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乱明者皇太子 > 第五百三十九章 皇太子第一诏

乱明者皇太子 第五百三十九章 皇太子第一诏

作者:帅锅大马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02:42 来源:平板电子书

宋词人秦观一首《鹊桥仙》写尽了昨夜的温柔。

待到晨曦微露之时,和煦的阳光透过暖色的纱幔,轻柔的抚慰着。

朱常洛看着身旁贪睡的佳人,他的嘴角露出一抹得意的笑容。

看着佳人额边散乱的秀发,朱常洛不忍打破这安静美丽的画面,他悄悄的起身,来到了奉辰宫外。

看着宫院内姹紫嫣红百花争艳的春色,朱常洛是春风得意。

他一如既往的打着刘文珍教授的养身术,待到身体发热,出了一身畅意淋漓的热汗后,朱常洛才停了下来,在宫人的伺候下沐浴更衣,开始了自己新的一天。

这一天,朱常洛要正式发布了他的皇太子第一诏!

这一诏,朱常洛要施恩天下,彰显他的王者气度。

沐浴更衣后的朱常洛,吃了一份简单的韭菜盒子后,便宣召在了慈庆宫隔壁的掌印秉笔直房中值班的孙暹侍驾。

孙暹这段时间是春风得意,喜气洋洋,隐隐之间已经成了紫禁城中最大的太监头子。

在他听到朱常洛宣召他侍驾时,他立刻就放下手中把玩许久的紫砂壶,屁颠颠的到了慈庆宫来。

见到朱常洛后,他立刻谄媚行礼,“奴才参见主子。”

朱常洛抬眼看了孙暹这如球般的身材,说道:“起来吧,你该减减肥了,就你这样往地上一趴,蜷曲的就像一个球。孤都怀疑你会不会顺势一滚跑到殿外了。”

孙暹立刻顺着笑道:“谢主子关心,奴才记住了。”

朱常洛道:“等会去你把董其昌找来,孤有安排给他。”

孙暹立刻道:“奴才这就去。”

看着这般殷勤的孙暹,朱常洛笑道:“今个这是怎么了?这么积极?”

孙暹立刻委屈道:“主子亏说奴才了,只要是主子的事情,奴才一向都很积极的。”

看着孙暹哼唧唧的样子,朱常洛都想笑,他连忙挥手道:“那就现在去吧。”

孙暹回了声是,然后就屁颠颠的离开了慈庆宫到徽音门外的刻漏房找董其昌了。

自从军机处成立之后,朱常洛就命军机处驻刻漏房随时待宣。

而刻漏房与内阁所在的文华殿也仅有一墙之隔。

所以,有时候军机处和内阁之间,难免就会暗自一较长短。

对于,他们之间的争斗,朱常洛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毕竟,这也是一种良性的竞争的。

这种良性而非恶斗的竞争,朱常洛还是鼓励的。

早早来到刻漏房当值的董其昌听到皇太子召见,他立刻放下了手中的工作,随着孙暹匆匆穿过徽音门,麟趾门,跨进慈庆门,来到了慈庆宫大殿。

“臣参见殿下。”

董其昌一进殿内就立刻推山倒海般行礼问安。

“起来吧,董师傅。”

朱常洛给董其昌赐了坐后,继续说道:“孤有意开恩科,作为孤监国摄政第一诏。礼部对此可有什么建议?”

董其昌听到朱常洛要开恩科,他顿时愣了一下。

恩科,这个词听着有点陌生。

但是,董其昌也不是没有见识的笨人,他立刻就懂了朱常洛恩科的意思。

董其昌连忙搜肠刮肚的想着关于恩科的事情,董其昌一边想一边说道:“殿下,据臣所知恩科始于宋,宋太祖和宋太宗曾数次开恩科,施恩天下儒生,得以天下归心。本朝开国之初,太祖皇帝也曾开过一次恩科,施恩天下。”

“如今殿下监国摄政,正是普天同庆之时。若在此刻宣布恩科,臣认为这不仅能彰显殿下的仁德之风,更能激励天下无数学子辛勤好学忠君爱国之心!”

朱常洛听完董其昌的话后,嗯了一声。然后继续说道:“恩科不同正科。孤虽有意施恩天下,但也要考虑一下正科进士们的寒窗苦读之情。所以,孤这次开的恩科为数科,番语科。凡有举人功名者或有七品正官推荐之人,皆可参加本次恩科。取中生员赐本科功名,同进士。”

朱常洛虽有意开恩科,但他并不打算开一场考八股文的恩科。

毕竟,牛气哄哄的八股文人才大明是不缺的。这些人要么是心高气傲,要么就是门第显贵。

给他们开一场恩科,他们顶多也就是当时激动激动,事后,他们感恩的对象还是他们的门师故旧,跟朱常洛这个皇太子是没有多大关系的。

所以,朱常洛也不愿意去做这个冤大头。

于是,朱常洛打算他的这场恩科,一定要别开生面,考出一些不一样的东西来。

让这些平时不受重视的人才得到来自皇太子殿下关怀,使他们对其感恩戴德。

所以,本着利益最大的考虑。朱常洛决定以数学和番语为本次恩科主题。

对于朱常洛来说现在的大明最缺的就是数学人才和外语人才。

没有足够多的基础数学人才,就无法撑得起科技水平的进步。

数学可是号称百科之母的学科,有了数学的先发研究才会有物理天文等等学科的突破,所以,当务之急就是要培养一批数学人才,作为科技发展的后备军。

至于,外语人才,这也是朱常洛考虑良久之后,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

大明沉醉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之中太久了,已经有些故步自封,落后世界了。

而且,就连负责外国人事务的鸿胪寺,其中的官员早就没几个精通外国语言的人才了。

一想到接下来要从泰西等地搬运和引进回来无数的文明经典和自然科学人才,面临着无人翻译,无人交流的尴尬处境。

朱常洛就不得不考虑语言和翻译人才的培育。

毕竟,指望着像徐光启这样靠着为爱发电的少部分士大夫们去翻译学习泰西的自然科学,不仅形成不了自然科学研究的风气。

而且,还会将这即将改变世界的全新学科隔绝在大明的主流文化之外,成为个别士大夫茶余饭后的消遣玩物。

这可不是朱常洛想看到。

他想看到是整个大明的有识之士都有意识的去研究去发现科学的伟力!

并且,形成风气,带动整个文明去探索科学技术的高峰与边界。

朱常洛可不想像唐僧一样从天竺搬运回来了无数佛家经典之后,还要一边培养梵语人才,一边翻译佛经,要等一二十年才完成这些外来文化的翻译。

所以,有些事情,朱常洛必须要做在前面。

要未雨绸缪,先把人才基础培养出来,等到陈振龙漂洋过海从泰西回来后,他就可以无缝连接去翻译他心心念念依旧的泰西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研究,从而节省大量的时间。

————————————

帅锅在此祝大家中秋快乐,美满团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