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历史遗忘的角落 > 第三章 丑女的逆袭

历史遗忘的角落 第三章 丑女的逆袭

作者:丘山楷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51:17 来源:平板电子书

第三章 丑女的逆袭

公元265年,司马昭病重,临终前,继位为晋王的大儿子司马炎请问后事,司马昭一句话,奠定了贾充位极人臣的地位。

“知汝者贾公闾也” 。

原来,司马昭曾打算传位给二儿子司马攸。征求大臣意见时,贾充劝司马昭:司马炎为人宽仁,又是长子,有人君之德,不宜违背礼制而废长立幼。

确立帝王的接班人问题,历来是国事之重中之重,除嫡出、庶出、长幼等因素外,性格、能力、人品都要考察。司马昭的几个儿子中,综合能力最突出的就是司马攸,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仅父亲司马昭,连祖父司马懿都很器重他。

然而,司马攸也有两个劣势,一是年龄上司马炎是老大,他是老二。这倒是好说,第二个劣势确是非常致命的。那就是,他不是司马昭的儿子。

等等,司马攸与司马炎的母亲都是文明皇后王元姬,谁这么大胆敢给司马昭戴绿帽子?这倒不是,从血缘上讲司马攸是司马昭的儿子,但从当时的法律上讲已经不是。因为,司马昭的哥哥司马师无子,司马攸过继给了伯伯司马师当儿子。

正史上皆讲,司马昭是在贾充等大臣的劝说下,才最终立司马炎为接班人。其实,司马攸自被过继给伯父司马师的那天起,司马昭基本就不会再考虑立他为接班人了。贾充的建议,不过是司马昭最终卸下心理负担的推手而已。

不管怎么说,在司马炎被确立为接班人这一事上,贾充是有功的。司马炎继位晋王后,立即兑现福利,任命贾充为给事中,封临颍侯。司马炎代魏称帝后,又拜贾充为车骑将军、散骑常侍、尚书仆射,封鲁郡公,封其母柳氏为鲁国太夫人。此时的贾充已位极人臣。

客观的说,贾充不是草包,不仅军事、行政管理一流,还做了一件事,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那就是,其受命主持修订了在中国法制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晋律》。从这个意义上说,贾充算是我们法学界的老前辈。

《晋律》是晋武帝司马炎在泰始三年,即267年完成并于次年颁布实施的,又称《泰始律》。后西晋最高法院院长(廷尉)张斐,和西晋业余法学家、灭吴统帅之一的杜预(杜甫、杜牧之远祖)为《晋律》作注解,相当于现在最高法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针对法律做司法解释,因此晋律又称《张杜律》。

《晋律》上承汉律,下启唐律,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第一部儒家化的法典。它在汉《九章律》和魏《新律》的基础上,对体例、条文的设置进行了更为合理的安排,最值得一提的是,它“纳礼入律”,直接将儒家的“服制”礼入律典,这就是法制史上所说的“准五服以制罪”。

民间常说“没出五服的兄弟”,这个“五服”是什么意思?

中国封建社会,是由父系家族组成的社会,以父宗为重。其亲属范围包括自高祖以下的男系后裔及其配偶,即自高祖至玄孙的九个世代,通常称为本宗九族。

在此范围内的亲属,包括直系亲属和旁系亲属,有亲属去世办丧礼时要为之穿丧服,按照亲疏程度不同,服丧期限及所穿丧服的粗细、规格也不同,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服。

以五服中最重的丧服斩衰(音“崔”)为例。斩衰,是用最粗的生麻布制布制做,布断处是外露的,不锁边,表示毫不修饰以尽哀痛。斩衰服期三年。

斩衰服是哪些人穿呢?臣为君,儿子与未出嫁的女儿为父亲,妻妾为丈夫。另外承重孙为祖父也得服斩衰。什么是承重孙?

承重孙与承重墙可没关系。承重孙是指,一家人长房长子比父母先死,那么长房长孙在他祖父、祖母死后举办丧礼时,要代替长房长子即自己的父亲做丧主,称承重孙,这种风俗一直延续到中国当代。

时下中国北方农村一些地方,如果有老人去世,出殡时队伍前面需要有个顶丧盆的,到路口把盆子摔碎。如老人的大儿子早已不在世,那么这个顶丧盆的资格不会落到小儿子头上,而是由其大孙子来顶这个丧盆,因为这个大孙子就是承重孙。

亲属关系如果超过五代,就不用再为之服丧了,这就是通常说的“出五服”。出五服不但不用服丧了,还可以通婚。也有一种说法,即一爷之孙不出服,以下一辈一服,总计八代。所以,骂人八辈祖宗,就是把整个家族都骂了。感谢你八辈祖宗,也就是把你整个家族都感谢了。

《晋律》第一次把儒家的“五服”制度纳入法典之中,作为判断是否构成犯罪及衡量罪行轻重的标准,刑事方面:如果罪犯和被害人之间是亲属,那么以卑犯尊者,对罪犯的处罚要重于常人,关系越亲,处罚越重。相反,若以尊犯卑,则处罚轻于常人,关系越亲,处罚越轻。亲属之间通奸,处罚则重于常人,关系越亲,处罚越重。亲属之间相盗,处罚轻于常人,关系越亲,处罚越轻。

另外,民事方面,在确定赡养、继承等民事权利义务关系时,也考虑五服的因素。

“准五服以制罪”原则的确立,是自汉代开“礼律融合”之先河以来封建法律儒家化的又一次重大发展,体现了晋律“礼律并重”的特点,直至明清,“准五服以制罪”一直是封建社会基本的法律原则,甚至在当今的中国,也能看到这个法律原则的影子。

譬如,1998年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第(四)项规定:“盗窃自己家里的财物或者近亲属的财物,一般可不按犯罪处理;对确有追究刑事责任必要的,在处理时也应同在社会上作案有所区别。”

总之,《晋律》在中国法制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南北朝乃至隋唐的法律无不打上它的烙印,其一些法理思想甚至影响到当今的司法实践。而编纂这部法律的主持人,就是贾充。

世间万物都是守恒的,一个人的时运也是。贾充同志在政治上春风得意,学术上成果斐然,内心却是极其不平静的。

一是一直背着弑君之恶名,心理上压力山大。某日和同事庾纯在酒桌上抬杠,贾充口才好,咄咄逼人。庾纯急眼了,脱口而出:高贵乡公(曹髦)何在?

骂人不揭短,揭短很难堪。当即怼的贾充双颊涨成猪肝色。

280年灭吴,吴主孙皓被押解到洛阳。酒宴上,贾充以胜利者的姿态调侃孙皓:听说你经常挖人眼、剥人皮,这样的酷刑,针对什么人?孙皓:专门对付不忠不义的奸臣。

孙皓的回答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但贾充闻言却如坐针毡。毕竟,人,还都是要点儿脸的。

二是其家庭生活,极其不尽如意。

贾充原配夫人李氏,出身名门,端丽贤淑,嫁给贾充后生下两个女儿贾荃(有机化学课那时还没有)、贾濬,贾荃嫁给了前面提到的差点成为西晋皇位接班人的司马攸。

后李氏因其父犯事,受株连被流放边地,贾充又娶了城阳太守郭配之女郭槐,从此历史改写。

257年,郭槐生下了那个巨丑的女婴,取名贾南风。

郭槐,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醋帝”。生下贾南风后,对贾充身边的所有女性都心怀戒备。这也难怪,能生出个避邪佳物般女儿的女人,肯定漂亮不到哪里去。

不自信,是一切狭隘和嫉妒之源。

贾南风的弟弟贾黎民3岁时,乳母带他在家门口玩耍,贾充正好走过来,小盆友天真烂漫,张着手笑着让父亲抱,贾充便上前弯腰很亲热地拍抚儿子。

没想到这一亲热举动,直接把乳母的命给亲热没了。

不巧,郭槐正好走过来,这一幕,在她眼里不是天伦之乐的场景,而是乳母勾引贾充的画面,大坛醋一酿成,不问青红皂白,竟命人将乳母鞭打致死。

史载贾黎民因乳母去世最终也得病而死。贾充如此一个大官僚,即使那时没有名牌三鹿,不能再请个乳母吗?幼子怎会因一个乳母的去世就病死了?

其实,这个很好解释。

现代医学表明,婴儿的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胃酸和消化酶的分泌较少,且消化酶的活性低,很难适应食物质和量的较大变化,加之神经系统对胃肠的调节功能较差,免疫功能欠佳,在适应一种奶后,换奶可能会增加婴儿的消化系统的负担,婴儿可能会因此而得病。

郭槐人虽丑,生育能力不弱,后来又生下一个男孩,仍找来乳母喂养。一天,乳母抱着孩子在院里,不长记性的贾充又上前抚摩孩子的头,郭槐三观自始稳定,又认为乳母有意勾引老公,不由分说又将乳母活活打死。这个儿子又因此夭折。

有了弑君父亲、醋帝母亲的优良基因,风姐自然不会端庄贤淑。

但,运气奇佳。

贾南风成人后,居然嫁给了司马炎的二儿子、当时的皇太子司马衷。有人说,皇太子选什么样的美女选不到,偏选个回眸一笑百草枯、六宫粉黛陡增色的丑女为妻,不是傻子吗?

说对了,司马衷确实是个傻子,至少可以说是脑子不太灵光。

司马炎本人长的很帅(姿容甚伟),皇后杨艳出自著名的弘农华阴杨氏高门,“少聪慧、善书,资质美丽”,夫妻二人共生下三子三女,司马衷是二儿子。

司马衷的其他兄弟姐妹,个个聪明伶俐,后来他自己也有五个子女,智商也没问题,可奇怪的是,唯独他脑子不太灵光。

司马衷,“何不食肉糜”典故的版权拥有人。是说,其做了皇帝后,有一年闹灾荒,老百姓没饭吃,饿殍满地,有人把情况报告如实上报,这老兄反问:没有粟米,为什么不喝肉粥呢?

如果仅凭一个雷人语典故就断定一个人是傻子,似乎也有失偏颇,毕竟“先定个小目标”、“不知妻美”、“北大还行”等典故版权的拥有人,都是现实中的精英。生活的局限性往往会限制一个人的认知,一个从小在深宫中长大的少年,缺乏基层工作经验,不知民间疾苦,也不能说不正常。另外,史学界往往忽略了,关于司马衷,还有另外一个典故。

“此侍中血,勿去”。说的是,后来八王之乱发生后,司马衷流浪在外遇险,其他人均作鸟兽散,唯有侍中嵇绍(嵇康之子)挺身而出,不惜身死以保护司马衷。战乱平息后,身边人要为皇帝洗龙袍,司马衷满眼哀伤,决绝的吐出了这句很具人情味儿的话。

其谥号为“惠”,也是历史对他平庸但善良的客观评价。

司马衷智商到底如何,已无法去准确评判,毕竟也不能测IQ,但无论如何,其至少是一个没有经过复杂政治斗争锤炼、自小在深宫中被宠溺而长大、心性单纯、脑子不太灵光的皇位接班人。

司马炎的长子司马轨早死,但皇帝怎会缺儿子?不仅不缺,他还有25个。25人中想找个聪明的儿子继承大统并非难事,然而却偏偏找了个脑子不太灵光的儿子当皇太子,是司马炎智商也被拉低了吗?

非也,司马衷被定为皇太子的原因有二:

一是司马衷是杨艳皇后亲生,且是二儿子,长子去世,按顺序应由二儿子当第一替补。

司马炎也并不是没动过换皇太子的心思,跟皇后杨艳商量商量。杨艳出自著名的弘农华阴杨氏,祖上杨震就是大儒,深受儒家传统观念的影响。司马炎刚把想法说出来,就遭到她的坚决反对:立储君历来是立嫡长不立贤,怎能随便改动?!

人生最大的监狱,是一个人的思维。

二是司马衷脑子不太好,却有一个特别乖巧聪慧的儿子司马遹。司马炎最喜欢这个孙子。

其实,司马遹,也不一定就是司马炎的孙子,而是……

司马遹的母亲叫谢玖,原来是司马炎后宫的一个才人。司马衷做太子要纳妃时,老爸司马炎担心他年纪小,不会与女人打扑克(这点司马炎应该是多虑了),就派自己的才人谢玖到东宫侍寝,身体力行的做太子的性启蒙教育老师。

皇家的教育真是令人羡慕,连**之事都给专门配个一级注册床第师来教。但因太子妃贾南风善妒是出了名的,床第师谢玖害怕受害,就回到了司马炎身边,之后就生了司马遹。

司马遹到底是司马炎的儿子,还是孙子?无法考证,但司马遹从小聪慧无比,却是事实。

某日,皇宫内半夜失火,司马炎登楼观望,司马遹当时才5岁,在一旁伸出小手,一把把司马炎拉入黑影之中,煞有介事的告诫爷爷:暮夜苍猝,应严加提防,不应让旁人看见皇帝在光亮中。

司马炎差点跟他大爷司马师一样,惊得简直眼珠子都要掉出来了,5岁的小孩居然有如此见识!事后,抚着司马遹的后背感叹:此儿当兴吾家!

还有一次,司马炎带着司马遹参观皇家养猪场,司马遹用小手指着膘肥体壮的猪:这些猪已经长肥,留在这里也是浪费粮食啊。

司马炎故意逗他:你说怎么办呢?

司马遹:应该杀了犒劳将士。

这么小就知道笼络军队,司马炎更是惊喜不已。

儿子傻就傻吧,隔代指定个好孙子(儿子)当接班人,江山还能坐的稳。历史上这种因“好圣孙”而立“普通儿”的例子并不是没有。《明史纪事本末》中记载,永乐初年,朱棣刚登大位,询问解缙立太子的意见,大才子解缙只回了一句“好圣孙”,就令朱棣下了立长子朱高炽的决心。

因为,朱高炽虽然不如弟弟朱高煦的战功显赫,但有个好儿子朱瞻基。有时,人的提拔与否,真是无法预测。七分天注定,三分靠打拼。谁能想到优生优育也能影响提拔呢?

司马炎的“好圣孙”司马遹长到好几岁了,司马衷还不知道自己有这么个儿子。某日,司马衷进宫拜见父亲司马炎,见父亲牵着一个小孩,以为父亲不知又跟哪个妃嫔给自己生了个小弟弟。司马炎笑着告诉他,这个是你的儿子,是谢玖到东宫为你上性教育课时你留下的种。

司马衷人虽不聪明,但也知道有儿子好,他与贾南风生了几胎都是女儿,现在突然喜当爹,乐的鼻涕泡儿直冒,把谢玖和司马遹带回了东宫。

家里有个善妒的正室,谢玖这能有好果子吃?贾南风见了谢玖和司马遹母子,妒性大发,将谢玖与司马衷隔离开来,不许相见。

除了谢玫,贾南风视一切妃嫔为敌人,命令宫女严密监视,没有她的允许,任何人不许与司马衷睡觉。

本来这是东宫的家事,只要不过分,也没人管。但贾南风做了一件事,彻底把晋武帝司马炎给惹毛了。

某日,贾南风在后花园见一郑姓妃嫔大了肚子,大坛醋一生成,抄了一把铁戟扔过去。暴怒下的女人,力量成倍加持,这一扔,居然扔出了乌威霍恩标枪百米世界记录的效果,郑妃的大肚子被划开,婴儿从肚中堕出。

母子俱亡。

郑妃贤良淑德,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她的死在后宫引起不小的轰动。

人家德艺双馨,你德艺双缺!司马炎得知后怒发冲冠,命令将贾南风囚往洛阳金墉城,废去太子妃之位。

如果贾南风一直被幽禁,中国历史将改写。但关键节点,总有些默克尔式的圣母出现。

有几个人来为贾南风求情。这几个人中,有贾充的党羽荀勖,这不奇怪。但有一个最关键的说客,司马炎不得不重视。

杨芷,司马炎的第二任皇后,杨艳的堂妹。“贾妃尚年幼,嫉妒又是女人天性,念她父亲贾充有大功,再给她次机会吧。”

枕边风威力巨大,司马炎最终饶了贾南风,也给司马家和中国历史留下一个巨大的后患。

贾南风恢复自由后,圣母杨芷出于好心,多次劝诫,让其多行太子妃之德。对这样的媳妇说这些,自然是对牛弹琴,风姐不仅不感恩,还认为婆婆杨芷在挤兑她,心里长满了荆棘。

至于黑矬丑毒的贾南风为何能成为皇太子媳妇,《晋书》上的说法是这样的。

271年7月,西北秦、凉(今甘肃天水、武威)一带氐族、羌族反叛。贾充的政敌侍中任恺、中书令庾纯,借机奏请晋武帝司马炎派贾充带兵出镇关中。司马炎诏准,并确定于来年初发兵出征。

离开朝廷而到西北不毛之地受苦,贾充心里当然不情愿。正在苦恼之时,有个人找上门来。

此人叫荀勖,官居中书监,贾充的党羽。

朋党,最怕拆分,荀勖担心贾充远行后自己失去大树,故前来游说---此番奉命出镇关中,皇帝已经下了命令,已很难推辞。但有个办法可以使皇帝收回成命。

贾充双眼冒光,但当他听荀勖把计划全盘托出后,却泄了气。

荀勖的计划---贾公可与皇太子联姻。

自己家闺女长什么样我还没数吗?!找个普通女婿都困难,哪敢指望送进皇宫当太子妃,皇宫里又不缺辟邪的东西。

荀勖却胸有成竹--贾公不必担忧,我自有办法。

皇帝也是男人,虽然坐拥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但也总喜欢找同性喝酒来排遣寂寞、缓解压力,因为酒可以让男人忘掉一切爱恨情仇的纠缠,回归真我,这是异性**之爱所取代不了的。有些女人打死都不明白,明明我颜值爆表、身材火辣,而家里的大猪蹄子却为何老夜不归宿在外喝酒?这破酒有啥好喝的?个中缘由,只有男人自己才懂。某日,晋武帝司马炎又想找大臣陪着喝酒吹牛聊天,就把荀勖等人召入宫中侍宴。

荀勖借着酒兴,向司马炎建议:皇太子已成年了,理应找媳妇传继宗祧、承嗣皇统了。贾充的女儿才色绝世,又贤良淑德,可以成为老大您的好儿媳妇。

司马炎听完这话,简直想抽荀勖一嘴巴子,他对贾充女儿的情况很了解,对皇太子司马衷的婚事也早有打算,他早就看好了大臣卫瓘的女儿。

卫瓘,陌生?他孙子肯定不陌生---卫玠。对,就是被一帮花痴妇女进行惨无人道的围观而累死的那个著名美男子。从遗传学角度讲,卫瓘的孙子都是花样美男,女儿**不离十也是大美女。

司马炎曾与皇后杨艳商量过:卫家的女儿与贾家的女儿,实在是大S与凤姐的差别。贾充的老婆郭槐天生好妒,生子又不多,生的女儿个个黑又丑,更要命的是个个五短身材,若是娶来,从遗传基因学上来看会影响我司马家的后代。卫家夫人天性贤惠而又儿孙满堂,女儿生的白皙漂亮不说,个个身材修长,模特身材的媳妇就是不会做活,光站门前也好看啊,皇后你说呢?

女人选儿媳妇可不看颜值,甚至出于女性某种微妙的心理,反而希望儿媳妇丑些。再加上贾充的亲信荀勖和郭槐等人提前做了杨皇后的工作,杨皇后坚决要选贾家的女儿。

此时,太尉、代行太子太傅之职的老臣荀顗也赞同杨皇后,向皇上奏称贾充之女贤良淑德,是太子妃的最佳人选。

贾充、荀勖、荀顗,都是司马炎的亲信大臣,谋议决断军国大事全靠他们。既然他们异口同声请选贾充之女,杨皇后态度又这么鲜明,司马炎只好答应下来。

这时,连老天都在帮贾充。

洛阳城突降大雪,连下数日,积雪二尺多厚,把整个京师的道路封得严严实实,无法辨认。本来要率大军出发的贾充,正好借故推迟出镇日期,等待冰雪消融。

荀勖等人加紧活动,上奏司马炎:现在是仲春二月,天普降瑞雪,实是吉兆。皇太子应即择良辰成婚。

司马炎恩准,于泰始8年(272年)2月,下诏为皇太子司马衷迎娶贾充之女。

一切,都这么顺理成章。

要办婚礼,女方家长贾充自然就不宜再西行,司马炎遂又下诏,令贾充依旧官居原职。

迎娶之初,本来的人选是贾充12岁的女儿贾午。贾家的姑娘本来就长的矮,贾午还是个未成年,结婚礼服穿在身上像套了个大麻袋,撑不起来。

换个大点的吧,比贾午大3岁的姐姐贾南风,顺利出场。

这年风姐15岁,比太子大2岁。就这样,贾南风走了狗屎运,阴差阳错成了皇太子妃。

然而,《晋书》的这个说法明显可疑。

疑问一:晋武帝司马炎对贾家女儿的情况了如指掌,荀勖等人敢睁着眼说瞎话忽悠皇上?说贾充的女儿贤良淑德也就罢了,竟然敢说贾充的女儿“才色绝世”?普通人家找儿媳妇,碰上这样的大忽悠媒人都会忍不住给其俩嘴巴子,何况是给皇帝的儿子说媒。

疑问二:司马炎是西晋帝国的开国皇帝,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一代雄主,岂会因几个大臣的坚持而拿皇帝继承人的婚事当儿戏?

真相是什么呢?反复研读琢磨,最合理的解释是:

1.亲上加亲求稳定。前面讲过,司马昭本来是想立司马炎的弟弟司马攸为接班人的,是贾充、荀勖等大臣力谏,才改立了司马炎。

司马攸不是等闲之辈,史载其生性温和聪慧,在西晋建立之初,颇有政治建树,深得人心。即使到了司马炎的晚年,朝廷内外要求司马攸继位的呼声也很高。

司马炎显然不想放这么个劲敌,威胁自己的傻儿子以后的皇权,鉴于司马攸是一母同胞的亲弟弟,又不好加以**灭绝,只能加以安抚、拉拢。但这又与司马炎为其傻儿子选丑女贾南风为太子妃有什么关系呢?

显然大有关系。

前文提到,贾充的女儿贾荃就嫁给了司马攸,如果选贾南风做司马衷的太子妃,那么司马攸不但是司马衷的叔叔,而且还是司马衷的连襟!

多一层亲戚关系,就少一成骨肉相残的概率。

2、人生三件宝,丑妻薄地破棉袄。司马衷是低能儿,司马炎显然是对司马衷接班的能力是不放心的,此时再为其配一名才貌绝佳、能力超群的皇后,帝弱后强,司马家的江山能坐的稳?

3、最关键的一点。前文中提到司马炎与皇后杨艳的谈话,从中可看出司马炎知道贾充的老婆少子,而卫瓘的老婆多子,这点无疑是司马炎选贾家女儿为皇太子妃的最重要的原因。

为何?

卫瓘,西晋的开国元勋,政治势力大,选娘家兄弟多、本人又才貌双全的卫瓘女儿为傻太子的太子妃?相信东汉外戚专权导致亡国的教训,司马炎还是知道的。

儿子傻,就得给他配个长得丑,娘家人又少的媳妇。这样,安全。

以上个人分析,不乏附会之处,反正不管什么原因,贾南风是当上皇太子妃了。这也引发了一场导致中国巨变的重大政治事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