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历史遗忘的角落 > 第五章 涅槃的凤凰

历史遗忘的角落 第五章 涅槃的凤凰

作者:丘山楷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51:17 来源:平板电子书

第五章 涅槃的凤凰

13岁的文成帝登基不久,就选中一个11岁聪慧美丽的冯姓少女,做了自己的贵人。3年后,文成帝要正式选皇后,怎么选呢?

北魏皇室选皇后,宫中嫔妃要想晋级正宫级,除具有母仪天下的姿容和能力外,还得经过一项特殊技能考试。

手铸金人。若能铸造成功,则视为吉祥如意,若是铸而不成,则妃嫔不能立为皇后,这,在北魏历史上是定制。

为什么要铸金人?为了占卜,铸成则吉,铸不成则凶。这个占卜的意义来源于哪里?应该与佛教当中造像的本义有关。

佛法在魏太武帝拓跋焘时曾遭毁禁,但民间包括朝中对佛教的信仰仍无消减。拓跋焘晚年时,就已对禁令有所松缓,到文成帝拓跋濬即位后,群臣及民间对要求彻底解除对佛教的禁令的呼声很高,足见北魏社会对佛教的信仰。

452年底,文成帝颁诏解除对佛教的禁令,并命令于首都平城(今山西大同)西北约三十里的武州山南麓,开凿五所石窟,每窟中雕凿石佛像一座,像高达六七十尺,后发展成为举世闻名的云冈石窟。

再说文成帝选后。诸妃嫔铸金人皆受挫折,唯有一个人成功铸成了金人,此人就是14岁的冯姓贵人。文成帝本来就很喜欢她,现在顺理成章的将其立为皇后。

这名冯皇后是谁?即前文所述北燕国主冯弘的孙女,汉人,也就是中国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北魏冯太后。

冯太后的一生注定传奇。首先是铸金人成为皇后,然后成为皇后的第二个月,又幸运的成为了太子他妈。但她并没有亲生皇子,而是喜当妈。

453年,文成帝拓跋濬正在城楼极目远眺,俯视自己统治下的一片锦绣山河,不仅豪情顿生。忽然,看见楼下有一女囚正在被押往掖庭,该女虽衣衫褴褛,但掩盖不住身材的婀娜,定睛一看,竟有几分俏丽动人的颜色。

权力是最好的春药,刚沉浸在山河锦绣豪情里的文成帝,不仅精虫上脑,火急火燎的跑下楼,把该女带到附近的一个库房,临幸了。

事毕询问,此女姓李,梁国蒙县(今河南商丘南)人,乃南朝宋济阴太守李方叔的女儿。拓跋焘南下攻寿春时,大将拓跋仁抢走了李氏带到长安并纳为小妾。乱世之下的弱女子,风雨飘摇之下的草芥而已,李氏准备在遥远的大西北随遇而安的度完余生。

不想,这也成了奢望。拓跋仁谋反,被文成帝镇压,所有女性没入掖庭为奴。路上,还遭到了文成帝的觊觎,虽不能说强奸吧,至少是不管不顾妇女的意志,强行临幸。

不幸中的万幸的是,仅仅春风一度,李氏便怀上了龙种,由此深得文成帝的宠爱。

万幸中的不幸的是,历代的后宫,都能上演一部甄嬛传,李氏身处其中,岂能避免?文成帝的乳母常太后怀疑(或故意怀疑)李氏的孩子来路不正,要处死李氏,顺带把孩子也来个胎死腹中。文成帝苦苦哀求,加上宦官作证文成帝与李氏春风一度之事,常太后方悻悻作罢。

这个作罢,只是暂时的。李氏诞下一男婴,取名拓跋弘。眼看着李氏母凭子贵,深得文成帝宠爱,常太后暗暗气恼。在她眼里,这个卑贱的南朝人不配得到如此恩宠。她双拳紧攥,后牙槽紧咬,挤出一条李氏不得不死的妙(毒)计。

456年1月,拓跋弘两岁了。常太后令文成帝册封冯氏为皇后。第二个月,又令文成帝立拓跋弘为皇太子。

常太后良心发现?错,是良心发酵。拓跋弘刚被立为太子,常太后就搬出了一条祖制。

立子杀母。

儿子被立为太子的女性,在北魏帝国是件十分悲惨的事,因为这意味着,此人的生命将被强行划上句号。此规矩立于北魏开国皇帝道武帝拓跋珪,借鉴于西汉武帝立刘弗陵为太子而赐死钩弋夫人的做法,凡妃嫔所生之子被立为皇太子,生母皆要赐死,以防母以子贵,专擅朝政。

常太后搬出这条祖制,文成帝才如梦方醒,中计了。他苦苦哀求常太后免李氏一死,但常太后如吃了铁秤砣的王八,不仅心硬,而且还得意的直吐泡泡。

文成帝万箭穿心,但也无可奈何。为弥补对心爱女人的愧疚,他唯一能做的,就是让李氏选择李氏家族的人来做官。

456年,平城郊外,北风呼啸,寒鸦哀叫,枯树上残余的枝条在风中像条条狂舞的皮鞭,一下一下抽打着李氏的心。她披头散发、面色苍白,身旁是一方桌,上摆着笔墨纸砚,一宦官在旁听令,等着李氏念出要做官的兄弟亲属的名字予以记录。李氏每念出一个亲属的名字,便哭的肝肠寸断、捶胸顿足,直到悄无声息,玉首落地。

一缕香魂就此而逝。

拓跋弘生母李氏被赐死,冯皇后便喜当妈,担当起了养育之责。好在她将拓跋弘视若己出,十分疼爱,

465年文成帝病逝,追随心爱的李氏而去,长子拓跋弘即位,即魏献文帝。23岁的冯皇后变成了冯太后。

献文帝继位时年仅11岁,由冯太后摄政。 “母子”二人初期配合默契,政令顺畅,期间还除掉了意图发动宫廷政变的丞相乙浑。

467年,北魏献文帝拓跋弘的长子拓跋宏出世,冯太后宣布还政于拓跋弘,自己则专心抚养“长孙”拓跋宏。

然而,冯太后很快就后悔了。

冯太后一代女杰,在摄政献文帝期间,培养了大批符合自己执政需要的心腹大臣。另外,她在23岁时就成了寡妇太后,难耐深宫的寂寞清冷,她虽是汉人,但自祖辈起就在鲜卑族群里生活,贞节观念较汉族淡薄,在此情况下,她物色了几个英俊挺拔的男部属做情人。

李弈就是冯太后最钟意的一个。

李弈,官二代,风流倜傥,多才多艺,深得冯太后宠爱,经常入侍宫中,与冯太后尽情颠鸾倒凤。

拓跋弘亲政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血气方刚的他,在政治方面脱离冯太后控制、消除冯太后影响的意向越来越强,贬斥了不少冯太后宠信的人,提拔了一些对冯太后不满的人,以结成自己的心腹。

鉴于已宣布还政于献文帝,冯太后开始时对献文帝的一些做法还能容忍,但献文帝随即做的一件事,令冯太后再也绷不住了。

献文帝把李弈给杀了。

最中意的情人被杀,无异在冯太后心头上狠狠戳了一刀。能力再强的女政治家,在愤怒之下也会还原成一个普通女人,一如后世宣布向11国宣战的那个叶赫那拉氏的老太婆。失去心爱情人的冯太后,也立即利用自己的影响力,联合一帮大臣逼迫献文帝退位。

面对来势汹汹的逼宫,献文帝还真退位了。

最初,献文帝想把皇位让给叔父拓跋子推,但遭到冯太后和宗室大臣们的联合反对。无奈,他只得在471年7月,禅位给4岁的太子拓跋宏,即历史上著名的魏孝文帝。

献文帝自己则做了太上皇。17岁就做太上皇,历史上恐怕是前文古人、后无来者。

关于献文帝拓跋弘为何被冯太后一逼就退位,历史上有种说法是,拓跋弘热衷于老庄、佛图之学,因此看破红尘,“雅薄时务,常有遗世之心”,想抛开政务纷繁的皇位,去过清静优雅的生活。

这种说法显然是胡诌八扯的,拓跋弘退位后的表现,就直接否定了这一点。

17岁就成为太上皇的拓跋弘,并没有完全放弃手中的权力。他不仅要求重要国事的处理都要向他奏闻,甚至还亲自率兵北征南讨,显示自己还能指挥的动军队。

475年10月,已为太上皇的献文帝,甚至在首都平城北郊,对柔然遣使朝献贡物举行了大阅仪式。

我,拓跋弘,仍然是北魏的实际统治者。献文帝爽快退位的真正原因,只有一个--排斥冯太后执政。

自己退位排斥冯太后执政?听起来有些玄乎,但道理其实很简单。

拓跋弘成了太上皇,冯太后就成了太皇太后,太皇太后是没有干政的名分和资格的。这帮骑马放羊出身的鲜卑人,来中原没多少年,竟将汉人的诡诈权谋之学尽收囊中,冷不丁拿出点儿来就能打对手个措手不及。

被整的一脸懵逼的冯太后,再次在愤怒之下失去理智,蜕还成一个普通的女人,她,决定对这个算计她的小太上皇痛下杀手。

476年6月的一天,北魏首都平城一片肃杀之气,宫禁之中更是戒备森严。太上皇拓跋弘应召前来拜见冯太后,被伏兵一拥而上拿了个结结实实。随后,被冯太后鸩杀。

拓跋弘被杀后,已是太皇太后的冯太后大权独揽,一帮美男又被她选进领导班子和情夫班子。冯太后的品味也确实高,这些人不仅强壮健美,多才多艺,还都是根红苗正的名门大族子弟。

譬如王叡,出自太原王氏。李冲,则是出自陇西李氏。王氏一族,有晋一代举世皆知,那么这个陇西李氏是什么来头呢?前文已讲过,不再赘述,只提两个人名,汉朝的李广,唐朝的李世民。

冯太后虽然私生活糜烂,但也不愧是一代女杰,在执政期间显示了高超的政治智慧和才干。她对北魏的政治、经济和风俗习惯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特别是汉化改革,史称太和改制。

太和,是魏孝文帝拓跋宏的年号,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的一系列的改革称为“太和改制”。但在471年至490年的20年间,北魏政权实际一直由冯太后把持。故,所谓的太和改制,其实就是汉人祖母带着一个鲜卑胡儿小皇帝对其治下的鲜卑政权进行的一场彻底的汉化改革。这场改革,也把胡汉民族大融合推向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