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历史遗忘的角落 > 第三章 东西魏决战

历史遗忘的角落 第三章 东西魏决战

作者:丘山楷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51:17 来源:平板电子书

第三章 东西魏决战

宇文泰以鲜卑旧法治军,却用汉儒家学说搞政治,显示了其高超的政治智慧。535年,他提拔苏绰为大行台左丞,参与机密,拟订治国大纲,决心革新政治。

一.在政治上,推行以德治教化为主、法治为辅的统治原则。

宇文泰要求西魏各级官吏,用儒家学说修身,躬行仁义、孝悌、忠信、礼让、廉平、俭约等,恪守这些儒家道德规范。同时,向老百姓灌输孝悌、仁顺、礼义思想,以儒家伦理纲常观念教化百姓,稳定统治秩序。

在选拔官吏上,宇文泰奉行唯贤是举、德才兼备的原则,哪怕出身贫寒微贱,也可封侯拜相。这就打破了传统的士族门阀选人制度。同时,大批汉族士人进入西魏政权,为西魏的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作为少数民族出身的领导者,宇文泰还难能可贵的勇于纳谏。

539年,他下令在京城阳武门外放置纸笔,让百姓随时提出治理国家的建议,接受群众的批评。这可能是中国最早的官方意见箱吧。

二.在法治上,主张不苛不暴,官吏犯法一视同仁。

宇文泰的舅子王世超任秦州刺史时,为害一方,被宇文泰果断赐死。

宇文泰要求官吏断案时抱定“慎罚”思想,尽量减少冤假错案。552年,宇文泰还做了一件在中国古代法制史上颇有纪念意义的事。他废除了一项流传了二千余年的残忍刑罚。

宫刑。宫刑,世人闻之皆不禁菊花一紧,是中国奴隶制社会的产物,与墨、鼻、腓、大辟合成“奴隶制五刑”。而“封建制五刑”,变为笞、杖、徒、流、死五种,但宫刑这一极端残忍不人道的酷刑,因不仅伤害性大而且侮辱性强,故深受某些心理阴暗变态的统治者的喜爱,在中国步入封建制社会后仍时断时续的一直在施行,直到宇文泰明确下令废止禁用。

三.在经济上,宇文泰首先将北魏时制定的、后遭受破坏的均田制恢复起来,使由于土地兼并、战乱、天灾而丧失土地、流落他乡的农民重新获得了土地。

关中沃野千里,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宇文泰注重发挥优势、因地制宜,根据儒家先富后教的传统观念,积极劝课农桑,奖励耕植,合理制定赋税制度,使关中地区农业生产迅速发展起来。

四.在文化上,宇文泰在西魏虽推行过胡化运动,但其本人更雅好儒术。他以儒家学说作为思想武器,去除鲜卑族的一些落后习俗,并摒弃当时思想领域中风靡一时的空谈玄理、崇佛论道一类的腐朽风习。

同时,宇文泰加大教育投入,在都城长安设立国子学,拜汉人儒学大师卢诞为国子祭酒(中央大学校长),推行学校教育。

经过宇文泰的军制、政治、经济、文化改革,西魏吏治清明、民安物阜,加上关中之地利,势力迅猛发展,已完全能与东魏抗衡。

双方的决战也很快来了。

第一节 一起桃色事件引发的大战

决战之一的邙山大战,导 火索很特别—东魏重臣,高敖曹的哥哥、高干的弟弟高慎,投降西魏了。

高氏兄弟,是高欢极为倚重的悍将,在东魏也一直很受重用,高慎为何突然要跳槽到西魏宇文泰那里去?

起因是高欢的世子高澄。但东西魏对此说法不一。

东魏一方的说法是,高澄非常好色,竟然看中了高慎的妻子李氏,想要强奸,李氏跑脱向高慎哭诉。恰巧高慎即将外放为北豫州刺史,听到老婆的哭诉,男人哪能容忍这种事儿?故一到任上就向西魏投降了。

西魏一方的说法是,高澄奉父命整顿吏治,发现高慎贪赃枉法,于是贬职为北豫州刺史。高慎怀恨在心,遂走上了叛变之路。

哪种说法的可信度更高?

高澄的好色,世人皆知。高欢有个小妾叫郑大车,名字起的挺粗犷,却生得花容月貌、娇艳欲滴,高欢喜欢,14岁的高澄荷尔蒙刚开始分泌,也喜欢。

于是,高欢在前线跟宇文泰指点江山打的不可开交,高澄在后方与郑大车运筹帷幄也战成一团。有个多嘴的婢女将此事告诉高欢后,气的老高差点儿把小高刚长全的命根子给拔了。幸亏司马子如从中一阵和稀泥,高澄才保住了小命和世子之位。

高敖曹兄弟四个,个个是牛人。三个是东魏的副国级干部,一个是省部级干部。高敖曹是老三,老大高干,开府仪同三司、侍中、司空。老四高季式,冀州刺史、开府仪同三司。

高慎,字仲密,是高家老二,御史中尉。高老二有个小媳妇叫李昌仪,不仅生的漂亮,而且精通骑射,文武双全。把已年过四十的高老二迷得不要不要的,不惜斥巨资娶了过来。

古代成功的男人有个三妻四妾很正常,可高老二这事儿做的有点儿不厚道,他娶了小媳妇,就让糟糠之妻下了堂。

让糟糠之妻下堂的混蛋事儿,虽然比不上高干和高傲曹哥俩儿当年公然野外强奸妇女那么恶劣,但对高慎的政治前途影响是巨大的。因为,他的原配妻子崔氏,可不是一般人家的闺女。

崔氏的哥哥叫崔暹,与杨愔、司马子如等人都是高欢的股肱之臣。特别是崔暹,不仅是高欢的心腹,还是世子高澄的老铁,铁到什么程度呢?高澄后把嫡女乐安公主嫁给了崔暹的儿子。

如此一重臣,怎能咽下妹妹无故被抛弃的恶气?一状告到高澄那里。高澄满口答应,收拾一下高慎,替哥们出气。

第一步,先恶心一下高慎。高澄亲自主持婚礼,将被抛弃的崔氏改嫁他人,风光再婚。

第二步,高慎担任御史中尉,有举荐官员的权力。但其之后发现,凡是他举荐的官员,到高澄那里就被全盘否决。

前妻再婚就再婚吧,高慎没感觉有多失落,毕竟有小媳妇在怀,但是,自己举荐官员的权力被变相剥夺,还是令高慎有些不爽。

更不爽的事儿接着来了。

高澄发现没怎么恶心到高慎,哪能善罢甘休?来个直接的吧。他直接跑到高慎家,强行调戏高慎的小媳妇李昌仪,把衣裤都撕破了(衣服皆裂--《资治通鉴》)。

被高澄如此羞辱后,高慎的反应是—消极怠工。

有怨恨,在老板高欢眼皮底下消极怠工,是情商低吗?

高家四兄弟,高干、高敖曹是胆汁质的莽夫,高慎却是多血质的腹黑。他的消极怠工,背后隐藏着一个足以毁掉整个东魏帝国的可怖动机。

高欢觉察到了高慎的消极,一气之下,把他赶出京城,外派北豫州担任刺史。

高慎等的就是这一刻。北豫州,以州境在古豫州北部而得名,治所在今河南荥阳市汜水镇,自古就是军事重镇,因为,这里有一座极其重要的大关隘。

虎牢关。虎牢关又称汜水关、成皋关,南连嵩岳,北濒黄河,山岭交错,自成天险,是洛阳东边门户,因周穆王在此牢虎而得名。董卓大军与三国诸侯曾在此大战,成就了三英战吕布的历史演义。刘邦与项羽、李世民与窦建德,也都曾在此鏖战。李家建立李唐江山后,为避李渊祖父李虎之讳,将此关名改为武牢关。

如此重要的军事重镇,高欢却把它当成外放看不顺眼的臣子的地方。高慎到任后,高欢才缓过神儿来,有些后怕,一道急令传至虎牢--高慎,你这个北豫州刺史,只管民事,军事由奚寿兴负责。

一道彻头彻尾的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命令。

可以想象,这纸急令,不仅没起到分权的目的,反而加速了高慎的叛变。543年,他直接向西魏的宇文泰投降了,投名状就是--虎牢关。

这才应该是高慎投西魏的真相。

不管什么原因,反正是高慎投降了西魏,并向宇文泰献出了东魏的战略CBD虎牢关,也引发了东西魏之间的一场大决战—邙山大战。

543年,喜提虎牢关大礼包的宇文泰,亲率大军接应高慎,到洛阳时,包围了河桥南城。

河桥位于洛阳城东北,西晋年间杜预所建,是当时黄河上的唯一桥梁。河桥规模宏大,在河两岸各有一个桥头堡,中间沙渚上也设了一个堡垒,称为“河桥三城”。

此时,西魏军前锋已经进入虎牢。宇文泰则亲自率军围攻尚在东魏控制下的河桥南城,试图阻止高欢渡河。

543年3月初2,宇文泰还未攻下河桥南城时,高欢已率10万大军兵临黄河。

整条河桥仍然在东魏控制下,东魏援军又来了,宇文泰见事不妙,向西撤军。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没拿下河桥,撤军时,宇文泰想想不解气,下了一道命令。

派人在黄河上游放出多条小船,小船上塞满柴火稻草,点着后就是一条条的火船。火船顺河而下,碰到河桥时,就可将河桥烧毁。

你用船攻,我也用船守。东魏大将斛律金则派人在河桥附近用一百多条小船排成长队,船上拉了一条长长的锁链,来了个“铁索横江”。

见火攻未能奏效,宇文泰向西撤退到瀍水(洛水支流,在洛阳西北)附近,把守住绕过邙山南下洛阳的要道,以阻止东魏军进一步南下。

邙山位于洛阳以北,黄河以南,是汉晋帝王的陵墓所在。

高欢大军驻扎在邙山与黄河之间的狭长地带,位置比较尴尬。向东,后方易被袭击,向西,通道又被西魏军卡住。

对此,高欢的对策是:面朝西方,依邙山为阵,坚守阵地而不冒进,静待宇文泰。

西魏在虎牢的先锋部队和主力部队被分割开来,时间拖得越久越对西魏军不利。在两军僵持十多天后,突袭战爱好者宇文泰,决心趁夜突袭高欢。

543年3月17日夜,乍暖还寒,月黑风高,清风中弥漫着初生青草的味道。宇文泰命令士兵们喂好战马、吃饱喝足,放弃辎重、轻装上阵,蒙着厚厚的夜幕向高欢军扑来。

古代行军打仗,两军大营相隔不远时,往往都要派出零散侦察兵,在对方大营附近观察监视。高欢当然也不例外。

西魏军一行动,东魏的侦察兵就发现了,快马加鞭,及时在3月18日清晨前回到大本营,将宇文泰军的动向报告了高欢。

高欢听完汇报,笑了笑:宇文泰这一夜的行军,肯定是吃了干粮后就往东赶的,水都没喝,渴都渴死了,还用我杀吗?

枭雄的思维跟常人就是不一样,人家大老远的出门不会带水袋、水壶?不过,说笑不代表放松,高欢还是及时进行了布置,静待宇文泰。

天蒙蒙亮时,大地朦朦胧胧,深邃微白的天空还依稀散布着几颗残星,正是微妙苍茫的时刻,西魏的轻骑兵大队却撩开了轻纱似的薄雾,铺天盖地喷涌而来。

宇文泰想搞突袭,没想到高欢早有准备,而且是以逸待劳。两军相交之时,东魏军中冲出一员悍将,带一队数千人组成的精悍骑兵,直冲宇文泰的北军。

此将叫彭乐。

彭乐人虽骁勇,却是个倒戈将军,堪称东魏彭奉先、南北朝彭换章,倒戈履历异常丰富。其先是跟随柔玄镇人杜洛周起兵反北魏,后又投奔尔朱荣。再后来又投奔了原葛荣部将韩楼,在尔朱荣派大都督侯深讨韩时,又归顺了侯深。

屡次跳槽后,再后来,彭乐归顺了高欢,并为高欢屡立战功。在东西魏沙苑大战时,彭乐受了重创,肠子都被捅了出来,差点送命。

此时,彭乐的精锐骑兵直冲入西魏北军大营,因他过去倒戈的不良记录太多,所以有人赶忙报告高欢:彭乐又倒戈向宇文泰了!

高欢心一凉,刚要派人追击。不久,见西北方向尘土飞扬,一员飞骑率先奔至高欢马前报告:大大大王,彭乐将军大大大有收获,满载而归!特特特令我先来报告!

收获了啥?

原来,高欢依邙山为阵,宇文泰军向邙山脚下南转,高欢军两翼由机动骑兵防卫。彭乐率右翼的数千名骑兵自东北方向横击宇文泰军左侧。宇文泰军正面受挫于高欢军严密的防守,侧后方又受到彭乐精锐骑兵的猛烈冲击,因而左翼崩溃。彭乐趁势率部插入到宇文泰军后方的中军营帐。

此时,宇文泰和西魏能作战的将领都在前线,后方中军大营中是些什么人呢?

一群酒囊饭袋。

这群酒囊饭袋,是一批西魏皇族宗室。这些人作战能力几乎为零,在后方作乱的能力却不可小觑。宇文泰担心自己率军在外,这些人趁机在后方捣乱,就将他们带在身边,以便监控。

等彭乐的精锐骑兵队风驰电掣般的冲进西魏大营时,这些大爷们就乖乖的成了俘虏。被俘名单上,有临洮王元东、蜀郡王元荣宗、江夏王元升、西钜鹿王元阐、谯郡王元亮等48人。

西魏因此损失惨重?想多了。彭乐的这一举动,无意中为宇文家以后篡魏建周扫清了障碍,算是无形中帮了宇文泰一个大忙,献上了一次神助攻。

这个大忙的作用显现,是以后的事。当前的形势是,宇文泰军偷袭不成,遭到以逸待劳的高欢大军的阻击,本来就处下风,又见后方这么多大人物被俘,军心大乱,开始溃散。

高欢趁机命令鸣鼓全线出击,东魏大军人人争先,宇文泰军大溃败,被斩首三万余级。

彭乐再接再厉,专门盯住宇文泰,狠命追击。被人惦记,有时是幸福的,有时是痛苦的,这取决于惦记人是谁。宇文泰被彭乐惦记上了,痛苦之极,狼狈不堪,眼看就要被俘。

危急时刻,枭雄总有枭雄解决问题的方式。两马相距不远时,宇文泰回头对彭乐喊了一番话,彭乐立马紧急勒住马头,不追了。

宇文泰说了什么?边跑边在马上说了一番语重心长的话:彭乐,你个二货,追的还挺起劲儿,没听说过兔死狗烹吗?今天你抓住了我,以后你对高欢还有用?我跑时丢了一大袋子金银珠宝在营帐里,干嘛不去取来实现财富自由?再不取可就被别人捡走了。

倒戈将军一般不把义气当回事儿,但对财可很看重。彭乐用零点几秒钟的功夫瞬间品味了一番宇文泰的话--哎,有道理,我去看看钱被捡走没有。

彭乐舍掉宇文泰,回到宇文泰的营帐中,果然找到了大袋大袋的金银珠宝。

发财了!

其实,也不能怪彭乐有此想法。历代开国武将们,最怕什么?兔死狗烹。由于兔死狗烹、鸟尽弓藏之先例太多太多,不胜枚举,武将们也逐渐找到了自己的求生之道--玩寇、养寇。

彭乐拿了钱,藏好,回来报告高欢:宇文泰侥幸逃跑,但我老彭已把他吓破胆了。

高欢是谁?也是曾在尔朱荣等人手下为将的,经历、心智、段位何止高出一层,他一眼就看穿了彭乐的心肝脾肺肾。

“跪下!”

高欢一声怒喝,命彭乐跪在地上,咬牙切齿,上前抓住他的脑袋猛往地面摁、掼,手中刀举了数次要砍下来,但想到这厮以后还有用,最后还是忍住没下手。

一如后世孟良崮战役后的蒋介石之于汤恩伯,一顿拐杖和耳光伺候,打的跪在地上的老汤一头包,可恨归恨,也不好枪毙他。一是老汤还有用,二是鞍前马后的跟了自己这么多年,言必称学生,枪毙他,黄埔系会人心浮动。

鼓乐满脸是血,请求高欢再给他5千人马,戴罪立功把宇文泰给追回来。高欢反手就一耳光:人都放跑了,现在追得回来吗?!

言毕,派人取来一大堆东西压在彭乐背上。

完了!彭乐心一紧,闭眼等死。

可渐渐觉得压在背上的不像磨盘之类的硬物、重物,而是异常顺溜丝滑……睁开眼一看---是三千匹绢,在当时能做货币使用的绢。

是高欢赏他的。成为枭雄的首要能力,就是得会控制情绪。做不成情绪管理大师的人,趁早了结枭雄梦为妙。

因宇文泰的西魏一直在,彭乐此后也就一直受高欢重用, “养寇”举动完美的达到了他要的效果,直到551年因谋反被高欢之子高洋所斩杀。

此仗高欢占尽上风,可战场形势瞬息万变。几天后,发生了一件偶然的小事,使两军形势瞬间发生逆转。

高欢、宇文泰两军重整旗鼓对峙。高欢手下的一个士兵,也许是大战紧张导致精神压抑,也许是最近高欢军中伙食不好,总之不知什么原因,把后勤部门的一头驴给杀了。

驴,直到现在还是有“帝国坟场”之称的阿富汗的重要战略物资。个头不大的阿富汗毛驴因其负重多、抗高寒、耐力强等优点,一直被公认为全世界毛驴中的战斗机。阿富汗人骑着它们在崎岖的山路和险峻的谷地中穿梭,打跑了英国人、苏联人、美国人,让五常中的三个真真实实的尝到了毛驴军的厉害。

据称,2001年美国打响阿富汗战争时,鉴于英苏在阿富汗被毛驴军打跑的遭遇,老早就对“毛驴战”高度重视,专门在地形与阿富汗相仿的美国内华达山脉塞拉山区建立“骑驴学校”,教学内容只有一项―如何骑驴。另外,在阿富汗成立了国民军战略投送中心,在那里,至少有20万头毛驴接受过美军的魔鬼训练。据说,这些驴们能听的懂阿富汗语和英语双语指挥,加上驴语,可谓掌握了三门语言。

现代尚且如此,在古代,驴对军事行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无故杀驴,军中执法官气愤的赏了这个丘八一顿军棍。此丘八一气之下,跑去投奔了宇文泰,并告诉了宇文泰高欢本人所在的具体位置。

一头驴就暴露了高欢的位置,宇文泰心中暗自窃喜,决定来个擒贼先擒王。他调集重兵,悄悄绕过高欢军主力,突然全力攻击高欢的指挥部中军帐。

斩首行动来的太突然,这下轮到高欢狼狈了。仓皇逃跑,坐骑也被射死。一个部下自己下马把马让给高欢,七八个亲兵拼死保护老高出逃。

宇文泰带兵紧追不舍,眼看越追越近,高欢的亲信都督尉兴庆跳了出来:大王赶快离开,我腰中还有一百支箭,足以射杀百人,保护领导撤走!

高欢两眼放光:如果我们都能生还,我一定封你为怀州刺史。如果你战死了,这个刺史就让你儿子来做。

尉兴庆谦虚了一下:我儿子还太小,就用我哥哥做吧。

看样哥俩儿感情挺好。高欢哪能不答应,这时就是用你婶子大娘二姑做刺史都行。

尉兴庆一人殿后,连连放箭掩护高欢逃跑,最后箭射完了,被西魏追兵乱刀砍成肉酱。尉兴庆没白死,后高欢兑现诺言,将其哥哥封为怀州刺史,也就是河南省焦作市市长,妥妥的正厅级干部。

高欢跑的人困马乏,随从有掉队的,高欢没来得及给人许诺当刺史的,被俘后立即反正,向宇文泰报告了高欢逃跑的方向。

还得给我追。宇文泰立即派三千轻骑兵急追,领衔者大都督贺拨胜。

一刻钟功夫,贺拨胜发现了前方策马奔逃的高欢,因为走的急没带弓箭,便手执长槊,狠夹马腹,与13名骑兵一起追赶了上来。两马一前一后,贺拔胜身子奋力前探,伸直胳膊持槊够向高欢。高欢双眼紧闭,抱着马脖子,脸紧紧贴在马脸上不敢动弹。因为,他的后脖颈已数次隐隐感受到了金属槊尖触碰的寒凉。

千钧一发之际,又有猛将救主。高欢妻子娄昭君姐姐的儿子、高欢部将段韶(后来的“北齐三杰”之一)拍马赶到,拈弓搭箭,一箭射翻贺拨胜座骑,贺拨胜顿时槊飞人翻。

段韶又接连射倒西魏几名骑兵,掩护姨夫高欢逃远。

贺拨胜从地上爬起,顾不得屁股蛋子生疼,吐走口中污血,连连捶胸顿足:今天竟然没带弓箭,真是天意啊!

没带弓箭,把长槊当标枪使不行?还是技术不过关。

高欢逃脱后,毕竟只是中军受冲击,大部队还在,其马上

收拢部队,卷土重来。

高欢兵力明显占优,战场形势又发生逆转。宇文泰大败而逃,幸亏柱国大将于谨、独狐信等人,收集散卒从侧面不断袭扰高欢的追兵,宇文泰才得以狼狈退回渭河上游。

邙山大战,高欢、宇文泰各自做了一次战场博尔特,最终还是宇文泰跑了。有学者分析,邙山大战西魏损失惨重,如果高欢能一鼓作气攻向关中,历史将改写。

其实,这是个历史错觉。邙山大战结束后,东魏大军攻至桓农(今河南灵宝),此处可是西魏的粮仓所在。守将王思政眼见西魏大军处处败逃,无奈打开城门,上演了一出真实版的空城计,居然真唬住了东魏大军。

为何?东魏军经过此大战,也是元气大伤,已成强弩之末,根本无力趁机进军关中扩大战果。

邙山大战中,还有一个不为历史所注意的小事件儿,最终影响了后来取代东魏的北齐的历史。那就是,大美女李昌仪的被俘。

东西魏邙山大战后,高慎的妻子、儿子们全被高欢的部将侯景所俘虏,押送邺城。其中,也包括引发此战的“红颜祸水”、大美女李昌仪。

鉴于高干、高敖曹等对东魏立有大功,高欢饶过了高慎妻儿的性命,只是发配为奴隶。而高澄,穿上华丽服饰,梳洗打扮一番,去见李昌仪,挑逗的说:今日若何?

李昌仪默然无语,她哪能有别的选择?高澄毫不客气的纳其为侍妾,看样对其是真有感情,当初的举动不止是为哥们崔暹出气那么简单。

然而,高澄没想到的是,他的这一好色举动,最终又在高家引起一片腥风血雨,这个李大美女真不是个吉祥物。这点后叙。

第二节 玉壁之战

邙山大战结束不久,东西魏之间的第五次大战又开始了。这次,高欢不惜赌国运,也要拔除西魏的一座新城。

玉壁,今山西稷山西南,在南北朝时是极为显要的军事重镇,是东魏和西魏扩展势力,而向对方进发的咽喉要道。

公元538年,西魏东道行台王思政以玉壁地处险要,上书请筑城,并由河南的恒农(今河南灵宝)移镇玉壁。

筑城可不是小事,耗费国力之巨可以想象。移镇更非同小可,涉及军事政治中心的搬迁。可对王思政的这个申请,西魏当局很快就欣然准许了。

为何?来看看玉璧的地理形势。

玉壁,在当今稷山县西南六公里,坐落于汾河下游与涑水河分水岭峨嵋原北缘。峨嵋原即地理学上所谓“峨嵋台地”,地处运城盆地中部,面积6000平方公里,周300公里,台地略呈棱形,海拔在400米以上,北界汾河谷地,西界黄河峡谷,东、南为涑水河所环绕。台地边缘受流水侵蚀和河流冲刷,形成陡峻的黄土断崖和冲沟,沿河断崖大多在50米以上,整个台地犹如一巨大黄土城堡。

台地中央,有两座超过千米的孤峰山和稷王山,东西相对,宛若台地的两只眼睛。占据峨嵋原,东南可控制涑水河谷的南北孔道,西北则可控制汾河河谷东西孔道,进可长驱突击,退可守险无虞,古来构成西南拱卫长安、东北屏翰晋阳的地理形势。

同时,台地地处暖温带,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盛产粮麻,军需问题能迎刃而解。故,谁占有峨嵋原,谁就取得了战略主动。

如今,西魏既进入河东,如欲站住脚进而巩固和发展,则必须守住峨嵋原,这正是王思政筑城、移镇玉壁的原因。

而河东是二魏角逐中东魏的要害,“软腹部”,高欢前对西魏涉足河东早已如坐针毡,今对其筑城玉壁自然更如鲠骨在喉,这正是高欢不惜以赌国运也要拔除玉壁的原因。

这次还是东魏主动攻击。546年,高欢又亲率大军十余万人,自都城邺城出发,进攻玉壁。

此时王思政已调任,西魏以韦孝宽为并州刺史,率军镇守。当年9月,高欢大军包围玉壁,引诱西魏军出战。韦孝宽审时度势,据城固守。

10月,东魏大军昼夜不停攻城,双方用中国古代最传统的攻守城战法,上演了一场中国封建社会时代史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战术最杂、伤亡最多的争夺战。

1.筑楼对筑土山。

高欢命人在玉璧城南筑土山,欲居高临下攻城。韦孝宽则下令将城楼用木头加高,比城外东魏筑的土山还高。一山更比一山高之下,万箭齐发,射的东魏军不敢再登土山,也无法再将山加高。

2.挖沟对挖地道。

筑土山攻城不成,高欢军改变战术,在北城城外挖掘了10余条地道,集中兵力进攻。

古代对付地道战最有效的战法,就是挖沟。几道深沟挖下去,挖地道的总归会挖到沟里来,守军只管蹲守在沟沿上等候,像捉知了猴儿一样破敌即可。

韦孝宽也不例外,以传统的挖沟法对付高欢的地道进攻,收割了不少人头。同时,还发明了烟熏火燎法,在沟外堆积木柴,备好火种,一旦发现高欢军在地道中潜伏,就将木柴塞进地道,投火燃烧。

韦孝宽本人心理还特别阴暗,准备了几台牛皮囊鼓风机,将烈火浓烟吹入地道,地道中的高欢军被烟熏火燎,焦头烂额,不少士兵一氧化碳中毒。

幸亏那时辣椒还没传入中国,那是一千多年后明朝后期的事儿,否则,烈火中加入点辣椒面,再用鼓风机一吹,那酸爽……

3.帐幔对撞车。

土山战、地道战不行,东魏部队回归到简单粗暴,直接用大量攻车疯狂撞击城墙,城墙一旦撞倒,立即攻入屠城。

韦孝宽如何应对?用布匹做成帐幔,随其所向张开,攻车撞之,布受冲击立即悬空,城墙未受损坏。近代汽车的安全气囊,不知是否是受了韦孝宽的启发才发明的。

帐幔能做安全气囊,但毕竟是布做的,高欢军把干燥的松枝、麻秆绑到长杆上,灌上膏油点燃成为超长杆火把,支起来去焚烧帐幔、玉壁城楼。

面对这种超长火把,韦孝宽下令把锋利的钩刀也绑到长杆上,等超长火把伸过来时,即用这超长杆钩刀割掉火把。火炬战也失效了。

高欢、韦孝宽,两人在此战中各自穷尽了一生的发明天赋,堪称北朝爱迪生、达芬奇,军事发明界的卧龙、凤雏。

火攻失败后,高欢又心生一计。

水。高欢派兵截断城外河流,并在汾水屯驻重兵,控制了水源,城内的守军就如孟良崮上的七十四师,渴也渴崩溃了。

想法很好。水是截断了,第二天清晨,高欢一起床,到处银装素裹、白雪皑皑。韦孝宽正带着士兵在城头吃雪团、啃冰凌呢。

原来是冬天到了,高欢像是上了塑料大棚的蔬菜,忽略了季节,白白耗费军力搞了一次大型水利工程。

水攻不行,就再来个血浓于水攻法。高欢押着俘虏来的韦孝宽的侄子,向韦孝宽劝降。

侄子?儿子、老子都不行!韦孝宽轻蔑回绝。古今中外历史上,以亲情为要挟破敌的,鲜有成功战例。羊侃面对被作为人质的儿子,拿箭就射。斯大林,面对被德军俘虏的长子朱加什维利,更是淡然的宣布“我不会用一名将军交换一名士兵”。细思个中缘由,令人唏嘘。

连续攻城50余日,东魏大军已死亡7万人,精疲力竭,仍无攻破希望。

心情焦虑,易伤内脏。高欢急火攻心,旧病复发,病倒,于当年11月解除了对玉壁城的包围。

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哪有那么容易?!韦孝宽不打算这么轻易的就放这帮来犯之敌走,他令人散播了一条消息。

“高欢中箭,命不久矣。”

主帅将亡,军心必然涣散,若不稳定军心,撤退都成问题。韦孝宽这是往死里折腾高欢。

仗打败了,但不能躺平摆烂,军心需要稳定,高家的执政需要延续,否则会陷入万劫不复。高欢发着高烧,双颊通红,双唇煞白皴裂,带病坐帐,强作镇定,宴请将士,命令大将斛律金做歌助兴。

斛律金,敕勒族人,生于山西朔州,勇猛豪放,曾在东西魏邙山大战中救高欢于重围。其本人又多才多艺,能歌善舞。于是,一曲风格明朗豪爽、境界开阔、音调雄壮的北朝民歌诞生了。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水草低见牛羊。

这就是艺术概括力极强的《敕勒歌》。斛律金以鲜卑语唱出,高欢自己领头唱和,英雄之泪不禁夺眶而出。

玉璧之战,虽是东魏攻,西魏守,可苦战60日,西魏死伤士兵高达7万,却未进玉璧城半步,可谓完败。7万将士的灵魂,何处安放?

韦孝宽则凭借此战,一战成名,深受宇文泰赏识。宋代时,文庙祭祀孔子,称为文宣王庙,文庙里有孔子的七十二门徒陪享。武庙祭祀的时姜太公吕尚,称为武成庙。与文庙相对应,官方评选出陪祭武庙的七十二将,韦孝宽位列其中。

而强撑病体撤回晋阳的高欢,一到家就彻底躺倒了,这一躺就再也没起来。

547年初,纵横魏室多年的一代枭雄高欢,在晋阳带着无尽的遗憾溘然长逝,年51岁。后其子高洋废东魏孝静帝,自立为帝,建立北齐。

西魏这边,551年3月,元宝炬死,长子元钦继位。554年元钦被宇文泰所废,元宝炬四子元廓即位,即西魏恭帝。

556年宇文泰病死,其侄宇文护承继大权。557年宇文护迫西魏恭帝禅让,西魏灭亡。宇文泰之子宇文觉为大周天王,建立北周,建都长安。

至此,波澜壮阔的东魏、西魏的历史结束,北中国进入波涛起伏的北齐、北周双雄并立时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