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历史遗忘的角落 > 第二章 王朝的背影

历史遗忘的角落 第二章 王朝的背影

作者:丘山楷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51:17 来源:平板电子书

第二章 王朝的背影

第一节 短命的强力接班人

547年正月初八,东魏的实际统治者高欢逝世。逝世前,他早就选好了接班人。

这个接班人,实力超群,是高家历代中最靠谱的一个。但凡他能长命些,高家的历史甚至中国的历史可能要改写。

这个人就是,高澄。对,就是前文提到过的,以好色著称的高澄。

好色的男人,雄性激素分泌旺盛,大多精力充沛、充满自信,往往运气也奇佳。高澄十几岁的年纪,就能趁父亲高欢率一帮叔叔伯伯在前线决胜千里斗西魏,自己则与父亲的小妾郑大车在后方运筹帷幄滚床单,自然属于这一类人。

马槊无双、号称项羽再世的一代猛将高敖曹,起先并不买高欢的帐,是10岁的高澄,亲自前往说服,才使高欢帐下多了一员悍将,堪称一代神童。

高澄后来侮辱了高敖曹的嫂子李昌仪,导致东西魏的邙山大战。擒获跟随丈夫高仲密投奔西魏的李昌仪后,又纳其为侍妾,成就了一代传奇故事。

11岁的高澄,便以高欢使者的身份,前往洛阳拜见北魏孝武帝元修,并经常参与讨论国家大事,提出的观点具有很强的逻辑,令众人叹服。

16岁那年,高澄便在洛阳的殿堂站稳了脚跟,俨然高欢的代言人。他选拔崔暹(高仲密的前大舅哥)担任御史中尉,整治贪腐。派人联络南梁,搞好外交。在逼迫侯景祸乱南朝后,趁机夺取了两淮之地大片领土,威震大江南北。

更令人赞叹的是,高澄还具有超强的经济管理能力。

由于常年战乱,东魏老百姓手里的货币严重贬值,加上民间私自铸造假钱,质地差、分量缺,购买力也随之下降,东魏的经济面临崩溃的危机。

高澄查阅大量资料后,发现历史上最稳定的货币,还是汉武帝时期的五铢钱,为此,他决定进行货币改革。

于是,历史上著名的永安五铢诞生了。

永安五铢的重量和价值相等,因此货币保值率高,发行后对稳定经济极其有效。此外,高澄还在各郡县的市场门口,设置两个官方秤,所有钱币都可以在官方秤上称重核重,以此分辨真伪。

不知后世市场外设置的公平秤是不是抄袭了高澄的创意,反正隋朝的开皇五铢钱,就是参照高澄的永安五铢而铸造发行的。

此外,高澄为稳定经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还盯上了一个领域。

私盐。

盐,历代都是政府专营,是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东魏领土靠海,产盐方便,由于战乱疏于管理,市面上私盐泛滥,甚至超过了官盐。

高澄的做法是,一直接关闭盐市;二允许民间的私盐卖给官府,官府收一定的少量的税;三官府收来的盐成为官盐投向市场。

如此以来,民间的私盐贩子高兴,只交一点税就可以避免被抓,政府税收增加。官盐稳定了市场,同时又增加了财政收入。

如此天纵英才,好色就好色点吧,私盐都整治的了,私德有点瑕疵,也就能容忍了。东魏孝静帝元善见任命高澄为使持节、大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大行台、承袭其父渤海王位。

549年,高澄又获封相国、齐王,还毫不客气的领取了“权臣三件套”: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

剑履上殿:古代臣子觐见皇帝时不能带武器,还得脱掉鞋子。拥有“剑履上殿”的待遇之后,可以佩着剑穿着鞋见皇帝。

入朝不趋:古代臣子觐见皇帝时,不能大步向前走,必须小步快走以示对皇帝的恭敬。拥有“入朝不趋”的待遇后,可以用正常的速度前进。

赞拜不名:臣子去觐见皇帝时,臣子要先在宫门外等待,等赞礼官向皇帝通报臣子的官职和名字。拥有“赞拜不名”的待遇后,赞礼官不直呼其姓名,只称官职。

历史上拥有这“三件套”的人都有谁?萧何、东汉的梁冀、曹操、东晋的王敦、侯景、杨坚、李渊。除了前两者是皇帝真心赐予的外,其余的人这“三件套”的待遇怎么来的,大家都知道。

这说明,高澄已经完全继承了高欢东魏实际统治者的地位。这个地位的获得,除了他是高欢的儿子外,能力方面确实也早已达标了。

另外,从基因角度也可以验证高澄的能力,他有个更加优秀的儿子—兰陵王高长恭,后文有叙。

当然,优秀的高家人死的都早,剩下的混蛋疯子变态居多,以至于最后皇帝精神是否正常,决定了高家江山的长短。这点,后文也有叙。

高澄掌握政权后,本人却并不在首都邺城上班,而是坐镇晋阳遥控朝政。至于孝静帝,高澄专门安置了自己的亲信崔季舒做黄门侍郎,负责在邺城监视其一举一动。

那时没有短信、微信、QQ,监视活动主要通过文书传递来实行。547年8月,高澄从晋阳写信问崔季舒,孝静帝近来表现如何。

崔季舒回报:皇上近来脾气挺大,经常发泄对你们高氏兄弟的不满。

高澄一听,一脚蹬掉身前的凳几,直驱邺城。

孝静帝设宴招待,高澄乘着酒兴,端起满满一大杯酒,强迫孝静帝喝下去。

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详细的记载了我国北方民间制麴、酿酒的方法。这一时期,有以黍为主要原料酿制的黍米酎,有以稻为主要原料酿制的酿娘的酴酒,有用高粱为主要原料酿制的梁米酒等,发酵后即过滤,没有蒸馏提纯技术,故酒精度都在20度以下,一般不超过10度。

高澄端起的这一大杯酒的酒精含量,最多相当于两杯青啤。然而,逼皇帝喝酒,伤害性虽不大,侮辱性却极强。

孝静帝元善见时年二十来岁,比高澄还小三岁,血气方刚,不甘受辱,推开酒杯,大声呵斥高澄:自古无不亡的国家,朕连饮酒都不能自主,还这样活下去干什么?

高澄一脚把桌子踢翻,大叫:“什么朕!朕!狗屁朕!”喊来崔季舒,喝令他连打孝静帝三拳。

崔季舒倒是听话,勾、摆、直,三拳如数奉上。

高澄与崔季舒扬长而去,只剩下个满脸通红的皇帝在那里独自发呆。

再英明神武,毕竟是二十浪荡岁的青年,情绪控制能力差,怒气来的快,去的也快。第二天,高澄想想自己的行为有点不太妥当,又让崔季舒到宫里慰问孝静帝。孝静帝黑着脸,对这种慰问表示了真挚的感谢。

以前的一切隐忍,都是为了苟活,然而,当一个皇帝活的连普通人的尊严都没有的时候,再隐忍下去还有什么意义?!元善见终于勇敢的做出了一个决定。

逃跑。逃跑的方式,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某日,邺城城门守卫军官听到地下有响声,遂派人循着响声挖掘,打通后,一把拽出了个手拿铲子的灰头土脸的人。抹去脸上灰尘一看,大吃一惊。

此人叫荀济,散骑常侍、太子侍讲,皇帝身边的高级秘书。

军官赶紧报告高澄,高澄连忙率人押着荀济到皇宫查看,一个黑洞洞的地道口赫然出现在皇宫里。

感情这是皇帝要挖地道逃出首都呢!高澄一切都明白了。“我们父子两代为国家忠心耿耿,陛下为何要造反?一定是你的妃嫔们怂恿你这么干的,我要杀了她们!”

等等,什么?皇帝要造反?对,高澄就是这么说的。“陛下何意反邪”,《魏书.孝静纪》言之凿凿。

秘密被发现的孝静帝正窘的满脸通红,一听这话,找到了反驳的理论依据,索性豁出去了:自古以来,只听说臣子反叛君王,没听所君王反叛臣子。你自己要谋反又何必指责我?杀了你,社稷安定。不杀,国家就灭亡。我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何况是妃嫔。想弑君叛逆,看你的时间!

皇帝,哪怕是傀儡,毕竟龙袍加身,凡是读过圣贤书的人都会对这身龙袍有一种天然的敬畏。高澄被孝静帝驳斥的心惊肉跳,连忙跪地磕头,大哭有罪,并连夜设宴谢罪。

打一巴掌,给个枣吃,高澄这招已经不知用了几次了,然而,这次谢完罪后,仅过三天,他就把孝静帝囚禁在含章堂。然后命人当街煮了几锅热水,将涉嫌地道战的荀济等人,放在锅里活活煮死了。

疯子。

然而,就在世人都认为这个疯子篡位只是时间早晚问题的时候,他却再也看不到早晚了。

547年,高澄俘获了当时南梁名将、徐州刺史兰钦的儿子兰京,作为自己的奴隶,让其在东柏堂的厨房里干活。

也许是出于对兰钦的钦佩,也许是兰京厨艺太精湛,高澄非常看重兰京,兰钦派人来请求给儿子赎身,被高澄回绝。

后来,侯景祸乱南梁,兰钦已死,兰京多次请求回南梁。高澄先是不答应,被问烦了就赏了兰京一顿棍杖:再提回国的事儿,就宰了你。

与其生不如死,莫若奋起一搏。兰京郁闷之极,联络了厨房里的六个同事(奴隶),共谋刺杀高澄。

549年8月,高澄再次来到邺城,邀请死党崔季舒、散骑常侍陈元康、妹夫杨愔(吏部尚书、侍中)等人在北城东柏堂住处,密谋篡位之计。

也许是冥冥中自有天意,也许是崔季舒察觉到了什么,高澄这次来邺城前些天,崔季舒跟丢了魂似的,在北宫门外反复念叨一首诗。

“将军既下世,部曲亦罕存。”作者是南朝刘宋文学大家、“俊逸鲍参军”的鲍照。

高澄之所以选择住在东柏堂,是有特殊目的的。

好色的小高,情人无数,邺城里就有他一个秘密情人--琅琊公主,是西魏高阳王元斌庶出的妹妹。东柏堂地处僻静,可以与琅琊公主约会,为此高澄还把侍卫都打发到外围,好让小情人往来无顾忌。

色字头上一把刀,奈何**蚀骨不舍抛。

8月7日这天晚上,高澄在东柏堂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人持刀砍向自己,猛然惊醒,汗透内衫。

第二天,篡位工作组成员高澄、崔季舒、陈元康、杨愔,在东柏堂召开篡位工作筹备会。兰京假装入内送食品,借机察看情况。

一见兰京,高澄猛然想起,昨晚自己梦见持刀砍自己的人正是他!

高澄急忙勒令兰京退下,心有余悸的对崔季舒、陈元康、杨愔道:我昨夜梦见这个奴才用刀砍我,看来不能留他了。

兰京在外将此话听了个一清二楚。箭已在弦上,不得不发。兰京藏刀于盘底,再度进入屋内。

高澄怒斥道:不是不让你进来嘛,你进来干什么?

兰京嘿嘿一笑:进来宰你。

一问一答,简单明了,严丝合缝。兰京随即朝高澄扑来。

危机时刻,刚才还沉浸在王权富贵意淫中的篡位工作组成员们,有何表现?

杨愔,不管姐夫安危,连滚带爬,最先逃出屋外,鞋子跑丢了两只。

发起狠来连皇帝都敢连打三拳的崔季舒,干脆直接躲进了厕所,还插上了门。

只有陈元康,以身体为高澄遮挡,被刺的肠子流出体外,瘫倒在地。

趁陈元康拼死赢得的喘息之机,高澄床上跳下,准备逃跑。人在高度紧张下肌肉容易痉挛(刘鑫、江歌案中受尽指责的刘鑫,在现场的迟钝表现,我想应有此因素),再加上这几天跟小情人琅琊公主没少滚床单,已成空心萝卜的高澄,跳下时崴伤了脚,只好手脚并用,爬入大床底下躲避。

也许是逃出屋外的杨愔,喊来了离案发地最近的侍卫,两侍卫破门而入,提刀直奔兰京。同时,又有几人提刀冲进屋里。

兰京惊恐片刻,又瞬间放下心来。因为,后来冲进屋的,是他的六位厨师朋友。

厨师也是玩儿刀的,七个大厨联手将高澄的两名侍卫砍倒。又一齐掀开大床,将高澄拖出,乱刀齐下,剁成了肉馅。非常专业。

这件事儿告诉我们,厨师,是最不能得罪的人群之一。

1898年9月21日,康有为、康广仁兄弟俩及梁启超等人在北京南海会馆打牌,一队清军奉慈禧太后拥护者之命向会馆扑来。邻居家有个厨子看到清兵,想起康梁等人对其不错,赶快跑来报信。

梁启超抓起一把银子塞给厨子,赶紧离开。康广仁也塞给厨子一把银子,跟厨师换了衣服,准备逃走。

然而,康广仁自家的厨子,前几天刚受过康的打骂,立即向清军指认出康广仁,几天后,康殒命菜市口。

当今,进饭店吃饭,最好也别得罪厨师和服务员,要不然,你吃的菜里会有口水、鼻屎甚至泡过的姨妈巾都说不定。

前文也讲过,北周宇文护为独揽朝政,派一个叫李安的御厨毒死了周明帝宇文毓。厨子,在北朝的戏份可真足。

兰京等七大厨,后被闻迅赶来的高澄的弟弟高洋斩杀,但高澄却早已身亡,年仅29岁。

高澄留下了六个儿子,其四子高长恭后来成为一代名将,即大名鼎鼎的兰陵王。《兰陵王入阵曲》即是为其所作,这点后叙。

高澄突然被刺,东魏满朝皆惊,各方势力暗潮涌动,高家的命运也悬于一线。

第二节 人狠话不多

政治强人高澄殒命,东魏朝野各方势力暗潮涌动。高欢部曲或惶惶,或心猿意马,心情复杂。而元氏皇族及皇室死忠们则欣喜若狂--归政元氏的日子到了。

这时,一个年仅20岁的小伙子站了出来,他甩了甩刀上所粘的那七个大厨的血,擤了擤大鼻涕,淡定的对外宣布:家奴谋反,大将军受伤,不过没有大问题。

然后,迅速赶回晋阳,调集亲信掌握各州兵权,干净利落的接过了帅印。

这个犯有严重鼻炎的小伙子,叫高洋,高澄的弟弟。高洋性格内向,其貌不扬,话不多,在高欢几个儿子当中,不显山不露水。

然而,所谓人狠话不多,高澄才华出众、个性张扬,又是捶皇帝又是睡公主的,可他始终没敢迈出篡位的这一步。而高洋呢? 550年,高洋直接废掉了东魏孝静帝元善见,建立北齐,他,就是北齐文宣帝。

高欢VS曹操,高澄VS司马师,高洋VS司马炎,像不像?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高洋在位初年,留心政务,整顿吏治,加强边防,北齐一直保持着强盛发展的势头。

一.整顿吏治。为减轻国家负担,高洋还消减州郡,裁减公务员队伍,全国的官吏一下子减少了几万人,贪腐现象大大减少。老王从不写爽文,但这点儿,各位读者看了是不是觉得很爽?

二.加强边防。难能可贵的是,高洋,这个患有严重鼻炎的小伙子,战略嗅觉却异常灵敏。为巩固帝国的边疆稳定,其先后发兵攻击柔然、契丹、高丽等国,且屡战屡胜。

三.大力发展经济。在高洋的治理之下,北齐的农业、盐铁业、瓷器制造业都相当发达,国库充盈,老百姓口袋也渐鼓。

从以上可以看出,高洋在登基初期,可谓年轻有为之君。

然而,就是这个年轻有为之君,身上却一直笼罩着着一股神秘的色彩,可谓中国历史上最令人捉摸不透的皇帝。

1.聪慧

高洋小时候,父亲高欢想测试几个儿子的智力,给每个儿子发上一堆乱麻,让他们尽快理清。诸子中,有的一根根慢慢抽,越抽越乱。有的将乱麻分成两半然后再分开。

只有小高洋,抽出快刀,几刀砍下去,再理出一缕缕短麻来。高欢见了连连称奇。

这就是快刀斩乱麻的典故。

2.算卦测字

测字,属于预测学的范畴,是中国神秘文化中的一个独特分支,它用加减汉字的笔画、拆合字体结构的方式附会人事,进而推断祸福吉凶。

高洋就深谙此道,他的测字技巧,可谓出神入化。

废东魏建北齐,作为开国皇帝,高洋想给自己的王朝起个大吉大利的年号。

有大臣提议叫天保,意思是,老天保佑北齐千秋万世,众人皆拍手叫好。

唯有高洋对此表示淡定:天保这俩字,拆开不就是“一大人只十”?这意思是,我只能做十年皇帝?

一干大臣魂飞魄散,跪地筛糠,高洋哈哈大笑:不怪你们,这是天意,能做十年皇帝也不错了。

然而,但凡能稳坐至尊之位,谁不想再向天借个五百年?高洋还是想确认一下。某日,他带皇后李祖娥巡泰山,在岱庙的天贶殿向一老道问卦:你看我有多少年的皇帝可做?

老道:三十。

高洋默然片刻,转头对李皇后眨眨眼:你看,道长也说我只有十年的时间了。

皇后很疑惑:刚才老道不是说三十年吗?

高洋微微一笑:这三十,是指十年十月十日,不是指三十年。

550年登基,在天保十年(559年)十月得了暴病,食不能下咽,饿了三天,就在十日这一天病逝。

死于十月十日,在位正好十年。

高洋在位时,太子高殷将要入子监读书,高洋特请国子监博士邢子才给高殷起个字号。

邢子才仔细考虑后说:字正道吧。

高洋一听大叫:坏了,正字是一止,我的儿子恐怕很难继承大统了。

邢子才顿时魂不附体,恳求重新起字号。

高洋长叹一声:不用了,这是天意,就是改了也枉然。儿子不能继承大统,定是兄弟辈的人篡位。

说完,高洋当着众大臣面,对他的同母弟常山王高演说:我要是现在杀你,你尚无过错,我要落个千古骂名。日后你可以篡位,但是求你手下留情,放过我的儿子们。

高演跪在地上头如捣蒜,连说不敢。然而,这个高演,还是在哥哥高洋死后杀了侄子高殷,奥斯卡应该给他补发一座小金人。

侯景祸乱南朝失败后,其已拿到的传国玉玺几经周折到了高洋手里。高洋拿在手里反复观摩,问众臣:你们说,侯景已经得到了传国玉玺,为何还是保不住皇帝的宝座?

诸臣一时没人能应。

高洋破解道:侯景两字拆开来就是“小人百日天子”。我算了一下,他以辛未年十一月十九日攻破建康,篡位成功,到壬申年三月十九日兵败,总共是一百二十日。而侯景在三月一日便离宫前往姑孰,刚好在宫殿只住了满百日。

至此,不只李元芳了,在座的所有人皆惊叹高洋“真乃神人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