄儿一向自大,看了点兵书,就目空一切,实在让人汗颜。”

说完。

项梁还狠狠的瞪了项籍一眼。

项籍把头偏向了一旁,直接无视了。

他不认为自己有什么错。

范增也道:

“我倒不觉得令侄说错了。”

“从眼下来看,光靠读书说话的确灭不了秦,”

“儒家身为百家门派,在天下屹立足足上百年,在地方又广有名誉,但最终呢?还是落得个被坑杀的下场,就连孔子的后裔,也不能保身,只能东躲西藏,惶惶不可终日。”

“若论读书、说话,天下何人能出儒家之右?”

“没有。”

“连儒家靠读书说话都不行,我们这些人又岂能成功?”

“读书说话灭不了秦的!”

“灭秦......”

“唯有杀人!!!”

“项梁兄,在这方面你看的不如你侄儿透彻。”

项梁轻笑一声,对此不置可否。

项籍却是眼前一亮,他也不由多看了范增几眼,眼中露出了一抹满意之色,也觉得这个老头现在顺眼不少。

范增后又道:

“儒家败亡已经注定。”

“只怕儒家之后,就会是方士了。”

“上次始皇之所以没有立即发难,恐怕是在刻意压制,为的就是不影响跟匈奴这一战,而今这一仗已经结束,秦军大胜,只怕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秦廷都会开始着手处理以往没有解决的事了,我们今后的处境恐会越发艰难。”

项梁目光一沉。

他如何不清楚这些?

只是现在不比以往,他们只能继续躲藏。

项籍冷哼道:

“匈奴人就是群蠢货。”

“兵五十万,竟还被杀的片甲不留,被秦人追亡千里,那可是骑兵,若是给我二十万骑兵,我项籍当即就能起兵,不仅能光复楚国,更能大败秦军,让秦军不敢小觑我楚国。”

项梁脸色一黑。

呵斥道:

“住嘴。”

“真是不知天高地厚,懂一点皮毛,就在这大言不惭,若是传出去,岂非让人笑话我项梁管教无方?”

“你以后少给我开口。”

“要是再说这些不着调的话,我今后绝不带你出来。”

项籍不满道:

“叔父,我有说错吗?”

“匈奴人就是一群废物。”

“五十万骑兵,这么庞大的兵力,当年大父若有五十万骑兵,岂能让王翦老匹夫得手?我楚国岂会被灭?”

“那可是五十万骑兵。“

“就算是牛马,杀也要杀几天,结果呢?”

“匈奴竟比畜生都还不如。”

“我说他们是一群废物蠢货,难道哪里有问题?”

“骑兵的机动性如此之强,只要调度得当,足以当百万雄师,但在这些匈奴人手中,却变成了五十万牲口,只能任由秦军屠杀,这样的一群乌合之众,凭什么让我高看一眼?我又凭什么说不得?”

项籍一脸倨傲。

项梁胸中只觉一股郁气上涌。

呵斥道:

“你又懂些什么?”

“匈奴就算再无能,以往也为我们阻拦了秦廷的注意力,而且现在匈奴已经落败,说这些又有什么用呢?难道你嘴上说说,就能改变战局吗?”

见状。

范增连忙开口道:

“莫要因匈奴之事伤了和气。”

“匈奴之事已经落幕,现在我们该担心的是自己,秦廷已经开始着手整饬了,等儒家、方士竟皆伏诛之后,只怕就会轮到我们了,现在秦廷携大胜之势,势不可挡,短时根本就不是我们能抗衡的,甚至我们连闹事都不能。”

“而今留给我们的只有一条路了。”

项梁深吸口气,平复下心中的暴戾,问道:“还有何路?”

范增沉声道:“始皇死!”

“而今天下皆悬于始皇一人之身,只要始皇死了,秦廷定然陷入群龙无首,到时为了稳定朝廷,秦廷一定会有意的放松对地方的监管,那时便是我们的机会,甚至是唯一的机会,若是那时没有把握住,让秦二世稳定了朝堂,只怕覆秦将再无机会。”

说到这。

范增也不由长叹一声。

神色郁闷道:

“若是当初鲁县能杀掉秦落衡就好了。”

“秦落衡一死,扶苏性格优柔,成不了什么大事,而其余公子竟皆庸碌之人,也难以继续整合天下,到时留给我们的机会和时间都会多不少,然上次袭杀无果,反倒将秦落衡的身份公之于众了,从目前的从他处理儒家这事来看,此人算计颇多,不是个易糊弄之人。”

“甚至......”

“此人同样是个暴虐之人!”

项梁拱手道:“范兄,我曾听闻你参加过士人盛会,那次是由秦落衡操持的盛会,你对此人具体有多少了解?”

范增略一思索。

摇头道:

“我其实对他并无多少了解。”

“当初他只是区区一博士,并不为外界看重,虽然想法有些瑰丽离奇,但过于脱离实际,也过于天真,因而虽博得了阵阵彩,实际也就那样,只是谁也没有料到,仅仅一年时间,他便从一个博士,一跃变成了大秦公子,而且还历经了种种事故,无疑也让其成长不少。”

“现在的秦落衡已不是当初那人了。”

“甚至是判若两人!”

“这次秦落衡把坑杀儒生的地点定在薛郡,这就足以证明其手段之狠辣。”

“他并不仅仅是想坑杀儒家,更想借着坑杀,将儒家在地方的影响力彻底摧毁,让儒家从过往的显赫门派,彻底沦为丧家之犬,再难恢复以往的名声。”

“此子心计可谓毒辣。”

项梁也脸色一沉,叹气道:“当初鲁县之事,行事过于匆忙,行动也有些草率,最终功败垂成。”

范增道:

“时也命也。”

“当初我初听闻秦落衡为大秦公子的消息,也想急速赶到鲁县,只是因路上耽搁了一下,最终没有赶到,但就算我赶到,如此短的时间内,想弄出一个完备的计划,恐也是不能够,而且当时张良也在,尚且没能得手,只能说天命当时不在我们这边。”

“我等又能为之奈何?”

项梁叹息一声。

眼中也露出一抹萧瑟之色。

沉寂道:

“嬴政的身体状况无人知晓。”

“若是近两年便出事,那再好不过。”

“若是嬴政还能继续拖几年,拖到将内政整饬完毕,只怕到时就算嬴政死了,我们也对那时的大秦无可奈何了。”

范增摇摇头。

说道:

“秦廷整饬内政没那么容易。”

“我听闻,秦廷似乎有意在北疆修筑长城,这同样是一起大工程,同样会耗费大量民力,立国之初耗费大量民力尚且可以理解,若是这样的大工程持续不断,就算秦廷有千般借口,恐也难堵天下悠悠众口。”

“再则。”

“整饬内政就必须要动六地官员,他们又岂会坐以待毙?”

“这些人以往在地方作威作福,又怎么受得了秦法的严苛,等着看吧,秦廷这把火,烧不了多久,或许就会自己熄灭,到时反倒会把六地官员推到了我们这边,不过这些官员不值得信任,目光太过短浅,很容易背刺。”

“不过......”

“让他们狗咬狗倒是不错。”

“只是近一两年,苦的还是我等。”

“但只要我们把这几年扛过去,扛到秦廷以为我等难以再出头时,定然会把目光转移到六地官员身上,到时未必不是我们重整旗鼓的机会,只是六国贵族能不能支撑到最后,却是不得而知了。”

“唯今我想见的其实是秦廷的储君之争。”

“扶苏虽然各方面不如秦落衡,但他在朝堂的时间更久,而且投靠他的官员更多,这些官员深谙官场之道,不会轻易改换门庭的,他们为了扶苏,更为了自己,定然会逼着扶苏跟秦落衡争储君之位。”

“两公子相争必加剧秦廷内耗。”

“甚至于......”

“有时我等还需帮扶苏一把。”

“只要秦落衡久久不能被确立为储君,那大秦朝堂便会一直陷入内耗,秦廷不能凝成合力,对我等而言,那无疑是天下之好事,何乐而不为?”

闻言。

项梁抚须大笑道:“范兄所言极是。”

“范兄或有所不知,扶苏这几年在楚地推行新田政,若非我等氏族有意压着,恐怕地方早就沸反盈天了,原本我等只是想把扶苏糊弄过去,以免楚地遭到秦廷过多重视,进而让我项氏失去壮大之机,没曾想,最后竟是帮了自己。”

“哈哈。”

范增也笑道:

“或许这便是项氏的运道。”

“一啄一饮自有天数。”

“项氏无形间助力了扶苏,而你这侄儿又不书不语唯杀人,或者有些事早就已见了端倪,只是我们未能看破罢了。”

“现在只需继续蛰伏,静待天下之变。”

“无论是嬴政暴毙,亦或者储君之争越发激烈,亦或者秦廷开始对六地官员动手,这都将是我们发展壮大的机会。”

“甚至......”

“在我看来,六国贵族有些多了。”

“靠秦廷之手,枝剪一些也是件好事,毕竟人一多,心思就杂,心思一杂,就很容易被各个击破,甚至会成为累赘负担,少一些人,也能更加的凝聚战力,也才能最终在秦决策出错时,给大秦造成致命一击,以致大秦崩亡!”

听到范增的话,项梁目光微动。

这些话甚的他心。

他也觉得六国贵族有些多了。

尤其是楚国贵族。

这一年多下来,随着景氏、屈氏等老氏族逃回楚地,他们复辟的声势不仅没有壮大,反而在内耗中不断减弱,这让项梁心中极为不满,但景氏、屈氏在楚地经营了数百年,远非他们项氏能比,所以他们一直都只能去规避冲突。

但躲避始终不是办法。

而范增说的话却正合他意。

项籍同样眼前一亮。

开口道:

“范夫子说的太好了。”

“我也觉得六国贵族太多了,尤其是景氏、屈氏这些老氏族,回来后,根本就没有想过复辟楚国,反而一直在地方跟我们争抢田地,争夺资源,让我们项氏苦不堪言,若非叔父一直劝阻,我早就把这两氏族给铲平了,还会让他们骑到我项氏头上?”

闻言,项梁脸色微滞,他狠狠的瞪了项籍一眼,试探性的问道:“近来我项氏的确遇到了其中的问题,不知范兄可有解决之策?”

范增眼中闪过一抹傲色。

自得道:

“自然有。”

项梁双眼一亮。

激动道:

“还请范兄告知,我项梁感激不尽。”

范增看了看四周,项梁当即会意,笑道:“是我心急了,城外不远有一间寒舍,还请范兄屈尊前往。”

范增笑着扶了扶须道:“敢不从命?”

几人谈笑风生着出了城。

儒家行刑之事,他们并未放在心上。

也不会放在心上。

......

另一边。

扶苏同样看到了这则告示。

当看到这则告示的内容时,扶苏脸色大见惊愕,甚至一时愣住没了话说,萧何此时正在扶苏身边,见到这则告示,眼中也露出一抹惊疑,他实是没有想到,秦落衡竟有如此胆魄,敢在儒家的发起地处决儒生,而且还要当众宣读儒生的罪责。

这可是将儒家彻底得罪死了。

更为甚者。

是在摧毁儒家根基。

他一直都很是高看秦落衡,但此时此刻,依旧为秦落衡的举止感到惊叹。

在沉默了大约顿饭时间,扶苏才回过神来,断然道:“不行,我需去一趟薛郡,儒生可杀,但不能羞辱,更不能在圣贤为学之地处决,这岂非是让我大秦自绝于读书人?”

“这如何能行?!”

萧何劝阻道:“公子莫要轻举妄动。”

扶苏道:

“这算什么轻举妄动?”

“我这都是为了大秦着想。”

“儒生犯法固然有罪,有罪自当依法惩治,但岂能这般羞辱?这岂非让世人笑我秦廷无度量之心?”

萧何道:“公子,处决儒生之事,朝廷早已做下决断,秦尚书令只是依陛下诏令行事,公子有何理由前去?而且陛下既将此事全权交予了秦尚书令处置,公子前去劝阻,便是在谏阻坑儒,这岂非是在蔑视法令?”

“秦尚书令前段时间,在鲁县遭袭杀,恐心中有所积怨,一旦做出决断,只怕是泰山难移,公子前去,岂非是在自讨没趣?公子且听下吏一,不要掺和儒家处决之事,此事跟公子无关。”

扶苏脸色一沉。

不悦道:

“儒家之事岂跟我无关?”

“我在咸阳时,一直视儒家为师长,而且我非是劝阻秦尚书令处决儒士,只是让其另择一处行刑地,这难道不可?”

见扶苏如此执拗,萧何不由叹息一声。

继续道:

“公子果真要去?便听下吏一句。”

“公子只以探访秦尚书令为由前去,而后再相机劝说,莫要直言是为了儒生,如此,或可有效,即或无效,亦可保公子无事。”

扶苏蹙眉道:

“保我无事?”

“我为国着想,还能出事不成?”

萧何道:

“所谓无事者,公子资望也!”

“公子为陛下长子,朝野瞩目,若与秦尚书令正面歧见,定会传至陛下耳中,到时或有损公子根基,以探访为由,却是能将此事化小,不至于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扶苏肃然凝思片刻,对萧何深深一躬。

说道:

“萧长吏照应之策,扶苏铭感于心。”

“然则,扶苏不会纳长吏此策,我扶苏向来坦坦荡荡,有一说一,我此行为的就是让秦尚书令修改行刑地点,岂能心意不坚?”

“此事就算父皇责怪,自我一人承担,岂能让你受到牵连。”

“你之才,屈居郡中已是大材小用,若是因我再受到影响,我扶苏岂非误了一位大才?这如何能行?”

“至于资望,至于根基,我大秦君臣素以公心事国,焉能因一时一事之歧见而有他?”

“我意已决,萧长吏不要再劝了。”

扶苏态度异常坚决。

见状。

萧何轻轻叹息一声,随即便沉默了。

而后萧何为扶苏饯行,临行时,更是几次欲言又止,最终只叮嘱了一句:“公子切莫太意气用事,慎之慎之。”

然扶苏已走远。

在扶苏赶往薛郡时,秦落衡也到了薛郡。

不过,他并没有急着去过问刑场情况,而是独自站在院中,目光却是遥遥望向了咸阳的方向,他已经得到了消息,薄姝跟赵檀都已成功生育。

一男一女。

薄姝所生是长子。

赵檀所生为长女。

这两个小孩的名字在出发前便已定下,男孩为秦未央,女孩为秦芷茹,其实当初不止起了这两个,也考虑过两个皆为小子,亦或者两个都是女孩的情况,只是目前儿女双全,倒也直接把名字各自定下了。

秦落衡长身而立,神色有些怅然。

他其实一直都想回咸阳,他的身体其实早已恢复,甚至,他也早就得知了薄姝和赵檀要生育的消息,但最终,思索很久之后,他还是选择了不回去。

他现在的身份有些尴尬。

不仅他自己有些不适应,回去后面临的各种情况,也会加剧这种不适应,加上那时他身上有伤,回去后,难免不会被几女发现,到时不禁又会让几女担忧。

最终他选择了留下。

只是收到来自咸阳的书信时,心中难免有些惆怅,自己的孩子出生,他身为父亲却是不在身边,甚至是不敢回去,这实在有些伤人。

秦落衡轻叹道:

“万幸薄姝跟赵檀都无恙。”

“母子母女竟皆平安,若是其中出了差池,我恐真会后悔一生,只是短时我恐怕还是回不去,而等我最终回去时,只怕这两个小家伙根本认不出我。”

“唉......”

莫名的。

秦落衡神情很是感伤。

他又何尝不想回家团聚呢?

但实在不能。

因为鲁县遇袭之事,他的身份最终暴露了,甚至现在已世人皆知,只不过还没有经过始皇最终的确定罢了,但这只是时间早晚问题,但没有被明确确定,他就一直会处于一个很尴尬的阶段,回咸阳只怕事如箩筐,稍有不慎,更为会自己遭来大量口舌。

他又岂愿把事端引到家人身上?

因而他只能暂留在外面,纵心中万般牵挂,也只能独化叹息。

就在秦落衡站在院中,在脑海中幻想着自己的子女会是何模样时,固小跑着来到了院中,躬身道:“尚书令,长公子来了。”

“长公子?”秦落衡眉头一蹙:“他来薛郡做什么?”

“不知。”固摇头道:“只怕是为了儒生。”

秦落衡眉头皱的更紧了。

内心里。

他并不想见扶苏。

因为两人现在身份很尴尬。

这次见面,很容易引起外界猜疑。

但纵然心中千般不愿,但扶苏毕竟为长公子,他无论如何都不能不见,只是若扶苏真为儒士求情,恐他也不得不跟争上几句了。

而这非他所愿。

秦落衡道:“我这就过去。”

(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