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历史遗忘的角落 > 第一章 士相之争

历史遗忘的角落 第一章 士相之争

作者:丘山楷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51:17 来源:平板电子书

第八部 南北第二次大碰撞

第一章 士相之争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在北方纵横驰骋之时,中国南方汉人的东晋王朝,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东晋王朝,本质上是,五胡乱华时期逃亡到南方的汉族士族大地主,拥立司马皇室建立的流亡政权,可是,司马氏的中央集权工作一直没搞好。

士族高门垄断政治,皇权也不敢轻易开罪。同时,东晋各地军阀林立,中央有什么事儿干的不顺地方军阀们的意了,这帮丘八头儿们诸如王敦、桓温等,还时常率军到首都建康找皇帝说道说道。

建国初期这样还有情可原,长此以往,置皇权于何处?司马家有个皇帝不信邪,立志捍卫君权,抑制士族豪门势力。

此人就是东晋的第九任皇帝、孝武帝司马曜。到第九任上才敢下决心,司马炎的后代也够窝囊的。

司马曜出生、当皇帝和死亡都颇具传奇色彩。其一生可以用“生的艰难、活的幸运、死的憋屈”来总结。

第一节 生的艰难

司马曜的老爸司马昱,原是东晋的琅邪王、会稽王,之前,他也有五个儿子,奇怪的是都因各种原因先后死去。到了不惑之年时,竟然膝下无子了。

古时人到四十,基本上就算是晚年了。司马昱急的团团转,女人有的是,就是不知哪个能生珠。总不能百十号人挨个试吧?等一圈试下来核酸蛋白酶耗尽自己先挂了。没办法,找个算卦的来算一下吧,好来个精准中靶。

经过一系列的政府采购程序,一个叫扈廉的术士中标,被司马昱选中。扈廉卜卦后,信心满怀的指出:王宫中有一女,当育二贵男。

啊?好!怀着对两个儿子的憧憬,司马昱遍寻后宫,一个姓徐的贵人刚好生下一个女儿。司马昱认为扈师傅指的就是此人,于是,就把全部“精”力用在徐贵人身上。

孕后半年本是易孕期,但是折腾了一年,徐贵人的肚子一直处于产后罢产状态。

难道扈廉是个大忽悠?司马昱又请来一个叫许迈的道士占卜,期冀其能指出比扈廉更有效的明路,来对付不孕不育。

许道士人很厚道,绝不内卷砸同行饭碗,脉也号过了,生辰八字也测过了,小罗盘滴溜溜转,风水也看过了,给出的结论是:您照扈廉说的,继续努力吧,虽然说是广种薄收,但收一个您也是得着了。

司马昱听完嘴张成蛤蟆、眼珠子瞪成黑猫警长,然而,有什么办法呢?继续埋头广播种吧。几年下来,司马昱脸累成了黄裱纸,王宫里的妃子们还是没有一个能大肚子的。

世界上唯一不用努力就能上涨的,只有年龄。眼看快到知天命的年龄了,司马昱彻底慌神了,再不生他也没几年活头儿了。

他把王宫中所有的妃子集中到一起,找来一个名气最大的术士,当面挨个甄别。

该术士认真相面,但见一个摇一下头,统统按了红灯。

司马昱真草鸡了,一咬牙,把王宫内包括洗衣做饭的丫鬟什么的所有女人全部找来,让术士再看。

术士又挨个挨个端详,最后走到一个女人面前,沉吟片刻,说:就是她了。

司马昱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这个女人,是宫里织布的一个丫鬟,人长的奇丑无比不说,米其林别腰间,面色如黑炭,身材、皮肤也极差,黝黑粗壮,也不知哪里人,没有名字,宫里都叫她“昆仑”。

古代称东南亚一代皮肤黝黑的人为昆仑,此女绰号昆仑,但到底是不是从东南亚来的,已无从考证。

昆仑就昆仑吧,权当黑玫瑰了。为了儿子,司马昱一咬牙一跺脚,硬着头皮就与昆仑女每刻辣舞了。

结果,昆仑女果真为司马昱连生二子一女,长子就是司马曜,次子司马道子。

生子立功后,昆仑女终于有了个美丽的名字—李陵容,然而,因为其长的实在太抱歉,司马昱就没给她什么名号。直到她儿子当上皇帝,儿子才给了她皇太妃的名号。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母子间的亲情,超越一切,感天动地。

其实仔细想想,司马昱生孩子这事儿,倒不是术士们算的有多准,而是有规律可循的。

首先,司马昱当时已年近50。按照“七七八八”规律,基本属于生殖能力的末期。

什么是“七七八八”规律?七七八八,在中国广东方言和新加坡中文里,是指“差不多要完”的意思。例如:这个活儿已经干的七七八八了,快要干完了。“七七八八规律”,正是指男女生育能力分别在“七七”49岁和“八八”64岁左右终结的意思。具体来源于中国古代医学瑰宝《黄帝内经》,其在首篇《上古天真论》谈到,女性以七年为一生理周期,男性以八年为一生理周期。

女性的生理周期具体是:

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 。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 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男性的生理周期具体是:

丈夫八岁,肾气实, 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坚强,故真牙生而 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肾者主水 ,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

“七七八八规律”是古人杜撰?那么我们来看,上了年纪的朋友可以回顾一下,对照自己的生理变化历程予以体会。年轻朋友,可以对照父母或身边上了年纪的亲朋的外在生理变化历程,予以体会。

“七七八八规律”只适用于古人?现代人寿命较之古人有大幅上升,该规律失效?那么我们来看,当今的生理教科书是不是载明女性一般在14岁(二七)时有月经初潮、开始具备生育能力?49岁(七七)左右时闭经进入更年期?男性是不是一般在16岁(二八)时进入青春期?另外,还有一个有力的例证。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男性在青壮年时期的睾丸体积平均约为19.8毫升,五六十岁以后逐年缩小,直至缩小至16毫升以下,雄性激素分泌断崖式下降;同时,男性在30岁左右时肌肉含量达到顶峰,40岁左右后就开始以每年1%的速度递减,到了六七十岁时,体内肌肉含量仅相当于年青时的四分之三,缺乏肌肉支撑,骨质也逐步疏松,力量越来越弱。与《黄帝内经》中关于“四八”、“五八”、“七八”、“八八”的描述高度吻合。

珍惜我们的文化吧。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岁月中,古人用自己的智慧和人生经历,为后世的我们留下了诸多宝贵经验,并以俗语或谚语的形式总结出来,朗朗上口,在人们的口语中广为流传,从而指导我们的人生。

男性“六八”48岁时,面色发黄、鬓发斑白,肾气已经开始衰竭。“七八”56岁时,肝肾气衰退,行动开始迟缓,生育能力断崖式下降。司马昱正处在男性“六八”和“七八”之间,生育能力急剧下降是自然而然的事儿。

而司马昱王宫里的妃子们,虽然都在“三七”、“四七”左右的年纪,但平时养尊处优惯了,缺乏体育锻炼,身体自然比不了长期从事体力劳动的李陵容。所以,李陵容能连生三个孩子,也属正常。

如果事与愿违,那一定另有安排。无论对司马昱的命运还是李陵容的命运,皆然。

第二节 活的幸运、死的憋屈

东晋权臣桓温,371年废掉皇帝司马奕后,立51岁的司马昱为帝(简文帝)。司马昱当了不到两年皇帝后,于372年9月病死,临终前立司马曜为接班人,并在一天一夜之内连发四道诏书,请镇守在姑孰(今安徽省当涂县)的大司马桓温入京辅政。

入京辅政?桓温表示对此很鄙视,他希望司马昱有自知之明,主动禅位。司马昱只好写下遗诏:命家国大事都要一一禀告大司马(桓温),司马曜要象刘禅对待诸葛亮一样,敬重桓温。

有桓温这么个权臣压着,11岁的司马曜自然不是个能主事儿的皇帝。幸运的是,他有一个真诸葛--谢安。谢安利用拖字诀,于一年后,即373年,成功拖死了病重的桓温。

有名臣谢安辅政,国家初显欣欣向荣之势,并在383年秦晋淝水之战中打败了如日中天的北方霸主、前秦王苻坚,使东晋免于覆国之灾。这都是谢安家族的功劳,但由于皇帝是司马曜,司马曜死后白得一个孝“武”帝的称号。

司马曜打仗不行,却不是孬种。

东晋集团公司自建立以来,就不是他们司马家一家的,而是王、庾、桓、谢等豪门大家与司马皇室共同参股的,司马家只是个大股东而已。王敦死了,桓温死了,现在谢安也死了,司马曜决定改变君权被分享的局面。

他任用同是昆仑女生的亲弟弟司马道子,接替谢安的宰相位置。

司马道子上台后,刻意排挤陈郡谢氏等士族豪门的势力,试图维护宗室的权力,这样,门阀士族与宗室亲王之间的矛盾开始激化。

司马曜则有意将豪门士族的怨气引向执政的弟弟司马道子身上,巧妙的在豪门士族与丞相司马道子之间维持平衡,这样,君权才能至高无上。

司马曜不愧是一名诡诈权谋高手,无师自通的深谙帝王制衡之术,然而,他刚想过几天安稳日子,却离奇的死了。

司马曜有三个爱好,一爱佛教,二爱美酒,三爱女人。正是他的第二个和第三个爱好,使他离奇的提前领了盒饭。

396年9月的某日,司马曜在宫中与宠爱的张贵人一起喝酒,二人已有几分醉意,可司马曜还要张贵人陪他对饮。张贵人极力辞谢。司马曜不高兴了,发起了酒疯。

“你当年是因为美貌才被封贵人,如今你年近30,美色大不如前,又没生孩子,白占着一个贵人的名位,明天我就废了你,另选新人。”

不仅口吐芬芳,说完,司马曜还“嗷”的一声,吐张贵人一身半消化状态的海参鲍鱼鱼翅,后去清暑殿沉沉睡去。

张贵人又气、又急、又怕,她恃宠生骄,之前从来没有受过如此训斥、羞辱,再加上青春易逝,自己在宫中众美女中的竞争力肯定会走下坡路,这也是自己所忌惮的。

将军卸甲、美人迟暮,最是人间留不住,杀猪刀谁也敌不过。自己老了自己知道,别人却不能说,尤其是自己所爱的人!

羞辱、恐惧、失落、妒忌,交织在一起,使这个女人变的疯狂,顿时起了杀心。

她召来心腹宫女,乘司马曜熟睡之际,搬了几床大被子……

沉醉中的司马曜,窒息而亡。

这件事儿告诉我们,可以强迫女人喝酒,但不能说她丑,否则,会丢命的。

生的艰难、活的幸运、死的憋屈的司马曜,结束了戏剧的一生,儿子司马德宗继位为皇帝。司马德宗智力发育不全,比当年的傻儿皇帝司马衷智商还低个七八十分,生活都不能自理,这样,司马曜的亲弟弟司马道子就全面控制了朝政。

司马曜生前注重在士族豪门和执政的弟弟司马道子之间维持平衡,给予弟弟中央执政权,同时又委派众多士族豪门子弟出任地方官。

荆州刺史王忱,中书令王坦之的第四子,都督荆、益、宁三州军事,是司马道子的心腹,故荆州控制在司马道子手中。

司马曜生前为搞平衡,任命大舅子王恭为青兖二州刺史,镇守京口,控制江淮地区。

王恭与王忱原是很好的朋友,然而,王恭忠于皇帝司马曜,王忱忠于司马道子,二人政见不合,就会因琐事反目。

魏晋名士个个嗜酒,王忱亦不例外。392年,正值壮年的王忱喝酒喝死了,荆州刺史位置出现了空缺。

心腹喝酒喝死了,那得换个心腹上任才能继续控制荆州这一战略CBD。换谁呢?司马道子心里早已有谱,他选的是王忱的哥哥。

王国宝。王国宝出身于东晋一等一的高门太原王氏,不仅如此,他的老丈人家,在东晋也是属于横着走的豪门大家。他老丈人,叫谢安。

然而,枉谢家一世风流,选的这个女婿却实在太不成器,志大才疏、品行不端,老丈人谢安有意压制他、磨练他。王国宝一怒之下,投靠了司马道子,在排挤、打击老丈人家时没少出力。

丞相司马道子力挺,朝野上下都以为荆州刺史位置,非王国宝莫属。

大热必死。按正常程序,官员应由吏部发文任命,王国宝正信心满满的等组织部任命文件呢,结果,皇帝司马曜绕开组织部,连夜出了一道中诏,新荆州刺史应诏而生,跌碎一地眼镜。

新荆州刺史,叫殷仲堪,原任黄门侍郎,即皇帝的机要秘书。

司马曜连夜任命自己的机要秘书出镇荆州,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皇权对相权的抑制。

司马曜成功的控制了荆州和江淮地区,但,现在作为皇帝的他死了,丞相司马道子全面控制了朝政,重用王国宝等宠臣,并试图削夺地方大员的军权。地方军阀王恭、殷仲堪等人对此局面怎会满意?

中央与地方矛盾越来越激化,王敦、苏峻之乱还没过多少年,内战的阴云又一次笼罩在江南的上空。

而这一切,都被另一个豪门士族出身的人尽收眼底。

第三节 九州伯与五湖长

此人叫桓玄,桓温的儿子。

桓温当年曾有篡位意图,因此朝廷有意对桓家进行打压,不给其后代有实权的官做,而桓玄,却偏偏有凌云之志。

373年,桓温去世,去世前命弟弟桓冲统率其军队,并接替他任扬州刺史,以时年5岁的桓玄袭爵南郡公。桓冲经常看着自己的座位喃喃自语:等灵宝(桓玄小名)长大成人,我就把这个座位交还给他。

自此以后,桓冲抚养疼爱侄子桓玄,胜过自己的儿女。两年后,桓冲离任扬州刺史,扬州文武官员来送别。桓冲轻轻抚摸着侄子的小脑袋:孩子,这本来都是你家的旧官属。

桓玄听后,掩面而泣。

7岁的孩子就有如此反应,从小就是个小官儿迷。但是,在手足相残、父子相弑司空见惯的五胡十六国、两晋南北朝,桓温与桓冲兄弟之间、桓冲与桓玄叔侄之间的脉脉温情,颇令人动容,堪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道德范本。

桓玄后来被封为义兴太守,大体相当于无锡市市长。桓玄郁郁不得志,登高山、览太湖时,发出了那一句著名的感叹---父为九州伯,儿为五湖长。

人生两大悲剧,一是万念俱灰,二是踌躇满志。父亲桓温当年是九州的盟主,我现在却只是个厅级干部,我心不甘!

桓温虽早已去世,但毕竟曾是东晋势力最盛的大军阀,在荆州经营多年,门生故吏遍布荆楚大地,势力盘根错节,桓家在荆州的群众基础还是不错的。现在,桓玄目睹中央的司马道子、王国宝,与江淮的王恭、荆州的殷仲堪矛盾越来越深,感觉到自己重现父辈辉煌的机会来了。

浑水最适合摸鱼,桓玄成功说动殷仲堪、王恭造反。造反的名义,老俗套—清君侧,被清的对象--王国宝。按照我国《民法典》中虚假意思表示和隐藏的意思表示的辩证关系,造反派的虚假意思表示是消除中央领导身边的小人,隐藏的意思表示却是,打击王国宝的幕后大老板--丞相司马道子。

镇守京口的王恭率先行动。王恭命北府名将刘牢之为帅,率北府兵进逼首都建康。

北府兵一来,司马道子慌了神。不过,他反应也倒快,丢车保帅,忽悠白痴侄子、晋安帝司马德宗下诏赐死王国宝,并派人向王恭道歉。

这招儿,当年汉景帝也用过,以为处死了进言削藩的晁错,七国的“清君侧”之叛乱就再无理由。然而,公而忘私、国而忘家(其父为劝阻其少管帝王家闲事而服毒自尽)的晁错成了替罪羊被宰,甚至是被用的酷刑腰斩(最是无情帝王家),也没能换来七国的罢兵。

这个剧本本来很烂,因为,造反这活儿开弓没有回头箭,但是,司马道子病急乱投医,管他灵不灵的先照抄了一遍。

结果,居然取得了奇效。王国宝死了,王恭觉得已师出无名,退兵回到了京口。

这个王恭,挺有意思,至少是个饱读诗书、满脑仁义礼智信的厚道人,不愧是太原王氏的子孙,堪称贵族。然而,司马道子对王恭的妥协,一个血气方刚的青年人却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司马元显,司马道子的儿子。司马元显劝父亲不能一味对藩镇妥协,并提出了一妙计—“以藩制藩”。即,安排心腹之人出镇地方,以抑制荆州的殷仲堪和江淮的王恭。

司马道子深以为然,重用皇族中的司马尚之和司马休之兄弟,代替王国宝,并派王国宝的哥哥王愉,出任江州刺史,大体相当于现在江西省军政一把 手。

为扩大江州,司马道子又把豫州(河南大部、安徽和山东一小部分)的几个郡划给了江州。

没想到,这引起了一士族子弟的强烈不满。

庾楷,东晋名臣、明穆皇后庾文君之兄庾亮的孙子。现在王国宝、桓玄、王愉、庾楷等人还在为荆州、江州、豫州什么的纠结,当年庾亮是什么职务?

他曾兼任过江州、豫州、荆州三个州的刺史!外戚的力量,自古以来就非常之重。颍川庾氏与琅琊王氏、陈郡谢氏一样,都是东晋一等一的高门。直到现在,江西九江市内还有庾亮南路、庾亮北路。

庾楷虽比不上爷爷,也做到了豫州刺史。

庾楷本是司马道子的人,现在司马道子把他豫州的几个郡划给江州,感觉很受伤,就找到了王恭倾诉:现在朝廷的一帮王八蛋,比王国宝在时还可恨,他们试图削弱我们藩镇的势力,不如咱们一起揍丫的。

王恭,自然明白朝廷的意图,联络荆州的殷仲堪、桓玄,举起了

第二次清君侧的大旗。

清君侧大军分三路向建康逼近:

第一路,江淮北府兵,统帅是青兖二州刺史王恭,主将是北府名将刘牢之。

第二路,荆州军,统帅是荆州刺史殷仲堪,主将桓玄、杨佺期三兄弟(弘农华阴杨氏,杨坚先祖)。

第三路,豫州军,统帅是豫州刺史庾楷,主将段方等。

三路大军逼近首都建康,司马道子慌了神,司马元显倒是很硬气,他劝父亲:上次就是跟王恭服软导致惯坏他们了,这次如果再服软,场面更没法收拾了。

既然你这么有信心,就全权委托给你吧。司马道子干脆把中央军权全权委托给了儿子司马元显。

司马元显的自信是有原因的。他敏锐的觉察出了三路大军的弱点---各怀鬼胎,果断的采取了“打一路、拉一路、看一路”的战略战术。

打一路。显然是打最弱的,谁最弱?庾楷的豫州军。

司马元显命司马尚之率军在慈湖击败豫州军段方部,又在牛渚(今安徽马鞍山市采石镇)打败豫州军主力。庾楷逃奔桓玄。

拉一路。拉谁?拉江淮的北府兵。司马元显敏锐的感觉到,刘牢之有怨气,有反正的基础。

因为,直到现在,刘牢之虽然有辅国将军(爵号)的高级职称,但行政职务仅是个晋陵太守,相当于现在江苏常州市的市长,正厅级干部。

刘牢之,北府之龙,在决定南北命运的淝水大战中居功至伟,为什么升迁如此之慢?

在于刘牢之的出身。他不是高等士族,而是出身将门庶族,在讲究士族门第的东晋,功劳再大,也做不到州刺史这样的方面大员。

王恭出身著名高门太原王氏,又是晋孝武帝司马曜皇后王法慧的哥哥,自然从心底里瞧不起庶族武将刘牢之,平常多有轻慢之举。

国之栋梁,受如此轻慢,刘牢之渐渐的对王恭心生不满,直至怨恨。

司马元显就像无间道中的阿孝,施展离间之术。他派北府旧将高素,找到刘牢之,一句话,就令刘牢之改变了立场:

“倒戈王恭,事成后,他的位置你来干!”突破上升天花板、实现阶级跨越,对雄心勃勃的男人的诱惑力之强,可以想象。

当时,荆州军已攻入江州,在白石大破司马尚之的中央军,桓玄率军进至横江(今安徽和县东南,古长江渡口),逼近京师建康,朝野震动。

生死存亡之刻,刘牢之突然宣布---率本部北府兵反正,拥护中央,回军攻打王恭。

主将火线反正,王恭猝不及防,狼狈出逃投奔桓玄,半路被擒获,押送至建康斩首。

王恭被斩,刘牢之率北府兵和中央军进军至新亭。

新亭、白下,一南一北两军垒,建康宫城的南北门户。荆州军见同盟的豫州军覆没,北府兵反正,军心开始涣散。

荆州军毕竟历来强悍,司马元显也没有把握必胜,工作以搞和谈、瓦解为主。司马元显以朝廷的名义,任命桓玄为江州刺史(江西省长),杨佺期为雍州刺史(行政中心在襄阳,湖北、河南各一部分),桓修为荆州刺史,殷仲堪为广州刺史。

这个任命文件,耐人寻味,挑拨意十足。桓玄、杨佺期由厅级干部一跃成为省部级大员,还是封疆大吏,自然十分满足。但,殷仲堪由第一强藩的荆州调任广州刺史,显然是遭贬,勃然大怒。

代替殷仲堪担任荆州刺史的桓修,又是何人呢?

桓修,桓温弟弟桓冲的儿子,也就是桓玄的叔伯兄弟,简文帝司马昱的女婿,在中央任职。

不久,桓玄、杨佺期、殷仲堪回过味儿来,又在浔阳重新结盟。对,就是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浔阳,今江西九江。“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看老王的书,可时不时的重温文学经典。

一看三人又要造反,朝廷不得不又重新任命殷仲堪为荆州刺史。

团伙内部裂痕的根源,从来不是分赃不均,而是心理失衡。桓玄、杨佺期、殷仲堪三人矛盾重重,开始互不信任。

对桓玄来说,荆州是我们桓家发家的地方,是记载着桓氏辉煌与荣耀的圣地,只有我们桓家,才有资格做荆州之主!

399年12月,荆州发大水,殷仲堪开仓放粮赈灾。危急时刻,人家都是雪中送炭,桓玄却雪中送屎,他趁机率江州军队突袭了荆州屯粮之地巴陵(湖南岳阳)。

对,就是《岳阳楼记》中的巴陵郡。“庆历二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再说一遍,看老王的书,能温文学经典。

军粮没了,殷仲堪只能用芝麻给士兵们充饥。芝麻这玩意儿,少吃还挺香,补肾治白发,但常吃就跟天天喝崔字牌小磨香油似的,谁也受不了。

无奈之下,殷仲堪向雍州刺史杨佺期求援。

杨佺期的回复,耐人寻味:既然军粮没了,江陵(荆州治所)也没必要守了,你,率军到我襄阳来,咱们一起防守吧。

粮食没了,就放弃领地,与手足长疮就砍掉手足何异?殷仲堪当然舍不得荆州,他给杨佺期的回复更有意思:江陵最近筹备了足够的军粮,你只管派援军过来。

杨佺期信以为真,率军来救江陵。结果,到了之后发现,江陵除了每天能供应点米汤,啥也没有。

连芝麻都吃完了。

杨佺期暴跳如雷:骗子!这下完蛋了!

说是军队,其实都是一个个血肉之躯的人组成的,人得吃饭,没饭吃骗援军来又有何用?仅是壮壮胆给点心理安慰?还是临死前拉上个垫背的一起灭亡?殷仲堪秘书出身,打仗是外行,脑回路也真是清奇。

桓玄可不管这些,率军攻击,击杀杨佺期。至于殷仲堪,毕竟曾经是好友,桓玄赏了他个自行了断。

桓玄终于实现了他重主荆州的梦想。东晋朝廷见三方火拼完毕,下诏承认桓玄的胜利果实,任命他为荆州刺史兼江州刺史,都督荆、司、雍、秦、梁、益、宁七州军事。

至此,本次东晋内讧,以桓玄与司马元显的共治收场。

桓玄、王恭,皆东晋高门名士,所谓魏晋风度的代表。王恭,天生美男子,东晋名臣孟昶(与后蜀末代皇帝同名)未发达时住在京口,某日,透过家中篱笆见一身材修长的男子在漫天飞舞的大雪中乘高舆、披鵗氅裘缓缓而行,风姿卓绝,叹道:真乃神人也!

既有山的风骨、又有水的柔姿。此人,就是王恭。

人出名了,就好留个名人名言,有专人记录并传播。王恭的名言是:名士不必须奇才,但使常得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

史载王恭的品格也很高尚(少有美誉,清操过人)。

而桓玄,也有典故加持。据称其出生时,有光照亮房间,故桓玄小名灵宝。

长大后的桓玄,相貌奇伟,神态爽朗,博通艺术。王恭死后,桓玄曾登江陵城南楼,叹道:“我现在想为王孝伯作悼词。”

片刻著文立就。

史载,桓玄击灭殷仲堪、杨佺期后,荆州刺史府、江州刺史府、后将军府、七州都督府、南郡公府都来祝贺,五个版牍(贺信)一同送到。桓玄风姿卓越,在大厅见到贺信即一一提笔回复,皆美而成章,并不揉杂。其实,老王认为,这不过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导致超常发挥而已,多巴胺疯狂分泌下,文思自然如尿崩,再正常不过。

桓玄的品格,在别人看来也不错。

某次,荆州刺史王忱(喝酒喝死那个)去看望桓玄,桓玄备酒热情款待。王忱是吸了毒来的,他服用了五石散。前文已述,服用五石散的人会浑身燥热。

现在你在饭店吃饭点啤酒,服务生一般会问“先生你要常温的还是冰的”,而在魏晋时期,酒除了温的就是常温的。王忱吸了毒不能饮冷酒(常温的),于是,喊了一声“温酒来”。

没想到,这一嗓子,把桓玄给喊哭了。

温,桓玄的父亲是大军阀桓温,名字带个温字,王忱的这句犯了人家父亲的名讳。

王忱有些醉了,不明就里,打算离去。桓玄却擦了擦眼泪:“犯的是我的家讳,与你无关。”

王忱顿时酒醒了一半,感叹道:“灵宝,如此旷达!”

其实,仔细品味就可看出,这是桓玄在提醒王忱:就这样走了?你他妈的语言犯戒了知不知道?

人格再高尚,也千万别拿人性去考验。人是灵长目动物,群居,群居就有阶级,因此,追逐富贵权力完成阶级飞跃,是难以剔除的人性。

王恭与王忱原是莫逆之交,后因政见不同心生裂痕。某次,二人一同到何澄里作客,席间闹得不和谐,王忱敬王恭酒,王恭不喝,王忱强敬,二人互相扯着对方衣服要动手。

王恭的随从一看,跑回府中喊来近一千人。王忱这边虽然人少但也不示弱,眼看双方就要上演群殴,都要接受治安处罚,何澄赶紧坐在两人之间,好不容易把双方劝开。

两个当世名士为了一杯酒差点上演群殴,与贩夫走卒何异?《世说新语》对此事件进行点评:因着权贵和财富而结交,古人认为是羞耻的。

桓玄小时候,与堂兄弟们玩斗鹅的游戏,桓玄的鹅老输。一天早上,堂兄弟们起床后,发现他们的鹅昨晚都莫名其妙的死了。

堂兄弟们向桓冲报告。桓冲苦涩的笑了一下,知道肯定是侄子桓玄干的,一问,果然如此。史载桓玄出生于369年,但未载明具体日期,不过,从桓玄的性格上看,其生日应该介于10月24日至11月22日之间,属于腹黑的天蝎座。

桓玄虽有凌云之志,却为成事不择手段,其中偷袭好友殷仲堪的地盘并逼其自杀,肯定是其道德上的一大污点。

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最是高门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