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红楼,琏二爷也太卑鄙了 > 杂谈:此身虽异性长存

红楼,琏二爷也太卑鄙了 杂谈:此身虽异性长存

作者:不忘阑珊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54:38 来源:平板电子书

甄士隐五十两白银两套冬衣,贾雨村还回多少?

【文本:至次日,早有雨村遣人送了两封银子、四匹锦缎,答谢甄家娘子】

【甲戌侧批:雨村已是下流人物,看此,今之如雨村者亦未有矣。】

当年贾雨村进京赶考,甄士隐送了五十两白银和两套冬衣。如今贾雨村送回“两封银子、四匹锦缎”,那么一封银子是多少两呢?很复杂,在实际语用和其它中,“一封银子”所指数额并不相同。

我们举几个例子,晚清谴责《负曝闲谈》里有说一封银子打开,数了数,整整的一百两。

乾隆年间的一部长篇《野叟曝言》第一卷有描写:“在怀内摸出一封银子道:‘这是六十两纹银,送与相公盘缠的。’”《野叟曝言》里还有一封银子是一百两或者是十两的描写。

《绣像金瓶梅词话》《儒林外史》《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儿女英雄传》《再生缘》中有很多描写,一封银子都是五十两。另外,《绣像金瓶梅词话》中有一封银子是三十两的描写,《儒林外史》中有一封银子是十两或者是一两的描写。

短篇白话集《照世杯》中,一封银子是八两。是雍正初年的长篇《姑妄言》中,一封银子是五两。在《初刻拍案惊奇》中,一封银子是三两。

可见,“一封银子”就是“一包银子”,用纸或布把银子包裹起来,方便携带。这个“包”可大可小,重量并不固定,完全由“打包的人”根据需要而临时决定。一封银子是多少两,需要根据上下文的背景来推算。

贾雨村送回的还有“四匹锦缎”,布匹有定量,我们就从这儿入手,用布匹推算贾雨村送回多少银子。

清代绸缎类的布匹有五丈,三丈和一丈七,共三种长度规格。一般情况下,一丈七的可以做一套成人的服装,三丈的可以做两套成人的服装,五丈的可以做三套半成人的服装。对于冬衣来说有里外两层,所用的布料是春夏服装的两倍,那么三丈长的布匹只能做一套冬衣。

有物质条件的人在偿还东西时,喜欢用双倍数量,是加倍偿还的意思,同时也显示了报答人的诚意和阔气。甄士隐当年送给贾雨村“五十两银子和两套冬衣”,所以要归还四套冬衣,就是四匹锦缎。那两封银子就应该是一百两,每封五十两。

批书人说,像贾雨村这么下流恶心的报恩者,还真没见过,因为贾雨村报恩是假,想讨要娇杏是真。

薛涛不仅美貌,才艺、文辞和见识,都是她的强项,又有在首都生活的经历。如今,身在成都娱乐场里,很快就被中央外放的高官看中了,使得她与当时许多名人都有来往,白居易、张籍、刘禹锡、杜牧等文坛领袖都领略过薛涛的风采。

薛涛才华比肩蔡文姬,个性更像卓文君。《红楼梦》大旨谈情,我也聊聊薛涛的姐弟恋。

元和四年(809年)三月,当时正如日中天的文人元稹,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命到四川办公。咱们在第六集里提过元稹,就是为老婆写下“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元稹,他还创作了传奇《莺莺传》。到了金代,《莺莺传》被改编成戏剧《诸宫调西厢记》,元朝的王实甫又改编成了《崔莺莺待月西厢记》。

元稹久闻薛涛的大名,离开京城就写信约薛涛见面,刚到四川,薛涛就等在那里了,与元稹一见面,薛涛就被元稹英俊的相貌和出色的文采所吸引。31岁的元稹带来的是前所未有的震撼与激情,41岁的薛涛认定这个男人就是她梦寐以求的人,于是她不惜得罪高官,推掉一切应酬,只争朝夕的投入元稹的怀抱。

从见面,到元稹调离四川,回洛阳任职,他们在一起的日子最多三个月。这次网友见面,改变了薛涛的后半生,迟来爱,让薛涛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幸福。那段日子,两个人流连夕阳下,牵手江水边,是薛涛一生最快乐的时光。

去了洛阳,虽有鸿雁传书,元稹再也没回来,薛涛能理解。往后余生,她脱下红裙,换上道袍,躲开世间的繁华与喧嚣。可惜我不会配乐,这一段该配卢冠廷的歌:“情人别后永远再不来,无言独坐放眼尘世外,鲜花总会凋谢但会再开,一生所爱隐约在白云外。苦海翻起爱恨,在世间难逃避命运,相亲竟不可接近,或我应该相信是缘份。”

27、朝云

王朝云因家境贫寒,从小就被收养在歌舞班中,天生丽质,聪明灵巧,能歌善舞。苏东坡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为杭州通判,一日,他与几位朋友同游西湖,宴饮时招歌舞助兴,悠扬的丝竹声中,数名舞女浓妆艳抹出场,王朝云以艳丽的姿色和高超的舞技,引人注目。

影视剧里演的都不太真实,歌女唱罢、舞女跳完就退下去不出来了,其实她们要更衣,然后入座陪酒。王朝云退下换了装束,洗去浓妆,画上淡彩,“娥眉淡扫粉轻施,朱唇一点惹人痴”,一身素净衣裙,清新高雅,楚楚可怜,十二岁的王朝云,如尖角之小荷、空谷之幽兰陪在苏东坡身边。

阳光明媚,波光粼粼的西湖,天气突变,细雨迷蒙,酒香、菜美、人漂亮,消除了苏东坡官场沉浮的烦恼,写下“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也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写法,明写西湖风光旖旎,暗写苏东坡初遇王朝云时心动的感觉。朝云十分仰慕苏轼的才华,且受到苏轼夫妇的善待,十分庆幸能遇到苏轼,被苏轼赎身后,以丫鬟侍女的身份进了苏家,在16-18岁时作了妾,决意追随苏轼终身。

因为王朝云跟随苏轼的时候还小,常受苏轼的指点教导,在文艺修养方面,苏轼对她影响很深。举手、投足,她都知道先生的用意,东坡所写的诗词,哪怕是轻描淡写提及往事,也会引起朝云的欢乐和悲伤。

最典型是《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苏轼被贬惠州时,年近花甲,眼看难得再有升官的机会,身边侍女姬妾都陆续散去,只有王朝云始终如一,追随着苏东坡长途跋涉,翻山越岭到了惠州。

苏轼常常让朝云唱这首《蝶恋花》,排解愁闷。每当朝云唱到“枝上柳绵吹又少”就哭着唱不下去了。东坡就会搂着她问原因,朝云说:“妾所不能唱,是因为‘天涯何处无芳草’啊!”这一句,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是劝痴情人面对感情还有机会,也是劝苏东坡面对政治前途还有机会。

不幸的是王朝云在惠州遇瘟疫,身体十分虚弱,死的时候年仅三十四岁,苏轼终生不听这首《蝶恋花》。

《红楼梦》作者通过贾雨村的嘴,把大仁大恶分类之后,又写了秉正邪两赋所生的人。这些人的命运轨迹,受先天正邪两赋秉性的影响,也受后天教育环境的影响,教育环境又分三类,一是“公侯富贵之家”,二是“诗书清贫之族”,三是“薄祚寒门”。

有一点,我们要明白,“如前代之许由、陶潜、阮籍、嵇康、刘伶、王谢二族、顾虎头、陈后主、唐明皇、宋徽宗、刘庭芝、温飞卿、米南宫、石曼卿、柳耆卿、秦少游,近日之倪云林、唐伯虎、祝枝山”,这些人都是自由人,社会地位最低的也是平民。

卓文君回娘家守寡期间跟司马相如私奔,下流。红拂,人物,真假难辨,跟李靖自由恋爱,下流。薛涛,歌姬,下九流。崔莺莺,戏剧人物,跟张生自由恋爱,下流。王朝云,歌女转为小妾,下九流。

唐伯虎、柳七郎等人眠花宿柳不算下流,崔莺、红拂、卓文君,女性悄悄约会自由恋爱就受鄙视,归为戏子一类,是作者封建思想局限性的展示。这种封建思想在《红楼梦》文本里多有体现,比如,金陵十二钗正册全是主子,秦可卿也在正册里,小妾、丫鬟是进不了正册的。

我们也不能要求作者完全超前的反对他生活的那个时代,他写的《红楼梦》里已经有巨大的突破了,正如我们自己也不可能完全反对我们生活的时代,我们认为我们生活的时代已经非常进步了,《红楼梦》作者当然也认为他的思想已经有巨大的进步了。还是引用伟人那一句“摸着石头过河”,不断进步吧!

什么是秉正邪两赋而生的人?作者概括为,即“上则不能成仁人君子,下则亦不能为大凶大恶。”他们介于大仁与大恶之间,他们又不是世间最大众化的人,各有各的故事,各有各的优点和缺憾。

当然了,一个人如果完美的没有缺点,就是圣人,甚至在人们心中就会变成神,是众人膜拜的对象。普通人是不会与圣人交朋友的,因为圣人只做对的事,不讲感情。再者,圣人太完美了,会另普通人自惭形秽,一个人如果没有任何优点,只做坏事,他一定是魔鬼,谁会愿意跟恶魔做邻居呢?

完美的圣人,或者十足的恶魔是很难见到的,通读《红楼梦》,别说大仁大恶,纯正纯邪的人物都极少,好像就贾环他妈没有半点正气。亦正亦邪是占大多数的,作者打破了非君子即小人的观点,宝玉的顽劣,凤姐的狠毒,宝钗的势力,黛玉的小性子,都能算是邪的一面。当然,他们也都有美的一面。

李源悲痛之中为圆泽沐浴更衣,之后,圆泽就死了,那个妇女也顺利的生下孩子。和尚死应该叫“涅槃”或者“圆寂”,据说修炼到很高境界的和尚在去世时,肉身会化作一道彩虹,进入无量宫,就佛教所说的空行净土、极乐净土。

很多和尚都以“死后升天”为佛教修行的最终目标,圆泽当然也想跳出“六道轮回”,不愿意再入红尘。这次他选择跟李源走水路,可以说是来成全那位孕妇的,我想圆泽禅师这一次也该算——修行功德圆满,烦恼邪恶寂灭了。

三天以后李源去看婴儿,婴儿刚洗了澡见到李源果真微微一笑,李源据实相告,那家人便出钱把圆泽埋葬了。李源再也没有心思去青城峨眉,就回到洛阳惠林寺,小和尚才对他说,其实圆泽禅师这次出发时就写好了遗书。

十三年后,李源从洛阳到杭州西湖天竺寺,去赴圆泽的约会,刚到寺外忽然听到牧童唱歌,唱的是:

三生石上旧精魂,

赏月吟风莫要论。

惭愧情人远相访,

此身虽异性长存。

李源听了,知道他就是圆泽,忍不住问:“大师,你还好吗?”牧童说:“李公真守信约,可惜你正潜心修行,我却尘缘未了,我们都要继续努力,将来在极乐净土还有见面的机会。”

批书人用“三生石上旧精魂”的典故,结合《红楼梦》文本,我感悟很深。林黛玉的三生很明确,可以简单的概括如下:“一生”是“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一颗绛珠草,“二生”是“受天地精华,得雨露滋养,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终日游于离恨天外”的绛珠仙子。“三生”是要把“一生所有的眼泪还”给贾宝玉的林黛玉。

贾宝玉的“一生”是“赤瑕宫神瑛侍者”,“二生”是贾宝玉。所以我认为,“三生”的林黛玉遇到的是“二生”的贾宝玉,就如同典故里李源跟圆泽禅师那样,冥冥之中是李源带领着圆泽禅师见到孕妇的,李源本来想要跟圆泽禅师共同修成正果,可惜圆泽禅师尘缘未了。

林黛玉也有带领宝玉,引领宝玉的意思,林黛玉本来也想带领宝玉修成正果,可惜,贾宝玉尘缘未了,林黛玉先死返回太虚幻境,贾宝玉还要做两回和尚才算了却尘缘。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