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历史遗忘的角落 > 第二章 喋血河阴

历史遗忘的角落 第二章 喋血河阴

作者:丘山楷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51:17 来源:平板电子书

第二章 喋血河阴

北魏大乱,内外交困,中央震恐,急需擎天一柱似的人物出世,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就在这时,有个羯族人趁机冒了出来。

尔朱荣,字天宝,秀容(在今山西省忻州市神池县)人。先世一直居住于尔朱川(今山西北部),因此以居住地为姓氏。尔朱氏乃是羯胡中的一支,与羯赵的石勒、石虎是同源。

尔朱荣的历代先人都是部落酋长,尔朱荣机敏干练,颇有谋略。再加上长相上继承了羯族人的民族特征,鼻挺目邃、肤色白皙,可以说是个高白富帅。

尔朱荣虽为羯族人,然因长期与汉人打成一片,很快便学会了汉人的独有技能。

送礼。

尔朱荣承袭了父爵当上部落酋长后,注意结交北魏中央权贵,每次进京前,都仔细谋划,给中央贵族们送土特产。另外,他娶中山王元英的妹妹为妻,又把女儿尔朱英娥送进宫做魏孝明帝的妃子,成了皇亲国戚。

记住这个女人,尔朱英娥,关于她的故事,还很长。

光靠送礼和结亲,是不够的,乱世之下军事实力才是硬通货。尔朱荣深知这点,他广散家资,组建了一支强悍的骑兵部队。

这支部队虽然人数不多,但却猛将如云,而且,个个会深刻影响着中国大江南北的历史。总结一下,有五大金刚:侯景、高欢、贺拔岳、慕容绍宗、斛律金,另外还有司马子如、孙腾、刘贵、窦泰等后世名将。

第一大金刚:羯族人侯景。

侯景,字万景,北魏怀朔镇(今内蒙古固阳南)人,种族与尔朱荣一样,是鲜卑化羯人。

侯景少年时就顽劣不羁,横行乡里,是当地著名的恶少。成年后深受边镇剽悍好武风气影响,膂力过人,擅长骑射,因此被选为怀朔镇兵,后又被提升为功曹史、外兵史等低级官职,最后投靠到尔朱荣门下。

此人后来祸乱到南方,饿死汉人皇帝,将汉人士族屠杀殆尽,给南方人民带来沉重的灾难,这点后叙述。

第二大金刚:鲜卑化汉人高欢。

高欢,祖籍渤海郡蓨县,即今天的河北景县。“崔卢李郑,羊毕封高”,北朝八大门阀,就有渤海高氏。

高欢六世祖高隐曾为晋朝的太守,后来的三位先祖又仕鲜卑慕容氏的燕国。爷爷高谧官至北魏朝侍御史,因犯法被流放到怀朔镇,到父亲高树生这一辈时,家道破落,已毫无高门豪强的影子。

高欢虽然是汉人,却由于自小生长于边镇,周围都是鲜卑军人,已鲜卑化,鲜卑名为贺六浑。

小高一直浪荡在边镇,吃了上顿没下顿,靠打零工、偷鸡摸狗度日,跟二流子没啥区别。眼看一辈子就这样混下去了,却突然迎来了一个转机。这个转机,源于一个女人。

娄昭君,一鲜卑贵族出身的女子。一次偶然机会,看到在城头上挥汗如雨打零工的高欢,左看又看,觉得姿容不凡(连干活都那么帅),是个潜力股。鲜卑女子不像汉人女子那么扭捏,看准了就倒追,打发婢女向高欢表白。

一个破落户的二流子,有贵族女人主动示爱,高欢乐的鼻涕泡直冒,赶紧把美人娶回了家。

单论婚姻,鲜卑女子嫁给鲜卑化汉人破落户子弟,在孝文帝后的北魏,实属常见,然而,娄昭君带来的一样嫁妆,却直接给高欢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马。马,重要的战略物资。有马,才有资格在边境队伍中当队主。

高欢有了马,自带设备求发展,如愿当上了队主,下属百余人,相当于排连级干部。当了队主,高欢豪爽侠义,结交了一帮飞鹰走狗的同僚,如司马子如(西晋南阳王八世孙)、孙腾等,还有南来北往的生意人,如刘贵(匈奴人)等。

虽已从底层起步,毕竟还是底层,当时高层没什么人对这个破落户子弟出身的低级军官感兴趣,但有个人除外。

镇将段长。段长善于相面,他见高欢相貌异于常人,资质卓绝,认定其必定会一飞冲天:你有经天纬地之才,可我这岁数是见不到你发达了,希望你发达到后能照顾我的子孙。

恶语伤人六月寒,良言一句三冬暖。高欢对段长的鼓励终生不忘,日后高欢掌握了魏之朝政,追赠段长为司空,并提拔其子段宁为官。这是后话。

北魏北方六镇大乱后,高欢先后投靠杜洛周和葛荣的起义军。528年,高欢脱离杂牌起义军,经朋友刘贵介绍,投奔尔朱荣。

高欢之于尔朱荣,类前世的石勒之于刘渊,后世的段祺瑞之于袁世凯,这点后叙。

第三大金刚:敕勒族人贺拔岳。

贺拔岳又名阿斗泥,神武尖山(今山西朔州)人,算是个官二代、富二代,父亲贺拔度拔是武川镇的豪强。

贺拔岳能左右驰射,骁勇过人,在家中排行第三,大哥贺拔允,二哥贺拔胜,皆万人敌。父子四人曾参加镇压破六韩拔陵起义,后转投尔朱荣,为别将、都督。

一家子土匪。

第四大金刚:鲜卑族人慕容绍宗。

慕容绍宗是前燕第一名将慕容恪之后,北魏恒州刺史慕容远之子。此人寡言少语,深沉有胆略。他与尔朱荣有点亲戚关系,尔朱荣是慕容绍宗的从舅子。

北魏北方大乱后,慕容绍宗携家眷投奔尔朱荣,尔朱荣深待之,视为股肱。

慕容绍宗是侯景的天然克星,这点后叙。

第五大金刚:敕勒族人斛律金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首脍炙人口的北朝民歌《敕勒歌》,据称就是斛律金所做所唱。

敕勒人最早生活在贝加尔湖附近,匈奴人称其为丁零,鲜卑人因其使用车轮高大的车子,称之为高车。

斛律金性格耿直,善于骑射,还有一个绝活。

战场上,他观察一下地面,就可以判断出敌军的远近;望一望飞尘,就大致知道敌军骑兵、步兵的数量。这是非长期打仗积累不下来的经验。

斛律金的大儿子,就是大名鼎鼎的“落雕都督”斛律光,关于此人后文有叙。

羯、汉、鲜卑、敕勒、匈奴,尔朱荣的这支部队,堪称多民族联军。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尔朱荣的一生,似东汉的董卓,又像后世的朱温。

他崛起的过程和早期的董卓、后世的朱温极为相似---三人都靠帮朝廷镇压起义起家。董卓镇压的是黄巾军,朱温镇压的是黄巢起义,尔朱荣镇压的则是六镇起义。

进京的缘由与董卓惊人的相似—宫廷内乱。

东汉灵帝末年,十常侍之乱,外戚、大将军何进召率董卓率军进京,结果引狼入室。

尔朱荣是如何进京的?

魏孝明帝元诩继位为帝时,年仅5岁,随着年龄渐长,其对权力被胡太后剥夺深感不满,对胡太后**后宫的行为也很厌恶,帝后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胡太后朝廷中党羽势力强大,孝明帝需要军队的支持。环顾全国,他选定了一个自以为可靠的人,就是尔朱荣。为何单单选定尔朱荣?因为,尔朱荣是他的岳父。

岳父?乱世之下谁都靠不住。孝明帝显然忘记了当年董卓事件的教训。

机会来了!在晋阳的尔朱荣接到密诏后大喜过望,立即率侄子尔朱兆、高欢、贺拔岳等人兵发洛阳。

骑兵队走到上党时,突然又接到孝明帝的密诏:别来了,回去。

正纳闷,尔朱荣又得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孝明帝死了。

孝明帝时年18岁,正是试翼的鹰隼、啸谷的乳虎,怎么突然死了呢?

打听死因,是被他的亲妈胡太后和干爸郑俨给毒死的。毒死自己的亲生骨肉,胡太后另立了3岁的皇族元钊做皇帝。

经过孝文帝的剧烈的汉化改革,到胡太后的折腾,北魏各方势力错综复杂,主要分为三大股:既得利益者、失落者和乱世投机分子。

一.汉化改革既得利益者。

这帮人主要是首都洛阳的汉化文人集团,成分较为复杂,既包括汉人豪强,也包括汉化的鲜卑王公贵族。

孝文帝迁都洛阳,将汉化推向**,重文轻武,重建了汉人的门阀制度,汉化的鲜卑王公贵族和汉人大地主都被列入高门,把持朝政,垄断了高级官员的选拔任用。

二.失落者。

失落者们又分三小股。

1.葛荣等领导的六镇叛军,代表的是从“国之肺腑”跌落到“四无粗人”的失落的六镇镇兵镇将,以及贫苦的镇民们。

2.留在北魏古都平城一代及漠南的鲜卑武人集团。这些人远离洛阳,生活习惯基本还是以鲜卑化为主,至少可以说是汉化不彻底,暗中视洛阳的汉化改革为修正主义,汉修。

3.首都洛阳的鲜卑武人集团。本来经过孝文帝的改革,洛阳的鲜卑人都应汉化了,怎么在汉化文人集团之外还有个鲜卑武人集团呢?

这个群体,是当年随孝文帝南迁的禁军军官集团。洛阳重建门阀制度,禁军军官们被视为“代来寒人”,也是“粗人”一群,未被列入高门,在汉化文人集团把持朝政和官员选拔的情况下,这些禁军军官们后代的升迁问题变得越来越困难。

老子的爷祖们当年随太武帝、献文帝、孝文帝击柔然,平北方、定中原,刀头舔血,怎么待遇现在比不上一帮儒生贪污犯?!

洛阳鲜卑武人集团的不满情绪,曾经来过一次小爆发。

519年2月,司空祭酒、给事中张仲瑀上书朝廷,要求修订北魏干部任命管理办法,规定武人们不能列入上品,不能晋升高级官员。

张仲瑀,北魏征西将军、三朝元老张彝的二儿子,张家是清河士族。

你们家是士族就不让别人活了?!

禁卫军们群情激愤,聚集了一千余人上访,扬言屠灭张家。这帮人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的冲尚书省而去,目标是尚书郎张始均-张仲瑀的哥哥。

一千余人聚集在尚书省门前,高声叫骂,用砖头、石头、瓦片狂砸尚书省大门,没找到张始均。

人不在办公室,就去你家。

这千余人又手持火把、木棍冲入张宅,到处放火。张始均、张仲瑀都在家,见呼啦啦来了这么多丘八,哥俩儿撒丫子跳上北墙,准备逃走,但很快又折返了回来。为什么要回来?他们不得不回来。

因为,老爸张彝被丘八们从屋子里拖出来了。

可怜的北魏三朝元老,当年连冯太后都给足尊重的、当时已年近花甲(59岁)的张老将军,被一帮丘八们在堂下尽情侮辱捶打。

张始均跪在地上,不断磕头,乞求放过父亲,被投入火中活活烧死。张仲瑀身负重伤拼命逃脱。

张彝遭**、精神双重重击,不久就去世了。临终前,口述由部下代书向朝廷递交了一道凄婉的奏章。胡太后看后,悲痛至极,几个月后说起张彝,还泪如雨下,吃不下饭:吾为张彝饮食不御,乃至首发微有亏落。悲痛之苦,以至于此。

恶性**总得有人买单。胡太后下令将带头闹事的八个禁军斩首,可毕竟怕引起哗变,其余闹事者不予追究。不仅如此,还向闹事者们做出政策性妥协—修改组织法,规定武官们可以按资历晋升、职务职级并行。

张氏父子和八个禁军军官,成了洛阳武人集团和汉化集团利益斗争的牺牲品。一起恶性群体**件虽然就这样平息了,朝廷权威却受到了极大的损害。洛阳武人集团们与汉化集团的矛盾,仍然不可调和。

砸人饭碗,是要丢命的。

世人常谈改革与发展的辩证关系,改革总会有阵痛,可是,这个阵痛由哪方来承受?如何分担?如何搞好长期规划和短期规划的统筹?如何平衡各方面的利益?一系列足以伤透人脑壳的问题会随之而来,不得不仔细调研、权衡,因为这关系到社会的稳定。没有稳定,发展也就成了空中楼阁。

三是乱世投机分子。

乱世投机分子,主要是指地方军阀。代表人物,尔朱荣,手下干将们有尔朱兆诸子弟、侯景、高欢、贺拔岳、慕容绍宗、斛律金、司马子如、孙腾、刘贵、窦泰等。

还有一个是并州刺史元天穆,尔朱荣的绝对老铁、死党。

胡太后和情夫一起毒死亲生儿子孝明帝,另立了3岁的皇族元钊做皇帝,二人本来人缘就一般,现在是彻底把所有人都得罪了。

尔朱荣率先作出反应,提笔上书,大骂郑俨等人,要求彻查孝明帝的死因,矛头直指胡太后。一时间洛阳震动。

令尔朱荣如此冲动的原因还有一个:胡太后杀死亲儿子孝明帝后,还下令孝明帝的妃嫔全部出家为尼,被强令出家的妃嫔中,有一个人身份比较特殊。

尔朱英娥,尔朱荣的女儿。

尔朱荣发难,胡太后心虚不已,选定了一个禁军军官到尔朱荣军中做安抚工作。此人叫尔朱世隆,尔朱荣的族弟。

尔朱世隆领命前行,带给尔朱荣的安抚话却是:我代表数万禁卫军的弟兄们,欢迎哥哥你进城!

尔朱荣只有一万军队,数万禁卫军可是一股不小的力量,尔朱荣狂喜。

尔朱世隆辱了使命,为不让胡太后起疑心,更为了做好内应,回到洛阳城内向胡太后复命,自然一番忽悠,让胡太后安心。

禁军集团支持自己,那么汉化文人集团怎么搞定?

尔朱荣与死党元天穆商量,搞定汉化文人集团的最直接办法,是另立新君。叛军,立了大家都承认的新皇帝,就不再是叛军了。

立谁好呢?二人选定了献文帝的孙子长乐王元子攸。皇族子弟众多,为何单选元子攸?

因为元子攸的履历特殊。元子攸,自幼在宫担任孝明帝伴读,与孝明帝是发小,527年被封为长乐王。其工作简历是:先后担任过给事黄门侍郎、散骑常侍、中军将军、卫将军。官职基本是两种性质:一是皇帝的近臣,二是禁军军官。

选他当新皇帝,以汉化文人集团对献文帝、孝明帝的感情,不会反对。禁军集团自然也认可这个原来的领导,不会反对。

立一人而搞定两大集团,就是你了,元子攸。所以说,人能不能当官,能当多大的官,真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特别是天时。

尔朱荣派侄子尔朱天光秘密潜入洛阳,通过尔朱世隆与元子攸接上头。

听说尔朱荣和禁军们都支持他当皇帝,元子攸乐得鼻涕泡直冒,出城与尔朱荣会合。元子攸被立为皇帝,就是孝庄帝。

立了皇帝,皇后呢?有,现成的。

尔朱荣令人将被胡太后强迫出家的女儿尔朱英娥接回来,不管你孝庄帝愿不愿意,反正,这就是你的皇后了。尔朱荣摇身一变又成了国丈。

禁军倒戈,洛阳门户已不复存在。尔朱荣军队将胡太后和小皇帝元钊抓捕,投入黄河的滔天河水中,喂了王八。

不久,尔朱荣又做了个震惊寰宇的决定。

528年4月13日,尔朱荣请孝庄帝沿黄河祭天,并告知文武百官到皇帝行宫的西北报到,不得请假。

等上千名文武百官如期来到黄河边,突然出现一大队骑兵,将他们团团包围。为首的,正是尔朱荣。已自我晋升为国丈的尔朱荣骑在一高头大马上,手执马鞭指着文武百官破口大骂,历数百官罪过:天下大乱,孝明帝被害,都是你们这帮人贪赃枉法、管理国家不当引起的。都该杀!

言毕,一声令下,纵兵对大臣们刀劈斧砍,顷刻间杀了个精光。

杀的太着急,没来得及点名,第一批被杀的,都是平常整点打卡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的好同志,跟做核酸检测似的,社区说几点就几点。

回去的路上,尔朱荣又碰到了上百名平常经常违反劳动纪律迟到早退的官员,这次也迟到了,正懒懒散散、慢吞吞的往河阴赶。

尔朱荣本来就看这些酒囊饭袋更来气,这下好了,迎头截住,马鞭一挥:谁能起草禅位诏书?

有个叫赵元则的御史,瞅见这帮羯胡骑兵个个瞪着血红的眼珠,凶神恶煞,个别人盔甲上还溅有未干的斑斑血迹,一个激灵,赶紧举手:我语文学的好,七省文状元兼参谋将军对王之王对穿肠,我能写!

好,你出来,其他,一个不留。尔朱荣一发飙,又是一阵狂劈滥砍,血雨四溅,哀嚎连天,这上百人脑袋也瞬间搬了家。

赵元则,关键时刻不照原则,靠一个激灵保住了脑袋。可见,关键时刻不迷糊有多重要。

《北史》、《魏书》记载,被杀的王公大臣有1300多人,包括孝庄帝的兄弟,丞相高阳王元雍、司空元钦、义阳王元略在内。《资治通鉴》更是夸张,记载被屠杀的有2000多人。

不管多少,反正尔朱荣把迁到洛阳的汉化鲜卑贵族,和出仕北魏的汉族大族消灭殆尽。

当然,尔朱荣的杀戮也是有选择性的。同情鲜卑武人集团的,及与胡太后不和的官员,都提前接到了通知,没来,如散骑常侍山伟、左仆射元顺等。尔朱荣托人带话给元顺:可语元仆射,但在省,不须来。

因本次事件发生在河阴县(今河南省孟津县),故史称“河阴之变”。

377年后,一个同尔朱荣一样,借帮助朝廷(唐朝)镇压农民(黄巢起义)而起家的军阀,同样占据洛阳,将当朝皇族、大臣等40余人统统杀掉,投尸于滑州(今滑县东)白马驿附近的黄河,说是要让这些自诩为“清流”的官员成为“浊流”。

此人叫朱温,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关于尔朱荣为何如此决绝的大规模屠杀洛阳的汉化集团高层官员,众说纷纭。学界多以尔朱荣与亲信部将慕容绍宗的那段著名对话来分析。

尔朱荣:洛中人士繁盛,骄侈成俗,若不加除剪,恐难制驭。吾欲因百官出迎,仍悉诛之,尔谓可不?

慕容绍宗:太后临朝,淫 虐无道,天下愤惋,共所弃之。公既身控神兵,心执忠义,忽欲歼夷多士,谓非长策,深愿三思。

貌似是怕驾驭不了汉化集团高层。仅仅如此?

其实,真正的原因,应该隐藏在尔朱荣与一个叫费穆的旧友的对话中。

两个朋友说心里话时,费穆“劝荣行诛罚、树亲党”。

树亲党,谁是亲党?除尔朱荣的亲信外,应该还有费穆想推荐的人。费穆想推荐哪些人,要看他当时是干什么的。他当时的职务是武卫将军。武卫将军是个什么官?

看看当年曹操手下的武卫将军是谁就知道了,此人叫许褚,曹操的保镖队长。

也就是说,武卫将军是禁军的官职。费穆劝尔朱荣杀汉化集团高层,终究还是出于汉化集团和鲜卑禁军武人集团的利益冲突。

在洛阳城的尔朱荣,心里是不安的。自己只不过带了一万兵马过来,洛阳城内的禁军就有数万,虽因共同的倒胡目标合作在一起,可现在胡倒了,自己还能镇得住洛阳这些人吗?

在汉化集团和鲜卑武人集团的冲突面前,尔朱荣选择安抚谁呢?自然是强大的禁军集团。再说,汉化集团这帮贪污犯,是国家大乱的罪魁祸首,诛杀有理!

证明“河阴之变”主要起因是为安抚鲜卑武人集团,还有一个最有力的证据,就是本次屠杀官员,洛阳的禁军也直接参与了。

在尔朱荣的士兵对朝臣们刀砍斧劈的时候,禁军领军元鸷,就与尔朱荣骑着马在山坡上冷眼旁观着呢(鸷与荣共登高冢俯而观之)。

河阴惨案就此造成,不用再多分析,从某种程度上说,尔朱荣是被洛阳鲜卑武人集团当枪使了。

进了京,杀了皇帝、太后,接下来呢?篡位?

时天下未定,葛荣起义军和西北的万俟丑奴起义军声势浩大,洛阳禁军势力强大,就是自己人贺拔岳等部将都强烈反对,尔朱荣有点犹豫。

再三权衡利弊,尔朱荣仍不能决。干脆,算算卦吧。

尔朱荣用的是鲜卑族的占卜方法---铸金人。前文已叙,大名鼎鼎的冯太后就是凭铸成金人讨得吉利当的皇后。

结果,尔朱荣连铸了4次金人都没成功。天意。尔朱荣这才确认自己篡位的时机还不成熟。

如此大兴屠戮,作为皇帝的孝庄帝元子攸是什么反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