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宋好儿郎 > 387:无他,唯手熟尔!

大宋好儿郎 387:无他,唯手熟尔!

作者:史小刀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57:04 来源:平板电子书

自古科考都是千军万马过浮桥,这绝不是夸张。

赵祯是皇帝自然清楚这其中的艰辛。

他微微点头,但随即又觉得不对。

作为皇帝,站在他的角度上来看,科举绝对是一个能平衡朝政的绝佳手段,也是朝廷笼络培养新势力量的一种手段。

倘若没有科举,那这个大宋靠谁来管理?

靠那些权贵家族吗?

前隋时期,隋炀帝大开科举,拼着被世家贵族颠覆的风险,也要打破他们的垄断,这是为了什么?

唐朝几代帝王,用了数百年的时间去抗衡那些权贵,又是为了什么?

不就是担心世家林立、导致皇权失去了主导权么?

所以赵祯可以认同秦为的说法,但却不能真的这么做,否则皇权卑微,国将不国。

秦为并未看到他摇头,就算看到了也不会在意。

因为他的心中有一个魔鬼,想要彻底颠覆这个时代,让个人人诟病为弱宋的朝代,能真正做到盛世强国!

何谓强?

所向披靡、包罗万象!

仅靠一家一派根本撑不起那个宏大的理想,前唐如此、大宋也是如此!

“每日操练可以让人强身健体……陛下,恕臣直言,您是想看到一个个精神抖擞的臣子,还是想看到一个个萎靡不振的诗人?”

自然是有精气神儿的臣子!

只有这样的朝堂,才能真正做到推陈出新、斗志昂扬!

可赵祯还是忍住了没有回答……他不能说,因为这是群嘲攻击……一旦他说了,就会遭到天下读书人的反击。

秦为知道他不会说,所以继续说道:“陛下,若是大宋的每一个官员都能昂首阔步向前,都能铿锵有力地地域来犯之敌!皆时我泱泱大国,辽人可敢觊觎!外邦可敢不臣!”

这年头讲究的是风度。

我可以挨打,也可以认怂,但必须要有风度,要让人看到我的操守和素质……这本没错。

问题是,那些蛮夷外邦人家不给你讲这个啊!

人家要跟你拼拳头。

可在大宋只有吃喝玩乐最兴盛,大家早就忘了拳头是用来打人的。

秦为语气铿锵,目光炯炯:“每日操练之后,学生们就会去吃早饭,只有一刻钟的时间,谁吃不完,那就只能饿着!”

“接着就是背诵各种文献书籍,从论语到史记,直至上课!”

“就算是课间休息的一刻钟里,学生们也丝毫不敢不懈怠,不是在背书就是在研习文章。”

“……甚至是吃饭时,他们都在作诗,相互点评论证。”

“到了夜里,整个国子监灯火通明,比樊楼谢客的时间还要晚!”

“这些学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坚持了一年之久,他们除了学习还是学习,除了刷题就是订正!”

“陛下若是不信可以问问那些教授大儒,他们一开始都是回家住的,后来学生们课业太多,他们只能留在国子监住宿,好在第一时间给学生们解答问题……为此,臣自掏腰包每月补助他们两百贯!”

秦为转身问道:“敢问诸位,谁曾经这么刻苦过?”

无人!

什么闻鸡起舞,这要是放在后世的高考,根本既是小儿科好啊?那些学生能把鸡都给熬死!

所有人都震撼了。

你说刻苦,大家都经历过,可这等连吃饭睡觉都在学习的生活,真的不行啊!

这种学习的强度,就算是心里强大的也会被逼成疯子。

那年轻官员本是在旁站着,听到这话后不禁腿软了一下。

好苦啊!

他觉得自己就够苦了,并因此得到了大家同情……可秦为一番话,他这所谓的‘刻苦’就成了烂大街的货色。

才将卖苦得了大家的同情,可一转眼,这个刻苦竟然变成了大路货,而且还远远不及太学的学生们。

朝臣们都不说话了,可秦为的脾气却上来了。

他本想不吭不哈的把这事儿遮过去就算了,毕竟他只是一个人,管不了那么多人,独善其身已然难得。

可这群人非要看看小爷是怎么兼济天下的。

那小爷就来给你们上上课吧……

“陛下!”

他转头看向赵祯,昂首朗声道:“这样的学生不该成功吗?这样的国子监,不该比那些靠底蕴和背景走出来的权贵子弟们,通过率更高吗?”

“人人都道修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秦为再次说出这句红楼里的经典旁白,叹声道:“既如此!大家便来拼杀一场便是!是成是败自有公断……”

你们不肯付出更多的努力,却要来质疑人家弄虚作假了。

天下有这么不讲道理的吗?

好好说话也就算了,偏偏还要来挑衅,那就别怪耳光抽得疼了!

张之白却看不下去了。

作为首相,曾经号称汴梁才子的他,觉得秦为已经走上了一条邪路,以学为学……这样真的好吗?

“学问却不是这般学的,那是刻板……日后又能有什么建树!”

他自信的道:“要体会其中寓意,要明白圣贤之所以留下此话是为了什么,只有知晓里面的蕴意,才能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若只是一味死记硬背,学会这些又有何用……”

额……

说着说着,只见张之白尴尬的站在原地,再也说不出话来。

众人再看看满脸不屑的秦为,才恍然明白了张之白为何会尴尬。

往年国子监的乡试向来都是摆设。

一百多个名额大多给了那些来附学的权贵子弟们,而原本在学院里读书的学生们却只有寥寥数人而已。

因为生源决定了概率,这些靠才学考进来的学生,却还没有那些权贵们一个附学的机会来的容易。

这就是为何以前大家总说什么,国子监就是个权贵子弟们的镀金所而已。

可今年他们却……全军覆没了。

秦为只是在看着张之白,用一种无声的语言来回答他的问题。

你这个问题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那些权贵们都是大儒在一对一教授,他们的学习资源和教育资源简直好的不像话,他们有资源自然可以学以致用。

可国子监的学生们什么都没有,六个大儒教导三百多个学生,他们能有多少精力去一对一的教授。

况且,此番乡试国子监完爆权贵子弟,你管我刻板不刻板!

你若说刻板不好,那这些权贵子弟们每个都请了大儒在家教授,为何却抵不过一群刻板的学生?

秦为的气势渐渐起来了。

“你这分明就是诡辩!”

张之白有些气结,怒声道:“先贤的学问是要让我们琢磨通晓的,而不是让我等利用应付科举的,这样教出来的学生,可有大用……”

说着,张之白又一次面色涨红,然后尴尬的说不出话来。

说什么学以致用,就那些诗词文章就算学得再好,能用得上的又有多少?

历朝历代那个朝代是靠诗词文章来治理天下的?

那些只能说明你这个人很有文化,其他的什么也说明不了,你就算是成了一代文豪,但治国不是读书,靠被诗词,能把辽人背趴下吗?

这样的考试内容,就算学得再精通,再怎么学以致用,又能找出什么人才来?

这样读出来、考出来的官员,有啥用?

赵祯作为皇帝最清楚不过了,毛用都没有!

比如说那个号称一代风流浪子的词圣柳永,先不说他轻浮自大的性格,就只说他的才学,若真把他扔进官场里,他能做出什么政绩来?

他除了写词,还会做什么?

哪怕是号称力压中原文坛五百年的苏轼,这厮常常认为自己有经天纬地之才,总是嫌弃给的官儿小。

可真实情况是,就只是一个小官儿他都做不好。

他是文坛巨匠没错,他是诗词大家也没错,可他却不是一个合格的官员。

大宋靠这些选拔官员,通与不通、刻板不刻板,又有什么区别呢?

反正都是来应付科举罢了……

秦为一字未发,便将张之白虐的体无完肤,一时间殿内的气氛有些古怪。

狼狈啊狼狈!

你说科举无用?你说文学无用?你说老夫追随了一辈子的东西竟然是无用的?

张之白气啊!

可他却无法反驳,因为他心里清楚……做官和诗词文章的确是两码事儿。

正是因为这样他就越是憋屈。

王臻在感受着这股气氛,他有种预感,此事若再不有个结果,张之白怕是要被秦为气死在殿上了。

“秦为,老夫问你,国子监独揽乡试一百二十个名额,可都是因为刻苦?”

这话问得好啊!

王臻看似提问反对,可却是在帮他过关。

秦为心中得意,正色道:“正是。”

但就是有人不服气,还想与之辩驳几番。

有人便冷笑道:“可天下多少刻苦之人,为何不中?难不成就因为他们刻苦的还不够?”

是啊!

秦为淡淡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再聪明的脑子,也不如肌肉记忆稳妥。”

“何谓肌肉记忆?”

赵祯不解的看向他,这种新词儿他听都没听说过。

秦为只好耐着性子解释道:“简单来讲就是刷题!自科举兴起之后,历年历届科考所出的题目,或是现年间可能出现的题目,只要有千分之一的可能,就要背,就要记住!”

说白了就是一句话……

无他,唯手熟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