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历史遗忘的角落 > 第三章 失控

历史遗忘的角落 第三章 失控

作者:丘山楷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51:17 来源:平板电子书

第三章 失控

萧衍,敏锐的观察到了其执政后期南梁地方诸王的势力隐患,因此必须保证自己的权威以予以压制。可是,正在准备要他命的侯景,也观察到了。

548年,侯景在努力备战的同时,也在构筑造反统一战线。同盟者是谁?就是萧衍的儿子、侄子们。

联合萧衍的儿子、侄子们造老萧的反,一定得有大的筹码才行。对亲王们来说什么才是大筹码?自然就是皇位。侯景知道,萧衍太老了,已没几天活头,皇位的诱惑会使梁朝宗室诸王与自己联合的。

侯景先联系了南梁的前太子,已被降为临贺王的萧正德。萧衍将你嫡长子的储君地位废掉实在是荒唐,跟我一起起事,事成后拥你为帝。

然后,侯景四处发檄文,慷慨激昂,直斥梁朝贵族、官吏对广大百姓的残酷剥削,号召大家起来打土豪闹革命。檄文颇具煽动性。

梁朝宗室诸王,萧衍的子侄们见萧衍年老昏庸,又舍嫡立庶,也都对皇位归属有了各自的期望。因此,侯景南下,正好为这些萧氏子弟提供了借勤王之机、勒兵观变的机会。

548年8月,侯景以清君侧,即铲除奸臣中领军朱异、少府卿徐驎、太子右卫率陆验为由,在寿阳正式起兵反梁。

萧衍得知侯景造反的消息,豪迈地笑道:不妨不妨。待我折根竹鞭,抽他一顿就行了。

侯景作死造反,这,不正是我想要的吗?萧衍很自信,也毫无危机感,在他心目中,侯景手下只有那几百残兵败将, 不足为惧。

萧衍胸有成竹,派儿子邵陵王萧纶统大军开向寿阳平叛。

来寿阳平叛?侯景暗暗冷笑,与谋士王伟商量后,有了主意。

548年9月,侯景突然宣布要出城打猎,率军出寿阳城。7天后,奇袭攻下谯州,17天后,攻占历阳。

历阳,就是今天安徽和县,当江淮水陆之冲,左挟长江,右控昭关,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古代长江下游渡口有两个:一个渡口是瓜州,“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描述的京口和瓜洲,是隔长江相望的两个著名古渡。京口是今天长江南岸的镇江市,瓜洲则在扬州市南部的长江北岸。

另一个渡口,就是横江古渡,历阳与对江采石通道。“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长江的流向由西向东在此改为南北向,故名横江。

自古以来,南北兵家起事发难,历阳必首当其冲。侯景放弃寿阳,攻取历阳,意图何在?

意图很歹毒,这是要对萧衍来个黑虎掏心,直取500里外的南梁首都--建康!

历阳失守,萧衍才开始有点惊慌,环顾左右,只有一名名将值得托付。

羊侃,南梁名将,都官尚书,高昌县侯,北方逃难过来的,萧衍对其极其器重。

羊侃受命,很快给出了平叛对策:掐头去尾。

即,派兵扼守采石,守住采石侯景就过不了江。然后,再派萧纶攻占侯景的大本营寿阳。如此,侯景进退两难,部下乌合之众自然瓦解。

这本是万全之策,然而,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萧衍最宠信的权臣朱异则认为,长江是天险,侯景不会渡江。萧衍由此迷信长江天险,命令守住长江,放弃了主动攻击侯景大本营的最佳时机。

客观的说,萧衍单防长江的战略,是保守了点儿,但真做好了也不错。可是,他选的江防总司令,却大大的有问题。

萧正德。这个江防总司令,已被侯景暗许为皇帝接班人,能给你这个老皇帝搞江防?不仅不防,还调集了几十艘大船,供侯景大军渡江。

南梁当时采石的守将是王质,有个人,却断定王质守不住采石,请求取而代之。

陈昕,在历史上并不太出名,但他老爹却大大的有名,他爹叫陈庆之。陈昕,是陈庆之的第五个儿子,将门虎子,颇擅谋略。

萧衍了解陈昕的实力,同意由他换防王质。然而,等陈昕到采石跟王质换防时,却发现一个守军都没有。

原来,王质还没等陈昕来换防,自己就从采石撤走了。畏敌如虎?还是不被信任的泄愤?不得而知,反正是,他提前打卡下班走了。

如此要地防卫出现真空,侯景岂能错过机会,马上率8000余人渡江,乘坐的,正是萧正德提供的船只。

陈昕虽将门虎子,却比将门犬子韦黯下场还落魄,猝不及防,被俘。想到当初自己被陈庆之打得屁滚尿流的景象,侯景恨意顿生、杀心顿起,陈昕被害。

采石被攻占,建康已无险可守。

侯景一渡江,先遣军袭取姑孰,一战而擒淮南太守文成侯萧宁,再挥军直扑建康。

自东吴孙皓出降以来,江南地区多年不见刀兵,叛军突然出现,引起一片慌乱。百姓纷纷躲避进入建康城,惊惶失措的军人们争先恐后的涌入武器库抢夺兵器铠甲,建康城内一时混乱不堪。

面对如此失控危局,南梁帝国的掌门人萧衍如何选择?他选择了逃避,匆匆把军权、政事交给太子萧纲,躲起来吃斋、敲木鱼去了。

幸亏,建康城内还有一员名将,能独撑危局。

羊侃,出身于高门泰山羊氏。泰山羊氏的源流,可以追述到春秋晋国公族羊舌氏,至秦末徙居泰山。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南伐时,羊侃的祖父,时任任城令的羊规之被迫随名将薛安都(薛仁贵前祖)投北魏。

羊侃父亲,也是北魏官员,但一直教育儿子南朝才是正统。因此,羊侃在北魏虽然官至泰山太守,仍于528年义无反顾的回归南梁。

南北朝群星闪耀,猛将中,马槊无双的高敖曹算是一号,羊侃则是另一号。

羊侃臂力惊人,所用的弓达到十余石。泗桥上有几个石人,长八尺,大十围即五尺,羊侃抓住它们互相击撞,全部撞碎。

力气大的人多的是,不足为怪,难得的是羊侃身体柔韧性、平衡性惊人,其曾经在兖州尧庙的壁上行走,上到四丈高,横行了七步,身手之敏捷不逊于当今武当的陈师行道长。

武器方面,羊侃善使一条两丈四尺长的两刃矛,舞起来如风火轮般,应者披靡。

如果羊侃仅仅力气大、身手敏捷,那不过就是类似汉初英布灌婴之徒或北魏骁将杨大眼之流的武夫,而事实是,羊侃熟读《左氏春秋》和孙吴兵法,堪称文武全器,有后世岳武穆之风。

时年已52岁的羊侃,冷静的观察了一下建康城内的乱状,当机立断,连杀数军人稳定了军心,又将难民一一安排妥当。

建康稍定。

虽有名将压阵,然家贼难防。建康城内,谁也不知道萧正德是侯景的卧底。

萧正德,负责防守建康正门宣阳门。采石失守两天后,侯景就率军抵达建康,萧正德大开宣阳门,迎接侯景军入城。

建康城内,诸将各心怀鬼胎。太子萧纲命令庾信率领宫中文武官员,在朱雀航(地处夫子庙秦淮风光带)北扎营。结果,侯景还没来,庾信卡都没打就下班了,跑了。

庾信?对,就是杜甫所谓“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的庾开府,南梁文坛领袖,时任建康令,南京市市长。世人皆知唐初四杰之一的王勃,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更长天一色”的名句名扬天下,岂不知,这句是王勃抄袭的。

抄的谁的?就是抄的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实质是抄袭,但在王勃这里叫借鉴,借鉴好了也能千古留名,甚至超过原版。

文章写的好,真能换钱,庾信不仅身出名门,身价也不菲,除工资收入外,给贵族们写墓志铭也是一大收入来源。文人有了钱,就想干点花花事儿,庾信是个双性恋,包养过南梁宗室、少年时的萧韶。

写文章一流,创收一流,跑路也一流。庾信自建康逃往江陵,途径江夏,萧韶当时因依附湘东王萧绎得以担任郢州刺史,庾信想去看看这个老情人。

接宴时,萧韶自坐于青油幕下,庾信坐在偏位别塌之上。萧韶跟其他宾客推杯换盏、谈笑风生,把庾信晾在一边。庾大才子醋意顿起,借着醉意跑到萧韶坐塌前,一脚把饭菜踢翻,一顿踩踏,再盯着萧韶的脸:你现在跟以前不一样了哎(官今日形容大异近日)。萧韶脸顿成猪肝色。

古代文人、将相双性恋的很多,庾信、苻坚、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都是,见惯不怪。

市长庾信带头跑了,其余守将王质、萧大春、谢禧等,跑的一点也不慢。侯景兵不血刃连下东府城、石头城,进围台城。

六朝时期的建康城,共有三道城墙,由外至里分别是:外郭、都城和宫城,而台城是南朝中央政府和皇宫所在地,旧址在今南京市鸡鸣山南。台城外是王公贵族的宅院,百姓居住区和商业区则在都城之外的秦淮河两岸。

江雨霏霏江草齐, 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 依旧烟笼十里堤。

这首《台城》,是唐代诗人韦庄凭吊六朝古迹的诗。台城在隋初被隋文帝“并平耕垦”,唐代更已是“万户千门成野草” (刘禹锡《台城》)。

诗文从来只寻求风花雪月的浪漫,却往往回避血淋淋的现实。如今的现实是,侯景虎狼之师逼近,而江南士兵长年不打仗,面对野兽般的围城,个个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某日,羊侃召集军官开会,说收到城外人用箭飞射进来的信,信中告知:劭陵王萧纶(萧衍派去攻寿阳的)的援军,很快就要到了。

军心这才稍稍安定。

羊侃松了口气,也暗暗苦笑:哪来的援军,信都是我写的。

东掖门,是侯景首先进攻的对象。羯族人在城门洞口堆积柴火,放火烧城门。羊侃到城门之上,率众用大木桶盛水、泼水灭火。

叛军乘羊侃正在当消防员无暇相顾,趁势攻城。羊侃丢下木桶,拉开他那张二十石的强弓,一箭一箭射去,当者莫不被贯胸透背。

看着被一支支飞箭钉在地上的敌军尸体,守军军心大振,奋起击退了这次进攻。

叛军二次进攻,这次,以长柄战斧疯狂劈砍东掖门。

眼看门将被劈开,叛军们正准备一拥而入,忽然,听见城内也传来咣咣的砍门声,很快,砍出一孔。

叛军们正诧异间,一杆马矟骤然从孔内伸出,四处突刺,顷刻间几名叛军被刺死。

叛军上前试图抓住马矟,可城内马矟操作者力大无穷,不但没抓住,反而又有几人被刺倒。

城内操作马矟的,正是羊侃本人。

这他妈的就是头野兽啊!叛军大惧,只好先行退却。

太子萧纲,指挥打仗不行,但有钱。他见羊侃守住了东掖门,大喜,加封羊侃为侍中,赏赐黄金五千两,白银万两,又以绢帛万匹赏赐战士。羊侃,分文不取,把太子的赏赐全部分给了部下将士。

不久,侯景把飞楼、撞车等传统攻城器具全部拉来,一一试验,均被羊侃一一化解。传统的不行,我就来个创新。侯景又造出了一种奇特的攻城工具。

木驴。木驴,其实就是活动着的盾牌。先制作一个长约一丈的六腿木架,在木架上蒙上牛皮,在牛皮下藏六名士兵,士兵一边移动木架,一边用牛皮遮挡城上飞下的箭雨。等移动到城墙下,再挖掘破坏城墙。

一时驴群肆虐,群驴奋蹄。侯景暗自得意。突然,无数巨石从天而降,木驴被砸得东倒西歪,有的甚至被砸个粉碎,驴人们也死伤不少。

原来,羊侃见弓弩破坏不了木驴,就命令士兵以石块伺候。

不讲武德用石头是吧?那我就重新设计设计。侯景把木驴改成了尖顶的,石块投掷下来打不准、打不坏。

尖顶木驴群很快接近了城墙,羯族士兵们已经开始拼命挖掘城墙,像极了一群疯狂的土拨鼠。

城头上,突然安静了下来。

城墙眼看就要被掘穿,侯景的虎狼之师已经开始憧憬一拥而入屠羊、屠百姓、奸淫掳掠的美景。

忽然,城头上亮了起来。接着,无数带有箭簇的火把扔了下来,箭簇插在木驴的牛皮顶上,无数木驴也亮了起来,顷刻间成为了火驴。

原来,刚才是羊侃命士兵们扎火把去了。在火把上涂上油和蜡,再插上箭镞,点火扔下去,只要有一个能插到木驴上,就能奏效。

地面城门进不去,城墙掘不穿,我就向空中发展。

侯景令士兵造出十多丈高的登城楼车,这种登城楼车如果运到城边,楼上的士兵可以居高临下,俯射城内。

空军来袭,又没有防空导弹,城内守军有些恐慌。羊侃面不改色,静静的看着侯景的士兵推着登城楼向城边逼来。

快要接近城边时,这些庞然大物一个个多米诺骨牌般翻倒。一个个成了楼倒倒、楼脆脆,妥妥的大型安全事故案发现场。

高十余丈,一旦翻车,再竖起来走是很困难了。

羊侃边指着城下边笑:我早就发现这种车子不但重,而且高,重心不稳。台城城边的壕沟填得不牢,坑坑洼洼,不翻车才怪。

原来,路况不佳也有用处。新发明对方都不用还击就失效,侯景暴跳如雷、面如涂赤、呲牙瞠目。楼车不稳,我就再整个稳的。

不久,台城的东西两面出现了两座土山,叛军还是想用空袭,居高临下对台城内守军进行俯射。

当叛军兴冲冲登上土山时,土山却轰然倒塌。

原来,羊侃命令士兵连夜在城下挖地道,通至土山下,挖空了土山的根基,无数叛军士兵惊叫着从空中跌落,来了个黄土浴大保健。

台城久攻不下,又损兵无数,侯景改变强攻战术,采取长期围困战略。围困战中,侯景有了意外收获。

他捉住了羊侃的儿子。

侯景将羊侃儿子押到城下,对城头狂喊:不投降就杀了你儿子。

老羊从城墙上探出头,笑了笑:尽管杀了他!言毕,消失。

过几天,侯景又把小羊押来,羊侃指着侯景大骂:你个羯胡,孬种,我以为他早死了,怎么还在!

说完,夺过士兵的强弓,搭上箭,对准儿子拉成满月,就要发射。

原来是个二愣子!侯景赶紧命人把羊侃儿子带回。

“凡伐国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548年11月,侯景开始由攻城转为攻心。先立萧正德为帝,再自任丞相,显示正统地位。然后,宣布解放南梁高官的家奴,凡是家奴来投降的,一律解放为自由人。

一个半文盲的羯胡,一时竟有亚伯拉罕.林肯的风范。

南梁权臣朱异的家奴被封为仪同三司,然后,侯景让他在城下大骂剥削者朱异:你做了三十多年官,才混到个中领军。我刚跟随侯丞相,就当上了仪同三司,你个傻叉!

名声诚可贵,身份价更高,若为编制故,都可把路跑。到侯景这边来,不但能转编制,还能提职务,这等好事,百年难遇。呼啦一下,城中很快就有千余家奴逃了出去,一如美伊战争中拿了绿卡的伊共和国卫队的将领们。

形势,对城内军民越来越严峻。

好在,549年初,台城外南梁的第一支援军终于到了。

萧纶率领的援军在兜了几个大圈子,渡江时又碰上风浪,损失了一两成兵马后,姗姗到达台城城下。

然而没想到,第一支来的援军是支如假包换的萧家牌豆腐军,与侯景的虎狼之师一交火,损失大半,只剩下一千多人。萧纶仓皇逃走。

援军被击溃,雪上加霜的事儿又来了。

台城内的台柱子,一代名将羊侃,突然病故了。羊侃,南梁的魔鬼筋肉人,终年仅53岁。强壮,不代表体质好。

好在已成众矢之的的奸佞朱异不久也死了,年66岁,羊侃是为国操累而亡,朱异是坏事做尽怕被清算而死,可后者却比前者整整多活了一旬多。

羊侃一死,侯景乘机猛烈攻城,并引玄武湖的水灌城。

一场攻防战,双方用尽了世间五行—金(兵刃)、木(箭、楼车)、水、火(火把)、土(土山),堪称经典。

台城眼看就要被大水漫过,生死存亡之际,南梁各路勤王的兵马哪里去了?

很可悲。萧氏诸王,湘东王萧绎、河东王萧誉、岳阳王萧詧等,巴不得侯景杀光建康的萧家人,他们好借机割据坐大。故各路大军,仍在观望不前。更有甚者,驻扎益州的武陵王萧纪准备出兵,哥哥萧绎怕弟弟趁机来抢皇位,写信劝阻。

前文曾提到,南朝实力最强的地方军阀,往往是荆州刺史。梁朝的荆州刺史,如今何在?

此时梁朝的荆州刺史,就是湘东王萧绎,萧衍第七子,他等萧纶在台城外被打跑后,方才派儿子萧方率军出发。

好在各路勤王军中还是有忠义之士的。名将韦睿之子、衡州刺史韦粲,得知侯景叛乱的消息后,立刻亲率本部5000人向建康急行军。

梁朝司州刺史、猛将柳仲礼是韦粲的表弟,也率万余人马向建康疾进。

549年大年三十夜,韦粲、柳仲礼、羊鸦仁等诸路勤王军先后赶到建康,共十余万人,驻扎在秦淮河,共推柳仲礼为勤王军统帅。

549年正月初一,天降大雾,韦粲军在建康郊区青塘一带迷路,侯景趁机突袭,韦粲及其儿子韦尼、三个弟弟韦助、韦警、韦构及从弟韦昂全部战死(替韦睿默哀一分钟)。

猛将柳仲礼正在吃饭,闻听韦粲军有难,扔下碗筷率军来救援,大破侯景军,斩首数百,侯景军在秦淮河中淹死千余人。

关键时刻,柳仲礼个人英雄主义的冲动丧失了战果。

他杀的性起,单枪匹马冲向敌营,几乎刺中侯景,但突遭侯景卫士偷袭,肩膀上被重重砍了一刀,遭此重创,几乎丧命,从此不能再战。与后世太平军单骑闯清营而就此挂掉的“飞将军”曾天养一个路数。

此时,建康城外的援军还有萧纶的残兵,萧方带来的荆州军和大将王僧辨军。勤王军虽众,却没有统一的指挥,又被侯景军吓破了胆,不敢主动出击。个别部队军心涣散,军纪败坏,令建康百姓大失所望。

台城被围多日,粮草耗尽,城中饿殍满地,疫病流行,到后来,只剩二三千羸弱士兵死守。

侯景军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粮草渐渐告罄,攻城不下而对方援军又至,是攻城战的大忌。

侯景有些恐慌。谋士王伟建议:假称求和,休整兵马,押运粮草,再做打算。侯景从之。

面对侯景的求和,傻子都能看出是缓兵之计,但是萧衍,不听群臣劝阻,于549年2月,与侯景歃血为盟停战,并割南豫、西豫、合州、光州四州给侯景。

这还不算完,萧衍命令各路援军—都回去。彼时萧衍已85岁,可能真是个老年痴呆症患者了。

这简直是久旱逢甘霖、对手系故知。侯景利用十余天的工夫,休整军队,派兵四处抢夺军粮,很快军粮充足。仓廪实而不知礼节,侯景军吃饱了肚子,屯完军粮,立即毁盟,重新猛攻台城。

549年3月,台城陷落,萧衍和太子萧纲都被俘。萧纲年仅14岁的女儿溧阳公主,也沦为46岁的侯景的玩物、性 奴。

萧衍与侯景相见,农夫和蛇的故事已经上演完毕,二人有一段对话。

萧衍:你渡江时有多少人?

侯景:千余人。

萧衍:围台城时有多少人?

侯景:十万人。

萧衍:现在呢?

侯景:四海之内,全都是我所有!

占领建康城后,侯景进行了疯狂的屠城。

报复的重点,是王、谢两家。曾经受过王、谢两高门轻视的侯景,对两家进行了大规模的屠杀和凌辱。整个建康城百姓,也被屠杀了十之五六。

面对已85岁的萧衍,侯景实在是懒得动刀,只是把他软禁起来,不给饭吃。

549年5月初2,萧衍已瘦骨嶙峋、鸟面鹄形,临终前的愿望,是想吃口蜂蜜。蜂蜜?到西天去吃吧。最终,萧衍留下 “荷荷”两声遗言,踏上了西天之路。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信佛有用?有用为何被饿死?

没用?没用为何活了85岁?

中国历史上一共出现了83个王朝、559位帝王,这些帝王的平均寿命只有39.2岁,70岁以上的11个,60岁及以上的只有30个。

萧衍的寿命,在中国所有皇帝中排名第三或第二。排在他前面的,只有南越武帝赵佗(103岁,存疑)和清高宗乾隆(88岁)。

5月26日,侯景立太子萧纲为帝,即梁简文帝。造反同盟者萧正德?大糊涂蛋一枚,直接被侯景处死。

侯景自为大都督、录尚书事、大丞相,掌握梁朝廷大权。

革命尚未成功,侯景还再努力。控制了中央,地方还没平定,侯景开始派军队攻击浙东诸郡。

549年12月,侯景军攻陷会稽,尽有三吴之地,并公开提倡鼓励诸将----烧、杀、抢、掠、奸淫、屠城。

如此纵容,一是为笼络一起闹革命的哥们,二是为杀人树威。

550年,侯景自封为相国、汉王、宇宙大将军(霸气侧露)、都督**诸军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