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汉,达咩 > 第三百八十四章 以万钧雷霆扫灭,使其身名俱裂!(四千字)

深秋时节。

此时,三十万秦军已全部越过河南地,而且已在北河之外的连绵山地筑成了新的大营,方圆数里内都有斥候巡视。

经过这一个月的追杀,匈奴诸部残余已逃的无影无踪。

唯一遗憾的是,并没有抓住头曼单于,头曼单于最后选择了舍弃王旗,混在普通飞骑中跟着其他匈奴骑兵逃了。

这也让涉间郁闷了好多天。

而今自北海以南,数千里再也没有胡马的踪迹。

狼居胥山的匈奴单于庭,也只有胡人仓促逃走后,遗下的道道废墟。

虽已步入深秋衰草时分,但九原云中雁门代郡的北方牧民却是欢天喜地的大举北上,反时令的在阴山南北各处都扎下了帐篷,草原上再次燃起了昼夜不熄的篝火,歌舞赛马摔跤等庆贺狂欢不一而足。

不过阴山草原刚经历战祸,农人商旅等尚还在观望,因而草原上的人其实并不算多,但已足够热闹欢腾。

随着始皇的到来,整个草原彻底进入到狂欢。

而且是前所未有的振奋欢腾。

嬴政自不会是空手而来,还派人送来了百余车御酒,还为此举行了盛大的犒军典礼,历来大军犒赏中,王酒之于士兵大多都是象征性的,千人队能得一坛王酒和水而饮,已经是十分难能可贵了,而这次更是史无前例的,从千人一坛变成了百人一坛。

其赏赐规格甚至胜过当年灭国大战。

因而也是博得了与战士卒的欢呼和振奋雀跃。

入夜。

犒军大典,三十万将士人手一支火把,在大草原上连绵排开,构成了一副地上长龙,仿佛是要与漫天繁星较高下,云车上,蒙恬在得嬴政示意下,更是高呼一声‘分酒’,片刻之后,每人面前的大陶碗里都装满了含酒量三四成的‘御酒’。

“饮!!!”

蒙恬再次高呼。

所有的将士都举碗痛饮。

而后爆发出一声震荡整个阴山草原的陛下万年的呐喊。

声震九霄,天地失色!

碗中酒,对与战秦卒而言,并不算多少,但荣耀却是沉甸甸的。

这是陛下亲自送来犒赏的御酒。

这便足矣!

声浪滔天,久久不绝。

所有士卒在痛饮后都是泪水盈眶。

待声浪渐渐平息之后,嬴政的声音在高高的云车上传出。

“将士们,臣民们,朕今天犒军,规格远高于当初的灭国大战,因何?”

“只在一处!”

“剪灭六国,只是平定华夏内争!”

“而驱除匈奴者,是平定华夏外患也!”

“生存危亡,外患之危远大于内争之危,大秦及华夏想要万世千秋,便得深彻的根除外患,否则,早晚有一日,华夏族群将面临灭顶之灾!华夏族群也将永远不得安宁,二三子这次所立功业,定将名垂史册,为后人铭记!”

“朕为二三子贺!”

“为大秦贺!”

“为华夏贺!”

嬴政的高喊声刚一传出,四周便响起了震耳欲聋的回应声。

“陛下万年,大秦万年!”

“陛下万年,大秦万年!”

“陛下万年,大秦万年!”

“......”

四野民众齐声呐喊,声浪此起披伏。

嬴政长身站在高台之上,直视着下方的万民。

待四周声浪小一些,嬴政才继续道:

“只是驱除匈奴足够吗?”

“不够!”

“远远不够!”

“匈奴自诩为天子骄子,自诩为马背鼻祖,他们岂会轻易放弃对大秦的窥视?大秦的确能够屯兵数十万于北疆,防范匈奴南下,但朕不愿意这么做。”

“朕也不想这么做!”

“你们都是朕的子民,有自己的妻儿,有自己的亲族,岂能把自己空耗在北疆?而使有家不能回,子女不想见,父母孝道不能尽?朕岂能坐视二三子被胡人始终牵制于此?”

“大秦不当如此。”

“你们也不该有此遭遇。”

“因而大秦此次非但要驱除匈奴于千里之外,更要在北疆修筑一道御敌于外的长城,朕要用长城庇护我大秦万千子民,真要胡人只能望墙兴叹,而不得存进,不能迈入大秦疆域半步,朕更要将外患永远的隔离在华夏文明抵御之外。”

“唯其如此。”

“才不负二三子的浴血厮杀。”

“也才不负九原云中雁门代郡等郡县子民的深切期盼。”

“二三子皆是百战老兵,深受战乱之苦。”

“天下已历数百年的战乱了,这场仗打的够久了,而朕能做的、能做的便是让二三子的子嗣,再不用经受战乱之苦,让华夏子民能够彻底的安稳下来,再也不用颠沛流离,也不会再出现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惨状了。”

“朕为大秦皇帝。”

“朕能做的便是彻底终结战争。”

“让天下万世太平!”

“二三子,可愿与朕一同去开创大秦的太平之世!”

“修长城!”

“修长城!”

“修长城!”

“......”

整个阴山草原都在震荡。

而后便是久久不绝的‘皇帝万年,大秦万年!’的呐喊。

阴山草原的呐喊弥漫了整个草原,临近日初,这股呐喊才最终落下帷幕。

但这一夜的景象,必将长久烙印在边地万千民众与士卒的记忆深处,而且久久不能磨灭,这是秦时的辉煌于荣耀。

次日。

嬴政在幕府听取了蒙恬等将领对此战的军情禀报。

涉间则是为自己请罪,为自己没有抓捕到头曼单于而愧悔,见到涉间这羞愧模样,嬴政并未真的怪罪,只是淡淡道:“战机瞬息万变,就算布局再精妙,最终还是会有变数,头曼单于舍弃匈奴王帐大旗,这是谁都预想不到的。”

“此次便功过相抵!”

随即。

嬴政也笑道:“若是连这都要处罚,只怕法吏一天要累死。”

听到嬴政的揶揄声,蒙恬等人也笑了起来。

归总完军情之后,蒙恬脸色也变得严肃不少,沉声道:“陛下,匈奴此番虽然被我军大败,元气大伤,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臣恳请明年准臣再出兵扫荡草原一次,从而彻底平定阴山以北,将匈奴彻底击溃,让大秦北疆再无后患之忧。”

嬴政目光微阖。

冷声道:

“准,而今匈奴主力尽损,确实该穷追猛打,但草原宽广,粮草辎重运送并非那么容易,所以匈奴要驱逐,但大秦今后的主要目标却是要放在修长城上了。”

“待传长城修筑完毕,大秦进可攻,退可守,方可彻底立于不败。”

蒙恬作揖道:“臣遵令。”

蒙恬又道:“陛下,修筑长城之事,朝中早已定下,只是定居戍边,朝廷一直没有定下迁移何处人口,是直接迁徙北河的,还是成军人口?”

嬴政道:“此事朕知道了,回朝便会跟朝堂商议。”

陆续商议了诸事后,蒙恬面露迟疑之色,但最终有的话没有说出口。

而嬴政自不会理会。

在军中待了几日,便启程离开了。

苏角等人在目送始皇的御车离开后,便聚在了蒙恬四周,问道:“上将军,秦落衡为陛下公子之事?”

蒙恬正色道:

“此乃陛下家事?我又岂敢多问?”

“但无论是也好,不是也罢,我等身为将士,只需替陛下守护好北疆即可,朝中之事,以及公子之事,与我等无关,你们也不要再过多询问了。”

“此事就这样吧。”

苏角目光微动,低声道:

“而今修筑长城之事已经定下,上将军既要负责防卫匈奴,还要负责戍卫,更要监督长城的修建,工程量实在繁多,上将军何以不让陛下派些官员过来接手?”

蒙恬冷冷的看了苏角一眼。

冷哼道:

“你打的什么心思,我心知肚明。”

“此事不要再提了。”

“我蒙恬既为陛下臣子,便只听令陛下诏令。”

说完,蒙恬便径直离开了。

留下苏角等人面面相觑。

......

东郡。

经过这几个月的休养,秦落衡的身体已完全康复。

他也终于听到了秦军大胜的消息。

他跟寻常民众一样,都对此十分振奋,不过与其他人不同,他很是明白,秦军大胜匈奴,对秦廷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大秦终于可以腾出余力来了。

这也意味着......

朝廷会开始整饬内政了。

而这同样是秦落衡期盼已久之事。

就在这举国振奋的时候,还被安置在东郡的秦落衡,却是收到了一阵诏令。

一份来自咸阳的诏令。

看完这份令书,秦落衡目光微沉。

始皇有令,命他立即处置儒家及相关事宜。

这不是一个好差事。

虽然眼下儒家早已是铁证如山,罪行根本不容置辩,但儒家在地方的影响力确实非同寻常,而朝廷对儒家的处置早已定下。

坑杀!

经过这几月的抓捕和调查。

儒家相关之事,早就尘埃落定,就差最后处刑了。

然而就是这最棘手的处刑,最终却是落到了秦落衡手中。

秦落衡拿着令书,满眼凝重,儒家之事,他必须要慎重对待,因为稍有不慎,便可能会反噬自身。

思索片刻。

他把固、杨武、蔡和、章豨等人叫到了自己住处。

这一段时间,这几人一直在自己身边,相处下来,多少是有了些交情,把此事告知给他们,然后一起商量,也是再合适不过。

而且像杨武、蔡和、章豨、华要等人都出自关中氏族。

至少目前都是值得信任的。

不多时。

几人便来到了秦落衡住处。

秦落衡坐在主座上,到场众人按官职高低依次入座。

秦落衡并没有说废话,开门见山道:“朝廷来了旨意,让我处理儒家之事,儒家所犯之罪,早已罄竹难书,但儒家毕竟为百家门派,又曾执百家之首,在民间的声望很高,若是处理不当,恐怕迎来非议,甚至会为帝国遭至骂名。”

“诸位对此有何高见?”

闻言。

众人都不禁眉头一皱。

他们其实都没有料到秦落衡会接手这事,儒家之事目前就是一个烫手山芋,虽然事情早已落定,但真的当众宣布坑杀儒生,却是很容易为自己遭来祸端,尤其秦落衡更是始皇之子,始皇却把这事交给了秦落衡。

这让他们一时也有些拿不定主意。

固道:

“既是朝廷的诏令,尚书令自该完成。”

“而今儒家罪行早已被登记在册,只差最后当众行刑了,据我所知,抓捕到的儒生大多在薛郡以及附近几个郡县,不知,尚书令想在何处行刑?”

“亦或者带回咸阳行刑?”

秦落衡略一沉思。

沉声道:

“不用带回咸阳。”

“儒家的处理结果,朝廷早已定下。”

“而今抓捕到的儒士就有四百余名,加上家眷之类的罪犯,数量更是多达上千人,这么庞大数量的人群,若是全部押解至咸阳,耗费的人力物力都将是海量,朝廷才结束一场外战,耗费了不少国力,岂能再在儒家身上耗费资源?”

“就在附近处决!”

说完。

秦落衡目光一凛。

又道:“行刑地点定在薛郡!”

“薛郡?”众人心中一惊,蔡和道:“尚书令,这是不是有些不妥?”

“薛郡是以前孔子授学、故居,陵园之地,那里的民众深受儒家影响,在哪里坑杀儒士,恐怕会遭至地方民众强烈反对和不满。”

“下吏不赞同在薛郡行刑。”

秦落衡沉声道:

“行刑地点只能定在薛郡。”

“固然薛郡受到儒家思想影响很深,但诸位不要忘了,薛郡是大秦的郡县,那里的民众更是大秦的子民,正是因为此地深受儒家影响,才更要把地方定在哪里,若是不把为何处置儒家的事给当地民众说清楚,恐怕才会真的适得其反,让民众倒对大秦生出怨念。”

“儒家长于口舌。”

“若是不斧正民众之观念,只怕我等刚一离去,儒家便会死灰复燃。”

“再则。“

“大秦如今大胜而归,我等正可借朝廷大胜匈奴的盛威,用以处置儒家,不然等这股雄风过去,地方替儒家叫冤喊怨的不知会多出多少。”

“此事便这么定下了。”

“等下尔等便去通知各地郡县,让他们把儒生都押送到薛郡。”

“十日后当众行刑!”

“此外。”

“固你可拟一份坑儒书!”

“把儒家这些年所犯罪行,全部书于上面,到时一并宣读,儒家既然选择跟大秦为敌,就要接受跟大秦为敌的代价和后果。”

“丑类,就应以万钧雷霆扫灭,使其身名俱裂!!!”

(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