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红楼,琏二爷也太卑鄙了 > 杂谈:死而不僵

红楼,琏二爷也太卑鄙了 杂谈:死而不僵

作者:不忘阑珊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54:38 来源:平板电子书

还有文本里的其他批语抄写失误的证据,比如,第四十四回,王熙凤吃醋,平儿挨打,李纨就拉平儿进了大观园。宝玉为了安慰平儿,将她领到怡红院,才有“平儿理妆”的情景。有批语说,忽使平儿在绛芸轩中梳妆,非世人想不到,宝玉亦想不到者也。作者费尽心机了。批语把“怡红院”说成“绛芸轩”,此时宝玉搬进怡红院已经很久,书中正文屡次提到院名,批书人不会看不到。的批语和正文一样流传的话,如果是错误纰漏,作者批者都会修改。这显然是抄书的只管抄写,以讹传讹的现象。

【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甲戌侧批:雨村等一干新荣暴发之家。甲戌眉批:先说场面,忽新忽败,忽丽忽朽,已见得反覆不了。】上一集刚介绍过,富贵人家夏天用纱来做窗户纸。雨村穷的时候,一身一口,饭都吃不上,发达了,当然要改善居住条件,铺排场面,彰显地位,其它人也一样。你方唱罢我登场,功成名就与家破人亡如此往复循环,没有了结的时候,破足道人说了:“可知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甲戌侧批:宝钗、湘云一干人。】姑娘年轻漂亮,也爱打扮,可青春易逝,光阴难返,文本描写的几乎都是金钗们风华正茂的时候,“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批语说“宝钗、湘云一干人”,大概八十回后有关她们的外貌描写吧!

【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甲戌侧批:黛玉、晴雯一干人。】八十回前,晴雯先死,黛玉之死后面要靠推测,以后再讨论。

【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甲戌眉批:一段妻妾迎新送死,倏shū恩倏爱,倏痛倏悲,缠绵不了。】太多人薄情寡义、喜新厌旧,看似情比金坚,忽然移情别恋,只陪新人笑,不听旧人哭,缠绵不了。破足道人说了:“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推测黛玉死后,宝玉娶了宝钗,缠绵不了,结局也就好不了,以后讨论吧。

【金满箱,银满箱,】【甲戌侧批:熙凤一干人。】贪财的以后讨论。

【展眼乞丐人皆谤。】【甲戌侧批:甄玉、贾玉一干人。】富贵公子,转眼间一贫如洗,以后讨论。

【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甲戌眉批:一段石火光阴,悲喜不了。风露草霜,富贵嗜shì欲,贪婪不了。】人生短暂,就像苏东坡说的,如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穷奢极欲,贪心不足的太多太多,破足道人说了:“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贪婪不了,也就好不了。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甲戌侧批:柳湘莲一干人。】后文中有写薛蟠外出游历,遇到强盗,按薛蟠的话是正好碰上柳湘莲救了他,也许事实上并不是那么简单。这里批语说柳湘莲一干人是强盗。柳湘莲什么时候成了强盗?不会是尤三姐死后,那时的柳湘莲出家了,就只能是替薛蟠解围之的那次。强盗打劫薛蟠,柳湘莲认识强盗,或者就是强盗一伙,也许八十回后有出了家的柳湘莲因为当过强盗而被捕的描写。

【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甲戌眉批:一段儿女死后无凭,生前空为筹划计算,痴心不了。】天下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拼命赚钱,给儿女留下家产,然而儿女以后能否幸福,当父母的生前筹划再好,死后也管不了了,还可能因生前的溺爱害了儿女,即便如此,也还痴心不了!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甲戌侧批:贾赦、雨村一干人。】为什么是贾赦、雨村,八十回后文字缺失,以后再讨论。

【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甲戌侧批:贾兰、贾菌一干人。甲戌眉批:一段功名升黜无时,强夺苦争,喜惧不了。】为什么是贾兰、贾菌,八十回后文字缺失,暂时不讨论。

【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甲戌侧批:总收。甲戌眉批:总收古今亿兆痴人,共历幻场,此幻事扰扰纷纷,无日可了。】富贵的突然贫贱了,贫贱的又突然富贵了。年轻的突然衰老了,活着的突然死掉了,情比金坚的也移情别恋了,没有爱情的相伴到老了,人世无常,一切都是虚幻。想教训儿子光宗耀祖,可他偏偏去当强盗。想使女儿成为贵妇,可她偏偏被迫为娼。想在高官厚禄越爬越高,可是偏偏成了囚徒,发配边疆,命运难以捉摸,谁也逃脱不了它的摆布。可是世上的人们仍不醒悟,还在你争我夺,像个乱哄哄的戏台,闹个没完。

【反认他乡是故乡。】【甲戌侧批:太虚幻境青埂峰一并结住。】有这条批语,我想,八十回后应该有一干风流孽障经历红尘后返回太虚幻境的描写。

【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那疯跛道人听了,拍掌笑道:“解得切,解得切!”士隐便笑一声“走罢!”】【甲戌侧批:如闻如见。甲戌眉批:“走罢”二字真悬崖撒手,若个能行?蒙侧批:一转念间登彼岸。靖眉批:“走罢”二字,如见如闻,真悬崖撒手。非过来人,若个能行?】【将道人肩上褡裢抢了过来背着,竟不回家,同了疯道人飘飘而去。】

【当下烘动街坊,众人当作一件新闻传说。封氏闻得此信,哭个死去活来,只得与父亲商议,遣人各处访寻,那讨音信?无奈何,少不得依靠着他父母度日。幸而身边还有两个旧日的丫鬟伏侍,主仆三人,日夜作些针线发卖,帮着父亲用度。那封肃虽然日日抱怨,也无可奈何了。】女儿都这样了还抱怨,可恨!

【这日,那甄家大丫鬟在门前买线,忽听得街上喝道之声,】古代官员出门时,前面引路的差役喝令行人让路,以显示威风,就是“喝道”。【众人都说新太爷到任。丫鬟于是隐在门内看时,只见军牢快手,一对一对的过去,俄而大轿抬着一个乌帽猩袍的官府过去。】乌帽猩袍就是头戴乌纱帽,身穿大红袍。【甲戌侧批:雨村别来无恙否?可贺可贺。甲戌眉批:所谓“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是也。】【丫鬟倒发了个怔,自思这官好面善,倒象在那里见过的。】俩人有前缘,道非道魔非魔善恶在人心,欲非欲情非情姻缘天注定。【于是进入房中,也就丢过不在心上。】【甲戌侧批:是无儿女之情,故有夫人之分。】

这一句批语:是无儿女之情,故有夫人之分。让人深思,大概意思,是正因为娇杏两次回头看雨村,确实只是好奇,心出无意,所以才有了日后成为雨村正品夫人的结果,纵使这命运里含了几分被雨村会错了意的侥幸,也有“有心插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意思。如今,我们也常叹息,相爱的人不能在一起,不是原本两情相悦最终要为金钱让路,就是恨不相逢未嫁时。更有单相思,一番愁肠百结情丝深绾,仍落个流水无情的结局。好像那个枕边人始终不是心有所属的那个,也许正是太贪恋儿女之情,反而没有了夫妻之分。曾有过一段甚至几段荡气回肠的情爱,最终相伴一生的远非意中人,或许有些注定露水姻缘,有些合该是相伴余生。

【至晚间,正待歇息之时,忽听一片声,打的门响,许多人乱嚷,说:“本府太爷差人来传人问话。”封肃听了,唬得目瞪口呆,不知有何祸事。】原来是贾雨村想要回报甄士隐,封肃正害怕呢,突然高兴了,得了二两银子欢天喜地的回了家,家人正担忧呢,见他回来就放心了,听说了事情原委,家人先是高兴,甄士隐的老婆接着就伤感一回,由喜转悲,这正是批书人所说是“喜惧不了”。

欲知目下兴衰兆,须问旁观冷眼人

诗云:

一局输赢料不真,

香销茶尽尚逡巡。

欲知目下兴衰兆,

须问旁观冷眼人。

【甲戌双行夹批:只此一诗便妙极!此等才情,自是雪芹平生所长,余自谓评书非关评诗也。】

我们在第12集里读过贾雨村的《对月有怀》,“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批书人就说那是作者在《石头记》里留下的第一首诗,批书人认为,雪芹写《石头记》也有留下自己诗词的目的。如今又夸雪芹诗写的太好了,写诗词是雪芹擅长的,批书人在书缝里写批注,只评书,不评诗。这也就委婉的承认自己诗词水平有限,万一评的不恰当就贻笑大方了。

但是,我脸皮比较厚,敢于跟大家讨论这诗,也希望大家能像脂砚斋、畸笏叟一样,在视频里发弹幕批评指正,先读第二回回目下的这首诗,还是那句话,要是郭德纲老师来读,就好听了。

琴棋书画诗酒花茶是八大风雅之事,除了能陶冶情操,下棋,还磨炼了人的意志。黑白世界,方寸之间,看似无声无息,其实暗藏杀机。有时候,眼看“山穷水复疑无路”,瞬间“峰回路转别样天”,我国棋文化棋历史悠久,作者就用棋局作标题诗。

在《红楼梦》的多个脂批本中,这首诗都在第二回正文的开头,可见这首“标题诗”,是针对回目“冷子兴演说荣国府”而做的阐发。

先说这首诗的字面意思,下棋的人聚精会神落好每一子,都想赢。特别是高手博弈,胜利在望的时候,也会出现绝地反杀的情况,因此要千思万虑、格外小心。这一局棋,不下到最后是无法判断胜负的,因此说:“一局输赢料不真”,“料不真”就是不能确定,看不透。

只有把棋局看完,才知到最终结果,“香销茶尽尚逡qūn巡。”开局时焚香泡茶,现在香炉里的香快没味儿了,茶也喝光了,但是棋局未完,“尚逡qūn巡”就是下棋的人还在思考,举棋不定,徘徊不前。占据优势的想风卷残云,锁定胜局,处在劣势的想力挽狂澜,绝地求生。

懂得这个道理的人,才是懂棋的人,所以,每当高手过招,懂棋的你,刚到场观看,不会在残局的时候,问“谁会赢啊?”要问,也只是问“目前谁的优势大?”这就是“欲知目下兴衰兆”。下棋的专心致志没空搭理你,另外,往往“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能回答目前局势的,是比你早到的旁观“冷眼人”。

此诗以下棋来做比喻,“一局输赢料不真”,是要让读者明白,《红楼梦》里逆转反复的地方很多,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地方很多,出乎意料不合情理的地方也不少,不能随意下结论。人生也是这样,正如我们上一集讨论的《好了歌解注》,起起落落,变化莫测。

文本里写的封建地主官僚大家族的兴衰也是这样,某派政治势力或某个政治集团在内部斗争中的成败不能过早下结论。军功起家走向兴旺的贾府,历经百年,是“香销茶尽”的时候,处于衰败之中。突然因贾元春封妃有了“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好景不长,转眼间又“自杀自灭起来”,最终“家亡人散各奔腾”。

刚出场的时候,贾雨村一身一口,穷困潦倒,很快就科举高中,当了大老爷,娶妻纳妾,重整家业。旋即被罢官免职,做了家庭教师,进而结交权贵,复职升官。想更进一步时,又“因嫌纱帽小,致使枷锁扛”。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贾雨村、冷子兴两个聪明人对话,也只能讨论“目下兴衰兆”,就像文本里写的“如今的这宁、荣两门,也都萧疏了,不比先时的光景”。“如今主仆上下,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画者无一”。“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如今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就是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