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历史遗忘的角落 > 第四章 复仇与裂变

历史遗忘的角落 第四章 复仇与裂变

作者:丘山楷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51:17 来源:平板电子书

第四章 复仇与裂变

第一节 胆小的复仇者

尔朱荣是带骑兵进的京,事变当夜,尔朱世隆做出了比当年董卓的西凉军队更无能的决定。

跑。

西凉军队在跑之前,还知道跟司徒王允讨价还价,尔朱世隆什么也不要,就是跑,率领骑兵连夜跑出了洛阳。

干掉了尔朱荣这三十来个人,他的骑兵们怎么处理?

当年,东汉司徒王允用计诛杀董卓,因不肯赦免董卓带来的凉州将士,造成董卓部将李傕、郭汜聚众围攻长安,将吕布赶跑,王允殒命。

这是教训。有教训就得吸取,孝庄帝宣布对尔朱荣的家族其他人及部将既往不咎,并制作了免死铁券。

免死铁券这玩意儿,后世的朱元璋玩儿的最溜,基本上发给谁谁死。所以,孝庄帝发出的这玩意儿,对尔朱荣宗族没产生多大作用,但是,却使尔朱荣的部分部将动摇了。

贺拔兄弟中的贺拔胜,没跟尔朱世隆一起出逃,留在了洛阳,投向了皇权,并成功制止了部分将领突袭皇宫的计划。“天子既行大事,必当有备。吾辈众少,何可轻为!”

尔朱世隆、尔朱度律等人跑出洛阳,奔向山西晋阳。跑着跑着,觉得不对劲儿。

可能是被耳边的凉风灌的,金紫光禄大夫司马子如越跑越清醒:大王,咱们跑啥跑啊,咱们有骑兵啊。

尔朱世隆一个激灵:对啊,咱们有野战骑兵啊。很明显,尔朱荣毙命,若我们家族成员再示弱,那些摇摆不定的人很快就会倒向皇帝,毕竟皇帝是正统。

尔朱荣死了,尔朱家族还在!尔朱世隆瞬间又硬气起来,勒转马头,下令,回军围攻洛阳!

一千羯族骑兵身裹白衣,披麻戴孝,在洛阳城下齐声痛哭,高喊报仇。这些痛哭,应该是夹杂着真感情的,尔朱荣这个大族长,带着他们走出山西秀荣川,抢钱、抢女人,眼看就要抢得天下,全村的希望、领头人突然挂了,换谁也痛哭。哭声中,不仅饱含着极度的失落,还夹杂着刻骨的仇恨和喷涌欲出的杀意。

这兽嚎般的连天哭声,哭的23岁的孝庄帝毛骨悚然,无奈,亲自登上城楼,对城外的尔朱家军做起了思想工作:太原王尔朱荣立功不终,阴谋篡位,已被正刑。诸位只要投降,为国效力,官爵依然如故。

这种假大空的空头支票跟免死铁券一样,都是当权者的小把戏,尔朱度律在城下慷慨陈词:臣等从太原王入朝,忽致冤酷,今不忍空归。愿得太原王尸身,生死无恨!

尔朱度律一番慷慨之言,竟然激的自己哽咽不止、哀不自胜。其余的士兵闻言,也立即“嗷”的一嗓子继续嚎哭起来,频率高度一致,场景震撼人心。

只有两年皇帝工作经历而做出惊天大事儿的青年元子攸,只能散尽宫中财物,召集一万名禁军与洛阳壮士,出城与羯族骑兵作战。

一万对一千,连打了几天,平手。

花拳绣腿的禁军打不过玩儿命的野战部队。洛阳城内君臣一干人,杀尔朱荣时刚打上的鸡血,如今全泄了。大眼儿瞪小眼儿,怎么办?

危亡之刻现真国士。有个人站了出来:请给我八百敢死之士,烧掉黄河浮桥,乱敌军心。

这个人,是散骑常侍李苗。李苗,本是南朝人,叔父为南梁凉州刺史李畎(音犬),李畎为梁武帝萧衍所杀,故李苗叛梁投魏。

孝庄帝准奏。李苗率800人敢死队拼死将黄河浮桥烧断,自己也以身殉国。

羯胡骑兵虽勇悍绝伦,但靠这一千人野战可以,攻城不现实。再加上后路被断,补给是个大问题,尔朱世隆无奈撤军北还。

本次洛阳保卫战中,除李苗外,还有一名忠于孝庄帝的猛士勇冠三军,威震天下,此人号称项羽再世、河北第一勇士。

高昂,字敖曹,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东)人,历史上习惯称他为高敖曹。与高欢算是同宗,区别是高欢已鲜卑化。

高敖曹年少时便有壮气,长大后更是胆力过人。史称高昂“龙眉豹颈,姿体雄异”。

高氏家族,河北的大族豪强。高昂的父亲高翼,曾给高昂和他哥高干聘请了个严厉的家庭教师,希望俩儿子能读书成才,高昂却不屑一顾:男儿当横行天下,自取富贵,谁能端坐读书作老博士也。

学习差的孩子往往口头上的志向比谁都高,自古至今都是如此。

此后,高干、高敖曹哥俩儿四处劫掠,还倾尽家产,招聚剑客,横行乡里。老爸高翼被气得直吐血,常对别人吐槽:这俩小子要不就灭我族,要不就光大我门,绝对不是个安分的主!

老爸刚吐完槽,这哥俩就做了令高家门上粘屎的事儿。

高干到了青春期,荷尔蒙激发,看中了博陵有个叫崔圣念的人的女儿,托人向人家求亲。崔圣念不想让女儿嫁给二流子,拒绝了。

结果,高干、高昂做了件混蛋事儿。哥俩儿直接把人家崔家女儿劫走。到了村外后,高昂对高干说:何不在这完事(何不行礼)?

高干不跟宋振涛一样不听宋老虎的撺掇,而是挺听弟弟的话,强行与人家崔家闺女野合。事毕,哥俩儿扬长而去。

从现代刑法意义上分析,这哥俩儿已经构成了强奸罪,且是共同犯罪。高敖曹是教唆犯,高干是实行犯,考虑二人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高干是主犯,高敖曹是从犯。

但在乱世,这哥俩儿神出鬼没的,啥事儿没有。老爸高翼却受俩混世魔王儿子的牵连,被关进监狱中。高翼悲愤异常:我有这等混蛋儿子,等我死后,还有人能向我坟上添一锹土吗?

高翼死后,高敖曹为父亲造了个大坟墓,并乐呵呵的说:老爸,你生前还为一铁锹土的事闹心,现在被这么多土压着,怎么样?

528年6月,高敖曹与高干先是聚集流民响应葛荣起义,后又奉旨归降北魏朝廷。北魏孝庄帝元子攸还是长乐王时,就与高干是朋友,高氏兄弟归顺朝廷后,元子攸封高干为给事黄门侍郎,封高敖曹为散骑侍郎,武城县伯,邑五百户。

哥俩儿的职位都是伺候皇帝的,成了皇帝的贴身近臣。

尔朱荣对汉人豪强心存戒心,尤其是高氏兄弟这等强悍的汉人豪强,就借口二人曾依附葛荣叛军,不宜做皇帝身边的近臣为由,逼兄弟二人辞职。

高氏兄弟辞职回乡后,并没闲着,召集了一干勇士,天天围猎游玩,明摆着就是天天进行军事训练。

枭雄尔朱荣哪能任由彪悍的反对派壮大力量?为求安心,他干脆就诱捕了高敖曹,软禁在晋阳。530年9月,入洛阳时,尔朱荣随身带着高敖曹,将其押在驼牛署。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尔朱荣被诱杀后,孝庄帝亲自去驼牛署将高敖曹放出,鼓励他为朝廷效力。

胆汁质人群,一怕刺激,二怕别人对他好。高敖曹感激涕零,誓以死相报。

洛阳城下之战,刚被放出的高敖曹感孝庄帝之恩,披甲横戈,与其侄高长命等率军而进,所向披靡(“被甲横戈,志凌劲敌”《北齐书·高昂列传》)。孝庄帝及众多在洛阳城上的观望者,都大声叫好(莫不壮之)。

天生横才必有用,尤其是在乱世时。

第二节 复仇者联盟

尔朱世隆暂时退了,然而,孝庄帝知道,其他尔朱家族的人还会再来。

京城内的抵抗力量,抵挡了一时,抵挡不了一世,还得寻求外援。外援哪里来?环顾天下,自家的鲜卑族俨然已成四不像,羯族人是敌人,而只有一个民族历经磨难依然坚挺在北方大地,在乱世之下反而越挫越强、越挫越壮大,那就是汉族。

孝庄帝任命高干为河北大使,高敖曹为直阁将军,赐帛千匹,令哥俩一起回冀州(信都,河北冀县),联络河北的汉人豪强,组建抗尔朱联军。募兵为何不给货币作军费而发给些破布?因为,北魏的帛是可以直接当货币用的。

高氏哥俩儿拉着几车帛出行,孝庄帝亲送到黄河岸边,举酒指着黄河水:卿兄弟冀部豪杰,能令士卒致死,京城倘有变,可为朕河上一扬尘。

高干垂泪受诏,高敖曹也持剑起舞,誓以必死。风萧萧兮易水寒典故的北魏版。

国难时刻,在当今量刑起步十年(在公共场所当众强奸妇女)的俩强奸罪共犯,居然成了国之擎天双柱。真是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材挖。

高家二兄弟被寄予厚望,可孝庄帝却再也没见到他们,因为,尔朱家族的寻仇大军很快就来了。

530年12月,尔朱荣侄子、汾州刺史尔朱兆自长子发兵,尔朱仲远自徐州发兵,围攻洛阳。关中的尔朱天光此时未动。

尔朱荣9月被杀,寻仇大军12月才到,仅仅是因为集合大军需要时间吗?一支愤怒的寻仇大军,能有这么磨磨蹭蹭的耐心吗?

选择3个月后再来,是有原因的。

洛阳城虽高,但防守主要靠的是黄河天险。黄河上有浮桥,是唯一的通行途径。12月是冬天,冬天黄河水位下降的厉害,不必费劲攻占浮桥,骑兵就可涉水或涉冰通过。此乃天时地利人和三要素之天时。

尔朱家族的骑兵借助天时过了黄河,也不代表就一定能轻松攻占洛阳,因为,洛阳城内还有数万禁军。然而,洛阳城内的这些禁军是什么态度?他们分成三派:

一部分自然是忠于老板孝庄帝的,禁军本身就是皇家的私人保卫部队。

另一部分,则是支持和同情尔朱家族的。为什么?因为,尔朱荣当年屠杀骑在他们头上拉屎、不把他们列为上品的汉化官员,不但着实给他们出了口恶气,还为他们的职位晋升重新打通了通道。尔朱荣甚至都算是他们的恩人。

剩下的,都是观望的。

禁军内部意见不一,若选好带头人,至少观望的一方应站在皇帝这边。环顾洛阳城内,最好的带头人,非一人莫属。

贺拔胜。

贺拔兄弟皆万人敌,政见却不一。贺拔岳忠于尔朱氏,贺拔胜则忠于皇室。

在尔朱荣被杀当夜,尔朱世隆杀出洛阳时,贺拔胜不但没跟随尔朱世隆,反而成功的制止了尔朱荣的部分部下趁机逆袭皇宫的计划,坚定的站在了孝庄帝这边。

然而,此时的贺拔胜,却背叛孝庄帝,重新投奔尔朱氏了。

因为,他感受不到信任。

贺拔胜虽忠于孝庄帝,但毕竟贺拔兄弟与尔朱家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洛阳外围交战时,贺拔胜仅被任命为副将,主将是汉族高门子弟郑先护。这个安排对不对?说对也对,说不对也不对。

河阴之变,汉化官员们恨死了尔朱氏,也对怂恿尔朱荣对汉化官员下手的鲜卑武人集团们恨得咬牙切齿。这时,让投降过来的贺拔胜掌管禁军,搁谁那儿心理也过不了关,一是怕,二是恨。主将郑先护,对贺拔胜更无任何好感。

然而,大敌当前,统一战线工作很重要,不让贺拔胜当主将可以,但也得显示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心胸。可郑先护的格局做不到这一点。贺拔胜的军队要进大营驻扎,郑先护坚决不允许,勒令贺拔胜军在营外驻扎。

夫妻之间分床久了还要闹离婚呢,其中不仅是因为生理问题,更多的是因为心理的疏远。贺拔胜无奈的摇摇头,重新投向了尔朱家族,加入了尔朱仲远的大军,由一名保皇者变成了复仇联盟中的一员。

贺拔胜投降了,孝庄帝任用的禁军总管是谁?华山王元鸷。

这个名字眼熟?对,就是河阴之变时,与尔朱荣一起“高冢俯而观”羯族士兵屠杀汉化官员的那个元鸷。

这说明什么?说明他是尔朱荣的朋友,尔朱氏的友军。

如此的禁军总管,为何不及时换掉?史书无记载,原因可能是:一是孝庄帝登基时间短,没来得及换自己的人,换急了可能会引起禁军哗变;二是对元鸷抱有幻想,毕竟是皇族,自家人,理应忠于皇室。

忠于皇室,但不一定忠于你,皇室可是有一大帮子人等着干掉你做皇帝。

禁军总管都是尔朱氏的同情者,那么,孝庄帝的命运也就可想而知了。

尔朱兆抓住孝庄帝,先是锁在永宁寺门楼上示众,后又押到晋阳缢死,年仅24岁。孝庄帝与皇后尔朱英娥生的儿子,应该称尔朱兆为堂舅。堂舅?就是亲舅又如何!尔朱兆将这个婴儿当成仇人孝庄帝的孽种,当场摔死。并将堂姐尔朱英娥视为不祥之物,软禁在宫中。

乱世之下,父子尚且相残,何况这种亲戚关系。尔朱英娥后来又被迫第三次出嫁,嫁给一个枭雄,生下一子,但这个家庭更混蛋,她最终死于拒绝乱 伦,这点后叙述。

尔朱兆擒杀孝庄帝,先是立尔朱荣的妻侄、长广王元晔为帝。531年2月,尔朱世隆又废黜元晔,拥立他们的近亲广陵王元恭,是为魏节闵帝。

孝庄帝元子攸被杀,他派出募兵勤王的高敖曹兄弟在干什么?

第三节 裂变

孝庄帝元子攸被杀,他派出募兵勤王的高敖曹兄弟依然在履行使命,哥俩儿在信都向各州郡发布通告,共同讨伐尔朱氏。

531年2月,殷州刺史尔朱羽生率军5000人袭击信都,攻至城下。

高敖曹来不及穿盔甲,抄起一根马槊率十余骑迎战。高干怕弟弟有所闪失,又不敢开城门,便在城上用绳索垂下500士兵相助。

500士兵还没完全下城,此时高敖曹已大败尔朱羽生军。

此战,充分显示了高敖曹惊人的单兵作战能力,其马槊绝世无双,骁勇彪悍,项羽再世。在北魏猛将中,杨大眼以迅捷著称,而高敖曹则以胆力称雄。

在尔朱氏与北魏朝廷打的正热闹时,有个人一直在暗暗的积蓄力量。这个人,尔朱荣在世时就对之极为警惕。

尔朱荣在世时曾有一次忽然问左右:如果我死了,谁能够做军中统帅?

部属们都回答:尔朱兆。

尔朱荣不以为然:尔朱兆虽勇猛,但只能统领三千左右的人马,多了他就乱了阵法。能代我统军的,只有一个人--贺六浑。

贺六浑是谁?他是一名鲜卑化的汉人,汉名叫高欢。

高欢,极有野心的枭雄,先后参加过破六韩拔陵、杜洛周、葛荣等领导的起义军,后投奔尔朱荣,并很快赢得尔朱荣的信任,当上了尔朱荣卫队长(亲信都督)。

奸雄识奸雄,尔朱荣与高欢互相欣赏,却又互存戒心。尔朱荣一面提醒尔朱兆要暗加提防,一面又把高欢远调为晋州刺史。

尔朱荣被孝庄帝诱杀于洛阳后,高欢趁乱扩大实力,扩大实力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扩大兵源。他,盯上了一群人。

葛荣的残部,总共20多万人,这部分人被遣送到河北后,由于吃不饱、穿不暖,又受朝廷歧视,先后又爆发了20多次暴动,是个极为不稳定的群体。尔朱荣死后,尔朱家族的当家人尔朱兆对此十分头疼。

面对同样的半杯水,有的人会消极看待—只有半杯水,有的人则会积极看待—竟然还有半杯水,这不仅反应出看问题角度的不同,还反映出一个人格局的不同。同样是葛荣的没素质没文化的20万残部,尔朱兆将之视为累赘,高欢则视之为宝贝。

高欢建议尔朱兆派人去统领这帮人,尔朱兆深以为然,召开会议讨论派去的人选。就在这次会议上,历史上最不默契但效果又极佳的一幕双簧戏上演了。

尔朱兆询问诸将:该派谁去河北管理这帮暴力分子。

高欢的挚友贺拔允不明就里:高欢可去。

高欢当即跑到贺拔允面前,一拳下去,贺拔允满嘴是血:大王还没发话,轮到你在这里瞎说?!

高欢是尔朱荣的心腹,尔朱兆是后辈,本来就对高欢心存敬畏,高欢的这一举动,把尔朱兆感动的一塌糊涂。

自然,高欢就去了河北,兼并了葛荣的20万旧部,实力暴增,成为高欢日后起家的资本。

贺拔允这一拳也没白挨,日后高欢控制朝政后,进其爵位为燕郡王,封太尉、侍中。可谓一拳打出了个副国级干部,超值。

再说高干。高干担心自己的力量太薄弱,独自抵抗不了尔朱氏,想搞个统一战线,派人联络高欢。

高敖曹正率军在外地作战,听说此事,认为高干软弱,心中不满,派人送给哥哥一条女人裙子相辱。古人挺有意思,侮辱人喜欢送其女人衣服,连诸葛孔明这样的大家都不能免俗,司马懿就曾喜收其送的妇女套装一盒,还是拼多多上的廉价货。

高欢闻听高敖曹不欢迎自己,但知道高敖曹的价值。对付高敖曹这样的粗人,对高欢这样的奸雄来说,手拿把攥、胸有成竹。

前文有述,高欢祖上属渤海高氏,高敖曹也是,高欢派大儿子高澄去拜见高敖曹,而且是以子孙之礼相见。

粗人就怕被人捧,高敖曹瞬间被搞定,随高澄回到信都,与高欢联合。

531年6月,高欢联络各地反尔朱氏力量,于信都起兵。10月,在信都拥立勃海太守、安定王元朗为帝,与尔朱氏拥立的魏帝元恭相抗衡。

元朗拜高欢为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封高干为侍中,司空。封高敖曹为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冀州刺史。

从此,三高与尔朱氏对峙局面正式形成。

尔朱氏家族这才恍然大悟,养虎成患怎么办?联合起来办。尔朱诸将组成征高联盟,其中势力最大的自然是家族话事人尔朱兆,他率军10万出井陉(今河北井陉西北),屯军广阿(今河北隆尧东)。

奸雄高欢跟曹操一样,有三十六个转轴七十二个心眼儿,先使用反间计,使尔朱氏诸将互相猜疑,各路兵马消极观望,然后集中兵力攻击尔朱兆。

高敖曹一马当先,挥槊陷阵,在广阿大破尔朱兆军,又乘胜南下,进攻邺城。532年正月,邺城被攻克。两个月后,高欢拥立的魏帝元朗,率文武百官进驻邺城。

当月,尔朱氏诸将在尔朱世隆的协调下,抛弃前嫌,重新结盟,誓讨高欢。

尔朱天光自长安,尔朱兆自晋阳,尔朱度律自洛阳,尔朱仲远自东郡(今河南滑县),几路大军会师邺城城外,号称20万,沿洹水(河南北部卫河支流安阳河)两岸驻扎。

高欢以吏部尚书封隆之留守邺城,然后亲自率军出城,屯军于紫陌(今河北临漳西南故邺县西北)。高敖曹也带所属部曲与高欢同往。

高敖曹所带的千余名部曲全是汉人,高欢有些担心:你带的全是汉人,作战能力可能不行,我分一千鲜卑骑兵给你吧。

高敖曹昂首瞠目:我手下这些兄弟跟我好久了,大小战斗也打了好多了,哪点比鲜卑兵差?拿鲜卑兵来掺和,反而不好管理。

高欢向来敬重高敖曹的勇猛,见他这么说,只好由之。

城外,高欢的全部兵力只有步兵3万,骑兵2000,与尔朱诸将大军兵力相差悬殊。为激发士兵斗志,高欢在韩陵山(今河南安阳东北)设立圆阵,把一群牛、驴用绳子连接起来,挡在退路上,显示力战不退的决心。

古有项羽破釜沉舟,今有高欢绳连牛驴。

尔朱氏诸军全线出击,高欢亲领中军在中间,高敖曹率千余汉军在左翼,高欢的堂弟高岳领右军,三军为犄角之势迎战。

尔朱军集中兵力猛捣高欢中军,来势凶猛,中军渐渐抵挡不住,眼看就要溃败。

危急时刻,高岳率500骑兵,直冲进尔朱军中战意最强的尔朱兆军中。高欢部将斛律敦也分军抄尔朱兆军背后,猛将高敖曹跃马挥槊,率千名汉军将尔朱兆军拦腰斩为两段,使其首尾不能相顾。

在三员猛将的内外冲击下,尔朱兆军大败,部将贺拔胜、杜德临阵投降。这个贺拔胜……堪称北魏吕奉先。

尔朱氏诸军本就各怀鬼胎,见尔朱兆军大败,都忽啦一声作鸟兽散。

高欢乘胜杀进北魏都城洛阳,杀尔朱兆所立的节闵帝元恭和自己所立的元朗,又立元修为帝﹐即魏孝武帝。高欢掌控北魏朝政,封高敖曹为侍中、开府,进爵为侯。

尔朱兆领残部逃回晋阳,回到老家北秀容川(山西朔县),两年后被高欢部将窦泰击灭,自缢身亡;尔朱仲远降南梁,死于江南,不知所终;尔朱世隆和尔朱彦伯被部将所杀;尔朱天光和尔朱度律被擒送高欢,处斩于市。

崛起于山西北秀荣尔朱川的尔朱氏,从此衰亡,亡于尔朱荣的女婿皇帝和部将高欢。客观的说,尔朱家族自尔朱荣至兄弟子侄们,个个骁勇,就是以胆小著称的尔朱世隆,洛阳城外一战也显示了其并非怂包。然而,为何尔朱荣一死,立马家族崩裂?文化,信赖武力的他们,自始至终没形成强健健康持久的家族文化。要了解家族文化之重要性,可看看琅玡王氏,也可看看陈郡谢氏,前文都有分析。

尔朱氏的雄性都杀光了,女性呢?高欢也挺惦记的。两个最具代表性的女性,就是大小尔朱后。

大尔朱后,尔朱英娥,才貌双全,先后被父亲许配给元诩和元子攸,先做贵嫔再做皇后。元子攸干掉尔朱荣,尔朱兆为叔父报仇杀掉元子攸改立元恭后,有样学样,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元恭,成了元恭的皇后,史称小尔朱后。

姑侄二人都曾是皇后,看似风光,其实不过服务于家族的两枚政治棋子。小尔朱后温婉贤淑,待姑姑大尔朱后非常亲近,二人在皇宫中相互依偎、抱团取暖,乱世之下祈祷能平安度过家族之劫难。

高欢杀进洛阳,提剑直奔皇宫,小尔朱后尖叫着抓住姑姑,花容失色、面色苍白。大尔朱后历经风雨,两任丈夫皇帝都死了,父兄也都死了,如今侄女婿皇帝也死了,她面对生死已更加超然,端坐在榻上,轻抚着在自己怀里嘤嘤啼哭、浑身筛糠的侄女,静待着高欢的到来。

“高王来了”,门外一声尖叫,宫女们都逃散。高欢持剑踹门而入。

“高欢,你身为臣子,莫非要逼宫篡位吗?我父亲一手提拔你,许你富贵,你却恩将仇报,杀我父兄叔伯,难道还再想杀我姑侄不成?”不等高欢发言,尔朱英娥劈头盖脸一阵怒斥。

高欢握剑的手开始颤抖,眼前的尔朱英娥,柳眉紧蹙,杏眼圆睁,一股摄魄的威严如同两道寒光,将高欢的一团烈火瞬间扑灭。

高欢最终离开了皇宫,临走之前留下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下官不顾恩德,定与卿等共享富贵荣华。

卿等?对,就是你俩。言必信,行必果。高欢最终将姑侄二人都纳入后宫,二人也都给高欢生了儿子,也不知儿子们之间从母辈那里论起的话该怎么称呼。

尔朱英娥的舍身,也挽救了尔朱氏被斩草除根的命运,她的两个弟弟活了下来,还被许以高官厚禄。小尔朱后毕竟年轻,不懂姑姑的良苦用心,她不爱高欢,久而久之,在无爱婚姻中爱上了高欢的弟弟高琛。二人经常趁高欢不在时颠鸾倒凤。

男人在对待绿帽方面的直觉一点儿不比女人差。某日,高欢假装出巡,突然转身回宫,将一对正在床上做第八套广播体操的痴男怨女抓了个现行。

一顿大杖之下,高琛皮开肉绽,没几天就死了。小尔朱后被逐出皇宫,自谋生路,孤苦伶仃两年后,被范阳人卢景璋娶为继室,过上了平凡的生活。

喜也?悲也?乱世之下,富贵荣华转眼成云烟,甚至是灭亡,能堕入民间,嫁入寻常百姓家,过上平凡的生活,对这些破落豪门的弱女子来说,恐怕就是最大的喜吧。

相比侄女,尔朱英娥虽然还在皇宫里锦衣玉食,然而,内心从未平静过。为与柔然结盟,高欢答应柔然可汗娶柔然公主。迎接公主那天,晋阳城异常热闹,人山人海,伞盖蔽日。时有鹍鸟飞过,大漠中磨练出来的柔然公主张弓搭箭,鹍鸟应声而落,赢得一阵惊呼。

别忘了,我也是马背上民族的后裔!尔朱英娥自小跟父亲学习骑射,也张弓搭箭,另一只鹍鸟也应弦而落。

两只鹍鸟成了后宫较劲的牺牲品。年近半百的高欢大喜:我得到两个奇女子,今生无憾啊。

你是无憾了,我可不想再受这个鸟气。面对柔然公主的到来,尔朱英娥内心极其落寞,心灰意冷,要求出家为尼。为一个杀尽自己家族的人争风吃醋,这……

尔朱英娥坚决要走,高欢无奈,为其建了一处禅寺,尔朱英娥自此遁入空门,佛珠木鱼,青灯古卷,了却残生。对那个时代沦为政治棋子的女人来说,这个结局,大抵还算不错的吧。然而,这个结局真是她的最终结局吗?后文有叙。

前面说的是高欢在晋阳结婚?对,高欢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趁尔朱氏与元氏皇族互撕时崛起,但其并未常驻都城洛阳,而是率军进驻晋阳(太原),遥控北魏朝政。

从此,高欢及后来的北齐历代帝王,都刻意经营晋阳,使晋阳成为北魏、东魏、北齐三代实际上的政治中心,史称“霸府”。

高欢势力日盛,尔朱荣手下的猛将侯景,也率部依附。

新立的魏孝武帝元修,也是个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无实力的人,不甘心当傀儡皇帝,还没耐心,不顾局势,试图暗暗剪除执政障碍。

高欢远在晋阳,那就先收拾在洛阳的高氏党羽,剔除这些附在首都恶心皇权的疥癣。元修的第一刀,剔向了高欢的最强战将—高敖曹兄弟。

533年3月,元修下令处决了高敖曹的哥哥高干,又暗中派徐州刺史潘绍业暗杀高敖曹。高敖曹早已知高干被杀,将潘绍业抓俘,然后率十余骑至晋阳,向老领导高欢告发皇帝要“谋反”。

这下,魏孝武帝与高欢摊牌翻脸。因侯景已投靠高欢,他能拉拢和依靠的也就只剩下了一个人。

宇文泰。宇文泰?他有什么可依靠的?

前文已有所述,尔朱荣镇压葛荣起义后,收葛荣部将、鲜卑化的匈奴人宇文泰为己所用,归贺拔岳节制。

530年,匈奴人万俟丑奴在关中起义,北魏派尔朱天光、贺拔岳、侯莫陈悦三大将,率宇文泰、侯莫陈崇、李虎、李弼、于谨、赵贵等武川将领,入关中镇压,后关陇平定,尔朱天光就坐镇关中。

尔朱氏与高欢决战时,尔朱天光率军出关中相助。贺拔岳曾劝尔朱天光不要轻出,尔朱天光不听,直至与其他尔朱氏一起败亡。

至此,关中就成了贺拔岳和侯莫陈悦的天下。

贺拔岳,是高欢的眼中钉、肉中刺,缘于当年的一场旧怨。

尔朱荣在河阴之变中屠杀诸多汉化官员后,高欢建议尔朱荣当即称帝。贺拔岳则反对,反对就罢了,还建议尔朱荣杀掉高欢以谢天下。这种魔幻性的建议尔朱荣自然不会答应,既没杀高欢,也未称帝。

高欢应该是天蝎座的,腹黑,记仇。贺拔岳在关中如日中天,高欢阴毒的眼光也扫向了关中。

534年,高欢派左丞翟嵩出使关中,目的只有一个--挑拨侯莫陈悦干掉贺拔岳。侯莫陈悦将贺拔岳诱入河曲(宁夏中宁)军营议事,然后诈称腹疼出帐,其女婿元洪景率人闯入,一阵乱刀将贺拔岳砍死。

翟嵩回去复命,高欢大叫:干的好,除掉了我的心头大患。

然而,高欢没想到,他干掉了贺拔岳,却换来了一个比贺拔岳还强悍的终生劲敌。

宇文泰。宇文泰,汉化的鲜卑人,贺拔岳的部将,他收拢贺拔岳余部,攻杀侯莫陈悦,向东进据长安,竟然成了关中王。

魏孝武帝元修环顾天下,唯一能利用与高欢抗衡的,也就这个宇文泰了。他下诏封宇文泰为侍中、骠骑大将军、关西大都督,也为自己留了一条后路。

534年5月,北魏首都洛阳,一片肃杀,御林军顶盔贯甲,紧急集结待命。一道急诏自宫城太极殿飞出—全城戒严,准备讨伐乱臣贼子高欢。

自不量力。得知元修的动向,高欢冷笑一声,调集大军,以其弟、定州刺史高琛镇守霸府晋阳,以猛将高敖曹为前锋,向北魏都城洛阳开进。

终于可以为哥哥报仇了,元修,你等着!高敖曹率军疾驰,7月29日,进入洛阳。在这些如狼似虎的野战兵团面前,花拳绣腿的御林军如同一群锦衣绵羊一样,一触即溃。

魏孝武帝元修没想到形势逆转的如此之快,连夜出逃关中。一心为兄报仇的高敖曹,率500骑兵一路猛追至陕西,没追上,悻悻而还。臣子一直喊打喊杀,皇帝抱头西窜的,历史上只此一幕。

9月,高欢以高敖曹为豫州刺史,征讨三荆地区不服者,高敖曹勇猛无前,皆平之。

何谓三荆地区?

北魏置荆州于穰县 (今河南邓县 ),置南荆州于安昌 (今河南确山县),置东荆州于泚阳 (今河南泌阳县 ),这就是所谓的三荆。

534年10月,高欢在洛阳立元善见为帝,是为魏孝静帝,后迁都邺城,史称东魏。

东魏封高敖曹为侍中、司空,可高敖曹因为其兄高干死于此位,所以不受命,显示了与其兄之间深厚的兄弟感情。次年2月,高敖曹转任司徒,仍为高欢手下第一宠将。

元修,在洛阳至少是个名义上的皇帝,现狼狈出逃出来,也就威严扫地了。这个年仅25岁的冲动的年轻人,于出逃长安的次年,被宇文泰所杀。宇文泰在长安立元宝炬为帝,史称西魏。

那些读史时时常感叹甚至气愤傀儡皇帝软弱的小伙伴们,明白为何历史上大多数的傀儡皇帝都唯唯诺诺窝窝囊囊了吧?不唯唯诺诺、不窝窝囊囊的高贵乡公曹髦、魏孝庄帝元子攸、魏孝武帝元修,都是这个下场,死时都不满25岁。

高欢和宇文泰各自新立了傀儡皇帝,从此,强大的北魏帝国分裂为东魏、西魏,北中国再次分裂。

东魏政权,都邺城,领土有今河南汝南﹑江苏徐州以北,河南洛阳以东的原北魏统治的东部地区,实际统治者-鲜卑化的汉人高欢。

西魏政权,都长安,管辖今湖北襄樊以北﹑河南洛阳以西,原北魏统治的西部地区,实际统治者-汉化的鲜卑人宇文泰。

东魏、西魏,北中国最为精彩的历史剧序幕将徐徐拉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