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历史遗忘的角落 > 第三章 乞活之种

历史遗忘的角落 第三章 乞活之种

作者:丘山楷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51:17 来源:平板电子书

第三章 乞活之种

马背上拼杀出来的石虎,当皇帝后自然不会放弃战争,他要通过战争来开疆扩土,实现其阿胡拉玛兹达的火焰在中原大放光明继而鸠占鹊巢的梦想。扩张战线分为南北两线。

南线对手,自然是南方的东晋。

北线的对手,则主要是鲜卑三部族---段式、慕容氏、宇文氏。

同时,北方燕代之地还有内迁的丁零、乌桓、夫余等各族各部,也是石虎征服的对象。

在北线,石虎兵锋直指辽西的鲜卑段辽部。段部鲜卑的辽西公国的根据地主要在令支,大致相当于今河北省迁安、迁西和滦县北部地域。

石虎海陆并进,段辽顷刻间丢了40余城,母亲妻子也被俘,只能单骑逃走。石虎将段部鲜卑的三千万户迁到内地的雍、司、兖、豫四州,派李农持节监督辽西北平军事,守卫羯赵的东北门户。

在南线,石虎派羯赵的另一开国大将夔安为征讨大都督,领兵7万进攻汉人东晋的门户荆扬地区。夔安一度攻陷东晋的邾城(今湖北黄州),东晋大将黄冲、历阳太守郑进投降羯赵,夔安掠东晋民7万余户而还。人口,就是生产力,掠夺了人口,相当于抢来了一台台活生生的机器,为帝国的稳固打螺丝的机器。

经过南征北战,石虎的势力不断加强,后赵国的疆域也不断扩大,鼎盛时有“十州之地”。

对石虎这种鸟人的开疆扩土,本来没什么兴趣。之所以用些许笔墨描述一下,主要是为引出一个人,一个历史不容忽视但又有些被忽视的人。

在此次对东晋的作战中,石虎军中有一汉人少年将军,勇悍绝伦,大败晋军。此少年将军,后来深刻影响着北中国的历史,并在汉民族历史上书写了浓重的一笔。

石闵,石虎的养孙。

前文已述,西晋末年,匈奴人、羯人起兵叛乱,大肆烧杀掳掠,并州饱受战乱而造成了大饥 荒,饿殍满地。306年,并州刺史司马腾,率领由西晋并州的官吏、士兵及农民等两万余户组成的难民团,到冀州(今山西南部、河北西南、河南东北、山东西部)逃难,求食谋生,号为“乞活军”。

“乞活军”,顾名思义,就是在乱世中乞求活下去,其凄惨悲壮情形可见一斑。

“乞活军”的中多数人是汉族流亡的农民,还有一部分人此前的身份是原西晋并州的官员、士大夫和官兵。乱世之下,是没有专门的组织部门去给他们查档案、定身份的,当他们加入到流民的行列中后,也逐渐成为了流亡农民的一部分。

乱世出流民,流民扰乱世。中国一半以上的王朝,毁于流民。

秦灭六国,费劲的完成了大一统,而仅存二世,陈胜、吴广即揭竿而起。星火燎原之下,六国贵族纷纷趁机复国,最终胜利果实被社会混子刘邦幸运摘得。

东汉末年,“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张角、张宝、张梁兄弟们振臂一呼,数十万流民席卷中原,汉室衰亡。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唐末,山东的一个私盐贩子黄巢,所率十几万流民如蝗虫过境,席卷大江南北,将大唐帝国的根基啃噬的千疮百孔。

明末,连年天灾,西北地区某政府招待所失业在编人员李自成,带领一帮饥肠辘辘的流民四处流窜,政府越剿越壮大,滚雪球一样滚到北京,逼的励志中兴的崇祯皇帝壮志未酬自挂歪脖树。

有恒产者有恒心,但凡有个小破房遮风避雨,有口稀饭热汤的果腹,恋家的中国人谁愿意去做离流氓不远的盲流子?目前,我们的一系列政策,如,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以保农民有的吃,历次改革宅基地交易限制均岿然不动以保农民有的住,全面扶贫精准扶贫以保基本民生等,实乃高层高瞻远瞩之为。

流民问题,也是西晋末年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西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对此十分头疼,也曾试图解决。办法无外乎有两种:一是将流民迁回原地,哪来的回哪里去;二是由流民所流动到之地的地方政府组织安置。

冯小刚导演的电影《1942》中有这么个场景:1942年抗日战争期间,河南囤积了大批难民,政府协调好专列,将难民往陕西分流。结果,没过潼关就被陕西地方政府派军队给赶回来了。乱世之下,中央的命令照样不好使。因为,地方的老百姓也要吃饭活下去。

战乱期间,流民不是很多,而是巨多,遣送起来谈何容易?而地方安置也基本行不通,战乱纷争,五胡涌入,西晋地方政权自己尚且不能自保,怎顾得上安置流民?

就这样,流民集团像滚雪球一样不断膨胀,达到了旷世空前的地步。

战乱之下,资源匮乏,地主家也没余粮,没有哪个地方政权欢迎流民。所以,乞活军所到之处,冲突不断。

西晋各处封疆大吏,如司马越、苟晞、王浚等,不断派军驱赶流窜到自己地盘的流民集团。后来,见实在是不奏效,因为流民越来越多,如蝗虫过境,如何驱赶?有的地方军阀大脑沟回稍多些,灵机一动,想到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既然赶不走,发给他们武器,帮自己打仗不香吗?

于是,乞活军又卷入了军阀混战。

五胡入侵,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后,乞活军的主要活动也随之自发的转变为抗击民族敌人--匈奴刘氏和羯胡石氏。

311年,洛阳被匈奴刘氏攻陷后,大河以北的广宗(今河北威县东)和河南的陈留(今河南开封东),是乞活军主要聚集的两个中心区域。

长期的战斗,使乞活军总结出了乱世乞活的三**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集团的建设。

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乞活军也统一起来,组建了半军半农的武装组织。没有财产、没有住所,纯粹的无产阶级,只为了吃口饭活命,这样无后顾之忧的部队,打起仗来是异常凶悍的。

乞活军在开战之前,根本不考虑先拭目以待再抗议再遗憾再发最后通牒才打,而是二话不说掳袖子上去就群殴。在与胡人长期残酷的斗争中,磨练出了极强的战斗力,以骁勇善战、组织严密、韧劲足耐力强著称,可称为中国古代最凶猛、最强劲的特种部队。

乞活军中有一个叫冉良的猛人,字弘武,滑州内黄(今河南内黄西北)人,自幼就舞枪弄棒的,11岁时就已能统率族人与胡人作战,膂力过人,所向无前。

冉良还颇具民族意识和爱国情节,其曾率族人从魏地(今河南)过江,投奔江南的东晋,要求晋室出兵,一同北伐。

结果,偏安江南的东晋,却根本没看上这群破衣烂衫要饭的。冉良无奈之下,只好北返。不过,这次南行也不是没有收获,东晋朝廷感念冉良的民族气节,给了其相应的政治待遇,封其为晋“建节将军”。

当然,这个封号,如同蒋委员长封土匪,“中将遍地走”、“两星臭大街”,属空头的委任状,搞语言贿赂。

310年,石勒攻打河内郡,两军厮杀时,石勒在阵前观战。只见对方阵中一少年战将,勇悍绝伦,面对匈奴、羯胡的攻城大军勇而无惧,箭射、枪挑杀死胡军多人。

石勒惊叹:猛人啊(此儿勇健可嘉)。

此少年战将就是冉良。

冉良虽猛,但终因力量悬殊,被石勒俘虏。石勒惜其才,令石虎收其为养子,改姓名为石瞻,其所部汉族乞活军也被石勒收降,调拨给石虎节制,驻扎在兰陵郡(今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附近)。

328年,前赵、后赵大战时,冉良在和刘曜部队交战中战死于新绛(山西省西南部)。冉良死后,留下年幼的儿子石闵,按辈分应是石虎的养孙。

石闵除继承了父亲的勇猛外,还长于谋略。公元338年,年仅16岁的石闵,参加了自己军旅生涯的首战,史称昌黎大战。

在这场大战中,五胡十六国时期两个天才少年将星第一次碰撞。这两个天才少年,一个自然是石闵,另一个,就是号称五胡十六国第一名将的慕容恪。

前文已经有所介绍,石虎统治的后赵、南方的东晋,都是偏安,边疆面临巨大的军事威胁。威胁主要来自于北方的少数民族,如鲜卑、丁零、乌桓、夫余等。

其中,鲜卑族主要有三支:段部、慕容部和宇文部。对后赵来说,最大的威胁,即是337年由慕容部首领慕容皝建立的前燕国。

鲜卑族,属北方阿尔泰语系,兴起于大兴安岭山脉,先世是商代东胡族的一支,秦汉时从大兴安岭一带南迁至西刺木伦河流域。鲜卑曾归附东汉帝国,匈奴西迁后,鲜卑族占有了匈奴的故地,留在漠北的匈奴10多万户也并入了鲜卑,其势力逐渐强盛。

魏晋之际, 慕容鲜卑自辽西迁于辽东北,294年,慕容鲜卑部首领慕容廆率部移居至大棘城。

大棘城,位于现在辽宁省锦州市义县西北,朝阳市东部,曾为古帝颛顼之墟。

在大棘城,慕容廆对本部鲜卑进行了改造,教部众进行农业生产,并制定了维持生产生活秩序的法律制度(教以农桑,法制同于上国),开始了由游牧生活到定居的农业生活的转变。

西晋灭亡后,慕容廆任用汉族士人为谋士,以大棘城为中心据有辽水流域,向东晋称臣,受东晋官爵。

337年,慕容廆子慕容皝继立,于大棘城称燕王,建燕国,史称前燕。慕容皝继续尊奉东晋为正统,并不断开疆扩土。

公元338年,后赵石虎曾与前燕慕容皝联合进攻过段部鲜卑的段辽,并灭亡了段辽的辽西公国政权。

联合灭掉段辽后,石虎开始对前燕这位前盟友下手了。

为师出有名,石虎找了个理由:我们约好一起攻击段氏鲜卑,但最后你们违约,没有与后赵会师就自己动手了。这还不算完,你们得胜后又劫掠而归,太不够意思了。

理由合不合理?已经不重要了,像石虎这种五行缺德的人,打你之前还能给你说个理由,就算很给面子了。

石虎占据中原之地,是北中国最大的势力,燕**民知道石虎要来进攻,甚为惊恐。前燕所属36城先后叛燕投赵,后赵军兵锋直指棘城。

慕容皝畏惧石虎军势,欲出逃,被部下劝止。部将刘佩,率数百名敢死队骑兵偷袭赵营,小胜,鼓舞了燕军士气。慕容皝固守棘城,消耗赵军。

两军相持十多天,赵军见短期内不能克棘城,遂后退,准备从长计议。此时,五胡十六国史上第一名将,慕容皝的第四个儿子,时年仅17岁的慕容恪出场了。

慕容恪,趁后赵军队撤退,抓住有利战机,果断亲率2000轻骑兵,于清晨从城中杀出。

打仗,最怕被打个措手不及。后赵军队正在组织后撤,辎重、马匹、人员,嘈杂成一团,突遭慕容恪轻骑袭击,大惊之下来不及组织反击,纷纷弃甲溃逃。慕容恪一路追击砍杀,居然打出了一场斩首3万余级的大捷。

因大棘城属昌黎郡,故此战史称昌黎大战。

17岁的慕容恪,因昌黎大战而威震北国,而此战,对另一个天才少年也影响颇大。

昌黎大战,后赵诸军尽溃,唯独一支军队没受多大损失,这就是游击将军石闵率领的三千汉军。面对整体败局,井然有序撤退保全部队,同样是壮举,与当年蜀汉赵子龙在斜谷之战中的表现无异。石闵因此被石虎提拔为北中郎将,参加了防卫后赵北方边界的战事,并在战斗中屡立奇功。

再说慕容恪。慕容恪,字玄恭,出生于昌黎棘城,慕容皝四子。

慕容恪少年时代,即表现出了与年龄不相称的成熟(幼而谨厚,沈深有大度),可父亲慕容皝却一直没太注意慕容恪。原因?男人往往爱屋及乌,慕容恪的母亲高氏,一直就不是慕容皝的菜。

直到慕容恪15岁时,慕容皝才逐渐重视起这个老四来。是什么让男人的这副德性改变了?

因为,慕容恪越来越帅。史载,15岁的慕容恪 “身长八尺七寸,容貌魁杰、雄毅严重”。

尺,是古今都有的度量单位,实际长度却明显不一样。时至今日,北方的农村男子,在农业生产中还喜欢用拇指和中指展开,作为测量物件长度的标准。笔者小时候就经常见大人如此搞测量,山东方言称为“扎”,“一扎”,就是成年男子拇指和中指伸展开的长度。而古代的尺,最初指的就是成年男子伸展的拇指和中指之间的距离,大约是20厘米。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成年男子的手指也不断变长,所以,周代的一尺相当于现在的19.91厘米,而到战国时,一尺大致相当于现在的23厘米左右。当然,当时各国也不完全一致,如出土的战国楚尺长22.7厘米。

到西晋时,一尺大约相当于现在的24厘米。据此推算,慕容恪身高接近2米,再加上颇具男子汉气概(容貌魁杰、雄毅严重),活脱脱前燕擎天柱。

更难能可贵的是,慕容恪还是个知识分子(每所言及,辄经纶世务)。慕容皝,这才觉得自家这个老四可能是个可造之材,逐渐放权让其带兵。

昌黎大战,慕容恪初战告捷,以后更是一发不可收拾,年不及弱冠,即展现出了惊人的军事才能。具体战绩:

一.三藏口大破后赵。

338年12月,即昌黎大战后几个月,被灭国的段氏鲜卑首领段辽,遣使上表向后赵石虎请降。

刚上完表,段辽就后悔了。石虎这人的脾性,他是清楚的,投降过去之后是什么后果,他不敢想象。

再三权衡之下,段辽想投降前燕。前燕虽然是慕容部的政权,但毕竟大家都是鲜卑人,同根同种。

段辽秘密派人到慕容皝处,又请降于前燕,并与前燕合谋设伏,欲消灭前来受降的赵军。

当时,后赵石虎已派征东将军麻秋、司马阳裕等率兵3万前去受降段辽,慕容恪则带精骑7000埋伏于密云山中。

麻秋、司马阳裕的后赵受降大军一到,慕容恪的伏兵顿时四起出击。后赵军猝不及防,大败于三藏口(今河北承德市北高寺台附近),司马阳裕被俘,麻秋侥幸步行着逃脱。

说到这个麻秋,大家可能比较陌生。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肯定对小时候家里过年时贴过的一张叫《麻姑献寿》的年画有印象。这个麻姑,就与麻秋有关,后叙。

再说段辽。段辽投靠前燕后,被慕容皝待为上宾。但寄人篱下,岂能长久?在第二年,即339年,段辽就被砍了头,人头被送往后赵石虎处。

慕容皝杀段辽的原因,史载是段辽意图谋反。不管是不是谋反,历史上国主投降,鲜有善终者,这也是当年鲁肃在赤壁大战前力劝孙权不能投降曹操的原因:我们投降还能当个小官(下曹从事),老大你投降,只能是茅房点灯-找死(屎)。

二.屡破高句丽。

前燕的辽东是战略要地,辽东最大的威胁是高句丽。前燕先后两任辽东守将慕容翰、慕容仁,一个被高句丽打跑,一个被杀,后来,辽东竟然无人敢镇守。

硬骨头,我来啃。341年10月, 20岁的慕容恪被慕容皝任命为渡辽将军,镇守平郭。至平郭后,血气方刚的慕容恪率军主动进攻,屡破高句丽,直至把高句丽打怕,不敢再入前燕境界。

345年10月,24岁的慕容恪又受命攻高句丽,轻松拿下高句丽的南苏,大体位置在今辽宁抚顺市东苏子河与浑河合流处。

三.败亡鲜卑宇文氏。

342年,前燕迁都到龙城,即现在的辽宁朝阳。当时,龙城西北即是宇文鲜卑部的都城紫蒙川,前燕迁都到此,慕容、宇文两鲜卑的火拼,已是势所难免。

344年2月,慕容皝亲自带兵攻击鲜卑宇文部的宇文逸豆归。他以慕容翰为先锋,以猛将刘佩为副将,命时年23岁的慕容恪、慕容军、慕容霸(枭雄,后叙)及折冲将军慕舆根等率军分三路并进。

前燕三路大军势不可挡,大破宇文部,攻克宇文氏都城紫蒙川。宇文逸豆归败逃,死于漠北。鲜卑宇文氏从此散亡。

四.攻克扶余国

346年正月,慕容恪与慕容皝世子慕容俊,及慕容军、慕舆根,率1万7千名骑兵袭击扶余国(国王居住地大体在今辽宁铁岭昌图县)。慕容俊坐镇中军指挥,慕容恪为前锋,统帅诸军进击,攻克扶余,俘获扶余国王玄及部落5万余口返回龙城。

慕容皝并没有为难被俘虏的扶余玄,封其为镇军将军,还把女儿许配给他为妻。从此,扶余家族人员充斥前燕、后燕朝廷。

不过,370年,氐族人建立的前秦灭前燕时,正是扶余玄的儿子扶余蔚,率领500多人打开邺城的城门,帮助前秦灭了前燕。这是后话。

前燕灭掉段氏鲜卑、宇文鲜卑,击败高句丽、扶余国后,已成为东北地区最强大的政权,慕容恪居功至伟,比后世林副统帅辽沈战役的功绩也不遑多让。

前燕当时所辖地区,大致包括今天河北、山东、山西、河南、安徽、江苏、辽宁各地一部分,与后赵石虎并列成为北方的两大霸主。

相比之下,占据中原的石虎势力稍占优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